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书问答 >

如何有效地读一本书

| 文琼

读书的目的有消遣,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一个有自我要求的主动阅读者,必然是把收集信息和获取知识作为自己阅读的目的。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如何有效地读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效的读书方法

第一步:初步了解

一本书拿上手决定是否值得买和读,你肯定要对书有个大概的了解,推荐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检视阅读法”。

“检视阅读法”不是让你读懂一本书,而是让你读完一本书,了解书的基本结构及概括性理解。

这个过程中我实际应用又添加了两个内容。概括起来应该经历下面这几步。我觉得这样会对后面的精读步骤做好准备。

1.看目录:了解架构

2.看索引,前言部分:有归纳总结

3.未开封的新书看出版社介绍:会有亮点提示。

4.目录看不出指导性意义就挑几篇与书名相关的篇章来看。

5.看的过程中不要停,略过看不懂的,只看能理解的,一直读完为止。

6.划线标记书摘,疑问处记下问题,可展开的点圈起来,不主张在此长篇大论,会影响连贯阅读。

7.对应目录了解所看部分处于书中架构的哪个位置,对整体理解有帮助。

好,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完成之后应该对书的构架有了大概了解,提出了初步的问题,为下一步的“”精读“”理解埋下伏笔。

第二步:精读

精读是精细阅读,要解决第一步留下的问题和标记下的书摘理解。这一步采用彼得·孔普(Peter Kump)写 的《如何高效阅读》里的“积极阅读法”。

之 所以用这个方法。是针对我本人现在读书抓不住重点,也不知道如何交付使用而设的。因为积极阅读法最主要的那三条刚好是针对我的痛点。

1.这章节的要点是什么?(获取信息)

2 .怎样才能记住这个要点?(迫使你采取各种方法记住这个要点)

3.怎样将这个要点拓展开及应用。(将信息用在不同的情景中)。

另外针对第一步骤标记的书摘和问题。我又另外加了下面四条:

4.重点读画线部分。这时可以写体会写短评提疑问寻荅案。

5.遇上历史事件,真实案例搜索查阅背景和知识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库,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6.注意作者是怎样认证他的论点的。用思维导图表现作者的思路。

7.记读书笔记,写书评。

这第二步骤写的要求很多,也比较细,是专门针对我读书时囫囵吞枣,不求理解,读完就忘了的实际问题而作的。实际效果还是很突出的。至少知道,读书的时候该要做什么?怎么做。

第三步:重复。

重复的意思就是再读一遍书。头脑里重新梳理书的脉络。体现在下面几步:

1.复述出每一章的要点。

2.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个要点的?背景知识是什么?

3.看读书笔记和书摘,补漏查遗,修改润色。

这一步主要是检查你的读书效果。多多使用会提高记忆力。

第四步:交付。

交付的意思就是使用。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每读一本书,就写书评,说书稿,拆书稿。还有一个绝佳的办法,就是找个人来听你再说一遍这个书。

正确的读书方法

一、以理解代替记忆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得,但理解其实并不是辅助记忆——理解是记忆的代替。强记理论不仅是很难记得准确:当需要应用时,强记的理论根本无济于事。明白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含义,你会突然觉得你的记忆力如有神助。道理很简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但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准确性。理解愈深愈准确,记忆就愈清楚,而应用起来就愈能得心应手。所以读书要贯通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联带关系要明白;要彻底——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

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也不需多花时间。只要能改三个坏习惯,在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时“狂”抄笔记。

笔记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因为抄笔记有一个无法补救的缺点——听讲时抄笔记分心太大!将不明白的东西抄下来,而忽略了要专心理解讲者的要点,是得不偿失。例如好几次我故意将颇明显的错误写在黑板上,200多学生中竟无一人发觉,只知低着头忙将错误抄在笔记上。

笔记有两个用途:

①将明白了的内容,笔记要点。但若觉得只记要点都引起分心,就应放弃笔记。明白了讲者的内容是决不会在几天之内忘记的。很多讲者的资料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而在书本上没有的可在课后补记。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分别,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上课主要是学习老师的思想推理方法。

②在上课听不懂的,如果见同学太多而不便发问,就可以用笔记写下不明之处,在课后问老师或同学。换言之,用笔记记下不明白的要比记下已明白的更重要。

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每一个课题分开读,强记,一见试题,不管问什么,只要是似乎与某课题有关,就一通知识点往上放,希望命中——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最明显的例子。

要改这个坏习惯,就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少许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日千里。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学术的范围内,人类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记;连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

二、兴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起来的

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会读得较好,但兴趣可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有总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产生兴趣。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集中的能力,无论任何科目,无论这科目是跟你的兴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即盎然而生。

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贯注。认为不够时间读书的学生都是因为不够集中。

要培养集中力很简单:

第一、分配时间——读书的时间不需多,但要连贯,明知会被打扰的时间就不应读书。

第二、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离开书本——“饿书”可加强读书时的集中力。

第三,读书时若觉得稍有勉强,就应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情的时候——厌书是大忌。

只要能集中,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

将一只手表放在书桌上。先看手表,然后开始读书或做功课。如果你发觉能常常在30分钟内完全不记得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

三、问比答重要

很多学生怕发问的原因,是怕老师或同学认为他问得太浅或太蠢,令人发笑。但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发问的第一个黄金定律就是要脸皮厚!就算是问题再浅,不明白的就要问;无论任何人,只要能给你答案,你都可以问。

从来没有问题是太浅的。

正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三几个浅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学术上的进展往往是靠盲拳打死老师傅,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学者之所以要教书,就是因为年轻学生能提出的浅问题,往往是一个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虽然没有问得太浅这回事,但愚蠢的问题却是不胜枚举。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学甚么问题是愚蠢或是多余。若不发问,就很难学得其中奥妙。

老师因为学生多而不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花很多时间,认真的学生就应该在发问前先作准备工夫。这工夫是求学上的一个重要过程。要分清楚“知”与“不知”,最容易就是做发问前的准备工夫。

这准备工夫大致上有三个步骤——

第一、问题可以分三类:

A、“是什么”,B、“怎么办”,C、“为什么”。

要先断定问题是那一类。

A类问的是事实;

B类问的是方法;

C类问的是理论。

一经断定问题是那一类,学生就应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那方面的,因而可免却混淆,若要问的问题包括是多过一类的,就要将问题以类分开。这一分就可显出自己的“不知”所在。

第二、要尽量去将问题加上特性。换言之,你要问的一点是愈尖愈好。

第三、在问老师之前,学生要先问自己问题的答案是否可轻易地在书本上找到,如果是这样就不应该浪费老师的时间。

四、书分三读——大意、细节、重点

学生坐下来对着书本,拿起尺,用颜色笔加底线及其他强调记号。

读了一遍,行行都有记号,这是毁书,不是读书。

书要分三读。

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甚么问题。快读就是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翻得惯了,速度可以快得惊人。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

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在这第二读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作问号,但其他底线或记号却不可用。

第三读是选读,读重点。强调记号是要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去的,因为哪一点是重点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来。而需要先经两读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没有经过一快一慢,选重点很容易会选错了。

选择书本阅读是极其重要的,好的书或文章应该重读又重读,平凡的一次快读便已足够。

关于读书的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

书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阿宝》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

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

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 ——坎耶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 ——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 ——德伯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托尔斯泰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 ——弥尔顿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如何有效地读书相关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2000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800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1000字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3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2000字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后感5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000字

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读后感1000字范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范文5篇

相关推荐

106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