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小学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

| 启智

读后感切记的是要用记得语言最好不要摘抄。就比如说我觉得那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有隐含的意思,我有什么样的看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小学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篇1

惭愧得很,我在高考前未完整地读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参加工作后,才阅读了这四部宏篇巨著。

《水浒》首读,整体印象不深。最深的情节是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因课本里有这两篇。最痛恨的事情是宋江投降,最后毒死了李逵,镇—压方腊起义。一部《水浒》把一百单八将的命运攥在一起,最终成就了宋江的人生理想。

宋江出生在小康之家,作为押司,自小便受忠义的儒家良教。要说他凭仗义疏财的佳名和殷实丰厚的家境,做一个蝇营犬苟的押司了结一生,是极其幸福的一件事情!但这厮既有“敢笑其黄巢不丈夫”之大志,又因机缘巧合、风云际会而成就霸名的草寇首领。宋黑子的本领不强,武艺不高,但就凭一个“忠”字和一个“义”字,受到兄弟们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命运就同行为上对理想的背叛和内心的急于归属间挣扎与对抗。各人都因命运相异而采取不同的实现理想方式。宋江实现理想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如果他不被—逼上梁山,也有可能到老还是一个小押司,不过这种曲折道路也不一定是他本意。不少人对他在梁山如日中天时招安不能理解,不会相信他为了一个小小的官职取而俯首称臣,此行不值。可宋黑子并非看重那所谓的乌纱,而是看重主流社会的认可,是他一生理想的归属!细读《水浒》,方知他的落草为寇无非是权宜之计。终其一生,上忠朝廷,下孝父母,忠孝两全才是他的理想。而他羽翼欠丰时,朝廷哪会同他谈判。一个非标准的文人,亦非纯粹的武夫,为了一个“忠”字不惜抛却若干兄弟的生家性命。从宋江身上,我们找到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体制是如何维系的答案——理念的奴隶、时代的果实!宋江靠此,成就了理想。

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水浒》中真正能称得上有文化者,非吴用莫属也。没有吴用,梁山不会三败高俅,两赢赢童贯,征辽灭方。多少战功显赫不是出自这位智多星军师的神机妙算和排兵布阵?可这些,又能算什么?什么都不算!吴用真正让人泪下的在寥儿洼——为了追随他情同手足的公明兄,花荣小李广在此择抉自缢。睿智沉静的吴用为何也步其后尘?是崇拜,是追随?不是啊,都不是啊!是看到大势所去,是因为绝对无望!因事实为宋江的理想是投降做现有体制下的一块小砖头!一生博学多才的吴用,本以为跟了宋江,与梁江兄弟共同进退,找到了发挥才智大显身手的好地方,没想到公明兄弟也是投降者。他吴用既不想投降,又不想身败名裂,于是就选择了死得堂堂正正,步小李广后尘,以保一生贤明。若非此选,则他要继续反抗朝廷,那就是同公明兄第反目成仇。那样既无名,又不义,如此了却一生不是一举双赢?

当然《水浒》也有三大缺点。首为杀戮太重,人命不值一分文;次为践踏女性,如阎婆惜、潘金莲等死于非命;末是造反失败,并且农民镇—压农民,如梁山兄弟灭方腊起义。

如果《水浒传》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农民流氓版,那么说《三国演义》是泼墨八阵图的地道中国政客版。

一部《三国》把国人的阴暗面暴露得淋漓尽致。此书现实地告诉读者,最能取大众意义上的成功者,一定是对“厚黑”两字身体力行的践行典范。读《三国》一点不轻松,因除了密谋策划就是战阵对垒。连青梅煮酒都写得骇人听闻,惊心动魄,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惶恐不安,令人窒息。

现代人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大为推崇。可以说背叛、猜疑、欺诈、争夺、战争、厚黑是全书的基调。曹操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虽有吸引天下英雄的绝对实力,却是对汉代朝廷的背叛,但他在“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理念下,本以“烹羊宰牛且为乐”,吕不奢本想奉其为上宾,反因磨刀霍霍见疑而被曹公杀了老友全家,人生遭到这样多疑的朋友却是一大悲哀,甚至连生家性命都难保。联想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怀抢阿斗、且战激烈的赵云,这种忠贞之义,不得不令人大加赞赏。我想,大耳贼曹操不顾大计,疯狂叫嚣要为义兄弟关云长报仇,一边是大感意外,唏嘘不已,一边是虚情假意,收买人心,而事实证明,曹公并未为关云长报仇雪恨。

