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读后感300字 >

青春之歌读后感300字

| 冠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青春之歌》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春之歌读后感300字8篇,以供大家参考!

青春之歌读后感300字篇1

“青春”多么美好的字眼,多么珍贵的时光。每个人都拥有过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来说,青春给了他们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全方面反映20世纪30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平的一批青年的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于水火之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或许我们不能切身体会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年纪,却有这不一样的“青春”一代心绪。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赶走,寻找工作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和打击,可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异常艰辛,可她只把坎坷、打击当作丰富人生的重要元素。她从未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又大无畏的精神,真是一笔无价之宝。

我感悟到了林道静身上有那种青年特有的热情力量,那种为实现真理而不顾一切的勇气,让人感动。就是这种力量和勇气造就了一个使人敬仰的“女战士”,而不只是一个热情又讨人喜欢的女孩子。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部分,还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就像《青春之歌》里的主人公林道静一样,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里的每个音符、每个章节。

青春之歌读后感300字篇2

《青春之歌》是当代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户外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以“九一八”事件到“一二九”户外的北平爱国学生户外为背景,描述了一群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形象,概括了30年代一部分知识分子所走过的道路。

小说主人公林道静生于地主家庭,生母是地主的姨太太,之后被地主害死。道静年幼丧母,又饱受林家的凌辱与虐待。这样的生活养成了她孤僻倔强的性格。但她其实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姑娘,对劳动人民,她会表示深切的同情;对于生活,她渴望着“独立”做“自由的人”,同时,她也不愿被小资产阶级的感情所羁绊。

记得有一章中写道关于在北戴河,道静看到一个生病的补渔网女的事,这个女生,正因饥饿无法生存,她抱着自己的孩子投海自尽,而有钱人、洋人却惬意地给小狗喂鲜牛奶,我那时是怎样的出离愤怒啊!真是无法言喻!更何况对处于这样一个阴暗、无耻、肮脏社会的林道静,她该是怎样愤恨和无奈呢,可对于林道静,这样一个弱女子来说她又能够做一些什么来改变呢?

当她遇见余永泽以为找到依靠时,却突然发现她的爱人并不像她原来所想的那么完美,他那骑士兼诗人的超人的风度在时刻面前已渐渐全部消失。这仅仅能够从他在同一天对待两个身份地位不一样的人的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态度这么件小事中体现出来。而且他贪生怕死还,还反对道静参加革命。余永泽,他原来也只是个自私平庸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白面书生。呵,这命啊,把道静推到怎样的一个绝路上了啊!

道静能够说是处处碰壁,但她一向在奋力反抗着这个社会带给她的不满,她一向勇敢地反抗着……当林家夫妇想利用道静来赚钱送她去读书,再找个人嫁个好价钱时,她抵抗着,最后最后与亲人断绝了关联,选取了离家出走。几经坎坷,道静在同学们的帮忙下,在革命工作者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之路。正因她在之前充分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黑暗与衰落:大官、富人所谓的衣冠楚楚下的贪财好色,乞丐流氓的低俗下流,使她一心向着革命,与众多革命战士一齐为新的社会发奋着。

《青春之歌》以它青春的节奏行进着,主人公林道静也慢慢改变着,她不再是一个人,她不再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她逐渐变得坚强、勇敢、独立,她不怕人们的疏远甚至于完全孤独,不怕亲戚朋友带给她的痛苦与打击,甚至不怕与丈夫余永泽长久的完美关联断裂,直到分离。对革命的热情,致使她坚持着,哪怕就在死神面前!!

读着它,我只能紧跟着它的节奏,像心跳的节奏一样,有时更快,快得让人窒息。读这部作品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你不可能停下来,那个时代不让你停下来,它会一向催着你前进、前进!这就因此构成了它独特的青春舞步——催人奋进。这,便是不一样的青春!

只要你还有一点点青春的气息,就能够因此而点燃!

