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主要向读者介绍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诸侯割据的一副副历史画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二800字篇1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每将这本般的表演、大气横扫的《三国演义》捧在手中、心中便不由得生起志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天下三分局面。各国你征我伐、用尽千军良策,为的是统一天下。现有乱世之奸雄曹操立于大北、后起汉室子孙刘备建于西南,又有孙权坚守于东南。魏、蜀、吴三大国互相对峙抗衡、立足于天下。可叹的是相争了六十余年的三国、最后却并非其一取下江山,而是内政变故、慢慢衰弱、让后起之秀晋军得意轻松吞并天下。而我只能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句来安慰自己罢了。《三国演义》此书也确实不枉读矣,每个章节每个段落处处扣人心弦,让我不禁也随故事情节喜怒哀乐!读起这60余万字一点儿也不觉得吃力,反倒是俞读俞有兴致!最重要的是通过品这部《三国演义》,重中以史为鉴悟出了不少的道理,其中有三个人给我感触最深。
曹操虽是一代奸雄,一心横扫天下,他的“宁我负天下人,勿天下人负我”更是耐人寻味,但我们不能只看他的一面。曹操还有“豪杰”的一面,他广交仁人志士、贤人才子;他的思想乐观、豪放,绝不会像刘备那样,“败一事、哭数日”。曹操满心腹的墨水,满头脑的智慧,比起其他两国的君主一点也不觉得逊色!可惜啊!他就败给他唯一的缺点“自傲”,多疑则不算了。赤壁一战、败走华容一事失败的背后完全源于他的自傲、不听劝告。曹操便为此一生吃了不少的苦头。以此为例,每每想起曹操自傲,便会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懊悔不已!从中才真真体会到骄兵必败之理。
关羽乃是人们心中的大将军。勇敢、冷静都凝聚于他的身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最终是“义”使得他得以扬名天下、名垂青史。他多次为报恩于曹操而将原本万劫不复的曹操放走,古今有多少人能做到“人义”大于“国利”的做法?曹操设高级待遇想要收关羽到帐下。关羽“人在曹营心在汉”,坚决不归属曹操,这回是“国利”大于“私利”了、忠于蜀汉,一心爱国,绝不做卖国求荣之事!关羽之举可称之为“义神”也!。我想,现在我们虽处太平盛世,却怎么也不能忘“忠义”二字。忠于国家,义于手足。
最后一人相信你们也猜到是谁了。不错,正是孔明,凡读三国者必然不会少了品他,孔明有“卧龙”之称。应居于山中潜心攻读百科,致使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后因刘备一个历史决定性的动作“三顾茅庐”被请出山、当刘备的军师。若无诸葛亮,刘备能立足于巴蜀简直就是一纸空文;相反,诸葛亮满身智慧也只能埋没,一辈子碌碌无为。真可谓是隆中对。诸葛亮智勇双全,来回于沙场指挥战斗也毫不畏惧,他的智慧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发挥地淋漓尽致,以至于其他两国的军师也对他生畏!就算死后,也机关算尽,好不罢休,他死后司马懿来犯,而蜀军照诸葛亮的吩咐,将他常出兵座的椅子搬出来,司马懿看见了,只管吓得率军回撤。可见一个人的智慧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平时多学点、学好点,先在想起来,觉得那真是没什么好抱怨的,知识和智慧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饰品”。
厚厚一本《三国演义》就这样读完了,读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智慧。以史为鉴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二800字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何为英雄?词典中,英雄指才能过人,不怕困难,有超乎常人的坚定意志的人。英雄,或是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或是面对敌人镇定自若。英雄中,有统领千军万马的领袖,也有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士兵;有口诛笔伐直面敌人的文人,也有贡献己力勇敢坚定的匹夫 ……
倚青梅,傍东风。月光下彻,举杯独酌。酒入愁肠,千回百转,化作忧国泪。 英雄,收尽眼底;天下,一览无余。青梅煮酒,为论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也。”翻开尘封许久的《三国演义》,泛黄的书页道尽千古沧桑,老旧的封面氤氲古风残韵。《三国演义》是一部庞大的历史巨作,群臣之间的勾心斗角,兄弟之间的肝胆相照,将士的铮铮铁骨,谋士的足智多谋,都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然而,《三国演义》最精彩的莫过于作者对书中不同英雄形象的描写。英雄的经历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情怀却何其相似。