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同剿黄巾军而起事的。如果曹操是容不得能人的典范,比如他借机杀害杨修,那么刘备就是打着皇叔招牌四处乞怜,以头跄头的假仁假意的楷模。你看懦弱的刘表、昏聩的刘璋收留了刘备这头中山狼,最后中山狼露出狰狞面目,可以说刘备的天下不是打来的,而是哭来的。跟阿斗相比,孙权不得不令人佩服。难怪辛弃疾的一句词可算是对孙权最公允的评价——“生子当如权促谋”!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中,一代名相诸葛亮,让人顶礼膜拜。“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孔明。他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天下,也知知遇之恩有多重分量。刘备厚着脸皮,凭三顾茅庐之痴诚,请出了卧龙先生,方有白帝托孤的信任,以此换得了一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拳拳之心?当然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摛孟获,六出祈山、死吓司马懿,气死周公瑾,吴国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些都是一代贤相,廉率天下的孔明所为。鲁迅先生评论《三国》时说,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刘备仁慈而虚伪。可是这个近妖的人硬是为了他刘姓江山累死在五丈原!不是天不灭曹,不是蜀中无大将,而是一个忠义之人天生就不能获得此政治上的绝对成功!装疯卖傻,胆小如鼠的司马懿,他破不了武侯的空城计,他儿子却轻易地拿走了曹姓江山。曾经潇洒地做梁父吟之武侯为什么那么拘泥,不能将扶不起的阿斗取而代之?要是曹操,司马睿早就下手了!忠义啊,忠义,他害死了多少英雄,让多少志士死不瞑目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孔明之所以令后世传颂,还在于他“立德、立功、立言、立身”,陈寿说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对后人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明能举贤荐能。在他出任蜀国丞相后,竭力举荐好朋友刍凤先生庞统为刘备所用。只是常人能说,卧龙、刍凤二者不可兼得,庞统英年早逝,死于落凤坡,但孔明待友之情不容言表,尽人皆知。孔明能知错必改,参军马谡与孔明“义同父子”,孔明很赏识他,但马谡违背节度,错失街亭,他依法行事,挥泪斩之,并主动担当起“授任无方”的责任,请求“自贬三等”。试问今人,有几个能说到做到,甚至能自担“授任无方”的勇气都没有。

孔明能克己奉公,是勤政楷模。他在遗嘱中交代国事后,对丧事要求俭朴:“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这是多么地节俭。在北伐的蹉跎岁月里,他常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不至数升。”足以表明其为廉洁典范。

孔明坚持修身、齐家与治国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诸葛家风。孔明老来得子,其子名为诸葛瞻,孔明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瞻虽才智不及父,但仍不失一位继承父志的忠臣。公元263年冬,魏国大将邓艾率军攻打蜀国。诸葛瞻独率诸军与邓艾对阵绵竹。邓派人送信以利诱:“你如肯投降,我一定上表朝廷保你为琅琊王。”诸葛瞻不为利诱,恕斩来使,最后战死沙常

《三国》中,有多少残忍,多少背叛?曹操背叛刘室,刘备背叛刘表、刘璋,司马睿背叛曹室,裸身而鼓的祢衡,倾巢无完卵的孔融,自以为是的魏廷,屈死的邓艾父子,不停背叛的吕而,最后却葬送在同样出卖了他的陈圭父子之手。张松的献图,马趣的四面整歌……唉!

小学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篇2

中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没有它们的哺育滋养,我们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没有它们的意味深长,我们的人生是缺憾的;没有它们的充实诱导,我们的精神是虚无的。读书,特别是文学书籍,犹如春雨哺育着大地,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夏风凉爽着世界,让我们享受着人生;如秋果挂满了枝头,叫我们精神饱满,文学名著的奥妙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塑造着我,成就着我,"雪中送炭",无疑是我们对文学名著的真实体验!

