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著弟子规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著弟子规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1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而最为深刻的感受就是《弟子规》虽然是一部著作,但是它的作者却仅仅是位秀才。《弟子规》的作者叫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死于乾隆年间。李夫子是一个不大出名的人,一般人认为,这位李夫子是在公元一六六二年出生,在公园一七二二年去世的。很多人都认为李夫子活了六十岁,但是,也有人说李夫子活了八十三岁。这两个数据前后相差了二十三年,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对他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如果李夫子是为大人物,史书上一定会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李夫子的出生年月日和生辰八字,
李夫子一生中拿到的最高学位仅仅是秀才,从此以后他便再也没有高中过,什么状元拉、榜眼拉、探花这些学位,压根都跟他没一点关系。在当时,一个秀才只能教书。秀才不是举人,举人老爷有的时候可以当官,进士也可以当官,而秀才呢,却只能够教书育人,还教不了什么好书,也当不了什么书院的院长,顶多只能开个私塾。 然而这位没什么大成就的李先生之所以会写出《弟子规》这本现在家喻户晓的书,是因为李夫子毕生努力研究《大学》、《中庸》,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也不高,但是,有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却恰恰学有所成,这位李夫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虽然在科举的道路上,李夫子是一位失败者,但是在研究《大学》、《中庸》这一领域里,他却颇有建树,算得上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学者。后来,李夫子创建了一所学校,叫做敦复斋,起了一个斋号讲学。李夫子讲学讲得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课,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了。所以,人们称李夫子为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这个称呼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而这个称号,李夫子也是担当的起的。
除了《弟子规》外,李夫子还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教书实践的'经验,写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做《训蒙文》。李夫子在钻研《大学》、《中庸》这样的著作之余,还坚持写诗,出于对水仙花的喜爱,李夫子曾经写了上百首赞颂水仙花的诗,后来集结为《水仙百咏》。
我本以为,能够写出《弟子规》这本著作的人一定是个拥有状元、榜眼这样的学位的人,所以说李夫子只是位秀才这一点出乎了我的意料。现在的我们认为,李夫子是位成功人士,他虽然没有有高等的学位或宏伟的家世,但是他很努力。所以,成功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达到的。
名著弟子规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2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名著弟子规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3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名著弟子规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4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方面越来越多,人们的心却被良莠不齐的观念冲昏了,更有甚者神魂颠倒,盲目的崇洋媚外,对我国文化全盘否定。而就在这危急存亡的关头,习总书记力挽狂澜,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掘了出来,从而让人们重新爱上了经典,《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想必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经典,也正是它们伴随着年幼的我们一步一步长大成材;也正是它们伴随着年幼的我们一步一步懂得忠孝礼智信;也正是它们伴随着年幼的我们一步一步走近圣贤,走近文明。
今朝有幸,重温经典,回味悠长,收获满满。
《弟子规》主要列述了我们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准则。是与时俱进的、经过了大浪淘洗的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应该注意的准则,全篇分为七部分,但通篇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浑然一体,且内容简练,思想深刻并让人回味悠长。
一位文学家曾说:经典就是常读常新的。
不错的,《弟子规》也是如此,我记得,小的时候读,只是觉得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再大一点的时候,觉得它在规范我们的行为。而现在,我认为它不仅仅简简单单的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规范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把一种思想内化到读者的心里,而那种思想就是——友善。为什么?其实也不难理解,对长辈孝顺,可以说是对长辈的友善;对兄弟忍让,可以说是对兄弟友善;对外人恭谨有礼,可以说是对外人友善。所以,我认为《弟子规》就是教人如何友善待人的经典佳作,而就在这三百六十句中,我对其中一句感触良多,在这里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说话,必须以信誉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能说。