青春之歌读后感300字篇3

晨起,朝阳初升,万物甫照,章章物华,冉冉不休。想来,这便是《芥子园画谱》中所说的“天之设色”吧。推窗展卷,茶香撩人,如此妙晨,不害相思,也说不过去了。

轻抿一口,舌底生津,特昆雪一句话说的独到,茶是聪慧的人们的饮品。才小啜一回,便神思远扬,扣扣不绝。

前不久,读到杨沫先生的那篇有名的青春礼赞《青春之歌》,此刻又慢慢回味,念转之间,沉淀在脑海中的画面依然清晰。再抿一口茶,苦的,从舌尖涩到心窝,像我现在想起的那段酸涩的历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那是心口上一道永远剜不去的伤疤,战火硝烟、热血激情烘焙的那壶烫到伤人的苦茶。

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闭上眼,你能听见汹涌的海浪一层高过一层的拍打着海岸,沙哑的,沉重的,麻木的,愤起的,绝望的,像一支命运交响曲,叫嚣着想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那是一群普通的知识青年,他们有理想,有激情,有热血。然而,他们身处在一个巨大的黑色的陷阱里,一个不小心,他们的生命就会葬送在这个怪兽的血腥的大口中。沉默吗,逃避吗,绝望吗,面对着千疮百孔鲜血淋漓的国土,他们的眼睛湿润了,巨大的无力感像一口倒扣的铁锅压得他们透不过起来,可是,屈服吗,背叛吗,沉沦吗,不,绝不,他们要振作起来,拯救自己,拯救这个被黑暗吞噬了的祖国,向着暴风奋力抗争,向着风口浪尖抗争,向着最黑暗的深渊抗争。

从迈出脚下的第一步起,生死二字,已在置之度外。

林道静,那个爱穿白衣白袜的女孩儿,思想纯净,脱俗尘外,同学亲切的称她“洞箫仙子”。乐之道,在于和谐,深谙此理的她,怎会想到有一天也会与战争鲜血沾边。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它把林道静一步步逼上了绝路,腐朽的家庭像一块湿重的华丽的衣袍,上面爬满了令人窒息的虱子虫蚁,她只能逃脱,逃的越远越好,最好是永生不见。然而,黑暗的魔爪远比她想的伸的快,伸的远。那个夜晚,凉风,苦雨,她再次认识到身边的人的蛇蝎之心,惶恐,绝望,嘶哑的哭泣,是雨,还是泪?美丽的北戴河,今夜,将有一个年轻的女子把她的的生命献给你,像一个古老的河祭,她心中也曾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和激情,可是,如今,狼狈的她连自己也不能保全,更何况是内心深处和谐的乐章。美丽悠久的雅乐之祖《云门大卷》,你从遥远的黄帝时代流传至今,然而,今天的华夏,敌寇入侵,前途多舛,伪满成立,东北沦陷,华北岌岌可危,天下已经没有一处容纳这曲和谐之音的地方。

那个夜晚,她被救了,被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骑士救了,初次品尝到爱情的甜美的她仿佛又在这个世界找到了希望。可是,现实告诉她,日日重复不变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浪花漪纹。直到遇到他们,遇到那一群激情澎湃,热血燃烧的有志青年。他们心忧天下,指点江山,他们不屈服于恶势力之下,他们谈到共产主义事业时眼睛里闪动的期盼热切的光芒,无一不深深地震撼了林道静的心灵深处,黄钟大鼓带给人的震撼,亦不过如此吧。她终于找到了她前进的方向,找出了她那如死水的生活中所没有的东西。她又有了活力,是的,人不能没有希望,不能没有信仰,一旦有了这些,那还有什么值得害怕和恐惧的。那个强大的红色力量是她的坚实支柱,她再也不是在这苦海中颠簸的一个人了,她还有一群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兄弟姐妹,那是一座坚强的城池,固胜金汤。

她脚下的那条路是艰辛的,血腥的,有时候,现实的白色恐怖让她疼痛得战栗,可她坚持一步步走下去,她想起卢嘉川拖着血肉模糊的断腿蠕行在湿暗的监狱中,用颤抖的弯曲嶙峋的手指叩击青灰色的墙壁,寻找盟友,那是没有一丝阳光照耀的地方,可是她知道卢嘉川的心中有一片火红色的烈火,那是什么也阻挡不了的激情和信念。擦干血汗,撑起双腿,她又前行,向着那面血红的旗帜,向着前面更加疯狂的风暴前行。

