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下棋热衷于追求精妙下法,从而忽视常用的本手,结果难免下出俗手。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2022年度本手妙手俗手优秀高考作文800字,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棋思妙想》
从一个围棋手的下法上人们就可将其定位为三级水准中的某一段位:俗手、本手与妙手。倘若从一个人处事风格来看,同样也存在俗手、本手与妙手三个段位。虽说棋如人生,可是,结合段位棋手的下法,深究一下,我还是产生了一些棋思妙想。
任何一个具备言语表达能力和行为处事能力的人,都会在其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积淀并构建一个貌似合理的认知体系,并将此作为下一阶段认知体验的标准。殊不知,有些认知往往是徒见其表,不明其里。这就是一个俗手的表现。比如,孩提时的我们总是天真地认为:一斤铁比一斤棉花重。究其原因,这是我们基于“铁比棉花重”的浅表认知。当然,我认为还需要辨证地看待俗手的所思所为:一方面俗手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极好的反面教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效规避我们一些犯傻犯错的举措,另一方面俗手就像影子一样时刻伴随你左右,因为,我们时常一不小心就会犯傻犯错就是其如影随形的明证。
大多数人在其成长的大部分阶段一直致力于本手段位。人们在合乎常理的社会认知体系下学习,工作与生活,以惯常的思维处理日常事务,这些思考一方面取决于前人为其积淀的社会经验与认知规律,一方面取决于自我实践中积淀的一些体验与认知。在此阶段,人们坚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如熟练掌握了“看云识天气”自然规律的孔明就导演了“草船借箭”的精彩片段,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料事如神”。殊不知,这其中蕴藉了无数的人们为此而历经的无以数计的体验与认知。
妙手是连初学者都想企及的段位。这本无可厚非,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嘛。当然,绝大多数人都能明白:妙手三分钟,涵蕴十年功!从俗手到本手,进而达到妙手这个段位,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孔明敢于编导一出“空城计”,这种打破惯常思维的创造,也正是基于他对敌我双方情势的深刻而准确的剖析。因此,才留下“武侯弹琴退仲达”的美谈!有人认为孔明在城头的两个动作简直是神助:一是自如地笑,一是优雅地弹。由此可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诸葛孔明真乃妙手也!
可转念一想,刚刚因“马谡拒谏失街亭”而自责不已的不也正是妙手孔明吗?而街亭失守实乃俗手之作。唉,不曾想,从俗手到妙手的切换竟是如此之快!
如此看来,俗手、本手、妙手不会因段位之设而永恒不变。如棋的人生:时时处处需谨慎,切莫大意失街亭。君不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乎?
《扎稳“本手”之马步,打出“妙手”之高招》
人生如棋,对战双方既是设局者,也是破局者。你来我往,相互厮杀,围与被围,是动态,更是常态。然初学者却热衷于追求妙手,希冀出奇制胜,斩敌马下。虽为一胜,然是险胜,也是偶胜。若要常胜,还须扎稳“本手”之马步,才能运用自如地打出“妙手”之高招,以臻化境,否则最终只能陷入“俗手”之窘境。
然追求如此“妙手”之初学者又何止是“弈棋者”!各行各业皆有,诚然,人人都有追求“妙手”的想法和权力,无可置喙!但此“妙手”一定要建立在“本手”之上,失去“本手”,“妙手”可能失之于歪和偏,失之于空和虚。
当年演员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里上演《木兰从军》,但她这一版花木兰被演绎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被父骗去当兵,见到壮汉更是流鼻血的傻大妞形象。实在欠妥!文化作品再创造没错,但创造之“妙手”也要有所“守”,即守住一定的界限和底线。若是博眼球,赚流量,增收视,而不深入理解“本手”,潜沉深思文化,却恶搞颠覆传统形象所寄托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则落入“俗手”末流。2022年春晚《只此青绿》演活了《千里江山图》,可谓妙哉!如此“妙手”离不开“本手”的一丝不苟的基础研究,两位导演光是研究宋代诗歌、工艺、美学相关的书籍,就已达上百本。
总之,“妙手”不能脱离“本手”,否则“妙手”的求速胜、求速成、求捷径心理,会让人变得疯狂,“妙手”便沦为了“手段”。
君不闻,网络直播太疯狂,有初为网播者,视生命为儿戏:有直播跳河,因河太浅,头破身亡。有把孩当猴耍的,连续让孩子做前后空翻,因手滑致女儿瘫痪的。殊不知利用如此“妙手”出奇吸睛的“网红”,蹿红速度越快,坠落速度更快,因为永久的红是靠内在的实力支撑的,而内在实力也是靠经营“本手”,积跬步,累纤毫铸就的。
君不闻,家住贵州遵义的普通农村养殖户牛芳芳因渴望成功,卖掉300多头羊,50多头牛,又凑够108万拜师费加入陈安之成功学培训,成为其“终极弟子”而债台高筑。须知,成功没有出奇制胜的“妙手”,只有勤奋踏实的“本手”,因为“本手”即“妙手”!
