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关于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心得体会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心得体会,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要紧扣20字方针,用好“黄、绿、红、蓝、橙”五彩笔,绘好“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生活富”五张画,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
巧用“黄色笔”,善绘“稻花香里说丰年”之“产业兴”画卷。黄色是丰收的颜色。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进行曲”中重要的“乐章”。要立足特色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走有特色、有产业、有内涵的美丽乡村路径。要拓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打造“一村一业、数村一品”,不断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要强化科技兴农强农,促进生产过程轻简化、生产方式绿色化、农业产品健康化,徐徐铺展“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场景。
巧用“绿色笔”,善绘“青山绿水入画来”之“生态美”画卷。绿色是美丽的颜色。要充分发挥乡村生态优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护好“绿水青山”,育好“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把空气变财气、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林地变宝地,把生态资源变成绿色财源,让美丽与大地相拥、与发展相伴、与生活同行。积极探索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推进传统院落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微组团、片区化发展,用精益求精的笔触描绘“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域一特色”的美景,真正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巧用“红色笔”,巧绘“衣冠简朴古风存”之“乡风淳”画卷。红色是激情的颜色。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物质上富足,也要让农民精神丰盈,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也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要厚植文化力量,注入红色文化基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快构建区、镇、村、文化中心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打造“一节一品牌、一镇一特色”,提质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精气神,重建乡村文化自信。
巧用“蓝色笔”,善绘“拄杖无时夜叩门”之“治理优”画卷。蓝色是和谐的颜色。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智慧凝聚起来。践行“枫桥经验”,深化矛盾纠纷化解,做实人民调解,通过“调解出手、群众握手”,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创新基层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传承乡贤优秀文化基因,激活乡贤文化资源,建构新乡贤文化,推进乡贤治理,展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图景。
巧用“橙色笔”,巧绘“丰年留客足鸡豚”之“百姓富”画卷。橙色是幸福的颜色。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要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激活“人”“地”“钱”要素的政策举措,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在乡村振兴的赶考之路上,要着力在组织引领,产业引领,人才引领上下功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组织引领,夯实乡村振兴“压舱石”。“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需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立起把方向、管大局的架梁立柱作用。要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基层组织覆盖面,建立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总要求,发挥政治能力强、组织能力硬、作风能力正的政治优势,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石;要建立执行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通过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完善村民议事协商等有力举措,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筑牢党的基层基础,以党建促发展。
产业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支撑点”。乡村要想富,产业要带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中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支撑点,是乡村振兴的“推进剂”,这就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围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目标,推进农村产业科技发展,推动农民生活富裕。要充分挖掘本地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发展策略,通过租赁外包、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等方式,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将“闲资源”变为“优资源”;要激活产业发展的创新动力,积极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产学研攻关,打造科技农业与智慧农业,实现农产品品牌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带动农户投入富民产业,让农民致富增收。
