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作文大全 >

高中班主任论文

| 未知

高中班主任论文(一)

我于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我所热爱的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在辛勤劳作的漫长日子里,我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苦,在收获硕果的那一时刻。我又深深感受到为人师者的甘甜。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把我对学生的那份牵挂变成一种习惯,把对工作的奉献变成一种平凡,把对学生的期望变成一种追求。班主任工作给了我难得的师生间的真诚与信赖,同时也给了我造就人的成功与喜悦。我热爱班主任工作,生活在学生中,他们的朝气与灵气,不断沁入我的心灵,感染我;他们又像镜子反射出我各方面的不足,触动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获得人生感悟。在日常琐碎的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着我坚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既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每当我面对着个性鲜明正在成长的生命,从他们用‘老师“称谓我的那一刻起,珍视他们、呵护他们就是我的职责,我的事业,也成为我的人生。

一、从严要求,更要明理

”严“来自于规范,’师”来自于指导,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就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的体会是老师不仅要对学生有一个高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使他们成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品德高尚、心胸开阔、知识丰富、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这样,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才能变成学生的主动个人行为。如今的高中生,充满朝气,虽然世界观、人生观尚不成熟,但他们喜欢思考;意志品质有所增强,但还不够坚定;自尊心较强,喜欢张扬个性,追求另类,但精神往往脆弱,经不起挫折的考验。面对这种现状,我选择新生入学之始,就配合学校,利用班团会,带领学生学习校规校纪。为了开好班团会,我做了大量案头工作,要求自己把一条条规章制度讲生动,而且还要常讲常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成为一个自觉的执行者。例如,有个学生经常上课说话,他的理由是有问题求教一下,有什么不可以,我和他一起讨论了为什么不可以。经过耐心细致的讲解,他终于承认了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为了消除顾虑,我又教他如何选择时间、地点与同学讨论问题最好,他欣然接受,而且以后很少犯类似错误。在班级管理中,若要真正有的放矢,需要班主任花大力气,倾心研究每个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只有读懂他们,才能引导他们,团结一致,奋发向上。例如我们班有一名同学,以前很好,但由于父母离异。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性格变得越发孤僻。经常迟到,值日生工作不积极,学习成绩下滑,我让同学们主动和她接触,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我利用周六、周日及大课间活动时间和她多次长谈,让她明白,父母离异不是她的缺点,没有必要因此而自卑和消沉,父母放弃了他们之间的婚姻形式,并没有放弃对她的爱,同学们对她依然热情如故,并没有看低她的意思,渐渐的,她开朗起来,又成为班集体中充满活力的一员。不仅改掉了毛病,而且学习成绩也上来了,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并在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

二、真诚理解,宽容大度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的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我们常说:‘况弟姊妹间,衣袖手足情。“如果把这种感情融入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中去,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开展班级工作便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是班主任的有利因素,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对学生严于要求和宽容大度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出于一个共同的教育目的,二者并不矛盾。严而不苛刻、慈而不溺爱、宽而有限度,是我们当班主任的工作原则。有一天下午上课,我发现有三名男同学脸红,一看脸色他们肯定出外吃饭并喝酒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文规定,中学生不允许喝酒,而且前几天我刚刚强调过。我心想:我管不了你们学校还管不了你们?借学校威力镇镇他们。我把他们叫到走廊。我还没开口他们三个人都把头低下了,我仔细询问情况,原来其中一名学生今天过生日,本不想喝酒,但又觉得吃饭气氛不热烈,所以每人喝了一杯,由于喝酒上脸,所以让人一看就知道喝酒了。这三个人平时在班级表现不错,不是特顽皮的。我与他们三人进行了长谈,给他们讲了中学生喝酒的害处,我决定把他们交给学校并通知家长。他们三人立即很诚恳地向我表示:不要交给学校,记住这次教训,如果再犯错误二罪并罚。我转念一想:如果交给学校势必把事情升级,造成学生对老师敌对心理,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不如相信他们,让他们自己反思,于是我们双方约定,我不把他们交给学校和家长,他们保证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让这件事成为高中时期的一个秘密。后来我曾私下里多次和他们谈心,高中毕业前他们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通过这件事,让我相信,师生之情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约定,也一个包含着一份真诚和守信。这也体现了教师的宽容之心。教师无宽容之心则无教育之意,我坚信心中给学生留下的宽容之处,学生会感到这是给他们的改正机会。

