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家长都在对小孩进行家庭教育,但是家长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却没有什么经验,看到很多家庭都把孩子教育的很好,想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慢慢引导自己的孩子,但是不知道该选些什么小孩家庭教育书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年儿童家庭教育书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儿童家庭教育书籍
1.《游戏力》,Lawrence J. Cohen, Ph.D. ,军事谊文出版社,2011.5
先引用其中一句话吧,我很喜欢——
“塑造性格的过程,不是用理性的说教向孩子灌输概念,而是用感性的互动激活孩子天性中的本能。“
写出教育巨著《爱弥儿》(这是本专业大部头,我就不推荐了哈,有精力和兴趣的爸妈可以自行查阅~)的卢梭也认为,勿用理性教育孩子。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专注于儿童游戏、亲子教育的心理学家,读这本书让我开始重视“游戏“、”联结“在我跟我家孩子间的重要性,这里说的游戏是一种态度、方式或者观念,父母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更好的理解孩子,与孩子互动,产生真正的联结。
这本书后来还出了个《游戏力Ⅱ》,我还没有看,貌似在讲克服童年焦虑的问题,评价也不错。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2.《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美] 海姆·G.吉诺特,京华出版社,2004.9
这本书我身边很多宝爸宝妈们看了都强烈推荐啊,难怪是本畅销书。很多时候,当爸妈的和孩子都会感叹没法和对方好好沟通,这本书就是来改变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方式的。
亲子沟通的时候,“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美]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1
又是本讲亲子沟通的,有宝妈说这是她家庭教育的圣经,哈哈,虽然人各有所好,但确实是本极好的育儿书,怎么培养孩子,怎么鼓励、赞赏孩子,用什么方法来代替惩罚……特别实用,里面还有漫画配图,看起来也不枯燥。
4.《如何说孩子才能和平相处》,[美] 阿黛尔·法伯 / [美] 伊莱恩·玛兹丽施,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1
给有多子女家庭的爸妈推荐这本书!书的两位作者也都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家也有两个孩子,大儿子橙子和小女儿橘子,难免也有摩擦,怎么处理?爱谁多一点少一点怎么办?怎么给他们平等的对待?我的很多疑问,这本书都帮助了我。
5.《家庭教育》,陈鹤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陈鹤琴先生是位德高望重的儿童教育专家。这本书前两章讲了儿童一般心理和关于学习的性质原则,后面的十多章都是用具体的现实情境来解释家庭教育各方面的原则,从婴幼儿开始讲起,事无巨细,有很多的经验之谈,非常实用,我在这举出其中几个小例子:
“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小孩子最好独睡一床,独睡一室”,“ 小孩子应当有适当的地方以储藏他的所有物”, 做母亲的不应当背着丈夫去宠爱她的小孩子“……
我只能列出点凤毛麟角了,反正当时我看了目录就很感兴趣有木有。
6.《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作家出版社,2009.1
这本书貌似在国内已经被很多教育界人士和父母所熟知了,作者自己是位教育专家,培养的女儿也是非常出色。书里有很多真实贴切的例子和中肯实用的建议,让我们用宽容平和的心态理解孩子。
7.《爱和自由》,孙瑞雪,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7
这本书修订过很多版了,可见还是很受父母欢迎的`。作者秉承“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宠爱有时是束缚,而孩子自我的发展又需要自由,怎么去平衡,到底给孩子多少自由,多少爱?作者在尝试引发我们思考。存在的小缺点是书的逻辑系统性不强,可能作者也是写得随性吧,感兴趣的爸妈可以看看。
8.《窗边的小豆豆》,[日] 黑柳彻子
这是本很有意思的书,作者不是教育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就是一个作家,书里讲了她小学上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这个孩子小时候因为太淘气被勒令退学,但是后来进入了新环境后,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爱护和引导,让这个奇怪的小豆豆慢慢成为了被大家接受的孩子,慢慢进入了这个社会,还有所成就。个人觉得这本书能给教育者很大的启发,让想要教育孩子的人蹲下来,从孩子的高度看看他们的世界。
适合家长学习的儿童教育书籍
1、《重新定义父母》,默薇/著
破解当代教育难题,走出八大养育误区。
当代教育的难题是什么?
