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阅读窦娥冤读后感600字

| 小龙

《窦娥冤》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 阅读窦娥冤读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阅读窦娥冤读后感600字【篇1】

窦娥、这个苦命的女子,7岁的时候就被父亲买到了蔡家做童养媳,17岁的时候成婚,但是不到两年丈夫就死了、与婆婆相依为命。但是流氓张驴儿父子要霸占婆媳为俩妻,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想用毒药害死蔡婆,不料由张父误食而死。于是张驴儿嫁祸于窦娥,告到官府,将窦娥判成死罪。临刑时窦娥指天发出三桩誓愿都一一应验……

书上只写了其中的一部分,于是我又上网把整篇文章都看完了。就来发表一下下我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造成想窦娥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其中有很多因素,一个因素就是窦娥本身的性格,窦娥的心地善良,在去刑场的途中,窦娥向刽子手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要求从后街走,原因是怕婆婆看见伤心难过,这个小小的细节显示了窦娥的善良细心。但是她也有着刚强的一面,同时她还有反抗精神。在当时看来,窦娥这种刚烈的性格在当时社会的妇女中是很少见的。也就是因为窦娥的这种和黑暗势力斗争的精神决定了窦娥悲惨的命运。正是窦娥宁折不弯的斗争意志推动着悲剧冲突不可抑止地向前发展,知道她蒙冤而死。

而最大的一个也是当时比较普遍的一个因素就是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窦娥冤》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放高利贷、流氓恶霸横行、官吏贪赃枉法、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这就是元代社会状况。

所以我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么个和平幸福的社会里还是很幸运的。

阅读窦娥冤读后感600字【篇2】

在之前与古代文学打交道的过程以及从小受到的教育中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唐诗宋词这一类的文学作品。唐诗大多是格律诗,语言整齐而精炼,字字珠玑,具有极大的音韵美。而宋词虽然少了一些形式上的约束,也讲究炼字,短短几十字,以简练的文字来表达深远的意蕴。()而本学期所学的元杂剧却与之截然不同,是融合歌舞的表演艺术,我们现今读到的元杂剧语言通俗易懂,情感明晰,是更直白生动更有艺术感染力的一种文学作品。

在粗粗了解元杂剧的体制后,我阅读了关汉卿所著的窦娥冤,它是传统的杂剧,沿用了四折加楔子的方式来叙述,楔子讲述窦端云如何来到蔡婆婆家,第一折作为开端写流氓张驴儿胁迫窦娥婆媳嫁给他父子为妻,第二折写窦娥因孝顺之心被太守严刑逼供,蒙受不白之冤,这是情节的发展,第三折是本剧的__,写窦娥受刑,血染三尺白绫,六月-飞雪,第四折是全剧的结尾,窦娥之父为其洗冤,制裁恶人。

其中,第三折窦娥临死前,爆发出的怒火成为了传唱至今的经典。她说: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一段气势汹汹的唱词对天地的指责大胆而惊人,唱出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一反之前窦娥善良温顺的摸样,给予鲜明的对比效果,更突出了窦娥对于封建统治的控诉,是反抗意识的觉醒。窦娥指天发出三个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这些看似不可能的誓愿一一实现,以种种不可思议的迹象向全世界证明了她多么无辜。

最终,窦娥的冤屈被平-反,但以鬼魂的形态去倾诉而非人,这本身对封建社会不公平制度的一种讽刺,在官僚制度的层层阻碍下,不以鬼魂之身是不无法接触当权者的。以鬼魂诉冤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发生的。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窦天章不曾一举及第,不曾官拜参知政事,终其一生只是个庸碌无为的落魄书生,也许对窦娥的冤案就会投诉无门,反遭__,窦娥永远蒙受冤屈。平-反冤屈最终还是基于掌权者的意愿,而非真正的公平正义,这是作为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共同的无奈。

窦娥冤被称为我国古典悲剧的典范性作品,由窦娥悲苦的命运揭开了黑暗社会的面貌。窦娥的悲剧绝不仅仅只是她一人的悲苦命运造成的,更是整个封建社会加诸在她身上的。年仅七岁便被穷苦潦倒的书生父亲卖给蔡婆婆,年纪轻轻守寡与婆婆相依为命,窦娥恪守妇道,谨遵封建社会的__道德和三从四德,是典型的封建社会所推崇的女性形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受到最多__,成为代社会底层善良、孝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充分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毒害以及作家对现实的反思,这样一部作品,兼有极强的抒情性和深刻的涵义,值得我们去品味欣赏。

阅读窦娥冤读后感600字【篇3】

窦娥被称为历史上最怨的妇女。以前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她怨直到今天看《窦娥冤》才知道她有多怨……

窦娥因为父亲上京赶考把她卖给了蔡婆婆当童养媳。可没想到才过了两年没到的时间丈夫死了。窦娥就和蔡婆婆相依为命。有一天有一个流氓叫张驴儿去她家威胁蔡婆婆把窦娥嫁给他爹,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后来张驴儿又叫窦娥嫁给他。窦娥不愿意还骂了他。张驴儿怀恨在心他让窦娥做汤然后在里面下了毒,汤给了蔡婆婆,蔡婆婆不喝就让张驴儿他爹喝了,

张驴儿把罪名栽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楚州知府桃杌(音wù)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了,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是她下的毒。窦娥受尽了百般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桃杌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婆婆年纪老,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了供。(可看窦娥很孝顺)

贪官桃杌把窦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场去处死。窦娥眼看没有申冤的地方,她满腔悲愤地咒骂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在临刑的时候,她又向天发出三桩誓愿:一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她的尸体(窦娥是个热血女子);三要让楚州大旱三年。窦娥的誓愿居然感动了天地。那时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气,窦娥被杀之后,一霎时天昏地暗,大雪纷飞;接下来,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窦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死刑,贪官桃杌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大家应该和我一样都为窦娥这种精神感到骄傲因为中国竟有这种宁死不屈的女子,也为她的事感到难过。谁说女子不如男,历史上有许多英雄好汉但女子也有,窦娥就是这样的女子。我们女孩子不比男孩弱,不能被男孩欺负加油!