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学识,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的。而青少年又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发挥。对于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自己具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别人的心灵更美好。正如我们常听说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使他们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生因敬其师而信其道、听其教。叶圣陶先生在《教育论集》中提到,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新班级组建伊始,教室物品像扫除用具、花盆、讲桌内外物品如何摆放我亲自示范。我注意把教师自习用的椅子用完后放回原处,学生都看在眼里。我多费心,学生少粗心,我不断坚持,学生自然成习惯。在学校的一次主题班会’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中,一位同学说:“我看到我们班主任拾起地上的废纸,我们也应该这样做。”我告诉学生:“我有一次看到校长这么做,感动了我,现在我的行为带动了大家,我盼望我们都能爱护环境,提高公德意识。”我把《读者》上《走出国门的尴尬》一文介绍给学生,引起学生很大的震动。教育学生公德意识不仅关乎于个人修养,也关系到民族的形象,要踏踏实实从生活中小事做起,不说脏话,自习不应随便打扰别人;在走廊要讲秩序,爱护环境,不随地吐口香糖。学生提高了认识,树立了正气,也约束了某些人的不文明行为。要让学生学会对集体尽义务,我首先做到大扫除、扫雪都承担一部分劳动任务,并尽心尽力与学生一起干。每天早晨到校后维护一遍班级环境,以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同时,我教育学生值日工作不认真是将自己应尽的义务推给别人,这不公平,在一个班集体里要想大家对你公平,你就必须对同学公平,学会尽义务。班级大事小事有人管,各尽其职,有条不紊,学生增强了主人意识。

高中班主任论文

有过班主任经历的老师都能理解对学生的那份牵挂是如何变成一种习惯,奉献是怎样演变成平凡的。班主任工作不是五天工作制,而是七天工作制;不是八小时工作制,而是二十四小时工作制,可以说,班主任在梦里都在和学生打交道。我就是这样走进学生心里,得到学生的理解和爱戴。有人说,教师就像摇桨的船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熬的是心血。送走的是游客;而我说教师就是培育树苗的园丁,用自己的心血,将幼苗培育长大,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建功立业。每当从四面八方传来他们的喜讯,每当教师节收到他们祝福的鲜花和手机短信,每当春节他们来家里拜年,向我讲述他们成功的喜悦,我的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当教师的自豪感、成就感就会把一切艰辛和疲劳忘得干干净净。2004年所带的高三(1)班,陈仁宗同学获得辽阳市状元,并考入清华大学;2005年所带的高三(1)班,陆祥宇同学获得辽阳市状元,并与我班刘一鸣同学一起考入清华大学。我领悟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光荣,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我将更加勤勤恳恳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人,依托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广阔的德育平台,植根于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各位同行中,用心学习,用心体会,完善这份事业。一心育桃李,甘为孺子牛,若问乐在何处?造就贤人良才,为国争荣争光!

 

高中班主任论文(二)

1992年9月,我从重庆教育学院毕业,分配到了沙坪坝区一所小学当教师。16年来,我的精神世界因为这份工作而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16年教育教学生活,我坚持在工作中边实践、边研究、边思考,获得了一些认可:2004年科研论文《教材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织的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先后在《小学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今日教育》等全国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2006年起担任重庆市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副主任等;同时,我也收获了许多荣誉:1999年,荣获沙坪坝区“十佳”教师称号,2001年荣获沙坪坝区“学科带头人”称号,2004年,荣获重庆市“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称号,等等。

我时常问自己:这些荣誉和成绩是不是这十多年工作经历带给我的最值得骄傲的东西?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不是。荣誉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渐渐淡去,而真正留在心灵深处并时刻影响着我、激励着我的,是这十多年工作积淀下来的思考。我的思考来源于我的教育实践,来源于我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创造。我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并因此而不断进步着。