孩子叛逆、不想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都属于当代教育难题。
而这本书则是更关注0~18岁孩子的心理发育,从塑造强大内心去解决上面提出的一系列当代教育难题。
其实心理发育跟身体发育同样重要!尊重心理发展规律、满足心理需求、及时清理心理垃圾(负面情绪),一个人心理强大了,生活中不止是学习,其他的困难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了。
而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孩子的心理发育,总觉得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他们还有什么资格不好好学习,“想当年,我们小时候是什么环境,你现在什么环境?……”责备的话不绝于耳。
然而,父母和孩子这两种角色并不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学会“重新定义”!
作者默薇老师以心理学科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中国本土特色,对父母的岗位职责、和孩子的关系、心理养育的目标做了全新的解释,并提出了适用于中国父母的“53321”心理养育体系方法。
心理养育的5个方面:学习状态、手机游戏、生活习惯、性格养成、社交关系。
这5个方面是孩子生活的5个基本面,我们可以通过孩子在这5个方面的偏差行为,了解孩子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哪些心理需求没能得到满足。
说到这儿,我们就必须了解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心理发育规律、特点以及我们的养育任务,这里作者在第三章做了详细的解释。从孩子五个成长阶段,0-1.5岁、1.3-3岁、3-6岁、6-12岁和12-18岁逐个剖析,总体父母对孩子人格影响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减小,早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不要因为孩子小而忽略对孩子的心理照顾。当然,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难题,这需要父母系统地掌握孩子不同阶段的发育规律,对那些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打好“预防针”。
随后总结出的8种智力类型和4种思维方式,目的也都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发现孩子的优势,明确教育的目标,并帮助孩子发展出适合自身、适应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至于心理方面的需求,总结下来有5条会贯穿在人的一生当中,这在第二章作者有详细叙说,我放张图在这里。
心理养育的3类客体:父母、重要他人、兴趣爱好。
在这三个客体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养育客体。他人是养育的第二类客体,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开始走上社会,开始接触其他小朋友、同学、老师……这些人也会在孩子的成长中给孩子提供心理需求。第三客体就是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会满足他们追求美好的需求,也是在帮助孩子滋养心理、释放负面情绪。
建立亲子关系的3个方法:放手、界限、破除限制性信念。
放手是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把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我们要学会放下担心、控制和焦虑,静下心来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这样才能学会独立,具备自我负责的能力和意识。
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有一个界限,包括我们跟我们的孩子,比如:
至于突破限制性信念,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总之,建立好亲子关系才能更好地给予营养、排出心理垃圾。
补充心理养分的2个技巧:肯定认可、无条件满足(一切合理需求)。
这里的无条件满足是指能力范围内的无条件满足,比如:
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应该痛痛快快地满足而不附加任何条件。
当自己没有能力时可以拒绝并诚恳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或为难之处,但不指责、不评判孩子的需求,不向孩子诉苦,不抱怨孩子不懂事等。
孩子被拒绝后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
肯定和认可是“补”的第二个方法,不隐含期待与要求,不仅仅是肯定事情的本身,还肯定孩子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肯定孩子的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当孩子被充分肯定、认可且满足后,这样的孩子就会形成一个更稳定的人格。
排泄心理垃圾的1个原则:无条件接纳。
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后,能够自主排泄“心理垃圾”,抗挫能力就会变强,心理垃圾少了,心里的噪声就少了,情绪就会变得稳定,学习时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都会提升,人也会变得有力量、有活力,学习的动力自然就焕发出来了。
至于具体“泄”的具体操作方法,还是留给大家仔细读书吧。以及最后列出的中国父母教育的常见八大误区,比如“孩子听话”、“父亲缺位”、“攀比心理”、“棍棒教育”、“孩子厌学”……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定能让您获益匪浅!
