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城》用镜头真实记录了武汉战“疫”2个月的重要历史时刻,首次揭秘了一些武汉战“疫”中“关键之举”背后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英雄之城》的观后感心得,供大家参考。
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心得【篇1】
新冠疫情作为史无前例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全民关注焦点。
纪录影像充分发挥了“社会和人类生存之镜”的特殊媒介价值,以此为题材的纪录片这段时间不断涌现:从小体量、切片化叙事的微纪录、短视频,到宏观视角梳理的系列主题纪录片,传统主流媒体、新媒体或是自媒体都充分利用各自平台特点积极创新,以纪录影像呈现和传播这场可歌可泣的全民抗疫战。
3月26日,由新华社重磅推出的武汉战“疫”全景纪录片《英雄之城》,成为产生刷屏效果的热门作品。全网置顶推送超过7小时,“学习强国”头条展示,新浪微博热搜置顶,新华社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和“在看”点击量双双超过10万。截至3月29日12时统计,纪录片被2567家媒体采用,全网总点击量超过5.15亿次,总评论量20万条,总点赞数750万次,并被中小学《德育课堂》作为特辑推送给全国19省市4000万中小学生收看。另外,今日头条、腾讯等网站插件推送超过13亿人次。小米、极光云视听(腾讯)、酷喵(优酷)、B站等互联网电视端口在重点位置推介。上海纪实频道、武汉综合频道、湖南都市频道、黑龙江卫视等27家电视台相继播出。此外,还被外交部推荐给驻外使馆及机构网站、公号等播出。
《英雄之城》的主创团队曾经历过北京“非典”时期,此次面对新冠疫情敏锐果断地将视角聚焦在这场战“疫”的风暴之眼——武汉,从两个月前武汉关闭离汉通道第二天就开始策划,持续追踪武汉战“疫”进展的推进,不断补充完善素材,最终形成了一部展现武汉战“疫”全景的纪录片。
本片的全景式记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线上,从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到决定开启离汉通道2个多月的日子里,几乎记录了武汉战“疫”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第二个是从人群类型上,全片围绕武汉这一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心战场,通过医生、护士、行业专家、建设工人、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爱心人士、患者等人物的经历和观点,全面反映武汉战“疫”的方方面面,共同指向“人民战争、遍地英雄”这一主题。
一线医务人员是这场“抗疫战”中的排头兵,也是此次疫情阻击战中伟大的“逆行者”。作为全景记录,除了在片中展现大家所熟知的医生外,影片揭秘了一些此次抗疫“关键之举”背后的故事:张继先拉响警报、同济医院院长主动创造收治条件、张笑春呼吁将CT作为筛查主要依据……通过对个体医生形象的建构呈现的是此次抗疫医生英雄式的群像。医务人员共同组成强有力的守护者形象,很大程度上平衡了老百姓在面对疫情肆虐时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影片在记录下医者仁心的关键之举的同时,并没有将医生“神化”,注重展现医护人员人性的一面。片中温情地呈现了一些奋战一线的女性医务工作者,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她们的动人之处不是“像男子汉一样战斗”,而是其女性的坚韧、温情、细致以及专业,成为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正如片中人物所说“的确我只是个小医生,但是这么多小医生在一起,力量是巨大的”。在面对充满未知的新型冠状病毒,医者也时常感到无力。重症专家钟鸣表示“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能做的那么少”,身患渐冻症的院长张定宇眼看着“病人不断增加、重症病人不断死亡”,患者阿念姑娘最终也没有成功带回自己的外婆……这些有关无助与“失败”的呈现,破除了以往纪录片里医生是无所不能的偏狭形象,反而让观众感受到医者的责任和温情大义,用事实反映时局之艰难、疫情之凶险。这是一种平实客观的记录态度使然。
在这座英雄之城里,涌现了太多值得记录的人和故事,记录的主体也是多元化的。面对庞杂多样的影像素材,该片在创作上坚守了“这是一群面对艰难,仍在努力战斗的人们,每个人都努力做对的事”这一价值理念,并以此确定选材标准。除了刻画一线医务人员,他们更注重刻画各行各业的凡人英雄:方舱医院民警张敬畏、民航飞行员翟晨飞、视频博主林晨以及无数一线报道的记者……他们宛如一个个小齿轮,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带动整个抗疫系统中作必不可少的“零部件”。