人才引领,打通乡村振兴“智力路”。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这就需要重视人才工作,始终求贤若渴,把人才集聚到乡村振兴中来,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要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不唯身份论人才、不唯学历评人才、不唯职称用人才,通过拿出最大的诚意,突破引才瓶颈,引进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有实力的人才,让乡村振兴群贤毕至;要育好人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乡村发展,开展借智借力校地合作,实施“订单式”模式培养人才,围绕农技革新推广,依托“田间课堂”“流动课堂”,实施专家帮带培训;要用好人才,让技能人才端着“技能碗”,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金秋九月谷满仓,田间处处瓜果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三农”工作要把重心转向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上,要以筑牢“战斗堡垒”、锻造“头雁队伍”、育强“乡土人才”为着力点,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筑牢“战斗堡垒”,推动乡村振兴。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去抓落实。这就要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把建好基层组织放在第一位。要明确工作定位,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总要求,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覆盖面,坚持“把支部建在连上”,推行“党建+”的有效模式,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产业链上、项目建设一线、村级专业合作社上,做到乡村振兴那里需要党组织,党组织就在那里建。要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好的巩固、中间提升、差的整顿”为目标,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以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推动乡村振兴。
锻造“头雁队伍”,引领乡村振兴。头雁领飞,群雁齐追。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要突出标准,把政治标准作为硬杠杠放在第一位,把能力突出、作风过硬作为必备条件,把热爱“三农”、敢闯敢干作为重要条件,选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拓宽选用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村“两委”班子;要加大培训,邀请专家名师、党校老师、经验丰富的“老书记”,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内容“点单上菜”,提升“头雁队伍”引领能力,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
育强“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乡土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加强本土产业发展、农业科技等方面人才培育,打造人才培育高地。要开展借智借力校地合作,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订单式”育才,提升乡土人才生产科技水平和农业实用技术;依托“田间课堂”“流动课堂”等载体,采取“一帮一”形式,培养造就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要让人才在农技革新推广、产业升级实践中大施所能,因地制宜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亲们,大家好,我是王宝根,今年58岁,这是我作为支部书记最后一次发言了,我自己认真准备了稿子,秀才建国帮我润了色,阿汤他们怕我激动还贴心地准备了救心丸和纸巾……”一阵哄笑之后,老王支书切入了今天的正题。
感言一:最忆是初心
90年代初,乡里号召村民们回乡办厂,振兴家乡经济。那时候,我刚毕业在邰县船用附件厂参加工作,我以为我会在那里找个姑娘,等干到五六十岁就从厂里退休,帮着孩子再带带孩子,一辈子就这样到头了。但是这个生活呀,就跟你抓阄一样,抓哪个还真不好说。
1992年的春节前夕,时任南山村支部书记的老姜动员我回来,到村办厂镇南铸造厂当厂长。几杯小酒下肚,我就答应了下来。春节一过,我就去配件厂辞了工作,背着两床被子,拎着军用帆布包就住进了厂里。我们一帮人是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敢干,学技术、跑市场、找货源。那几年,铸造厂每年都能为村里创造三四万的收入,村民们看着满心欢喜,我自己也觉得更有奔头了。
1994年我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7月1日在镇上的大会议室集中入党宣誓,现在回想起来依旧热血沸腾。我时常想,我们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境遇,年轻时候的我们都是激情迸发的,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我想这就是我最早的初心。
感言二:最敬是使命
1997年,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平常的一年,很有记忆点:__、香港回归、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正是那一年,受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的影响,镇南铸造厂被迫关闭。也是那一年,我刚好三十五岁,待业在家。
我记得,大概是建军节的前两天,老姜到我家里来了,这次是动员我做村干部。又是几杯小酒下肚,第二天我就到了村里。因为我是高中毕业,在当时属于高学历,一到村里就做了村会计。1997年到20--年,我先后担任村会计、辅导员、村主任,5年的时间里,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受到县镇表彰达16余次。
其实,从一个厂长到一个村干部,放不放得下脸面,能不能转变角色,都是我当时要深思熟虑的。原来当厂长,就想着怎么把产品卖出去,怎么赚更多的钱。后来做了村干部,就不一样了。我是这么想的,既然来了就必须要干好,老百姓信任我就必须要做好。
20--年,南山村“两委”班子调整,这次是镇上找我谈话,动员我做支部书记。那时候,我自己创办了企业,也到了发展的关键期,到村里工作肯定会影响到经营,算经济账肯定划不来。但是情分在这儿了,放不下,也退不了。10月18号那天,在宣布任命的党员大会上,我就表态:只要我做一天村支书,我就要团结好班子,全心全意做好服务,想法设法让我们南山的老百姓富起来。我想这就是我的使命、我的责任、我的担当!
