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作文大全 >

论语心得读后感

| 未知

论语心得读后感(1)

这一学期,我们学校老师的共读书目是《论语》,对于论语,可能最现认识及熟的时候,就是上学的时候学习过,论语的一些精华,到目前最会背的几句也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等等,都是在学校时语文课堂上学过的几句。但是在看过三字经之后觉得,不管是《三字经》还是《论语》还是《道德经》的相同之处,都是围绕我们中华民族最注重的礼仪、道德、仁义,诚信之事所写。

论语的学而篇第一中共有十六章,我最喜欢的就属里面的第四章孔子的弟子曾子的所说的。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过来是:曾子说: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以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了呢?

从这章里面我明白,一个人的要想提高自身条件,自身修养,就务必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书中说的是我每一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对,一个人如果每一天都从多次反省自己,你的修养必须会逐步提高。为人谋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就应反思的事情,做人不管对什么人都就应尽心经力的去帮忙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读最需要反省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诚信待人,以诚信为主,而这一句就是教我们做人必须要诚实,诚实是金嘛!诚实的同时还要守信用,就就应应那句信者,诚也嘛;传不习乎。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呢!我觉得我做的有点欠佳,因为我不是一个自觉地人,对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看完这一章我的感悟就是,不管一个人的先天条件有多好,必须要做到每一天反省自己,要诚信待人,要学以致用,要温故而知新,才会让你的先天与后天条件更加完美。继续坚持读这本书,相信自己必须受益匪浅,必须会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

论语心得读后感(2)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资料,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貌,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留意,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就应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状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这天读《论语》就就应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论语心得读后感

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且不说要我们以竭心尽力、诚实可信、学而时习之来要求自己,当今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够每一天沉心静气,思考自己一天的作为?忙碌似乎是没有时间反思自己的最好借口,我们看似每一天在为理想奋斗,但其实却有很多人在不知所谓的忙碌中虚掷了青春。我们是不是就应问问自己,忙的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做的?是不是顺应内心的?这天,我们也许真的做不到曾子的要求,但我们至少就应在脚步匆匆之际,抽出片刻,反省一下自我,调整一下忙碌的方向,让自己的目标更明确。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贫穷而不谄媚需要无尽的骨气及傲气,富有而不骄傲自大则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能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做到这两点已属不易,更何况安贫乐道、富而好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的又有几人?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是否能够耐得住寂寞,不趋炎附势、沽名钓誉?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就应反思、拷问自己的问题。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朋友能够激发我们实现目标的动力。自己有了过错,首先想到的不就应是纹饰、狡辩,而是改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改正过错不是没用无能,反而是大智大勇的体现。只有能正视错误并勇于改正的人,才能够寻找到生活与学习的真谛。

夫子温良恭俭让。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赞誉,这五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到如今虽然表面上还在被大家赞誉,但其实很多人的内心并不以为然,认为此刻还这样是会吃亏的。但我觉得,这五种品德,体现了人的本性之美,不论到什么时候都是我们修身养性的标准,是我们就应继续传承下去的美德。

《论语》学而篇的十六章每一章都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在我们此刻更侧重于知识学习而忽视品德修养的时代,更能给我们带来启示。我们就应静心沉入其中,远离尘嚣,返璞归真,寻找圣人留给我们的生活、学习之真谛。

论语心得读后感(3)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细细读来、慢慢品位,仍觉对于在教育岗位上的自己有许多益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段,集中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系和重点,即德育和智育。而且是德育为先、德育为重。孝、悌、谨、信、爱众都是德育的内容和范畴;而且这段话由内到外,由小到大,由对自己到对别人,讲了一个德育的顺序。这个顺序,先讲纵的血缘关系再讲横的血缘关系然后发展到普遍的社会关系爱众人。试想,如果连至亲的血缘关系都不能爱,怎么可能爱众人?对于如何要求自己,这里又讲了两点:一是谨,二是信。细细推究,这两点也是爱的表现形式,小心谨慎、言行诚信不正是对众人的爱吗?这说明谨慎和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修身的重点。也体现了孔子一贯倡导的仁,而仁又以孝悌为本。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仍具很多的借鉴价值。