阅读窦娥冤读后感600字【篇4】

我在观看《窦娥冤 》时,对一些地方产生了疑问。如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判成杀人死罪的,剧作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猛烈的谴责呢?观后才明白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

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受封建神权思想的严重影响,窦娥一直以为天地鬼神能为她主持公道;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只是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终于看清了“衙门自古朝南开,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本来面目。在剧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浊清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横遭杀戮,恶人得以横行。她对神权的大胆怀疑与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官府、对现实社会的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痛斥大地,对之进行愤怒斥责。从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激烈言辞中,我看到了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窦娥的反抗性格中正闪烁着剧作家思想的光辉。

《窦娥冤》是悲剧,我在观看时对窦娥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尤其是她在押赴刑场时发下三桩誓愿,直至誓愿一一应验的情节。我也敬佩其为人,并对封建社会极力批判。剧中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为我展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和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而当今像窦娥一样冤的例子比比皆是,因而很值得我们深刻地思考。

阅读窦娥冤读后感600字【篇5】

《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广泛的群众基础。该剧描写了一个三岁丧母,七岁被典,十七岁守寡的弱小无助的寡妇窦娥在无赖流氓张驴儿的坑害下,被诬为“毒死公公”的罪魁祸首而斩首示众,最终借助托梦而冤情大白的故事。本故事历来被理解为我国古典悲剧的典型作品,窦娥的冤案被认为是由于社会的黑暗和官吏的贪污腐朽无能造成的,而窦娥也被认为是反抗封建统治、反抗贪官污吏压迫的典型。

可是通过本次品读本故事我对一些地方产生了疑问,窦娥的冤案真的是由于官吏的贪污无能而导致的吗?窦娥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猛烈的谴责是否是因为对贪官污吏的愤怒、对社会阴暗的怨恨呢?如果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而判成死罪,那么窦娥又为什么不怒骂官吏,而要对天地日月,妖魔鬼神进行猛烈的谴责呢?

首先,如果仔细考察, 我们可以发现, 窦娥之冤与“无心正法”的“滥官污吏”其实关系不大。窦娥冤案的背后隐情本来就纷繁复杂,而楚州太守桃杌在剧中判案时仅能通过犯人的一面之词、头脑中的判断及对犯人施加刑法来断定双方的对错,而且在剧中张驴儿的供词确实更加符合大家头脑中的常理。于是在古代审案科技不发达而犯人窦娥又在将要向窦婆婆施加刑法时承认自己下毒药害死了自己之前矢口否认的“公公”时,太守桃杌自然而然就判断“大逆不道”窦娥是有罪的。其次,主人公窦娥的思想也是前后矛盾的,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常常以青天自喻。于是生长在封建思想下的窦娥一直以为天地鬼神能为她主持公道,官府能给她还一个清白。于是当张驴儿以命案相要挟时,她毫不扰豫地选择了“官了”。她本以为官府会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她在公堂上慷慨陈词、义正辞严地为自己辩白,显然也是将官府看成了是一个能够主持正义的地方。可是到被问成死罪之时,她却发出了“衙门自古朝南开,狱中无个不冤哉”及“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呼喊。而且在剧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浊清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横遭杀戮,恶人得以横行。由此可以看出窦娥此时确实是对封建官府、对现实社会的黑暗统治的有强烈的愤恨。可是在戏剧的第四节中,窦娥在向父亲申冤时, 窦娥公开声称“不告官司只告天, 心中怨气口难言”, 又说:“本一点孝顺的心怀, 倒做了惹祸的胚胎”。窦娥这时却又像是在否认自己先前对官府黑暗的判断了。但是当她说“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 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又像是在影射桃杌等这些官吏。我认为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主人公窦娥本身并不认为她的冤案是由于官吏是贪官污吏造成的,由于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她选择让可以代表明察秋毫的天地的父母官来判自己的清白,然而太守桃杌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还了她一个公道。于是她认为天地被蒙蔽了双眼,闭塞了视听,于是她痛骂天地,而作为天地的代表的官员她的恨意是不深的。最后窦娥冤案的解决也很具有传奇色彩,案情的解决完全是靠窦娥冤魂的托梦哭告与在审案是冤魂出堂作证,才帮助窦天章了解了案情,缉拿了罪犯。

窦娥的故事发生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可是对我们现代的司法执行依然是有启发的。首先窦娥冤案的造成在当时有很大原因是由于证据的不充分,因此我们在给一个案件下结论前一定要做出充分的考察调研,这样做才能尽可能的还原案件的真相。其次从剧中窦天章复查案件导致窦娥冤魂过来伸冤的情节我们也可以得到启示:案件的监督也十分重要,监督是对执行过程和结果的检验,我们应当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从而充分利用它。

相关推荐

34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