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以自身的童年回忆为线索,在小说的七个章节中,分别描绘了小城风情、家中的亲疏人物,以及独立旁枝的人物故事。七章虽说俨然一体却又可以各自独立。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中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1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着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就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往墙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匹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这样一幅绚烂温暖的晚霞图是萧红的《呼兰河传》最初打动我的地方。萧红的确是一位善于描写的高手,她总是会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来为自己的童年“绘画”,绘出一幅幅虽并不生动甚至有些单调但纯净、真实、自然而富有回忆的画面。寒冷的被冻结的东北大地,萧条的并不算热闹的呼兰城,带给居民福利带给孩子们乐趣的泥坑子,小吃摊上的麻花、豆腐,大街上流动着的车马牛羊;烂漫多姿的火烧云,天空中飘着的燕子、蝴蝶,菜园里结着的大黄瓜大倭瓜;祖父教的唐诗,“我”家荒凉的大院子,忠诚的大黄狗,喷香的苞米;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娘娘庙大会……
这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呼兰河城的一街一道还是大自然的亲切馈赠还是延续百年的传统习俗,都把读者带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满满的都是对儿时的回忆。我们在感受作者笔下呼兰河城带给她童年回忆的同时,也不由自主的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都是大同小异的。不管是如作者一样的单调平淡,还是如你我一样的充满趣味和欢乐,都是让人难以忘却的。那时的我们不富有,但我们真的很快乐。无论将来我们身处何境,年华几何,童年都会是我们第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童年固然是美好的,回忆起来也多是甜蜜的。但《呼兰河传》带给读者的远不止这多彩的风土画,还有它所吟唱的凄婉的歌谣。它所讲述的故事称不上曲折离奇,也更谈不上优美动人,它只是娓娓道出了生活在这座小城里的几家几个人的生活和遭遇。但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小城市里人的经历和他们的命运却让人沉思,发人深省。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两个人: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和冯歪嘴子。
高中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2
美和追求美人类固有的天性,人们欣赏自然的美,创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艺术家们开垦出人类美的艺苑,以自己的才华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态的艺术之花,为人类生活增添无比绚丽的色彩。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这部书是女作家萧红后期的重要作品。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年轻的女作家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的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净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描写童年时的爱玩的花园: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特别喜欢这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小团圆媳妇那一章,看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和萧红同样大的一个女孩,也就12岁。12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千里迢迢到这里当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矩!后来女孩子给他们折磨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热水澡,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就这样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述着呼兰河—她美丽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优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看完这本书,我在想,每个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样,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那里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将来再来回味这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
高中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3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呼兰河的人们所产生的不幸与其说是封建社会压迫的苦果,不如说是其思想的愚昧所带来的恶果。比如团圆媳妇家的悲剧,为什么人会死,怕真不是婆婆人恶毒,而是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共同的顽固的价值观,他们所有的亲友邻人都觉得团圆媳妇的行为举止不对,想把它矫正过来,最终共同活活把团圆媳妇折磨死了。