面对数量众多病患,这场抗“疫”战并非是某一个医生的单打独斗,更是“全民抗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但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坚守岗位,用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战胜病毒,迎来胜利曙光。疫情风暴的中心武汉成为一座遍地英雄的城市。这些英雄大多是无名之辈,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白天耀眼的光线遮挡了他们,夜深人静时,熠熠生辉,点亮了这座城市的希望。
在导演王冰笛眼里,“英雄之城”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各地驰援武汉的逆行英雄们汇聚于此,成为英雄之城;其次是武汉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付出巨大代价,牺牲忍耐、守望相助。英雄之城,背后所指是无数平凡人的英雄之举。片中多处穿插叙述也与这一主题形成了互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钟南山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陕西医学救援队崔雅清的“武汉人民真的很英雄”,记者许杨的“武汉这座城市,遍地英雄……”,这些表述为作者立意提供了支撑,强化了主题指向。
在叙事表达上,影片摒弃传统的、更稳妥的男性配音,选择了非常个人化、淡然自若、娓娓道来的女声,营造出一种诉说感、亲历感,就像是我们每个人在亲身经历后回顾往事一般真实可感。影片的许多内容信息的传达都是基于第一视角传达,导演王冰笛对笔者表示,“第一视角”一定意义上也是拍摄之中的不得已,在武汉,前方记者们的拍摄条件非常有限,向拍摄对象通联素材是实际可行的方式,所以患者阿念、郝丹,志愿者翟晨飞等留下自拍影像资料的对象成为了片中的人物,片中大量的医院素材也是出自前方医生、报道员之手。
麦克·瑞诺夫认为,“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创作动力是主体向外凝视世界与向内自我审视的强有力的反射,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激发了对主体不断的、甚至是强迫性的探索,它是一种探讨‘我’是谁的身份寻找和表达过程”。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全民战争中,每个人都是历史现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片中大量普通市民、轻症患者以及志愿者的Vlog影像,成为这些当事者凝视和参与这场疫情的影像见证,每个片中的人物都有主角光环,他们都是所在战场的主角。虽然这些影像规格、质量不一,但最真实地反映了武汉战“疫”的本质全貌——人民战争。而观众看到每个个体记录下的影像素材都是记录者亲历的一线抗“疫”情况,以及他们在整个事件中承担的真实角色。这种记录的贴近性使得影片在传播过程中更容易把片中记录者的视角置换为观众自己的视角,让接受者更加直观、身临其境地体验现场。
在国内疫情逐步稳定的当下,回顾过去两个月的动魄惊心,似乎的确显得有些魔幻现实主义。“很多年后,当人们回望抗击新冠疫情这场战‘疫’,一定会想起2020年初,武汉关闭离汉通道那个遥远的日子。” 影片开篇致敬了《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场。一句话,将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融为一体,也揭示了这部纪录片的创作站位——为未来记录,为历史留影。导演王冰笛对笔者感慨:“这是我们共同经历的一段正在发生的人类历史。我们是以‘史官’的心态,战战兢兢、毕恭毕敬地留下这样的记录的。”
以纪实影像为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留一份底稿,不歌颂、不煽情、不评论;通过平实、克制的客观陈述,真实、全景反映这场不平凡的历史事件,记录一座英雄的城市和背后的人民为此的点滴付出,记录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是影像史记的应有态度。
时间流逝,许多年以后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不只剩下冰冷的数字,希望我们依旧可以通过纪录影像回忆起这些全民书写的、怒放如春的生命故事。
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心得【篇2】
这是最黯淡无光的春节,新冠疫情恣虐于神州大地,人心惶惶。这是最热血高昂的春节,炎黄子孙守望相助,高歌无畏的家国无疆。