种种“妙手”尽是投机心理,最终也会成为掌掴命运的“黑手”。
2022北京冬奥,苏翊鸣一鸣惊人。凭借1800°五圈转体决胜一滑摘银牌。然这样的“妙手”,离不开平时对“本手”基本功的重视。为挑战一个高难度动作,他曾反复练习6个小时,曾在一周之内滑坏4块雪板。谷爱凌的1620°4周半凌空旋转亦是如此!唯有沉潜负重固“本手”,才能任意挥洒显“妙手”。
数学家苏步青曾说,“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我认为这是学好数学的‘秘诀’”。这不仅是数学的“秘诀”,更是各行各业的“秘诀”,也是我们为人的“秘诀”,特别是对当代青年。
“看试手,补天裂”,那个时代让辛弃疾等来的只能是遗憾。而今欣逢盛世,时代正可为,青年当有为。“练就本手看试手,妙手着春成锦绣”。
《棋语人生》
人生如棋,我们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举动都如同棋局上的每一着每一手,对全局的发展起着因果关系的影响,而且一旦落定,都是不可反悔不可逆转的。
脚踏实地,方能厚积而薄发。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飞跃,只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日积月累。日积月累的过程,其实就是把基本功练扎实的过程。棋道所讲的“本手”,就是指合乎规矩的基本走法,也是每一个棋手入门的必修课。不止棋道如此,所有知识、技术的掌握过程,也都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以日积月累的学习模式进行。只有对“本手”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才具备了施展出妙手的前提条件。达芬奇的绘画生涯中假如没有数千份鸡蛋绘画的“本手”练习,恐怕也无法创作出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那样名垂千古的世界名作了!一记妙着,虽然复杂精巧,但是究其本质,其实遵循的也还是留好气眼、巩固占地,长远布局、向外扩张的围棋的基本思想——无数个局势的应着方法、无数次深化的棋道思维,最终融合为一着妙手,达到出敌之不意,攻敌之不备,举众人之惊奇的效果。若要问施展出妙手的诀窍,那么答案就如卖油翁所言一般,“无他,唯手熟尔”。
火候未到却硬要模仿炉火纯青,往往会弄巧成拙。再华丽的东西,如果缺乏积累,那么它终究是重量不达标的——风一吹,就倒了。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浮躁的毛病难免随处可见。有的人总以为成功有捷径,便不愿意耐下性子做好本手,一味地追求通过妙手一夜成名——最后沦为俗手,结局落魄不已。有的年轻人总以为凭着自己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到某些电视节目上又唱又跳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就能够“出圈”爆火,结果只能随着流量一起吵吵嚷嚷而来,又随着流量的热度消减而灰溜溜地黯然退场,最后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因为自己的无知、侥幸和浮躁在人生的棋局上落下俗手,这样的错误,有可能是无法挽回的啊!
人生,就是一场持久的博弈。练好本手,才能站稳脚跟、打好基础;错行俗手,就有可能危害全局;施展妙手,终能成就精彩。
在新时代的棋盘上,我们希望每一位青年棋手都能够走好每一着每一步,共同演绎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棋局!
