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要想做一个睿智,博学多才的人,就必须通过读书才可达到。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
善于帮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不断进行新的观察的教师,能达到这样一种效果:连接着学生的知识越“老”就越巩固。
——《给教师的建议》
这是书中的第21条“教学生观察,教学生细看”。想到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时,我就有些感触。在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时,我们就可以起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观察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比如蝴蝶,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旋转?比如坐缆车,比如拧水瓶盖。
用心的学生能根据细看周围世界的现象,联系到所学的知识中去学习,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更能达到“学生的知识越‘老’就越巩固”这一效果。不够细心的学生就需要我们的提醒,慢慢培养他们观察的习惯,从而让学生获得‘观察周围的生活能获取知识’的体验。
我相信任何知识若能与生活相联系,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肯定更牢固。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肯定是一个细心严谨的学生。引导学生观察的行为,更能吸引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所以要教学生观察和细看周围世界的现象。
学生观察大自然生命的苏醒的时候,我们观察学生生命的苏醒!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2
对于语文教学的重点感觉自己总是把握不好,本周读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有很深的感触。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再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三条建议中就告诉我们教学的重点“要教会儿童学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这是语文学习最根本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我们班的学生学习习惯就非常的不好,让我很伤脑筋。为了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学两个星期里,新课我进行的特别慢,注重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督促他们每天做好预习,及时复习。上课时认真听讲,尤其是学会倾听和举手发言。教他们上课做好课堂笔记。作业也是重点从规范写字开始训练,每天让他们坚持练字打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好转。现在语文上课的积极主动性大大加强。
从现状来看,学生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大多数的学生还只是被动的接受。尤其不会主动的思考。“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今后我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把学生领进语文学习之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3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的心头竟冉冉升起一轮春阳。让我感受到了平静中潜涌的力量,朴素里暗蕴的深刻,那么这本教育书集则进一步坦露了作者的教育情怀,呈现了作者的清醒思考。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言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书育人,虽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资深者所凭依的,通常亦是自身在“摸爬滚打”“斗智斗勇”中的“见多识广”与“心知肚明”。可是,面对一届届一班班一个个禀性各异、情感丰富、懵懂叛逆的学生,经验再丰富的老师怕亦难免会有懵圈无措之时。这本书可贵之处在于,将诸多教育现象、教学情境及师生冲突中的教育人由一个晕菜的“当局者”在不知不觉间劝慰成冷静的“旁观者”,然后反求诸己,循本溯源,终以良策化危机,以理性胜鲁莽,以真情服人心,让人心头的纠纠结结霎时如浮云飞散,且在豁然顿悟间增了智长了智慧……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教育工作者如何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的步伐。坚守教育初心,耕耘教育梦想,读书不辍,思考不停,实践不止,并努力挣脱教育的倦怠、狭隘与伪俗,相信每一个教师都能早日抵达应有的教育高度。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4
今天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第21条《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所谓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看到这,使我想到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效率自然会非常高。那么兴趣的秘密何在呢?简单地说,便是学生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学生情趣盎然,因为喜欢所以课堂效率高。
所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才是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之间枢纽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兴趣还要保持住学生兴趣,才能使一堂课深深吸引学生,学生感兴趣了,就可以投入无限的热情,而这些热情便是他们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
让我们不断充实、锤炼自己,关注学情,使学生对我们所任的学科充满兴趣,让我们的教与学变得更快乐更高效。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5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多,可以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两字做起。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责任呢?
