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常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 冠兰

看完一本《爱心与教育》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心得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书心得了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篇,以供大家参考!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1

在《游子吟》一诗中,妈妈对远方游子那种深切的爱,早已寄予了一针一线之中。其实,和妈妈一样,天下老师也都深爱着每一个学子,我们的寸草心,无需学生的回报,我们只希望教出来的学生一生内心有光,可以在成年之后,成为社会的栋梁。没有爱的老师,教不出有爱的孩子。

在李镇西撰写的《爱心与教育》一书中,我体会到了李老师犹如慈母般对孩子们那种无私奉献的师爱,李老师将自己教育的历程付诸于笔端,活灵活现的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故事。他的教育故事平实动人,和我们的教育生活息息相关,每读一次,心里就感动一次。同为教育人,我的心亦等同于李镇西老师的心,我们都希望能成为一个个学生前行的明灯,照亮他们成长的行程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涉及了很多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其中也有让人感到沉重的部分。其实,我们教师,有时候就像是医院里持有手术刀的医生,必须要敢于剖开某些孩子“流脓的创口”,去做他们根子上的“清创者”,孩子们才能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重回正轨。这本书里有李镇西老师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也有他对教育的一些反思与建议。我读李老师这本书,内心总会荡起诸多思绪,我也在反思自己,反思自己这些年在初中教育过程中所用的教育策略以及和学生们沟通、交流的方式。?

我觉得,老师心中有爱是做好教育的基石。这个世界都在说爱,但爱到底是什么?在我认为,爱就是包容、理解、接纳、宽宥。初中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所追求的风格。即使我们老师不认同孩子们的某些方面,但我们要给予接纳和尊重,时代在变,少年也在变。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乖巧、听话,他们身上的不完美部分,即使我们要学着接纳甚至去了解的部分。爱,肯定不是苛责、批判,即使是后进生,也没有人愿意将自己和老师的关系建立在疏离之上,后进生只是学习不好,不代表一无是处,我们要善于用心中的爱,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接纳他们的不同之处。

关注可以得到温暖的回赠。青少年心思细腻,有自己的感受。他们有时候需要有人去读懂他们,听懂他们。做为他们的老师,我们要多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不要将关注点止步于孩子们的成绩,那样会显得老师特别功利。人都是情感动物,只有真实的情感交流,才能擦出火花。有些孩子因为家庭问题染上了不良习惯,有些孩子因为某些问题会对人生产生困惑。我们不妨多给学生们一些关注,尝试着去读懂他们,理解他们,关怀他们,这样,他们的心门会容易对我们敞开。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差生,天生就喜欢调皮捣蛋,做孩子们的老师,能给予的就多给予一些,施比受,更让人快乐。老师眼里没有“问题学生”,学生眼里也就不存在“问题老师”,爱是相互的,有寸草心,就有三春晖。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2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常常是这节课刚上完,又要准备下一节讲的内容。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是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3

利用暑假,我认认真真地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他字里行间充满的,都是对学生的爱,是对教育的深入的思考,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学习。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又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班主任。他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教育的最佳时机与途径,并时时对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和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理性的思考。李镇西老师是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提高,从实践中发展。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对我都有很大的触动。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师,我们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大爱的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4

眨眼间,由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我已教了二十多年的书,我的教学激情渐渐淡去,感觉像是撑船,沿着同一条水道,从这个渡口到那个渡口,只是所载的人不同而已。但在我利用课余时间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时,使我激动不已。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教育根植于爱,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也是老师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时刻把学生当作朋友,以感情为纽带,让学生体会到你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是李老师对待学生的宗旨。李老师在《爱心与教育》里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应给学生以微笑,给学生以师爱,没有爱,便不可赢得孩子的心。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尽管教育缺乏有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发挥或自由地展。”

李老师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你看“从此,在紧张的工作中,我的心灵深处多了一份惦念和忧思,我常常收到许多学生来自大学的信,每当这时,我忍不住想:宁玮现在在什么地方呢?”“仿佛刚放下电话,宁玮就像失踪似的。于是不停的问,不停的追忆,不停的叙说——”;所以他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对比自己,虽然作为小学老师的我,没有初中那样的升学压力,但与学生朝夕相对六年了,师生之情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增加,因而也切身体会到学生的确是自己的牵挂,我也希望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渡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处在尴尬之中,对教学工作也有点力不从心了,但责任感又使我不得不竭尽所能地支撑下去。

别人说:“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在教学工作中是多么重要的。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每一个差生都是老师心中的痛,看见差生有所进步,老师的喜悦感比学生还大,其实老师也是很容易满足的。

我走过“科研兴教”这漫长的路,深深地体会到:要做一名不愧时代的人民教师。“爱心是根,育人是本”,“科研无止境,奉献无穷期”,要锻炼自己具有热爱事业、热爱孩子、偏爱差生之心,艰苦奋斗、大胆改革、不断进取之志,尊重科学、重视实验、实事求是之风,因材施教、灵活开拓、转化差生之功。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5

注重亲情,让家充满爱。高尔基曾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在每一个教学班级里,都存在一些潜能生,他们或者顽皮好动,惹是生非,或者胆小怕事,萎糜不振,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令各科教师头痛不已。

对这些具有问题行为的儿童,我们要关心爱护,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和教育。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用爱心造就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班主任老师要认真分析每一个潜能生的落后情况,找出其落后的原因,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同时,对问题学生多给一些偏爱,因为他们不象优秀学生那样集百般宠爱于一身,不能充分享受爱的阳光雨露,我们要将更多的师爱分给更大的需求者,用爱心激励他们求知上进。“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实际上,后进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指导和帮助。当他们想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倾诉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一定要用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耐心体察他的心情,及时给予必要的安慰、指导和帮助。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潜能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潜能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要及时加予引导肯定。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经常找他们谈心,班上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要把机会让给他门让他来完成,并且让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时,有意识地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还开班会让同学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不再感到被歧视与冷落。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相信他们、尊重他们。应给他们充分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他们,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住就会自觉地发奋学习了。

李镇西告诉我们:“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且长期与顽童们打交道的经历告诉我,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我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的话题,便是让学生谈‘我有什么优点’;如果某一“‘后进学生’因为长期受斥责而丧失了道德自我肯定的勇气和能力,我便让全班学生帮他找优点。注意,教师这样做,决不是仅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对‘后进学生’由真诚热爱而产生的真诚信任。”

儒家讲“爱”,所谓“仁者爱人”。这正是李镇西的管理闪光的地方。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爱非万能,但若缺少爱,教育的成功便无从谈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做一个有爱、懂爱、会爱的人,三尺讲台便会变成爱的花园!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5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