2、《母亲进化论·决定孩子一生的母亲素养》,【美】苏兹·卢拉(Suzi Lula)著
养育的秘诀源于自我关怀和照顾孩子之间的绝妙平衡。
应该没有人比母亲更爱自己的孩子吧,想要给孩子最好的,很多母亲只是一味地付出,却没有过多关注自身的“觉醒”。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投入就有回报的,就拿养育孩子这件事来说,反而是对自身的关怀投入更多些,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因为,养育孩子的秘诀不在于自我牺牲的多少,而是源于自我关怀和照顾孩子之间的绝妙平衡!
其实很好理解,对自我关怀的投入,包括对自己外在和精神的投资,母亲这个角色不应该是油量不足的车,母亲的状态会决定孩子的一生!
书中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和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帮助广大母亲从大众普遍接受并习以为常的局限认知中解脱出来,可要知道自我关怀会让匮乏的养育体验转变为富足的养育体验,一个母亲的高度决定了孩子前方路的宽度,母亲之旅是一条进化之路,我们需要哺育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母亲!
这本书强烈推荐给那些已经成为母亲或即将成为母亲的人群看,可以带领我们用一个完全崭新的母亲视角,去创建一种富足、完整和有价值的母亲角色,在引导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我们更可以获得最符合孩子需要的育儿之道。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你也可以问问你身边的孩子:
你希望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墨墨还不太能完整表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作为女儿,我也想最诚实地说,最完美的妈妈并不是一味付出的,我更希望看到一个快乐、勇敢、积极向上的妈妈,妈妈越幸福,我能感受到的正能量也会更多,一味地自我牺牲会让孩子产生内疚,甚至自我鄙弃的情绪,还会导致亲子之间的价值冲突。
“妈妈内心充满富足,才能更懂得与自己的孩子相处”,这也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一直自勉的!
3、《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韩】姜弦植/著
如何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和自我关系
懂心理学的妈妈感觉都很酷,因为对于很多妈妈来说的育儿难题到他们手里都可以轻松地迎刃而解,这也是我读那么多育儿书的原因。
不是为了照书养孩子,而是通过这些书,可以更懂自己、更懂孩子,也更知道与他们该如何更好地沟通、相处。
本书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和自我关系这三个方面入手,同时结合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大师的理论观点,帮助妈妈们认识造成孩子日常行为的原因,看透夫妻关系的本质,消解人生中的焦虑感和孤独感,增强自尊感,从而拥有幸福生活。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比如:
既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又能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是什么?
该怎么赞扬孩子最为恰当?
唠叨就是爱吗?
然而,养育问题并不只归属于养育本身,夫妻关系和养育者自身的问题都与之息息相关,而这本书就是来帮助妈妈们处理好这些“关系”的。
你为何会爱上你的伴侣?
离婚的原因真的是性格不合吗?
如何防止与自己所爱的人变成仇人?
人为什么不能“太善良”?