没有硝烟,没有炮火,有的只是在一个不经意间,侵入身体的病菌。1例,2例,10例……直至如今的接近10000例。在这疫情面前,我们忽然明白了,什么是众志成城。不曾忘,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挺声而出;不曾忘,请战书上一个个鲜红而坚定的手印,“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写满了无数医疗工作者铿锵有力的内心誓言;不曾忘,风华正茂的女子褪去华裳,剪断青丝,坚守战场。他们何尝不知疫情难料,但国难当下,血脉滚烫,他们的眼中只有危难的中国,啜泣的病患,因为他们知道,舍弃小我,是为了大国安然。
越是一发千钧,存亡绝续之时,越能研读人性的平凡与伟大。新年前夕口罩生产厂复工加班,流水线传递的是质朴的关怀;除夕夜火神山医院工地的特殊的“年夜饭”,是无数工人们在万家灯火里坚守着的战场;全国各地纷纷打响一级响应,拧成一股劲;全国各地的募捐浩浩荡荡,每一份物资都寄予着执着的信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疫情危急之时,有人愿意披上铠甲,匆匆奔赴战场,也有人一次为契,填补内心的阴暗:无良商家抬高口罩价格,将国难财视为高尚;不法分子借机造谣生事,人心惶惶是他们的目标;无能领导欺上瞒下,声称一切安好,百姓无患。此种蝇营狗苟之辈,无疑是人格的狰狞。
诚然,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武汉野味市场,但进而观之,野味只是导火线,真正应该反思的是这场疫情背后的根本因素:斩不断的野味市场,不够完善的市场机制,欺上瞒下的官僚风气。从另一种角度看,纵使此次疫情不发生在今天的武汉,它仍然会在中国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点野蛮生长。“猎人终将成为猎物”,人类最终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因此,当务之急是斩除违法作乱者的嚣张气焰,革除形式主义的官僚风气,扫清痼疾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再现国泰民安。
武汉是河流的分支,但绝不会被河流抛弃,暂时的封城只是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我们坚信,环绕城市上空的终会是浪漫与热爱。愿四海疫情已终,疾患永散,明年春天,我们再赴武汉,赏尽十里樱花。
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心得【篇3】
“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近日以来,这些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回顾中国这20年来的艰辛历程,我们看到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筑不朽民族魂!
2003年,一场可怕的疫情——非典,席卷中国。大街小巷,弥漫着的是浓浓的消毒水味儿。但在这场困难面前,中国人民没有退缩。我们团结一心,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四处奔波。宣传,隔离,消毒,小汤山的建成……“白衣天使”们为我们建造了一面强有力的“防护罩”!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打赢了这场疫情攻坚战!团结、奉献、坚守滋养民族魂!
2008年,四川汶川,一场大地震震惊了整个中国。灾难无情人有情,空降部队的救援,不分黑夜白天的搜索;各种救助物资的筹集、运输、发放;更有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汶川地震,震塌了房屋,却震不垮中国志,震不灭中国心。2019年国庆阅兵式上,地震中那个立志做空降兵的小男孩已然成了方阵中的排头兵,民族魂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2020年,喜迎新年的氛围中,新型冠状肺炎的到来奏出了不和谐的音符,但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消磨国人的斗志,使中国新年成为了一个最充满斗志与热血的时刻,全国同胞众志成城、心心相印。疫情当前,小到垃圾工人,大到国家领事,都在为这场攻坚战做着最大的努力。84岁高龄的钟南山老先生,放弃了在家颐养天年,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疫情的第一线,救死扶伤;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冲在了抗疫前线;无数党员组成的冲锋队,在各个卡点24小时蹲守;“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无数教育工作者成了“网络主播”。在这场病疫中,全国人民都在用自己内心微弱的光芒,汇聚成希望的曙光,去冲破天空中的那团“黑云”,众志成城,共筑民族魂!
