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书心得 > 读书心得范文 >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及心得

| 小龙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人。人生的苦难、生活的心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尔基母亲读后感及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及心得精选篇1

读完高尔基的《母亲》,按理说写出的读后感应该是关于赞美母亲的,可我却不想写那些,当然,母爱是值得永久歌颂的,知识在没有领会其真谛,没有触机灵魂的情况下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肤浅的,和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一样令人提不起兴趣。

读完母亲。确实在一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母亲——作为生活在当时俄国黑暗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代表,从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的人,一跃而为一个具有先进思想,为推翻沙皇统治而站在第一线的人。母亲身上,所发生得重大变化,让我们震撼,尤其是母亲不识字,却比那些识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国的未来。这些与她的儿子帕沙卡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她的儿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不断对他的母亲灌输革命的真理,将母亲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这与母亲本身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她对儿子的理解,对儿子所从事事业的信任,没有对儿子的自豪,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不会使她在儿子被捕后,下定决心走儿子的路,从而真正成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大造新时代的人。

这里我们谈到了理解,这不仅让我想到一句话:理解万岁。确实,人与人之间的理

解是无价的,理解可以创造奇迹,就像理解可以将帕沙卡和她的母亲,两个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座信任的桥梁。在现代社会,很多问题有待于理解来解决,代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试想,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又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有时候我感觉父母不理解我,当然,为题是出在双方。父母当总是让我一个劲的学习,殊不知,为了责任而学习是很累人的。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及心得精选篇2

当我读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我的眼眶溢满了泪水。我被文中任劳任怨的母亲和她那无私奉献的母爱所感动。我认为:天下最沉甸甸的爱是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照亮儿女的一生。

当我读到“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总是力大无穷。”可是我和作者一样想错了,我没想到这位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担那么重的担子。让人然起敬,为之震憾!我不由想起我的母亲:有一天,我在厨房复习,她在厨房做饭,发出一些声响,我恼怒地嚷到

:“太吵了。”不一会儿,妈妈端出一道道佳肴,声音沙哑地说:“小甜心,没打扰你复习吧?我只是想烧些既可口,又有营养的菜,给你补补身子,因为你学习太辛苦了!”我一听声音不对,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原来她生病了,可我……我急忙扶她回房休息。

继续往下读;我又一次被触动了:“可是,我突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脸上流了下来……”她的儿子抱她入睡,竟激动的流下了泪,她为她的儿子付出,从不求回报,只是默默奉献,我的母亲也是这样,每当她下班了,我都急忙跑去帮她按摩,妈妈夸我懂事了;有时在她下班前,我把家顺的井井有条,妈妈直夸我长大了!(.)

有句话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既然母亲将爱都倾注在我们身上,我们就跟应该孝敬她们。因为我们的快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要好好努力,为了母亲灿烂的笑容。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及心得精选篇3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

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从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帕维尔的母亲先是为儿子担心,但在儿子的感召下,她开始帮助儿子,由对儿子的爱,开始转变为对革命的爱,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位革命的母亲,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解、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孝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及心得精选篇4

如果让你说一个前苏联文学巨匠的名字,相信大部分人脑海中首先想起的名字都是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如何重新认识高尔基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他的研究和评价也大相径庭,但是不可否认他为苏联的文学做出的卓越贡献。

小说《母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巴威尔·弗拉索夫在革命理论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的过程。在开始巴威尔和他死去的父亲一样,喝酒、跳舞、玩乐,对母亲的焦虑和责备都置若罔闻。

后来在“”的带领下走上了探索真理的道路。第二部分写在儿子巴威尔及进步青年的影响下母亲彼拉盖雅·尼洛夫娜精神觉醒的过程。母亲在倾听他们谈话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习,后来母亲也逐渐地参与到年轻人的行动中来。

文章的最后有一句话“复苏的心灵是不会泯灭的!”是啊,一颗心一旦觉醒就有撼动世界的力量,只因有了信念,人生就不再彷徨,不再迷失在一个又一个的岔路口。让我们在书籍中学会明智,在阅读中积累起精神上的财富,这样在风火残烛时才不会为流失的时间而后悔。正如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及心得精选篇5

高尔基创作的《母亲》大概载十九世纪末而是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出现转折,全国各地不断掀起罢工和游行市委的群众斗争浪潮.这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高尔基于1906年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

《母亲》通过青年工人巴维尔和补情尼洛夫娜成长为自觉的革命者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国工人群众从自发斗争向自觉斗争的这一主题.小说在结构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以巴维尔为中心的工人小组的活动,其高潮是"五一"节游行第二部分描写了工人小组成员被抓后革命事业的继续发展和群众的深入发动,其高潮是巴维尔在法庭的演说.

母爱,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的情感,母爱的真诚、母爱的无私、母爱的永恒,是人类和谐、美好、温馨的情感取之不尽的源泉.然而,当社会制度显示出的现象时,母爱无法为儿子带来自由和幸福,儿子也无法报答母爱,反而为母亲增添新的痛苦.在《母亲》当中,我们正是看到悲剧的一幕.当罪恶的社会使人性受到压仰、摧残和扭曲的时候,母爱这最动人的情感,回呐喊出最悲惨的颤音.当工厂和农村不断做上反抗道路的人越来越多,在他们当中,有一位母亲.母亲不是先驱,不是核心,甚至不是工人,但是母亲是最深的底层,是最有地的绳带,母亲的命运、母亲的感受、母亲的情怀、母亲的觉醒……高尔基可能为此选择了母亲.母亲的.觉醒是缓慢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干什么.但是,母亲的感受真切而

自然,她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她看到儿子在位工人谋利益,发觉儿子斗闹中新的思想是他变的无私、永敢、坚强,母亲因此感到欣慰.反过来,巴维尔和他的战友们,深爱这位慈祥善良的母亲,他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支持,更多的是亲情和母爱.

在高尔基的笔下母亲是一个那样理解她的儿子,她是一个好母亲。

相关推荐

33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