这本书里不仅有答案,更多的是让你回过头来自省,懂点心理学,你就不会钻牛角尖了,你就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源头了。
4、《没大没小的为什么》,王歌/著
给孩子的哲学启蒙课
与其说这本书是写给孩子的哲学课,其实更是写给家长帮助孩子进行哲学启蒙的指导用书。
借用这本书,家长们可以相对能更轻松应对孩子们那些千奇百怪、没大没小的为什么,跟孩子一起追问、探讨、对话,引导孩子独立且开放地思考世界。
我曾经甚至现在(很少了)都会常问自己一些类似这样的问题:
我为何生而是我,而不是别人?我能感受到自己身体里的这个灵魂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我有什么不同吗?我曾经存在过吗?……
有人说,孩子天生就是个哲学家,因为他们还没有被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束缚住,我们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再也问不出上面这样的问题,或者已经不关心了,甚至觉得孩子问出的这些问题是如此的幼稚。
所以我说,这本书也是给父母读的,让成年人重拾童心,可以帮助我们放弃我们固有的偏狭和势利,学会跟孩童交流。
读这本书,于我而言,就如尼采所说的,我们需要学会保护孩童的纯洁,发掘他们“异想天开”的思维,大胆发问,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的同时,帮助他们把思想慢慢琢磨出光泽。
书中绝大多数的问题来自于孩子的提问,涉及关于自我、社会、万物的26个哲学提问。从“我是谁”这样的自我之惑,到“什么是好朋友”的社会之问,再到“过去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样飘渺的概念……
一切问题都是开放性的问答,也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目的就是鼓励家长与孩子们之间保持多向性的交流,也敦促家长不管问题看似多么简单,多么大而无当,多么无聊无用,都要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那是展现孩子们不同想法的初始舞台,独立思维从这里开始。
比如“人为什么会发脾气?”
对于这个问题,孩子和家长们应该都不陌生,发脾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作者从孩子熟悉的绘本开始跟孩子们“拉近乎”,很多情绪绘本我以前也给大家推荐过。
其中有一本《生气的亚瑟》就很好地描述了孩子生气时的“天翻地覆”:
其实绘本真的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良好桥梁,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让孩子知道自己生气时的模样。不仅孩子会生气,大人也会,我们或多或少都跟孩子发过脾气,墨墨常常会跟我“妈妈,我不喜欢你生气的样子”。
我们需要跟孩子解释我们为什么发脾气,当然发脾气是不对的,它是心灵的毒药,我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也可以有方法化解自己的坏脾气……
你看,其实对于孩子一个问题的解答,并不只是解答那么简单,那更多的是思考与讨论,答案不是唯一的,会因人而异,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又完成了一次完美的亲子之间的交流。
一次次好奇的发问,总有些问题会落入孩子心灵的沃土,有朝一日它们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5、《与孩子一起成长》,陈晓、张祺玲/著,黄启明/绘
56个卡片游戏提升孩子专注力
这套书主要是围绕56张卡片展开的实操育儿书籍,针对的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话说专注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孩子长时间做好一件事情,认真、不分心,比如读一本书、写作业、画画、弹琴等等。
一共是56张游戏卡:24张经典卡、10张友善卡和22张拓展卡。卡片的内容基本都是一句话+一张图片,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根据卡片上的内容提示,共同进行练习。
比如,我任意抽三张不同的卡片:
经典卡6:感受双脚与地板的接触
友善卡3:分享一件开心的事
拓展卡17:感受走路时脚掌与地面的接触
我们可以把这些练习的内容都记录在“成长手记”中,记录下每次练习时孩子的不同反应和感受,三次过后还有个总结,这个总结可以是爸爸妈妈自己填写,或者让孩子自己画下来。
除了按照单张卡片练习,还有8周的专注力练习情况记录,该怎么做,书中都有提示,有助于后续回顾亲子的专注力练习的阶梯情况。
当然玩法还不止是这些,“指导手册”中还有其他一些详细的卡片玩法说明,待大家一一发掘。话说这套卡片不仅适合跟孩子一起玩,跟伴侣之间,或者成人自己一个人玩都是可以的。
在提升专注力的同时,还能够带大家正向理解一些心理特质,调节情绪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这些能够让我们和孩子收益一生的品质,这套书都可以出一份力。
小孩家庭教育书籍推荐
一、《你的N岁孩子》
《你的N岁孩子》1-14岁的一整套书籍主要介绍了1-14岁的正常儿童表现。让家长们了解到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暂时的,什么才是需要引导教育的。家长通过此书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
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这本书籍主要写亲子沟通,有家长说这是小孩家庭教育中的圣经,是本极好的小孩家庭教育书籍,书中介绍了,怎么培养、鼓励、赞赏孩子,以及用什么方法来代替惩罚。书籍里面还有漫画配图,看起来也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