时代已进入21世纪,我们要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艰巨性,从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复杂性,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便是进入了三化时期,即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为各种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铺平了道路,也为腐朽意识形态的传播制造提供了机会。电脑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开通,使人们能够摄取的信息量之大、之快,之广泛无法估计,无可阻挡。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们的各种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矛盾更为错综复杂。最近青少年中出现了一系列恶性事件,都与我们忽视德育教育,德育实效性不大有直接关系。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确是新世纪学校的首要工作。

从课时的要求和各种德育活动的安排,到庞大严密的组织和众多的人员投入,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和政府象我们这样重视德育教育,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德育教育实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原因固然是复杂的。但是,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忽视养成教育,德育工作高、大、空。目标太高、内容空洞,体系太庞大,成人化,搞一刀切,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21世纪的德育工作,要更加重视养成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点,让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没有养成教育,德育教育是空洞的。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把人类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必须引导人们自觉地加强德育养成。这就需要继续倡导孝、悌、谨、信、爱众等德育内容。

孔子的德育教育,没有校园的局限,家庭、学校、社会、对己、对人融为一个整体。联系今天的教育工作来看,这段话仍具有鲜明的生命力和鲜明的针对性,可谓亘古常新。

论语心得读后感(4)

近日,一口气买下了宋代大儒朱熹之《四书集注》、钱穆老先生的《论语新解》和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准备要好好的读读《论语》。不是为了其他的,以前南怀瑾老先生的《论语别裁》和于丹大姐《论语心得》也都读过,只是想了解得更深入、更系统些。

记得梁启超老先生在讲到读国史典籍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于做学案,学案的浅层次就是读书笔记,所以便欣然从之,既算是对学问的一种自我领悟,也是对坚持的一种自我历练。我人生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笔记正式开始(颇有些感叹为时已晚,自愧啊)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上学以来,我们就一直朗诵着,但是我们很多同学往往只记住了前两句,而把最精髓的一句给落下了,这句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可以说,此段既有学习方法的阐述,又有学习态度的思考,更有学术境界的提炼,切不可肤浅析之。

从学习方法言,学习必须时习,即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不倦,特别是此中之习,不能简单理解为温习,其还有演习之意,因为孔子特别要求所学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即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从学习态度言,一为说乐,即必须对学习感兴趣,学为乐,在学习中感觉到快乐,把学习读书当做是一件快乐之事,有兴趣才能有所成,有所成才能有朋自远方来,钱穆老先生就说:学者惟当牢守学而时习之初境,斯可有远方朋友来之乐。二为不愠,即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扬名天下,让人知,不是为了追求功利,成为谋生手段,而是为了成为君子,何为君子,乃成德之名。

从学习重要性言,朱熹老夫子在其《四书集注》中有云: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而首篇之第一段,也是全书的第一段就将学习之要,由此可见学习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孔子一生重教,孔子之教又重在学,孔子教人以学,又重在学为人之道。列此为篇首,实有深义。

从学习境界言,在此余颇同钱穆老先生言,其曰:学而时习,乃初学事;有朋远来,则中年成学后事;不知而不愠,达于最高境界。解之,朋之义,不仅仅是指朋友,更多所指求学者或弟子不知之义,乃指学日进,道行越深,至于别人已不能领会,就像孔子自己所言:知我者其天乎。此段实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

由此所感,《论语》的确博大精神,半部《论语》治天下在此就可见一斑。

论语心得读后感(5)

论语学而篇,从为学、为人、为事出发,讲到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为学方面,总的要求是要学而时习之,言简而意赅。学习的目的是要达到,能够做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样的话,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当然,学习有时候是痛苦的,要是能够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回想当初考大学,考研,可以说牺牲的东西太多了,知道现在有时候都在反思,当初是对还是错,当然,对错其实在当初就根本没有标准,所谓的对与错,其实都是用历史的眼观来衡量的。因此,如果君子不重,学则不固。

上一篇:春节见闻作文500字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1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