感言三:最美是奋斗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总要求,我最后一次跟大家再叨叨:所谓党建引领,就是指乡村振兴,党建先行。抓好基层党建就是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所谓富民强村,就是说咱们南山要强,产业必须强;南山要富,农民必须富。所谓生态宜居,就是要咱们坚定信心,守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抓好生态宜居就是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点。所谓乡风文明,就是说咱们这些干部有责任有义务,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
说起来,咱们南山这班人大本事么有,讲团结、肯努力、敢奋斗那是乡里出了名的。我挨个说:大海,我们的村主任,比我小两岁,在咱们村兢兢业业20多年了,这次“一肩挑”也跟我一起退下来,到时候我们搭伴儿去帮着去巡巡河、钓钓鱼、溜溜弯;阿汤,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刚来的时候还是个毛头小子,一转眼孩子都俩了,做过团支书、民兵营长、会计,这次我跟组织上推荐他干下一届;还有建国、丹丹、小苏,都是好苗子……
还有最后一句,我相信咱们南山一定能在阿汤的带领下花满南山!我们也有信心、有决心,换出一份新干劲、换出一种新活力、换出一片新气象、换出一个新未来!
早晨,七点左右,刚到村委的“老”梁书记又开始在她的“小本本”上写写画画,安排一天的“入户行程”。
梁书记是土生土长的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南水村人,曾几何时,这里还是典型的贫困村,通不上电、吃不上水、垃圾遍地。20--年贫困发生率为25.13%,是金寨县7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双基建设极为落后。家乡的状况,她看在眼里、忧在心里。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进入南水村两委。就是这个乡亲们眼中的“女娃娃”,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从一件件、一桩桩实事着手,用真心、真情、真诚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带领全村群众一道唱响了幸福曲,让落后村实现了“华丽”蜕变。
听民意,谱好曲
“梁书记来了呀,到家里坐……”为能全面了解全村21个居民组、530户的基本情况,真正听到群众的呼声,风里雨里,田间地头,总能看到梁书记的身影。一次次入家串户的走访,一句句诚恳真心的询问,拉近了她与群众的距离。在她的“小本本”上,详细记录着每家每户特别是脱贫户的人口、耕地、收入、诉求信息等准确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吴继平和老母亲两个人生活,母亲……赵孟军家中六口人生活,三个小孩患有脑瘫,生活不能自理……陈孝保户,母子两人生活,母亲肢体二级残疾,全靠他一个人种地、务工维持生计……
“村里的情况摸清楚了,该怎样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南水村为三面环山的高寒山区,村内茶叶、毛竹资源丰富,但都没有形成规模,长期以来,外出务工是村民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背靠青山,如何能深入挖掘环境优势,“靠山吃山”?梁书记很是苦恼。为此,她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就村级发展向广大群众征求意见建议,主动向有经验的老支书请教“指点迷津”、向乡镇领导寻计问策、向先进村“取经”。通过反复走访,多次“回头看”,对村里的班子建设、生产生活、民情民意有了更加全面地认识。
解民忧,填好词
一个梦,一颗心,只为群众幸福的笑脸;一声诺,一腔情,只为群众火红的生活。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梁书记没有退缩,她带领全村上下齐心协力,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坚持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帮吴继平老母亲申请低保、帮王鸿杰家孩儿争取社会助学资金、帮田显兵家申报产业奖补……“南水村就是我的家,每一位村民都是我的家人,我不会偏心更不会遗漏”,她总是耐心地核对每一户的政策享受情况,真正让政策效益发挥在实处。
产业兴则经济“活”。梁书记深知这个道理。20--年,在多方努力下,金寨县徽味香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入驻南水,到今天,该茶叶公司年加工名优茶已超过3万公斤,产值1000余万元,辐射周边茶农700余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20--年以来,在陆军第72集团军、人社部工资福利司以及县人大办等对口帮扶单位支持下,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先后投入 4000余万元,实施“双基”项目6个,开通到县城公交车,建成水泥路、自来水、卫生室、农民文化乐园等设施。实施危房改造78户,易地搬迁100户。新建村集体电站3座,共300KW,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每个困难户都能定期分红,村民变股民,村民收入得到明显提高。上个月,南水竹制品加工厂正式“破土”,项目落成后可有效“盘活”当地及周边村的竹资源,实现群众少跑路、多增收。
如今的南水,千亩竹海景如画,万株茶树竞芬芳,道路平整、屋舍俨然、环境优美,可谓一步一景,令人流连忘返。谈及乡村振兴,梁书记的“眼里”满是憧憬:党的政策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了我们很大动力和底气,“20字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抓住机遇、继续发挥好自身优势,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