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执行官》讲述的是海尔公司如何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工厂到发展壮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电影《首席执行官》的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电影《首席执行官》的观后感1
《首席执行官》是一部诠释管理者如何在企业中发挥突出作用的影片,这部影片很精彩,尤其是凌敏与员工们共同努力,带领海尔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那段艰辛历程仍让我感动和震撼。
为什么海尔能由一个快要倒闭的工厂而迅速成长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知名企业呢?其实分析起来有很多原因,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在于管理者的管理。
是的,海尔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凌敏无疑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他有常人没有的胆识和魄力,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当德国人对他说出“中国的企业在50年内才能赶上德国”的话时,他的心深深地被刺痛了,像针扎一样疼,在他的内心中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民族的耻辱感。为了祖国,为了企业,他毅然挑起振兴海尔企业的大梁,用一颗乐观自信的心去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他始终坚信着“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自己敢去想敢去做”,对待挫折,他毫不畏惧,毫不退缩,更不会犹豫不决。
凌敏心中饱含着创业的激情,能够用清醒的头脑去分析当今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化。针对这些巨大的变化,他勇敢地抓住了机遇,奋力直追其他企业,进而一步一步地推进企业的发展目标。
其次,在这部影片中海尔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配合也是相当默契的。片中的管理者管理员工的办法十分灵活,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同时管理者也能够很好的抓住员工们的心理,实行激励员工的办法来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进而也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树立自己的品牌,打造品牌意识”“重质量,树立质量意识”是每个海尔人坚持的理念和思想,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理念和坚持才使得海尔企业迅速壮大,使得平民百姓对海尔品牌格外青睐。
总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辛勤劳动,更离不开一个乐观有魄力有进取心的领导者。
电影《首席执行官》的观后感2
《首席执行官》这部影片讲述在改革开放初期,海尔集团在其总裁张瑞敏的带领下由青岛的一个小冰箱生产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家电企业。张瑞敏先生在国内冰箱生产水平严重落后的情况下,果断地选择了走出去,到德国去引进其先进的生产线,而其间他们又克服了资金不足以及德国人对其工人素质地检验,最终成功引进了先进技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而作为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家用电器,自然是供不应求。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民族工业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中的供求关系来讲无疑是一个发展的良机。而张瑞敏的海尔在这时,更是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抢占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先机。电影中,张瑞敏说“搞企业哪有不冒风险的,等政策都明晰了,其他人也就一窝蜂上来了,机会就没了”。也正是早在海尔的初期,他便展示出了他这种洞悉时代趋势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动力。带着对当初德国企业质量要求的承诺,张瑞明在海尔冰箱供不应求的利好局面下,由于对工人在生产细节上的不严谨的不满,他一怒之下带领工人将60多台略带瑕疵的不合格冰箱当众砸毁并焚烧。他说,从今以后,海尔生产的产品没有合格品和一二三等平之分,而只有合格品和废品之分。对于质量的要求,从此深入了每个海尔员工的意识当中。在打造出质量第一的这一企业文化后,张瑞敏继而开始寻求企业更长远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海尔始终抵制着外资的巨大诱惑,坚持着资产的本土化。而这其中也和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资本市场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海尔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中国有了证券市场,从而在政府的帮助下,海尔成功上市,并融得资金5000万,有效的解决了其资金问题,帮助海尔建立了科技园,为海尔的多元化打下了基础。
随着海尔科技园的建立,科技、人才、产业三者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海尔强调的高效也逐渐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现代的企业想要立足于世界,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样重要,张瑞敏在意识到中国如果加入wto,他们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的残酷性之后,果断将海尔挺进了欧洲市场,并且采用的先难后易的营销策略,先对法国这个最难进入的市场进行了公关,并且我们看到,张在企业用人上,敢用新人,重用新人,这一点使海尔显得年轻有活力,也是其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海尔快速稳健的发展中,而张始终能作出正确和顺应时势的应对,并在一次次磨砺中是海尔不断壮大,最终使海尔从一个小冰箱厂成为了世界家电界的知名品牌,并获得了欧美发达国家的认同,这无疑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一个骄傲。
作为CEO张瑞敏能洞悉时势,把握机遇,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利用国内良好的政策氛围迅速崛起,以国家民族复兴为己任,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不贪图一时的私利,努力发展壮大自己。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张瑞敏果断的决策力,敏锐的洞察力,优秀的管理才能,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而我们同时也看到,张的这些才能有很多也是来源于他不断的学习。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既要以国家民族复兴为己任,又要努力学好知识,只有这样,将来进入社会才能大有可为。
电影《首席执行官》的观后感3
昨晚的选修课,老师给我们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很不错,今天中午我自己下载又仔细看了一遍,我真的被凌敏的胆识和魄力折服了,首席执行官观后感。一个小企业,能从一个濒临破产,且亏欠147万元的冰箱制造厂,突破成为一个民族的品牌,国际化的大公司,海尔公司,真是一个奇迹。这部影片里的案例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创业的经典范例。给我带来的是心灵上的冲击。每一个公司的起步都会收到同行企业的排挤,随时都会面临的破产倒闭的风险,也正是这时候的最考验一个人的判断力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能在企业最艰苦的时候和你比肩作战的人才值得你的信赖,在利益面前,情谊总是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人很容易被一些看似不小的成绩而满足,而凌敏却不是如此,我在想,是什么让他如此的执著,17年如一日的全力付出,应该是一份民族品牌的责任感。当很多人都沉醉于海尔冰箱热卖取得巨大的利润时,大多数人都已经很满足了,而凌敏感受到的不是成就感,而是危机感,企业不搞多元化生产,在强大的外企进驻中国市场时都可能面临被兼并的风险,于是才有了海尔工业园的构想,才会有到美国办厂决心。
没有大胆的尝试,又怎么知道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从引进德国的生产线,邀请德国技术人员,狠心砸冰箱,再到抓住机遇建工业园,到美国建厂,每走一步都很谨慎,每个决策都充满智慧。他的思想都是走在时代的前沿,真是不可思议。仿佛他早已看到未来的前景是如何的了。
每做出一个决策都会收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绝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东西,自然不会想到机遇背后的巨大利润和前景。我很佩服向华女士,没有她对凌敏的绝对信任和支持,凌敏的各个举措都很难实行。虽然向华女士的想法跟不上凌敏的,但是她对凌敏的信任成就了今天的海尔,在企业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作为partner,她懂得如何支持一个大胆的决策,这就够了。
一个项目,能不能做,不是看它的风险有多大,而是看你能不能抓住风险的机会。当然,每个决策前都需要做大量的市场调查才可以这样说。善于抓住发展的机遇,制定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是海尔壮大的主要原因。
这部电影,我看到凌敏的个人魅力和民族责任感,在一次次的质疑声中仍然坚持自己,不为外界的压力所动摇,这份定力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更重要的是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强大的心里素质。
电影《首席执行官》的观后感范文3篇10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