故事结束在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运动之后。那是个寒冷的冬天,街上的白雾灌满北平城的每个巷道,“无穷尽的人流,鲜明夺目的旗帜,嘶哑而又悲壮的口号,继续沸腾在古老的故都街头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继续在不停地前进,不停地前进……”。

轻轻吹开茶面上薄薄的蒙衣,热尽香未绝,脑海中的那篇红色记忆也慢慢退却余热,细想来,那个故事倒是有悖于茶道,《茶经》中说,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也。又说“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而革命的事业则是靠燎原之火的雄壮和力量,只有众众一心,才能屹立不倒,金戈不摧。

青春之歌读后感300字篇4

轻轻的合上这本书,我的心被林道静感动了,更被千千万万的革命工作者感动了!他们为了革命,更为了人民,奋起抗战。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毅力去对付国民党的机枪!不管他们是多么渺小,但是大海就是千千万万颗渺小的水珠形成的!

在一次的细细品味中,我领悟到了林道静对党真挚的依赖像孩子依赖母亲一样的感情;领悟到他们像火山一样喷发热血的爱国热情;领悟到了那个时代动荡的的时代风云。在那个动乱不安的时代,林道静的革命精神让人赞叹不已。

林道静在入党前遇到过很多困难,那时候没有人告诉她下一步该如何走,她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地摸索前进的道路。她坚持着、坚持孤独地走下去,革命的理念伴随她左右,促使她勇敢地、不顾一切向前冲。

那个时代让我们停不下前进的步伐来。它一直督促着你向前,向前……这支永不老朽的歌歌颂着勇者,只要你还有一点青春的气息,它就能燃烧起革命的热情,现在的孩子们经历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所以我们更需要的锻炼坚强的意志,需要我们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长,需要我们意气风发的走向未来。

青春之歌读后感300字篇5

前段时间,清北学生的赴美率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在某些自媒体的鼓动下,清华和北大甚至成了美国人才培养的预科班。

美国,在一些人的眼里,也许意味着诗和远方。前几天,我读了杨沫的《青春之歌》,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北大学子身上的故事,让我开始思考“诗和远方”这个话题。

书中有两个很有反差的人物——余永泽和卢嘉川。

先说说余永泽吧。他带给我一种罗里吧嗦、小鸡肚肠的感觉。但你要说他这个人被琐事所困,没有诗和远方吧,我觉得又不全是。他也有自己的理想:他希望像胡适之先生一样钻研古文、希望有个温柔贤良的妻子、希望与所爱之人谈论艺术……这些也是理想啊,那为什么他看起来还是那么小气,甚至令人厌恶呢?

我认为那是因为他只有他的诗和远方,而没有一种对家庭,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他总是忽略林道静的想法,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给林道静,这是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也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东北三省沦陷,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华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国难当前,他却只顾逃避,只顾自己的安危,不愿接受新思想,也不愿站出来抵抗……这是缺乏对国家的担当。

所以即使他在某一方面很有才华,但我始终觉得他格局太小。

而卢嘉川,只是个二十一二岁的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满是调皮的少年气。但他却能在被捕入狱后,想方设法地给同学们报信;在被特务尾随时,把秘密文件安全的送给林道静;在被老虎凳压断双腿后,艰难的爬到墙边,与同志取得联系……

他难道不想去追寻那骄阳正好、风过林梢的诗与远方吗?可是,国难当前,总要有人担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重担。作为家国罹难时期的青年一代,他知道,这一次,他义不容辞!

君子想要站定远方,必先拾起责任与担当。卢嘉川这样的人永远值得尊敬!

那或许有人又说:“我们现在是太平盛世,有什么可以担当的呢?要如何体现担当呢?”

武汉疫情期间,中国医生张竞予院长坚持收诊病患,这,是担当;东京奥运会,马龙、苏炳添、汪顺、张雨霏等一众运动员屡创新高,为国争光,这,是担当;郑州暴雨,一男孩为不让车掉入水中,淌水拦住车,这,是担当……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作为少年,我们不能只看到远处五色斑斓的云朵,不能只关心自己的“清风明月”“星辰大海”,不能只追逐自己的诗和远方,还要看到身边真真切切的艰苦、贫困和落后,并且想方设法的去关心、去帮助、去改变。既要相信鲁迅先生的那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民,都与我有关”,也要做到朱光潜先生的那句“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扛于自己肩上”。