我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博大精深,我对四大名著也情有独钟。《西游记》,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令我留恋忘返,回味无穷。但今日今时,再次拜读《西游记》,我的领悟却变了。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此时此刻我又有了新的领悟,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长时间个性受约束的日子,新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石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这是我此次阅读《西游记》体会最深的,以前的热闹已烟消云散,我就是孙悟空,去寻找我的自由,我的精神带着意味未了的心情我又迈入《水浒传》中那忠义的世界,从中我有体悟到忠义背后的爱的精神。

不必说晁盖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戴宗的飞行腿,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打抱不平的鲁智深,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魁梧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女情。

我清楚的记得,以前在我们农村,吃百家饭,喝百家汤,最寻常不过,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邻居家的哥哥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再看如今,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

关爱,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次阅读我国的四大名著我都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从中获取的人生道理让我享用不尽,指导着我前进的方向。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长时间个性受约束的日子,新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石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如此之宏著怎一个"梦"字解决呢,不错,《西游记》它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这儿,我只从弗洛伊德的"梦"论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西游记》。

为了能使《西游记》的创作与梦联系上,我们先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独厚的文学素养,他选择了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谈疗法"来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来,精神病人被封闭压抑了的内心障碍,可以经由语言交谈而得以宣泄或净化。可见,精神分析学说在初期阶段就与文学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重视,考察病人的语言反应到对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误,笔误,读误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与作家的文学创作现象联系到一起了。这种联系实际上在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诞生的《梦的解析》(1900)一书中已显出端倪。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学创作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作家与精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联系的桥梁就是"梦"。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写作也是在做梦,只不过是在非睡梦状态下作梦,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内心无意识本能的变形显现,欲望的替代满足。我们往往会说自己作的梦是混乱,荒谬的,完全是一种变了形的东西。

小学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篇3

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叮零零,放学铃响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

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么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可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从读诗中,我……

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经典,伴我成长。

小学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篇4

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作者曾子本人就是传承道统的中坚骨干,所以将人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明明德与亲民、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学》之重要的三纲。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

这对于一名教师就比较重要了。因为教师通常肩负明德和明明德的双重责任。

所谓明德是规范的体例,说起来并非难题;关键在于明明德,这又是一个双向的行为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通过传道释疑解惑,激发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同时,在言传的同时更可以身教。以教师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学生使其可以不断地明明德,日积月累而达到教学双方自立并立人。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亲民,至善既不难;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亦不难。这就是通过《大学》篇学习受到的教益和启迪。

小学经典名著读后感600字篇5

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我不禁陷入沉思。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一位生活在贫穷家庭的美貌妇女卢瓦瑟尔太太,为了在一场舞会上满足她的虚荣心,向好友福雷斯杰太太借了一串特别美丽的钻石项链,结果在舞会结束时不小心丢了那串项链,从此,生活有了很大的转变。卢瓦瑟尔太太与她的丈夫借了三万六千法郎赔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给福雷斯杰太太。经过十年艰苦的生活和劳作后,卢瓦瑟尔一家终于还清了债务,而卢瓦瑟尔太太,而卢瓦瑟尔太太却从以前那位美丽的太太变成了一个强悍﹑泼辣而又粗野的妇女。不料,有一天,在街上,卢瓦瑟尔太太懈逅了福雷斯杰太太,得知那是一串用假钻石做成的项链,顶多只值五百法郎。

看了这篇文章,你肯定会觉得卢瓦瑟尔太太好可怜,可我觉得她并不值得同情。记得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深感自己天生丽质,本应身披绮罗,头佩珠玉。她觉得自己应当生来就享用它们,她最渴望的事就是招人喜爱,被人艳羡,风流标致,好一个虚荣的女子!如果不是她有那么强烈的虚荣心,可能去问福雷斯杰太太借项链吗?不去借项链,可能丢失吗?没有丢失项链,又怎么可能有这么悲惨的下场!

如果卢瓦瑟尔太太没有弄丢那串项链,或者说她根本没去借项链,只是像她丈夫所说的那样戴几朵鲜花,那后果又怎样?在舞会上,卢瓦瑟尔太太无法成为晚会上最漂亮的女人,无法令人倾倒,无法满面春风,无法快活到极点。可在以后的日子里,卢瓦瑟尔太太就不用一下子尝到穷人的可怕生活,不用辞退女佣,不用在一间屋顶下的阁楼里栖生,不用变得强悍﹑泼辣而又粗野。而且她的丈夫也不用每天上完班还得去做工,夜里也不用经常抄抄写写。

而在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像卢瓦瑟尔太太这样的人?一样的虚荣心,一样的代价。记得在一个大冬天,我把自己裹得像木桶似的出门了。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位女子,身穿吊带背心,外面披着一件长袖透明纱衣,下着一条牛仔超短裙,一副在酷热天气下的打扮。当我走近一瞧,她胳膊﹑大腿上都布满了鸡皮疙瘩,身子一抖一抖的,分明是冻坏了嘛。我讥笑着向前走了几步,只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响亮的喷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如果太过分了,也会像卢瓦瑟尔太太那样付出美丽的代价。

相关推荐

28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