主要是告诉大家在说话时要对别人友善,不能怀着不好的目的去说话,简单有力,直击要害,说中了当下一些人的痛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佷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不择手段,电信诈骗,金融诈骗、贷款诈骗……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这些人就没做到说话时对人友善,其实每每读这句话时都会勾起我的回忆,记得那是盛夏的午后,天气热得知了都找地方藏了起来,大街上静悄悄的,我与两三个好友从补习班下课回家,碰上一个中年的男子,只见他黝黑的脸庞上挂满了黄豆大的汗珠,急躁不安的来回踱步,看见我们,他那布满褶皱的脸上出现一丝希望,只记得他飞速跑来,用他粗糙且满是茧子的手拉起我的手,用十分恳切的语气说道:"同学,求求你帮帮我,我的钱丢了,能不能借我点钱回家?"我毫不犹豫的掏出了自己省下来的零花钱,交给了他,朋友们却一个劲的提醒我,别上当,但我还是为他凑够了回家的路费,并送他上了公交车,事后我心里其实是有点后悔的,因为自己真的有可能上了一个骗子的当。但事实永远不会说谎,几天后,我亲耳听到那个中年男子,在差不多的地方,用同样诚恳的语气,向我道谢,真的.,心里特别感慨,正是因为有些人的胡作非为,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不信任,很有可能使应该受到帮助的人,而得不到帮助,不该得到帮助的人,得到了帮助,所以这句"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所阐释的道理也就格外重要。
《弟子规》教给我们的与人为善,善莫大焉的道理,不管是在清朝,还是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都不会缺少它的时代意义,只要有社会存在,对人友善就不可或缺。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现在的我完全相信,也完全理解了这句话,所谓灵魂的交流,不正是通过文字,通过画卷,来让人的灵魂接受优秀的思想文化的洗礼吗?所以我想,我应该用我的全部精力努力学习,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还要努力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让自己更加优秀。
名著弟子规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5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列述的是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命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局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为学文”七个部分。在这七个部分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便是‘入则孝’。
“入则孝”的内容为教人如何善待父母亲,依我所见,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篇,父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并细心呵护我们成长,我们难道不应该善待父母吗?那如何善待父母亲?从这篇文章中我学到了很多,让我来与你们分享罢!
孝,即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个人所要继承与发扬的美德。一个人做到孝’那这个人的为人必定不会差到那里去,在家孝敬父母亲,在外孝敬比自己年长的人。《弟子规》说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讲的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父母亲敷衍了事,信息社会中的我们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不会合理使用手机,甚至于父母亲“请”我们吃饭我们也是答而不动。所以《弟子规》中非常贴切的给我们描述了这个道理。尽孝从小事做起,不违抗父母亲之命,做让父母亲满意的事。
《弟子规》中有“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父母亲生病时,要先替父母亲尝药的冷热与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的床前。孟佩杰,当今时代的孝女。她8岁起就开始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风雨无阻12年,现在她又带着养母上大学。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弟子规》很早就有了,但是读了它以后我发现它对于今天的中国仍行之有效并不容忽视而更应学之用之,从《弟子规》中我学到了如何感恩。
乌鸦尚知反哺,更何况我们是有意识的人?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了《弟子规》所传承的孝道,那可想而知的是社会将会混乱,多了尔虞我诈,眼里全是金钱与名利,老人将得不到赡养,孩子将没有良好的教育。读了《弟子规》更让我懂得了孝的重要性——对于社会的进步性。唯有心存孝心尽孝道才能让一个家庭更美满、和谐《弟子规》中的孝多指孝敬父母亲。依我所感,孝的含义可以更广,可拓展为孝敬比自己年长的人。譬如老人家。善待老人家,给他们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关怀。在现在面对过马路现象中做到牵着他们过马路这等举手之劳的小事。根据心理学来说,你在帮助他人之后,心里必定有些小小的满足感、自豪感,从而可以获得开心。那么,再说得长远一些,人越开心活得越久,何乐不为?其实《弟子规》表面说的是理,内在则在阐述道啊!
我们是否注意到父母眼角边的皱纹?头上多出的白发?手心里越来越厚的老茧?父母在渐渐的老去,而我们在慢慢的长大,越长大就更应该多承担一些责任。父母很容易满足,他们不需要我们挣很多的钱,而是需要我们更多的陪伴。老去的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渴望得到关怀,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像小时候父母陪伴我们那般去陪伴他们,照顾他们。在外打拼的儿女,也请多回家看看。作为学生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学习,父母努力工作为的是什么?就是希望我们能出人头地,以后生活得更好,他们为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我们啊!所以学习好就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取得好的成绩就是孝敬父母最好的礼物。
“百善孝当先”,《弟子规》让我认识到了孝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每一天,我都会为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到孝心。我也建议那些没有读过《弟子规》的人读读,真的受益良多。
名著弟子规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