在失败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激情+蛮干=失败

在参加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凭着年轻人的激情和干劲,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想:一定要做个好老师,一定要干好工作。

那段时间,我真的是充满激情地在“干”。清晨七点钟准时到校,守着孩子们晨读、晨练、扫除;中午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备课;放学后把成绩差或不守纪律的孩子留下来,单独辅导、教育,时常忙到很晚......我干得很执着、很辛苦。应该说,我的付出有一定收获。同事都说我带的班进步不小,家长们也觉得我虽然缺乏工作经验,但很负责任,把孩子交给我还算放心。

然而,尽管我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却仍然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我慢慢体会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有时是个别学生的问题让我心烦意乱: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出手打人的;不按时交作业、无论怎样教育引导都不见起色的;成绩优异却人缘不好的......有时是班级问题让我垂头丧气:自己守在班里的时候学生似乎都循规蹈矩,一旦暂离学校外出,班里简直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自以为经过一系列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后,攀比浪费现象已经杜绝时,它却又不知不觉地死灰复燃,只不过更隐蔽而已......

而当我无意间听到班上两个孩子的对话,抱怨老师管得太严、学习太苦太累的时候,我的心里涌起一股莫大的悲哀。原来,我的付出,孩子们并不领情,而我自己也已经干得身心俱疲。残酷的现实让我逐渐认识到,只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亲身的实践经历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能从工作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愉悦,学生也能因教师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愉悦的时候,教师的工作才算是干好了。反思自己以前的“干”,是在苦干、蛮干、不讲效率地干,看到一个问题,就急切地想找出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一旦这个办法行不通,又慌忙去想第二种办法、第三种办法......太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最为痛心的是学生从我的“干”中得到的是“压力”而不是“动力”。明白了这些,我万分汗颜。

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只想着一定要做个好老师,一定要干好工作,但是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师,怎样才能干好工作?

学习+思考=成长

是名师的指引把我从焦头烂额中拯救了出来。那个炎热的暑假,我有幸听了着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我被李老师的讲座震撼了:原来教师这个职业也可以如此活色生香。最令我兴奋的是,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也会遇到让人头疼的孩子,尝试着换一种眼光去看待这一切,把每一个“难教儿童”、每一个教育困惑都当作一个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就从容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着李老师的话,换一种眼光,是什么样的眼光?在不断思索中我渐渐领悟,这种眼光,应该是一种“科研”的眼光,我应该是一名“研究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是我研究的对象。以前我遇事缺乏调查、分析,仅凭一时冲动,主观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不是科学的态度,当然搞不好工作。李老师的讲座使我开始跳出充满激情的“蛮干”,尝到了“学习”和“思考”的甜头,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思考。

实践证明,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学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是学习必学其“神”而不能只学“形”。记得一次我向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请教关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具体方法,她给我介绍了自己班上推行的“小博士制”,也就是谁在某方面有特长,谁就能获得“班级小博士”称号。我如获至宝,立刻把“小博士制”克隆到自己班上,却发现学生只是在获得“小博士”称号时热情洋溢,过一阵子热情便烟消云散。克隆“小博士制”失败后,我再一次细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古训,寻找问题的根源。原来,“小博士制”的终级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激励功能,而不是评“小博士”本身。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激励学生的热情,并让这种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化为一种健全的人格力量,评选“小博士”仅仅只是第一步。像我只注重具体做法,盲目照抄照搬,没有考虑到每个班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当然收不到效果。这件事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学习应该更注重领会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即学其“神”而非“形”——这才是学习的真谛。

除了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外,我也常常和青年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多问几个“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他们的青春、活力、闯劲、率真时常感染着我。此外,向学生请教也是很重要的。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碰到了学生,以聊天的方式,巧妙地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听听他们的建议,会让老师的心与学生贴得更近,工作的效率更高。