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我一直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己的。
在低年级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尤其是教师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6
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觉得上班时间很紧,几乎从早忙到晚,回家后还要处理一些工作。
而书中有的一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课后一位邻校的教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这段话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教师的时间问题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真正是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7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从他的这些话语,足以看出他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其实,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8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23条
这条建议说的是激发学生为自己好好学习,成绩进步而感到自豪。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每次发试卷的时候,学生们的神情各不相同。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带着自豪和放松,抿着嘴,却不住想笑,在班上,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更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选“三好学生”的时候,学生无一不是从成绩好的学生开始选的。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学生。如何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自尊感?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通过开展一些全员参加的活动来达到目的。比如,让孩子集体创作手抄报,自编故事和童话,举行“读书交流会”,此外,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师生共写日记,背诵古诗文,背诵经典诗歌等活动。
通往这一目标的途径,就在于要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生个性的自我表现。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造成一种风气,使他们感到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
总之这条建议提醒我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自尊感,并在班上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热爱学习为荣,以不爱阅读为耻。只有不断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们才有可能快乐的学习。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9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应该是教师的一个“法宝”。每次翻起,都会有一种体会,都会有一个个成熟或不成熟的偶感。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队成功的乐趣。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复杂的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书中谈到了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确实在实际教学中“经验”也是一个“新手”型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而目标的获得则不是一日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不断提高的表现。一个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在一堂课上能够如此分层对待学生,确实是有经验的,这个做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让优秀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得到”,又要保证基础差、理解能力弱的孩子有所收获,实在不易。
当然,有经验的教师不仅仅表现如此,如何让不同的孩子尽可能的达到大纲要求的知识水平?不一样的学生应如何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如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备一备”的。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0
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你有没有这种体会:"没有时间"。每天的时间被必须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等工作占据着,没有一丝空闲。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二小节中讲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文中也提到了这一令人苦恼的问题,但看完之后使我深受启发。书中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阅读中来。“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们大河一般。” 要给孩子们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阅读则是给教师提供“水”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持之以恒的读书会让你的备课变得轻松,在课堂上不再是照本宣科,你的课堂将变得充满了吸引力,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在你的课堂上,自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将被调动起来,课后辅导的时间就减少。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1
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少人觉得这句话比较片面。其实好与不好,就是标准确定的问题。对于有的孩子,提一桶水太轻松了,可是对于较瘦弱的孩子来说,提半桶水已经累得要命了,怎样评价他们呢?很显然,对于我们的教育,使不同的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发掘自身的潜能,就是完成了我们的教育使命。换言之,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为了赶上其他孩子,已经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劳动和汗水,成绩却不如他人,还要遭受老师同学家长的的歧视,就是教育的最大失败。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样化,正是对孩子们人格的尊重。
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2
今年放暑假时,王校长给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即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刚开始我并没有当做一回事,闲暇时当我打开网站,真正阅读了才感觉到这确实是一本好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这中间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艺术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能让每个读过此书的人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为了孩子。多么实实在在的思想。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并时刻认识到自己永远是最棒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那就是——读书,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3
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其中,努力构建师生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建议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现在很多师生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对立和冲突这既不是教师的本意,更不是学生的需要。只是受制于沟通时间不充分教师处理问题过于简单,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而建议要求我们的教师创设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学会做一名“愉快的教师”,有了“愉快教师”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成为“愉快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愉快的学习,让学生愉快的成长,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实质。建议提醒我们,实施愉快教学,使学生喜欢上你,对你有兴趣,教师首先要从“权威”的束缚中解决出来,脱去“威严”的外衣,到学生中区,和学生融为一体。
有时,我们常常叹息:自己付出了很多精力去教育那些孩子,可结果却让人失望,如果我们总是那样充满着积极的期待,孩子们现在或许不会领情,可将来只要他们有良知,他们也会感激,不仅感激,而且作为一种精神的火种,他们还会传递。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时可见成效的劳动,虽然我们可能根本看不到。现在的不放弃对孩子们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但我们不必悲哀和气馁。我们在做着天底下最傻又最可爱的事,这就足以自我夸耀一生了。唯有期待,积极地期待下去。唯有不放弃,积极学习,相信这种精神会照亮学生们的未来的。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4
民间教育学常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
临近期末,复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只是对本学期的归纳、概括和应用,更是知识重组,也是学习新知识。所要搞好复习、上好复习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复习时,我往往会“找不着北”,东一椰头西一棒槌,要么把复习课当成新授课重复一遍又一遍,要么把复习课变成习题课,让孩子反复的做,大搞题海战术。结果,复习没有效果。不仅违反了教育规律,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一听说是复习课反而产生厌恶心理。怎样才能让复习变得有趣、有效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建议考虑学科的具体特点——应当教给学生从教材中解脱出来,即放过细节,抓住要点。在开展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综合复习法。就是找准一个复习点,给孩子们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借助这个知识点去思考延伸更多的知识点。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在课本的留白处标记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且总结出来,这样把重点抽象出来,既减轻了学生复习的负担,又提升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复习是一个学期的总结,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重视复习过程,提升复习效率,反思自己的复习方法,多参研教材,找准复习的重难点,减轻孩子的复习负担,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复习真正有效!
一年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5
最近真正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的贴近我们学习生活的事例,读了这本书令我深受启发!
首先,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育人之道,爱心为先。爱是包容!我们面对的几十个长相不同,性格不同,家庭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有成绩好的学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有懂事乖巧的学生,也有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也许这一刻让你开怀大笑,下一刻就使你怒发冲冠,但他们都是孩子,是他们的天性。
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给孩子,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观察他们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其次,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尊重人格。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不要期待每个孩子成为你眼中的乖孩子,也许他们的闪光点只是你还没用发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保持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孩子感受到你是一颗大树,把绿荫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
第三,要有丰富的学识和幽默的态度。让学生喜欢你,丰富的学识是必要的条件,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现代的学生不会仅仅满足有限的知识。
读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时勤读之,方能在教育上收到更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