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小说里有许多奇怪的人物,他们都有绰号,如: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浪里白条张顺,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这些人都拥有不凡的经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五篇《水浒传》章节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水浒传》章节读书心得(篇1)
在这个暑假中我又一次的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同样也使我收益颇丰,让我明白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想大家也必须对《水浒传》的故事也了解不少,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水浒之中讲了太尉高球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使得武松、宋江、杨志、鲁智深等一批人实在被逼无奈从而揭竿起义、落草为寇进行开始反宋朝统治的故事,其中把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之间的义气描述得淋漓尽致,其中把他们受到朝廷压迫是在被逼无奈的事情刻画的十分曲折,使人不禁便为对当时宋朝的统治感到十分不满,一种愤慨也油然而生。看完了这本书我也记住了2个字“忠、义”。
“忠”是对祖国,对兄弟,对身边的亲人。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我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在宋江被困江州时,李逵在毫不知情的情景下准备只身劫法场,要明白这是一件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事情。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这一个“义”包含了太多太多,梁上的好汉们为了自我的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是为了这一个“义”他们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为了这个“义”。这个“义”虽然仅有三笔可是想要书写他确实要付出的.很多很多,甚至会以生命为代价来书写这个字。
在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个个具有热血性格的汉子,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使我们的榜样,虽然我们当今是和谐社会,不能再“拔刀”相助,可是我们必须要有分辨是非的本事,明白谁才是正义的,并要帮忙弱小,不能仗势欺人。
这本书之所以会成为经典不光在于它的情节更在于它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水浒传》章节读书心得(篇2)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水浒传的神情色彩,至今无以忘却——
他是现实与浪漫的结合:植根於现实,又把自己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他的情节引人入胜:生动曲折,腾挪跌宕,使人完全身临其境。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随着对官府幻想的一点点破灭,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梁山。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汉们士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
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水浒》时,他就深深的触动了我心底最深处的灵魂,使我不禁潸然泪下:
一次次艰苦的行程,一场场艰难的战斗,为的只是“忠义”二字。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的忠,除暴安良即是忠,报效祖国也是忠,宁死不屈更是忠。忠,其实很好做到。真正难做到的,即是“义”: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兄弟连心,其力断金”,他们为朋友赴汤蹈火,为朋友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义”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这,却还远远不能算“义”。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也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只有真正的义士,才会懂得。只有拥有者两样精神,才是真正的“义”!
他们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好汉,可这往往却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百姓的安宁和希望,可谁又会了解他们的一番苦心呢?有时,一百零八个好汉的命运,也会令人意想不到——
虽然,身经百战的他们屡立战功,却丝毫逃脱不了残忍的命运。奸贼当道,即使是各有千秋的他们,也同样无能为力,只能眼看他们逍遥法外。有人说,这是宋江的过错,可我却不以为然:梁山泊悲剧,并非宋江之过。梁山泊悲剧,这也是宋代的悲剧,是中国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虽然,还有些深深的遗憾,但各路英雄的宁死不屈,已将我震撼其中
《水浒传》章节读书心得(篇3)
学习讲究一个“静”字,我们现在遇到困难,一定要冷静。
在《水浒传》中,有许多的英雄好汉,其中我最喜欢武松。全书一共用了十回来描绘这个好汉。要想全书才一百回,用了整整十分之一的篇幅,所以我认为作者是非常敬佩武松的。武松自从景阳冈打虎开始,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再到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最后逼上二龙山。他有一个缺点:太鲁莽,一生杀了不少人,可以说他的人生是用别人的鲜血点染的。
武松的缺点也是水浒好汉普遍的缺点,他们一生气就杀人,十分不理智,没有想过冷静。当然,那是奸臣当道、时代所趋。可是现在不同了,时代在变化,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不可能你一生气就杀人,所以我们要学会冷静。
这个星期六,我和妈妈在一家餐厅吃饭。我们吃得好好的,不知怎么门口就有一阵嘈杂声。我探过头去仔细一看,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和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不知怎么吵了起来。他们周围似乎有一阵火药味在弥漫,好像随时都会打起来的架势。从他们的对话听出,原来是他向年轻人问路,年轻人不高兴告诉,他就火了,霎时间胡言秽语不堪入耳。还好有个女的吧年轻人推走了,中年人乘势用手指着年轻人,脸上青筋暴涨,咆哮这:“年轻人跳什么跳!”妈妈低声对我说:“他们两个之中至少一个是素质低下或脾气暴躁的人。上次有个新闻就是这样,两个人为了一点小事打了起来,其中一个人死了。所以说以后不要随便和别人吵架。”我听了意识到冷静的重要性。
所以说:“冲动是魔鬼”。现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冷静。等到我们长大以后,才发现以前的困难,根本算不上什么。
《水浒传》章节读书心得(篇4)
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是能让每个人开心的事。到现在,虽然我读的书和书店比起来是九牛一毛,但已经读不少了。其中,最让我百看不厌,回味无穷的书还是那被列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看过或听过《水浒传》的大部分人肯定会认为宋江是创建梁山的首领,但我认为不是,而是托塔天王晁盖。是晁盖带着兄弟上梁山,林冲因不满王伦的小气,杀了他。然后推举晁盖当首领,而晁盖被毒箭射死了。梁山众好汉推举及时雨宋公明当了首领,所以,宋江就成了梁山首领。
《水浒传》里的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生动让人百看不厌。比如《七星小聚义》中的情义,《三打祝家庄》的毅力与智慧。还有那《时迁盗宝》的刺激与惊险一百零八位好汉被施耐庵写的活灵活现,记得我刚看《水浒传》时,那时候,我非常敬佩行者武松。不说他在景阳冈上徒手打死老虎,还有他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一个个事例让我读了感慨万千。
可惜的是宋江招安了。也不奇怪,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只反奸臣,不反天子。因此,在征讨方腊时,72名梁山好汉英勇去世了。毛主席曾经说过:《水浒传》好就好在宋江的招安,好就好在投降派。
我觉得《水浒传》中最精彩的还是《林冲棒打洪教头》的那一段,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林冲被刺配他乡。经过柴进的庄子上。柴进知道林冲是被陷害,便设酒宴款待。谁知这时洪教头来了,几次挑衅林冲,林冲不搭理他。柴进几次让林冲和洪教头比武,最终,林冲答应了,又扔了二十两白银做赌注。洪教头迅速朝林冲打来。林冲反守为攻,洪教头被弹了老远,几番打斗之后,洪教头脚步全乱。林冲趁他全乱之时,一棒打败了他。洪教头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水浒传》让我百看不厌,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
《水浒传》章节读书心得(篇5)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忠、义二字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忠,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侮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是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要无愧于“义”字,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要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义”字,为了真理就可以奋不顾身了。一个不信“义”字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体现的忠、义二字之外,我对故事中的一些情景还略感不仁。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还有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看马的也不放过……毕竟是一条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轨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偿吧。还有那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有这样滥杀无辜的必要吗?
故事里体现的忠、义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现在的法制社会里,像武松那样凡事用武力解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盲目地学习其中的处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