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娱乐圈最鼎盛时期。
不仅捧红了“四大天王”,还催生出了“四大癫王”。
后者颠沛流离,甚至英年早逝。
她叫陈宝莲。
2002年7月31日,她从24楼一跃而下,享年29岁。
一代女神,香消玉殒,撇下出生半个月的孩子和一封遗书。
遗书中写道:
“请替我打电话给少爷,告诉他,宝莲去了,要好好保重身体!”
“有些事情是朋友可以帮忙,有些事情却是朋友帮不上的。”
信中只有两个关键词: “少爷”和“有些事情”。
其中的“少爷”是谁?“有些事情”又是什么呢?
1
陈宝莲原名赵静,1973年出生在上海。
4岁时,父母离婚,母亲抛下她去了香港发展,她跟着外婆汪漪在上海生活。
15岁时,被母亲带到香港发展。
却不知,这一去,竟是一条不归路。
在母亲眼里,宝莲只是一个赚钱工具。
看宝莲出落得亭亭玉立,相貌姚好,就把宝莲安排去模特公司上班。
说是模特,其实是打擦边球。
照片尺度极大,一经发出,就俘获不少宅男芳心。
但没人知道,照片上的模特还是一个思想单纯的孩子。
更可怕的是,母亲觉得拍照片来钱太慢,她迫切想把女儿捧红,方便自己捞钱。
当时香港女孩成名的方法有两个:一参加比赛,二拍风月片。
17岁时,宝莲就去参加了亚洲小姐大赛;
身高一米七的宝莲在场上光芒万丈,吸引不少人眼光,而且对答环节也游刃有余。
本以为胜券在握,评委却觉得宝莲太“惊艳”,把她淘汰了。
母亲知道后,气急败坏。
比赛走不通,又挑了一条捷径:拍风月片。
母亲把宝莲“卖”给风月片的电影公司。
宝莲抵死不从,跪地求饶。
母亲就逼着宝莲一件件脱下衣服。
就这样,宝莲拍了人生第一部风月片。
这一脱,让她声名大躁。
而且按照合同规定,她还要再拍8部风月片,尺度一部比一部大。
站在镜头前,宝莲每次都安慰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等还完债就好。
但尝到“甜头”的母亲,怎么会轻易放过她?
她到处给宝莲签约,忙得不可开交。
在母亲逼迫下,宝莲不是在拍片,就是在拍片的路上。
短短一年,宝莲就成了“风月片女王”,和叶玉卿、叶子楣并称“三大硬盘女神”。
2
钱挣到了,宝莲也一炮而红。
她被周星驰看中,出演《国产凌凌漆》;
短短几秒镜头,大家对宝莲的过去改观不少。
宝莲想借此机会摆脱“艳星”身份,做一个正正经经的演员。
和张学友、梁家辉、曾志伟等人合作电影《神经刀与飞天猫》,并且与曾志伟、梁家辉等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正当事业处于转折的关键时期,宝莲却患上了子宫水泡。
为了保命,她不得不暂时退圈休息。
然而,观众的记忆是短暂的,等宝莲休养好复出,娱乐圈已经变天。
在母亲安排下,她又拍了电影《剑奴》。
戏中,宝莲与莫少聪,因戏生情,两人感情在圈中闹得沸沸扬扬。
宝莲还公开称莫少聪是自己一生挚爱。
结果不到一年,莫少聪就搭上了一位空姐。
从此,宝莲对待感情变得非常谨慎。
面对花花公子黄任中的追求,她正眼都不看一下。
黄任中出了名的好色,甚至扬言:“女人是我生命的原动力,没有女人我吃不下饭。”
为了和宝莲一起吃饭,他还特意租了直升机。
之后,还不断送宝莲贵重礼物,豪车珠宝,但都被宝莲退回去了。
两人关系出现转折,是因为一次意外。
宝莲在台北拍戏出了车祸。
黄任中二话不说就叫来最好的医生给她看病,亲自照顾宝莲。
还向宝莲承诺:动用一切资源,帮她摆脱艳星身份。
宝莲几乎没有理由拒绝,这是她唯一可以摆脱母亲控制的方法。
加上黄任中对她很是宠溺,这让从小缺爱的宝莲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
于是,她听从了黄任中的建议,离开香港,住进黄任中的别墅。
殊不知,这个决定让她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3
在黄任中眼里,宝莲只是一个“玩物”。
虽然黄任中对宝莲万分宠溺,但做不到只爱宝莲一人。
宝莲住进别墅不久,黄任中就恢复了到处沾花惹草,夜不归宿的习惯;
最鼎盛的时候,家里还同时养着十几个年轻姑娘。
宝莲受不了黄任中身边的莺莺燕燕,两人矛盾越来越多。
但不管她怎么闹,都改变不了黄任中。
黄任中早就有了新欢,根本对她不屑一顾。
为了引起黄任中注意,宝莲行为变得越来越极端。
终日泡在酒吧,结识一些不务正业的朋友,还染上了毒品;
在毒品影响下,宝莲经常神志不清,性情暴躁。
她在黄家大吵大闹,点火烧房子,深夜买醉,机场撒泼,购物不给钱,发布会上割腕自杀……甚至在外勾搭其他男人。
她和张菲在节目中眉来眼去的行为彻底激怒了黄任中。
他给了宝莲一笔巨款,让宝莲搬出别墅,从此两人再无关系。
宝莲这才恍然大悟,从一开始,自己就是明码标价的“商品”。
黄任中喜欢就买,不喜欢就丢弃。
她绝望,无助,面对满目疮痍的过去,宝莲崩盘了。
所以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一跃而下,结束了她短暂的一生。
4
陈宝莲的悲剧人生,从15岁就开始。
所以她在遗书中提到了“有些事情”,其实和母亲有关。
而那个“少爷”,就是黄任中。
一个送宝莲去拍风月片,一个给了宝莲希望,又亲手掐灭希望。
宝莲的悲剧,和他们脱不了关系。
但最大的祸根,是宝莲始终没有认清现实:不懂摆脱母亲的束缚,妄想得到花花公子的爱。
才让她一次次沦陷,她的每次疯狂,都是潜意识里苦楚的呐喊。
存在心理学有一个观点:一个人越缺爱,就越是缺乏存在感。
就像小孩子,为了确认自己的存在而哭闹,以引起大人的回应。
宝莲带着“请爱我好吗”的心理诉求,不惜伤害着自己。
这不仅不能让她获得爱,反而会让她失去更多。
说到底,一个人最终的归宿,只能是自己。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