阅读经典教育理论书籍是学习的必要途径。读杰出教育家的专着,作者的教育思想、智慧、技巧、情感会透过文字走入心灵;读国内外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最新观点,可以从别人的研究中受到启发;读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种读物,可以从更广阔的范围了解、认识我们的教育研究对象......我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再只是为了应付明天的教学,而是出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求。

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我尝试着用科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很琐碎,反思以往,自己每天从早到晚陪着学生自习,守着学生做操,盯着学生扫除,像个保姆一样任劳任怨,然而学生并不喜欢;像个勤杂工一样什么都干,却并没有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和做人的道理。在不断学习、领悟中,我开始尝试用科研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把班级当作教育科研基地,思考怎样让自己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充裕的时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探索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实验,实现“自我解放”,把自己从体力型的勤杂工还原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科研的心态面对工作之后,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难题,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研究课题,渐渐地,用科研的眼光来面对班主任工作成了我的一种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让我摆脱了以往的困惑与迷惘,并使我得以享受工作中无尽的乐趣。

在追求中转变在转变中收获

从监督型的管理者到服务型的教育者

不少教师都觉得班主任工作太累,宁愿多上些课,也不肯当班主任。其实很多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并不是怕累——对于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来说,只要有兴趣、有价值,工作再累也不觉得苦。问题在于,班主任工作既无现成的教材,也无具体的模式,费心劳神地做了许多努力,结果却往往收效甚微,使我们觉得累得冤枉!如何才能让自己在思想、行动上轻装上阵,把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科学的层次呢?

阅读大量专业理论书籍、分析一系列客观现象后,我又向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经过反复求证,我得出明确的答案: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关爱者。“教育”这个词语有一个非常通俗的解释:它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一门学科。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教师的一些行为却偏离了教育的本意,太习惯于“管”人了,甚至把“管”人当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想怎么管就怎么管,请家长、写检查、跟学生发火、指责学生......这种过于情绪化的教育加重了师生双方的心理负担,学生因畏惧而暂时收敛错误行为,但“治标不治本”的效果又令教师困惑:为什么满怀激情地投入和心甘情愿地付出之后,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不接受批评教育?长此以往,教师必然身心俱疲。

我开始努力从监督型的管理者向服务型的教育者转变,提醒自己以服务者的身份面对学生。于是,不再简单地把工作低效或无效的责任归咎于学生,更多地从学生角度思考解决棘手问题的方法。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来了管理方法的转变,我在班上施行了一系列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措施。

(1)“抓阄制”班干部担任制度:每半学期大家一起来抓阄,抓到什么就当什么,可以自行调换,担任班干部不再是少数学生的专。上岗要有就职宣言,没抓到阄的学生组成考评组,每个考评组根据履行就职宣言的情况负责对一名小干部的工作进行考评。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感受着“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和管理与监督并举的干部任免责任制,与此同时,自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2)“一日小班主任”:每天由一名学生担任“小班主任”,和班主任一起开展日常工作,进行角色换位体验。通过担任“小班主任”,孩子们各有收获。有的孩子发出感叹:“我当一天班主任都觉得好累呀,我们董老师天天做班主任就更累了。”这样的孩子收获的是对教师的理解;有的孩子兴奋地说:“我给同学提意见,他接受了,感觉好极了。”这样的孩子收获的是尽责后的成就感;也有孩子很沮丧:“那天他当‘小班主任’,朝会时我讲话,他批评我,说下次我当班主任的时候他也要让我尝尝滋味。”让孩子懂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也具有重要意义吗?

(3)“课前精彩两分钟”轮流演讲:每天的每节课前都有一名学生上台演讲,锻炼孩子的胆量和口才。以一个班50名学生计算,每天6节课,便有6个孩子有了当众演讲的机会,一学期按20周计算,每个孩子就有12次这样的锻炼机会,小学共12学期,每个孩子就有144次机会。这144次当众演讲经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所能概括的。

除此之外,我还在班里设立了“班级明星榜”,以唤起学生的荣誉感;建立宜于竞赛的小组结构,形成良性竞争氛围,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项制度在建立之初都只是一个雏形,在实践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思考、完善,使得制度建设的过程变成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双方满足与愉悦的过程。