这难道也是阶级压迫吗,我看未必,这种愚昧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不高的生产力和千百年的文明传承,来自于社会现实。撼山易,憾人心难,这隔了几层的我们看来,这是愚昧而不可理解的,而在当时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看来,那恐怕是再正常不过的。
所以,个人觉得,萧红的个人悲剧怕也多多少少来源于这里,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自己的思想观念超前于自己所处于的时代,那绝对是一个悲剧,如果做不到糊涂一点,那么人生注定是要坎坷的。因为对于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的人类来说,如果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请”,那绝对是不容于人,不容于社会的,轻则受到排斥,重则有可能像西方众多中古世纪的科学家那样,丢掉性命。也许,就算不被社会清算掉,自己也可能受不了这个荒谬而不可理喻的社会,以自杀为结局。也许,那么多杰出人物走上这条路,也是有这个原因在的吧。
所以说难得糊涂,也难怪苏轼洗儿戏作,“世人养子望聪明”“我愿生儿愚且鲁”,世人大多是有排他性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与大众不同,大多是要以悲剧收场的。
高中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4
呼兰河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小村庄,小小的地方,一条十字街与东二道街、西二道街,几十户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家,就是整个村庄的基本样貌,与千千万万普通农村没什么差别。
全书的主人公是“我”,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用好奇的心探索一切,用纯澈干净的双眼观察世界,用最淳朴的语言表达自己,让读者在对封建思想残害人心而感到悲惨的同时,仍然能够感受到人世间所存在的最简单的善良与美好。
呼兰河是一个灰色的封建社会,在那里,人的生命和牲畜一样不值一提;在那里,人的一生可以被长辈随便安排;在那里,人们用可悲的言语掩盖人的脆弱与无助;人们背离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不着边际的封建活动上,一边做着摧残人心灵与身体的事情,一边又可悲地将一切希望寄托于神灵。
呼兰河也有最简单的一面。世世代代的农民在呼兰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土地的敬仰造就了农民朴素的品质。主人公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有着简单的快乐源泉,对待事物有着最简单的看法与认识,与成人世界形成鲜明地对比,让读者在黑暗的格调中仍然能感受到来自孩童的一丝亮光,但孩子的一丝亮光往往会受到成人世界的扼杀,在感叹的同时也对封建思想残害人心感到揪心。
呼兰河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农村的缩影,是当时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在那个物质匮乏,科技落后的时代,人们只能将希望都寄托在神灵上,当时的人对大自然、神灵存在十分的敬畏,现代的我们不能否认封建思想在历史发展存在的意义,但我们必须从这段历史中吸取经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摒弃封建思想中黑暗、不科学的一面。
作者笔下的呼兰河,有喜有悲,有善良也有邪恶,有光明也有黑暗,有麻木无知也有希望与憧憬,是对这个小镇的最真实写照,值得一读。
高中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5
茅盾说,萧红是以含泪的微笑回忆呼兰河这座寂寞的小城。他并不像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对于茅盾的这一评价,“并不像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这一点,读过以后深有体会。但我并不认为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叙事诗风土画或者歌谣,或者说,这些并不够。
随季节消长的大泥坑及因此而有的便宜猪肉,夜一来就有的蛤蟆叫和虫叫,八月的女人浆衣服、拆被子、锤帮锤,早晚街巷叮叮当当的乱响……日子不温不火,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理应如此,卑琐而平凡。
呼兰河城里的人信大神二神,拜娘娘庙,有为缠绵病榻的亲人请来的大神,就有呼朋引伴__头看跳大神的邻里。鼓声敲得有腔有调,赶上雨夜就格外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请神为了治病,却使街坊感慨兴叹,终夜不能已的也常有。不知是天上的神太忙,来不及庇佑这卑微的生命,还是这大神功力尚浅,不能通灵?“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第一次看到此处,觉得这样的感慨实在突兀莫名。萧红一生与贫困苦难为伴,悲剧紧贴她的肉身,对一个女人,她经历的实在太多,用她自己的话说,一生走的都是败路。萧红最后沦落于香港,病魔缠身,写回忆录,写呼兰河传。“老,老了也没有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经历了这一世的风雨,生于她,也未免沉重。迟子建的北极村是纯澈的明丽油画,大朵的葵花和梦里的家;萧红的呼兰河城是轻描淡写的水墨,生命走到如此,她已调不出许多色彩,只得用简单的灰白墨色涂出一片黯淡与寂寞。
《呼兰河传》是一部很单纯的作品,没有太多复杂的人物性格与情节,像是在讲故事,而不是演剧本。生者如萧红,想必很难再用控诉与疾呼来一发胸中苦闷,所以呼兰河传尽管“好看”的很,却同样“难言”的很。就像一个虚弱的病人,回忆着有过生活,尽管想要努力微笑,却难掩哀伤。因为过去越是单纯,就衬得现实越发伤痕累累。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如何,为什么那么悲凉?”
这又何尝不是她的人生一叹?
高中呼兰河传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