《妙手本天成,本手亦可贵》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放翁先生无意间道破创作之天机。诗文贵在自然,粹然无疵,无须人力实为上者。
千古奇文,“妙手”为之。的确,灵光乍现,文如泉涌,倚马可待的才情实则可贵。但深知,“妙手”本天成,“本手”亦可贵。
然而,吟诗之苦,佳句难得,文学创作更多是“本手”。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咬文嚼字,反复推敲琢磨,文人的创作可谓殚精竭虑,颇费心血。即便如此,纵观文史,笔墨千载,纵多为文者也不免会落入窠臼,走向俗套,跌入“俗手”。
文学创作之法就如围棋之道。“本手”即为常规套数,中规中矩,合乎文理,创作时本色出演,活脱脱如一个质朴的少年。“妙手”则贵在“妙”与“偶”字,可遇难求,创作者才情无双,精妙绝伦,出奇制胜。“俗手”即为文脱离全局思维,追求一时之表象,文法貌似合理,实则僵化受损。
艺术绘画亦是如此,文学艺术创作也只有对“本手”深刻理解、领悟,才有可能出现灵感、创造之“妙手”。
“本手”是基础、是根基、是底气。“妙手”是创造、是灵感、是飞跃。中国传统顶尖大师以笔墨为根基,丘壑为辅助,气象为灵魂,将三者融为一体,超越形式。笔是骨,墨为肉,由于注重“本手”笔墨的基本功力,才让画作浑然天成,气象万千,从“本手”到“妙手”,产生质的飞越。古代文人画也因此呈现出一种无法用语言表现的纯粹美,避免落入“俗手”,走入僵局。因此,“本手”功力,不容忽视,不可小觑。“妙手”才可能会在“本手”基础之上凝练升华,实现超越。
艺术之通透,生命之圆融。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无法预约人生的“妙手”,也不必热衷人生的“妙手”。人生须扎实立足“本手”,亦可追求“妙手”,才能避免“俗手”。
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手”看似循规蹈矩,实则扎实有序。“操千曲”“观千剑”,其过程不可谓不乏味,不可谓不艰辛,但却能涵养“晓声”“识器”的从容与底气。正如习武之人,一招一式,稳打稳扎的童子功夫,切不可偏废。“本手”须功底扎实,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方能目无全牛,成就人生正道。如果一味放弃“本手”之功夫,一味追求“妙手”之精妙,往往会落入“俗手”之尴尬。
不可忽视自身常用之“本手”,也不必艳羡、仰望他人之“妙手”。须深知,他人“妙手”本天成,我之“本手”亦可贵。
《人生锲而不舍,方能妙手偶得》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曾写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博览群书,把书读透,具备深厚的功底和文学素养,才能产生灵感,妙笔生花,写就华章。围棋的招法中有本手、妙手和俗手,总结本手的规律,汲取俗手的教训,才能悟出妙手。
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勤学苦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做学问,长才干,练就“妙手”,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妙手”偶得之前,是“本手”的默默积累和“俗手”的自我总结。俗话说:熟能生巧。不管做何事,勤学苦练才能掌握规律,总结出窍门,转化为行动的“妙手”。很多成功者都信奉一个规律——一万个小时定律。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跟天分没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只是练习的问题,至少需要练习1万小时,才能悟出内在的规律。譬如写作爱好者,每天写作3个小时,要坚持写作10年,他也许未必成为著名作家,但足可以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
那些拥有“妙手”的成功者,都立足于在长期的“本手”中厚积而薄发。我们熟知的电脑天才比尔·盖茨,20岁就创建微软公司时,此前,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此前,他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莫扎特说:“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他在6岁前就已经练琴3500个小时,又经历了一万个小时的磨砺,他21岁就写出最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协奏曲。
对“妙手”的追求,是我们提倡的工匠精神,它传递的就是耐心、专注、坚持的品质。90后数学天才韦东奕曾数次上热搜。在高中,他连夺两冠,一鸣惊人;在北大校园,他8年本硕博连读,在竞赛中荣获四项金奖,且独创了“韦方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水稻种植,奋斗了50多年。“敢医敢言,国士无双”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在医疗战线上坚守60多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们表现出的工匠精神,正是我们当代青年成长进步的榜样。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实中,很多人为求“妙手”,忽视“本手”,“俗手”迭出,后果则是欲速而不达,见小利而大事不成。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常有人在名利裹挟下,试图寻找成功的捷径。有些人闯荡股市,最终血本无归。有些人盲目创业,试图一夜致富,结果铩羽而归。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也有过“大跃进”等的教训。实践验证了一条真理:最大的捷径其实就是不找捷径,只有付出了对“本手”的认真探索,才能像出色的棋坛高手,在关键时刻作出取舍,频出妙手,赢得成功。
青年朋友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必须懂得,成长无捷径可走,也许前方荆棘丛生、一路坎坷,但我们必须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锲而不舍的“本手”中总结经验,在勤奋探索中感悟“妙手”,摒弃“俗手”。诚如是,我们才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释放成长中的正能量,掌握“妙手著文章”的真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