拥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当然没有错,但希望我们都记住,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责任与担当。

青春之歌读后感300字篇6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值得人们用美好的言语去讴歌的。这些天,我就读了一本流动着青春热血的好书——《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为读者展现了“九·一八”事变后,主人公林道静,为了反抗花瓶”、“没有灵魂的傀儡”和依靠别人的供养过日的命运,走向了共产主义道路,在革命者的帮助下成为了有坚强内心,不畏强权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青春之歌》情节真实感人,文笔流畅通顺,时代色彩浓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是一部常销不衰的优秀青年读物。

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是多么的坚强!顽强地对待敌人,他们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强”字。他们的内心是强的,身躯是强的,理念更是强的!只有强者才能战胜敌人,击败敌人,他们是无比刚强的!

当今社会的我们,因为家家户户多是独生子女,一遇到挫折就放弃,一遇到难题就退缩,一遇到困难就害怕,所以个个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多事情还要依赖父母:作业、生活起居上下学的接送……因此缺乏了锻炼的机会。新闻曾报道,一位农村女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人照顾她,她用她柔弱的肩膀担起了责任,撑起了整个家。在困苦、艰辛的磨练下,她变得独立自强。任何事情她都是自己做,自己承担。我真佩服她啊!她像书中的林静道一样,自强不息。而我呢?我也是从小被宠坏了,自己的事还要依赖父母,一点儿也不自主,什么事情自己不能做主,仍需要父母的帮助与照料,还像一只幼鸟,那么大了,翅膀还没硬化,仍然不会飞翔,也不想飞翔。但自从我读了这本《青春之歌》后,我才明白我是多么渴望那片蔚蓝的天空,多么渴望飞翔!我明白,我必须独立,必须坚强,因为只有经历过困难才会长大!

珍惜青春,黄金的时代在我们的面前而不是在我们的后面。相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论暴风雨来的多么猛烈,请做一只海燕,做一只高傲的海燕,在挫折与困难中前行,风吹的猛烈了就展开自己的翅膀,雨下的狂暴了就抬起自己不屈的头颅,面向暴风雨,相信——雨后就会有彩虹!

雨过的彩虹——更加沧桑,更加明亮,更加美丽!我们也应如此投入到风雨中,面对挫折,磨练自己,坚强自己的心理,坚强自己的信念,是自己蜕变!

青春之歌读后感300字篇7

《青春之歌》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正面描绘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表现了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

主人公林道静,一个不满于大地主家庭黑暗统治而出走的中国版娜拉,遭遇现实种种挫败后,跌入幻灭的泥潭,以自杀来表决她对社会的不满,适逢北京大学生余文泽,把她救回,继而两人相恋,但由于余永泽平庸、自私、琐碎、两人的婚姻成了林道静的牢笼,使她无法实现自身独立的价值。两人政见上发生了分歧,使富有正义感的林道静毅然与余永泽决裂,走上民族救亡的革命道路。在接触到先进知识分子成员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人后,逐渐使林道静从个人遭遇和理论认识开始,从民族矛盾上升到阶级矛盾,从个人奋斗,个人英雄式的事业到参加集体阶级斗争和树立革命英雄主义,为劳动人民大众而奋斗。

在革命战乱的年代,人们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轰轰烈烈投身革命,为国家民族,为劳苦大众的自由而斗争,像卢嘉川,江华等先进知识分子。一是如鲁迅笔下待以疗救的“中国人”,他们身上有着“中国的顽症”,有些人对革命充耳不闻,这是普遍存在于人民当中;有的但求自身享乐;对国家民族命运视而不顾,如自私自利的余永泽和白丽萍;有的甚至是更耻于这些的,以革命烈士的鲜血来疗救自己,使自己平步青云的人,如戴瑜。而主人公林道静正是怀着正义感和对自由的追求,慢慢地从对革命的无知走向革命。

