读友吧 > 读书笔记 >

初1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 阿祖

《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初1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502248初1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利用今年暑假,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让我最有感而发的就是《五猖会》了。

五猖会是当地人们的一个节日,“我”儿时也喜热闹,但当“我”要去之时,父亲却要“我”背诵《鉴略》,背不出就不许看会,虽然后来背出来了,得以去看会,不过却再也提不起兴致了。

这篇散文表达的是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迫害,使儿童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虽说现如今时代进步了,但“唯分数论”还牢牢地固锁着孩子们,家长们盲目追求名校,无形中形成的攀比现象愈演愈烈。

有些教育专家说,现行的中国教育制度是失败的,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无形中带给孩子巨大的压力。如果说封建教育制度培养出的是迂腐的读书人,那么现如今培养出的就是高分低能的下一代!

现在,有些家长只看重教学的效果,却不懂得教学的意义。说白了,现在的学习就是学习今后如何在社会中立足,不仅要贯通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灌输道德知识,培养高雅的情趣。如果一天到晚只知道窝在房间里苦心读书,那只会成为书本的奴隶。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如果连天性都被抹杀了,空有满腹诗文又有何用呢?

改变教育体制很难,那么我们只有像周国平说的那样“向教育争自由”,不一定要做门门皆优的高材生,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去努力。一些本着素质教育而灌输的课外知识,也就不重要了。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不还是涌现了一大批人才吗?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也不需要太抱怨,毕竟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既然我们改变不了什么,那么唯有我们去适应了。至于适应到什么程度,就只有看我们的努力了。

#860988初1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初读鲁迅先生的书就像品味一杯淡雅的茶,开始会觉得很平淡无奇,也许还会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可是,如若你反复回味后,便会觉得齿唇都是余香,感受到这其中的真谛。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的都是信念。

站在这样的一个和平年代去看战争年代的鲁迅的《朝花夕拾》,我觉得这书中满含着无奈。一场大火之中,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但却有些人醒了,他们希望让周围的人都能清醒过来然后一起逃出去,可周围的人却怎么也无法喊醒。而鲁迅无疑是这早醒的人,他也想喊醒周围的人,但这却收效甚微。

即使这样,鲁迅先生却不愿意放弃,从《朝花夕拾》中我看更多的信念。一种坚信着中国能站起来的信念,回顾往昔,也许会有那些恶象,会有那些在封建礼教中挣扎的人们,但这一切必然会过去,在那样的时代写出那样书的人必定有着坚定的信念。

和平时代的我们也需要这种信念。这种信念也许与先辈们想要振兴中华有所不同。但我们必需要有信念,因为信念是你一生可以坚守的东西,一生追求的东西。可以想象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必然是一个茫然的人,他眼中透出的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这必然是一件可怕的事。

想到这里,使我不禁回忆起一件往事。

在小学时,我对数学的“24”点充满了好奇的浓浓的兴趣,可我怎么也学不好,但是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可以的。于是,我便开始利用课余研究“24”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学会了如何巧妙计算“24”点了。这证明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个目标,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朝花夕拾》中所传递的信念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明白了很多。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领悟到更多的道理,指引更多的人在信念的光辉下前行。

#741887初1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作品有很多,有:《呐喊》、《朝花夕拾》、《阿Q正传》,因为鲁迅写过一句话,说《朝花夕拾》的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因为好奇一代文豪的童年,于是我今天就怀着激动心情来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当我打开这本书,就被鲁迅先生优秀的文笔吸引了,让我读后爱不释手。而使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狗、猫、鼠》。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鲁迅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鲁迅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一类人。

从这篇《猫、狗、鼠》能看出当时鲁迅的爱憎分明的性格,当他听说因为自己的《兔和猫》文章而被传言仇猫时,真的是气坏了,就像现代生活中,我们丢东西或被别人把自己的东西损坏时或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时,我们的做法肯定跟鲁迅一样一定要对这类小人予以反击,当鲁迅后来得知“真凶”并非是猫,而是长妈妈一脚踩死了小隐鼠,鲁迅开始对猫客气,由此看出鲁迅的爱憎分明性格里还有对误会解除冰释前嫌的那一面。

其实,与其说鲁迅先生讨厌猫,不如说是借猫来表达他对反动文人和政客残忍无耻的行径的痛恨与鄙视!由此我联想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误会,我们的做法是默默生气,结果是两败俱伤,如果社会上像鲁迅这样光明磊落这样的人多一点。对就是对,是错误也会自我反思认识到,朋友之间的矛盾还会有吗?

读后感.再者就是鲁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人人都有天性善良的那一面,都可以不用后天教育天生就会对这些弱小的生灵悠然而然生出一些爱心和同情,为什么有人就做不到?这可需要人们反思一下。

《狗猫鼠》的寓意非凡,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小时候性格就是爱憎分明的,他的性格是有棱角的,而不是光滑的镜子,这为鲁迅今后成为文坛巨匠提供了良好的本质基础。我读到一句话说我们除了生活的世界之外,还可以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叫作“文化世界”。我们当然要生活,但是如果没有文化的熏陶,我们的生活永远是在一个非常庸俗、卑微的境地当中。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就进入了那个“文化世界”让我受益匪浅。

#174874初1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就是在夕阳将尽时去捡拾早上开的花。《朝花夕拾》这本书写的就是鲁迅在晚年时回忆儿时的美好生活。

鲁迅用淳朴的文笔,挥洒笔墨,以《朝花夕拾》来宣示自己的情感。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示了鲁迅内心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就这样,两者互为表里,构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范爱农》让我记忆颇为深刻。它通过范爱农的遭遇,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范爱农之死,便是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所作的形象的评判。那时正是革命期间,无数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一腔豪情只为祖国。他们前赴后继,终于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帝王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依旧落后,“七七事变”后,日本竟一直打到南京,占领了大半个华夏。就连这小小的“弹丸之地”的人民,都敢欺侮到我们国家的头上,这是什么意思?证明我们还不够强大!辛亥革命进行的不够彻底!

虽然经过了八年的抗战斗争中国胜利了,日本以战败告终。但是在不到二十年中,日本飞速发展,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中国呢?虽然新中国成立已经六十多年了,却只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赶上日本,这不得不让我进行深刻的反思。

想让中国富强起来,只有一个条件,就是教育!教育好我们这一代学生,让我们筹备更多的知识,为明天的中国努力。

奋斗吧!为了中国,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尽情的学习、拼搏吧!

#757087初1朝花夕拾读书笔记5

在这两个月的暑假中,我读过了许多课外书。其中一本就是《朝花夕拾》。

这本《朝花夕拾》可以说是鲁迅有代表意义的散文集之一,比较完整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在回忆往事的基础上,鲁迅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它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还可以从这些文章中透视清末明初的生活画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本散文集,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读下去细细品味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宛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明初的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

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与鲁迅生活的时代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有暖气,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我们有空调,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我们可以吃到很多鲁迅那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

《朝花夕拾》的原名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放开心去看,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只属于那时候鲁迅一个人的。让我们敞开心扉,去体会体会。

朝花夕拾读书感想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感想范文五篇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范文五篇

阅读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感想范文5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心得5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满分心得体会5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感悟与体会五篇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感想及体会五篇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收获与体会五篇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个人体会五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55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