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其实就是由我们的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类的有哪些书籍,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生活类的有哪些书籍
1、《杂草的故事》 [英]理查德·梅比 著 陈曦 译 译林出版社
从来没有人为杂草写传记,因为杂草是被排斥在观察之外的“非主流”,有一天,非主流成了主流意味着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待世界,杂草也从喧嚣变为宁静。其实,杂草的定义取决于人类看待它们的方式,也包括看待自己。杂草和我们比邻而居,作者从历史、小说、诗歌、戏剧和民间故事中钩沉杂草与人类的复杂关系。
2、《单身社会》 [美]艾里克·克里南伯格 著 沈开喜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单身社会》提出了对于城市规划的一种全新观点,并阐明了深入研究独居者心理的学术需求。独自生活的人更容易拜访朋友或加入社会团体,他们更容易聚集或创建有生气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们的社会已经从一个保护人们免受伤害的社会,转变成了允许人们将自己才能最大化的社会,单身并不可怕,只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生活。
3、《听客溪的朝圣》 [美]安妮·迪拉德 著 余幼姗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听客溪的'朝圣》是美国作家迪拉德以一整年的时间对弗吉尼亚州蓝山听客溪进行独自考察后得出的成果,与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经历类似,作家本人把这一过程称为“朝圣之旅”,我一直觉得近年来我们把以往采用“征服”“人定胜天”的乐观主义改为“朝圣”也是阅读上的认知调整,你本来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听客溪和瓦尔登湖都是人类面壁的地方。
4、《秘密花园》 [英]乔汉娜·贝斯福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今年涂色书异常流行,秘密花园就是最热的一本。减压涂色书最大乐趣在于可以从各种图案里获得一种重新建立世界的乐趣,色彩的重建,每一张图在每个人的涂绘中获得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曼陀罗、教堂玻璃……各种图案供你选择,套一句话:所见即所有。图书进入“手作时代”,是今年一种趋势。
5、《把青春唱完》 高原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摄影师高原近距离记录下了中国摇滚台前幕后的影像经历,这本书里的人物,是音乐人、艺术家,崔健、窦唯、何勇、张楚、老五、丁武、高旗、艾敬、许巍、汪峰、孟京辉……事实上在拥有荷尔蒙的时代,把青春挥霍完也是一种权利,人生需要一种彻底,可能作者描述摇滚的影像,也是因为它更接近人性自由的表达与自我真实,有人觉得青春是唱不完了,其实,青春永远在原地,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推荐生活的好书
1、《沈从文的后半生》
张新颖著
因为喜欢沈从文,所以一直关注与他相关的书。这本传记角度很特别,集中在沈从文后半生,这是沈从文研究的盲点。
在1949年,沈从文经历过严重的精神危机,甚至自杀过,在那个大时代变换的情况下,文弱的沈从文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如何度过的,他的后半生过得快乐吗?
这些我关心的问题,本书基本上给了答案。学者张新颖的文笔很流畅,史料很扎实,看完此书,更加喜欢,也更加理解沈从文。生活没有其他,唯有勇猛精进。
接下来想推荐两本MOOK书,这种位于杂志和书之间的“杂志书”这些年比较受欢迎,刚好可以容纳比较长但是又不那么长的文章,图片和文字搭配,轻松易读。
2、《不上班的理想生活》
张悦然主编
《鲤》由张悦然主编,所以文字质量和选稿都算有质量保证。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比如《文艺青年》《变老》《空气一样的理想伙伴》等主题,内容上一般是几篇采访,几篇小说和几篇散文。
今年很喜欢这期《不上班的理想生活》(因为我也不想上班啊),介绍了几位“不上班”的从事自由职业的闲云野鹤,还有我非常喜欢的香港乐队 my little airport 的主唱Nicole的采访。
与其他常见的采访不太一样,《鲤》的访谈更随意、生活化,被访者也回答得更为真诚。
印象很深的是Nicole回忆在北京的那段时光,“北京那一段生活让我发现,我不能被任何事物填满。因为我本来就是满的,只是一直没有去打开。我一直往外看,而没有往内看。”
学会生活的哲学书籍
哲学的慰藉》
阿兰·德波顿可谓是随笔才子,几乎每本书都带着哲学的味道,这本《哲学的慰藉》,是他专门去写哲学的一本书。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为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意——“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就是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
徳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漂亮,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