心怀天下者,为英雄也。诸葛亮出山前于茅庐中日修兵法,关心天下大势;刘备忧国忧民,曾立志一统国家江山。英雄胸怀大志,视国事为己任。“蛟龙得云雨,绝非池中物”,英雄亦是如此。若英雄得到机遇,势必力挽狂澜,翻云覆雨,救人民于水火,挽国家于弹涂。
英雄,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关云长单刀赴会,明知此行是赴鸿门之宴,却无所畏惧,大有披荆斩棘之势。“平沙莽莽, 绝域苍茫,仰天长啸归去来,金戈铁马空一场”,英雄气宇轩昂,龙骧虎步,不畏风雨,亦不惧骄阳。
英雄也有柔情。英雄的柔情,恰似一汪水,纯净而平淡。静水深流,肩头上的责任早已让英雄将柔情隐藏,变得不甚直白,十分含蓄。永远忘不了,曹操酒至半酣时赋的那一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永远忘不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不舍与无奈;永远忘不了,刘备与夫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永远忘不了,司马懿对儿子真挚的父爱……英雄,侠骨柔肠,英雄的感情,细腻而扣人心弦。
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是曹操的足智多谋;无论是关羽的忠诚与勇气,还是刘备的仁义与虚心,这些英雄,都令我们无法忘却。
岁月,斑驳了英雄的青丝;岁月,吹皱了英雄的脸颊——一代英雄无可避免地老去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金戈铁马历经时间的淘洗,当铮铮热血经过光阴的冲刷,英雄又是怎样的凄凉与感伤!于是,英雄铸剑为犁,步入梦中桃源,不留恋尘世的一片落红,归隐于恬淡之中。静观世事变迁,笑看春花秋月。
“白发渔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二800字篇3
我坐在书桌前,手里是一本三国。窗外是绵绵细雨,打落了几朵儿花。天空阴霾密布,乌黑的云夹杂着天空深邃的蓝,一切都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刹那,一阵久违的亮光划过天际,闪过我的眼帘。“轰!”一声巨响响彻天空。我的心思才从三国中走出,却又陷入了沉思。
东汉末年,董卓当道,玩弄政权,昏庸无道,民不聊生,以致于天下英雄对他恨之入骨。曹操早有当皇帝的野心,离间计干死了董卓,削弱了吕布。干脆当了个幕后皇帝。天子不甘心,暗自联络心腹,竟意外地召集到了和汉王室有关系的刘皇叔。刘备先投奔了曹操,曹操白门楼战死吕布,后与刘备发生冲突,刘备逃走。投奔了刘表,刘表死前,欲将荆州赠与刘备,备不受。曹操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灭袁绍、袁术。欲下江南,南取荆州,东灭江南,一统中原。没想到孙刘联手,火烧赤壁,大破曹兵。刘备用诸葛亮计,借荆州,并以此为根据地,和巴蜀,取益州,渐成大气候,遂有三国鼎立之势。但后来并不乐观,关羽败走麦城,张飞被暗杀,刘备白帝城托孤。整个偌大的蜀汉,承载着兴复汉室的志向,全都托付给了刘禅,孔明辅佐。但刘禅沉迷女色,玩物丧志,不听从诸葛亮的戒言,汉室衰败,最终,魏国一统天下,司马懿夺权,司马家族掌权,建立了晋朝。
仔细想想,蜀汉的衰弱完全因为阿斗的昏庸无能、沉迷女色、亲佞远贤。刘备生前,意外地有了孔明出山辅佐。蜀汉虽土地贫瘠、人口过少、贤士不多,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但孔明招纳贤士、制订军法、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大破曹兵,发展了蜀国。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刘备信任孔明,听从他的建议,广开言路、开张圣听所造成的。
刘备死后,刘禅肆无忌惮、没有了君王的职责,忘记了自己是个皇帝,不思进取。诸葛亮北伐前,曾写过一篇《出师表》给刘禅,上面殷切地期望刘禅可以开张圣听、赏罚分明、善用贤士、亲贤远佞。孔明是站在一个师长的角度严厉地告诫刘禅。这可都是忠言,可忠言逆耳,刘禅在孔明北伐时,没听从孔明的建议,和善于阿谀奉承宦官交好。最终汉室衰弱,孔明北伐失败,乘鹤西行。
但姜维是后起之秀,他也有能力兴复汉室。但刘禅买下的种子深深地害了他,姜维和邓艾一起被钟会害死,蜀国差不多要灭亡了。
这一切,归功到底还是刘禅。如果刘禅听从孔明的逆耳忠言,亲贤远佞,那么孔明可能就会北伐成功,就可以一统中原,兴复汉室,改写历史,那他阿斗也可以做一个好皇帝。唉,历史没有如果,这一切都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后果。
思绪回到生活,我们不也是那个阿斗么?我们从小没有养好习惯,长大了不听从老师的建议,我行我素。老师家长的建议都是忠言,逆耳忠言,但逆耳的话几乎没有人听进去。因此,如果在这样持续下去,就算有孔明辅佐你,亲自亲为帮助你,那你的下场也只能和蜀汉一样。