更新教育观念之后,我发现作为“服务者”的我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工作中的难题,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绪、简单方式,更人性化、更科学、更艺术地育人,真正体验到了智慧带来的幸福。作为教师的满足和愉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它时刻萦绕在身边,而孩子们也感受到了美丽人生中的美好开端。

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

长期以来,我喜欢以促膝谈心的方式对个别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思想教育,但慢慢地我发现这并不是最佳教育方法。因为班主任还有大量其他工作,不可能在个别谈心上花过多的精力。而且就同一个问题多次谈心容易引起某些学生的反感,使谈心失去效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倡导“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首先设法引导孩子认识自己,让孩子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因为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是一个人的荣誉感、自信心的源泉之一。其次,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让集体舆论影响每一个学生,让集体中一部分学生影响、感化另一部分学生。

记得班里有一个脾气暴躁的小男孩儿,爱用“小拳头”解决问题,三天两头和同学发生矛盾。和他交流谈心之后,能好几天,但过后又开始使用“拳头”。采用过很多种方法均收效甚微,我决定引导他进行自我教育。一次,在他连续四天没有向同学挥动拳头之后,我不再只是简单地表扬一番,而是想办法把我对他的赞扬转化为集体舆论,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进步是全班的骄傲。那天,在我的鼓励下,每个孩子为他找一个优点,对他说一句表扬的话,而且一致把他作为我们班的“小小男子汉”。三个星期后的一天,他又和别的孩子打架了。我没有像以前那样把他单独请进办公室,而是让他找了几个最信任的伙伴帮他出主意:怎样才能克制自己的冲动?然后又在晨会上表扬他:“虽然这次‘小小男子汉’又打架了,但这是三个星期以来唯一的一次,和以前相比,进步不小。”在鼓励他进步的舆论环境中,我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了他自己。再后来,在全班公认他是“小小男子汉”的氛围鼓励下,他开始从心灵深处萌发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学期结束时,他的变化令所有老师惊叹。

交流谈心的方式是把科学知识、真理、道德准则告诉学生,缺乏对学生自己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明确原则的引导;而只有当学生自己追求过、获得过、亲身体验过道德准则并将其视为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道德准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这种让学生通过精神力量使自己变得更完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从孤军奋战到全员参与

孤军奋战的苦与累,想必每一位班主任都体会过,但未必每一位班主任都能意识到,这种苦与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把班级管理当作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凡事靠班主任一个人支撑造成的。其实,班主任完全可以让学生共同分担管理班级的重担,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50个学生就是50个班主任助手,50个副班主任”——着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给我启发,在我的班上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学校要求星期一人人都得带桌套,以前为这事我伤透脑筋,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记不住,学校检查时这一项总是“良”。可现在我班再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因为郭婷艳同学专门负责这事,她一到星期天晚上就给几个爱忘事的同学打电话。我也不用再担心课间检查卫生时我班出现桌椅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因为高小依同学一下课就以“桌长”的身分带着各个小组的分管组员盯着每排的桌椅,并做记录,每周二的晨会上小结,为做得好的小组挂小旗帜。路过的老师看到课下班里学生忙碌的场景,直夸他们责任心强,我则会自豪地说:“每个学生都愿意自己干事,愿意做班级主人,我何乐而不为呢?我干嘛大包大揽呀?”

既然学生更乐意以主人的姿态与班主任协力建设班集体,那么班主任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积极主动的心态,以全员参与代替孤军奋战,从繁重的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自己摆脱繁多杂事的缠绕,放手民主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如此,我们才可能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教育实验,实现师生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

就这样,我依靠不断的学习、思考把自己从苦与累的心态中解放出来,从事务性的应付中解放出来,让自己拥有更健康的心智、更饱满的激情、更充裕的时间;用科研的眼光面对班主任工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我相信,对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可以为有事业心的教师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我愿意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学习、工作、思考、研究,真真切切地体验心灵的满足与愉悦。

上一篇:具体而微造句

下一篇:这就是我作文300字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1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