苦难铸就辉煌,风雨造就彩虹!我们要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必须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万众一心,就没有攀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这场斗争必须赢,因为现如今人民强大了,国家也强大了!今天,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拯救更多的人!我坚信,我们定会战胜疾病,战胜一切!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心得【篇4】
从《英雄之城》中,我看到了一组医务人员摘下口罩的照片,由于长时间佩戴医用装备,经历了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很多人的脸颊都过敏红肿了;有的为了抢时间救护病人,自己穿上了成人纸尿裤;为避免交叉感染,女护士剪掉美丽的长发,剃成光头;还有的鼻梁被口罩和护目镜磨出了血,着实令人泪目、心疼。但深深的压痕、疲惫的神态,挡不住医者之美;坚毅的目光,依然透射着必胜的光芒;年幼的孩子隔着防护栏探望几天没有回家的护士妈妈;有的还是20岁刚出头的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便学着像前辈一样,“以我所学,尽我全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
从《英雄之城》中,我看到了多难兴邦。无论面对洪水、地震、SARS疫情,还是遭遇金融危机、贸易摩擦,我们党始终带领全国人民,一往无前,不懈奋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次大风大浪而不倒、濒临绝境而不亡,反而愈发强大,缘何?答案就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疫情发生后,北京年近八旬的老党员、小汤山医院设计者黄锡璆主动请缨赴鄂支援建设;湖南近300名医务人员踏上援鄂征途,许多人在“请战书”里写下同一个理由:“我是共产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有一群斗士心怀大爱,慷慨请战,逆行而上,报名去抗疫一线:“我自愿报名参加医疗救助团队”“我执行过抗击非典、援非抗埃任务,经过实战考验,我申请加入防控疫情队伍”“我在感染科工作10年了,可以胜任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放弃和亲人团聚的时光,无惧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冲锋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计报酬,不畏生死,不讲条件,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辉、奋战在抗疫战场上的忙碌身影,汇聚成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中国力量!
从《英雄之城》中,我看到了什么是牺牲。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披挂上阵,冲到最危险的抗击疫情第一线;结婚刚一年的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ICU年轻护士邓甜甜,不顾家人的劝阻,义无反顾地赶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她说:“作为党员,必须冲在前面”;“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95后小护士”慷慨承诺;医生父子隔防护玻璃彼此鼓劲打气,是父子、更是战友……于患者来说,“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危情时刻,白衣天使成了钢铁战士;“迎着病毒走,勇做逆行者”的背后是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他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乌云遮不住太阳,阴霾终究将散开,唯努力不会被辜负。在这场正在博弈的战“役”中,谁最美?谁最累?战斗在一线的战友同胞,拼搏在后方兄弟姐妹!我们有理由坚信,有全国上下的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迎来春暖花开、万家祥和!
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心得【篇5】
人类文明的大观园万紫千红,多样文明争奇斗艳。人们往往依据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等而区分出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群体。其实,在这无数个“不同”的群体背后,人类却有一颗“大同”的心。这个“大同”就是心灵深处的人间大爱。为了这样的大爱而担当,这样的担当给人温暖、令人赞美。反之,背离大爱的担当,只能让富于正义感的人们感受到阵阵寒意。防控新冠疫情的中国担当,是爱中国人民的担当,也是爱世界人民的担当,给普天之下、四海之内的人们传递着疫情逆流中的温情暖流。
有了人间大爱,就有了最为博大的胸襟和最硬核的担当。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尽锐出战,奏响了人间大爱与中国担当的壮丽交响曲。因为有人间大爱,中国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发布信息,向国际社会通报有关情况,快速识别病毒并分享基因序列,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减少疫情的国际蔓延。因为有人间大爱,中国在某些国家对华“断航”的情况下,紧急协调争取通过恢复航班或派出包机等方式协助滞留人员回国,尽一切努力把海外“游子”接回家,同时对在中国特别是疫情比较严重地区旅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外国公民,及时掌握其动态,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帮助其应对疫情或积极协助办理出入境手续。因为有人间大爱,我们对来自海外的“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呐喊所感奋,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肺腑之言所感动,为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所感激,为国际正义力量展现的“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温情所感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国家和民族是这样,全人类必然也是这样。对于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无论他们的国籍和肤色是什么,人类终究会铭记和欢迎他们。中国将永远记得那些在疫情严峻复杂的关键时刻伸出的一双双援手,中国为世界抗击新冠疫情所作出的最大牺牲和努力,也正在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因为,我们的心中,都跳动着同样的人间大爱;我们的肩上,都扛着为全人类创造幸福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