如今生活在物质充裕,和平的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没有经历过三餐不继的日子,也没有面临过国破家亡的危境,于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观念也正渐渐地从有的人的大脑中淡化了。这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置国家,集体的利益于不顾。每年全国侦查出来的贪污案不计其数,他们当中有多少是“位高权重”且工资是“取之于民”的高官贵人啊!像刘志华,何闽旭,是人民哺育着他们。但他们回报给国家人民的又是什么呢?又有多少人为自己的腰包,置工人们的生命而不顾。每年煤矿坍塌,瓦斯爆炸,工厂火灾等事故断送多少劳苦人民的生命,但那些间接的肇事者又有多少为此事付出代价,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吸取教训。有人说,社会现实能扭曲一个人的人性,使之从清廉,崇高走向堕落,腐败。无数的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社会也确确实实是个大染缸,但是清者自清,仁者见仁,这是人性深处的道德人格问题,人性的弱点,是可以克服的,社会上也不是有牛玉儒等等的现代“林道静”性人物用生命证明了这些吗?

在这和平的时代,我们没有被压迫,被统治的困况;在这物阜民丰的时代,我们不乏物质的享受;在这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没有失去自由的苦恼。我们所缺乏的不是知识,是像林道静那样积极拯救党国的热情的求知若渴的心,和对人民负责和为人民服务的那份心,只有对追求有着这样的热情和这样的心,我们才不会对知识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是上升到更有深度,更有高度的文学造诣层面上,也以这样的知识回馈国家。也只有这样的一份奉献自我的心,我们在是非曲直、善良的十字路道口上,才不会迷失自我,而做法正确的选择。

《青春之歌》经过了半个世纪多的沉淀,它穿越了历史的时空,跨越了历史的隧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精神与意义依然清晰可见,仍可以引起我们这代人的深刻的反思。

青春之歌读后感300字篇8

今年开学伊始,我穿梭在图书馆书架间,偶然间目光被定格在《青春之歌》上,心中猛地充满激动,这不正是中学历史课本上曾提及的著作吗?这本被载入“史册”的书一定很值得去拜读,于是我紧紧的把她抱在了怀里······

她是一本挺厚的书,书皮有点破损了,书的纸张也有点泛黄,偶尔还有被水浸过后留下的痕迹,相必是被好多人翻阅过,也不知是哪个读者大概是被故事情节吸引去了,竟把水送到了书上,呵呵,看来这本经典名著果真名不虚传,很有魅力嘛!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她。

《青春之歌》是才女杨沫的代表作。创作于50年代,讲述了一部自“九一八”至“一二九”这一历史大风暴中,北京的一批进步青年学生们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的奋斗史。在这部小说中刻画了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这些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之路对后人无不启迪,也预兆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故事主人公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可富裕的家境并没有给她一个幸福的童年,相反,由于她生母的缘故,后母对她百般虐待,她从小就吃尽了生活的苦。万幸的是她后母送她去上了学,接受了教育。虽然后母这样做只是为了林道静以后能够有资格嫁入豪门,让她能够借着林道静的光享受荣华,但无论如何我们还得感谢她的这一“善举”,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以后的了林道静。当林道静高中要毕业时,她的家庭出现了变故,这时后母执意想让林道静嫁给一富豪来继续她富贵的生活,林道静不从便离家出走,于是她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

本来林道静想投奔她教书的表哥表嫂,可来到他们教书的学校时才知道他们早已不在此教书,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校长收留了她并答应给她找份工作,后来她发现校长并非真善人,而只是相中了她的美貌想把她献给上司,此时的林道静对生活充满了绝望,正当她要投海自尽时,一位青年学生余永泽救下了她,之后两人相爱了。

这仅仅是故事的开端,股市的高潮的开始是在林道静随余来到北大生活后,在那她遇见了卢嘉川——一位很优秀的进步知识青年,数次的交往之后两人彼此欣赏彼此信赖,这也正是林道静接触革命献身救国事业的先决条件。属于他们两人的美好还没有开始就因卢嘉川的被捕牺牲破灭了,这让每个人无不惋惜。之后的林道静更加积极的向组织靠拢,她也果断的结束了与余永泽日益不协调的生活。

读完整本书之后,我热血澎湃,激动万分,觉得自己的整个灵魂都受到了洗礼,得到了升华。小说中的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等无数热血青年用他们的行动激励着我,我打心底敬佩他们,佩服他们卓尔不凡的`见识和勇气,佩服他们不屈不挠的斗志,佩服他们为祖国为人们不怕流血牺牲的博爱。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