心中无尽的沉寂
轰!又一声雷炸响。此刻,我的思绪回到了显示,我的脑海里已深深烙下了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要马上行动,不能做阿斗。
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二800字篇4
《三国演义》是一篇以三国时期为主题的历史长篇章回体小说,是由明朝小说家罗贯中撰写,其塑造的形象极其丰富,情节生动,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中人物很多,有一个我们都很熟悉,他叫关羽,大名鼎鼎的“武圣”关公,蜀国五虎将之一,他同时也是刘备的二弟。关羽号称“武圣”,与其忠义仁勇是分不开的,他的忠义故事讲也讲不完。
但我今天要讲出关公的缺点。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上帝创造你时,不会少一块泥巴。只不过,有些人优点明显,有些人缺点明显,毫无疑问,关羽属于前者。
关羽的优点太明显以至于掩盖了他的心高气傲,目中无人,他带兵打仗的能力太强,使所有人都相信:只要关羽他守在荆州,荆州就不会有事。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认为关羽可以守住荆州,可为什么最后荆州会被关羽丢了呢?
就是因为他的心高气傲,目中无人使蜀国大业彻底崩塌。首先,关羽失荆州的原因是他自认为魏国大势已去,想助刘备一臂之力,出兵攻打樊城。关羽打仗是真有本事,除去荆州的上万人马,仅用几千兵马就把樊城将领打入城内,只能死守,关羽久攻不下,害怕夜长梦多,又从荆州守军调来几千人马,想一鼓作气打下樊城,但谁曾想荆州此时竟被吴军袭击,荆州要塞失了,孙、刘联盟破裂。关羽缺乏对孙刘联盟的正确认识。他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来妥善解决问题,态度十分恶劣,给人留下不好印象。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拒绝亲事,反而诟骂孙权为犬,孙权乃一国之君,如不是顾全大局,岂会忍受此等辱骂,但双方关系越来越僵。在曹操的挑拨离间下,吴军出兵占了荆州。
荆州一失,蜀国断了后补无力再战,大势去矣。
从关羽身上,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关羽的优点很多,但几个缺点就要了他的命,如果换了一位普通将领,结果也不会这么惨。
用人要用到点上,否则“武圣”也会弄巧成拙,读《三国演义》你就可以悟出用人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二800字篇5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一长篇巨著的作者是罗贯中,他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从桃园结义开始,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争故事.
其中令我敬佩的的人物是诸葛亮与曹操,他们都是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和长处。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谓是才智出众,后来更是辅佐刘皇叔打天下。曹操则是出了明的乱世之枭雄,可谓奸诈至极。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人,刘备得知有如此才能之人,费劲心思三顾茅庐,最终才请的先生出山,成为了蜀国的丞相。因为在这件事能看出诸葛亮的聪明和机智。因为在当时孙刘联合对付曹操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就设下陷阱说;''让诸葛亮在10天之内制造十万多只箭否则就把诸葛亮杀了''。但是,诸葛亮好不慌张,巧妙的借用了东风,在迷雾茫茫中设下全圈套,于是就向曹操借箭因为河上有雾所以曹操就命令将士放箭。最后诸葛亮在规定期限内接到了足够的剪,将周瑜气的直接倒下.
这就是诸葛亮机智、勇敢、非常聪明,不为小事而计较所以我敬佩他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机智、勇敢部位小事而计较。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刘备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曹操先是设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人控制了天子后用诏书限制诸侯们,可谓是奸诈至极。后来也是用各种计谋从卢布手中夺取荆州。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两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