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情有独钟。《水浒传》是本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巨著.它引人入胜的连环章节中塑造了不计其数的人物形象。个性之鲜明,在中国文史上首屈一指。但在这些英雄豪杰的斗争之中,却隐藏着施耐庵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下面是由小编精心挑选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水浒传500字初二读后感(篇1)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每当听到这义薄云天、豪情万丈的旋律,八百里水泊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汉匡扶正义,替天行道的画面就会在我脑海里浮现。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书中的人物几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我觉得《水浒传》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是因为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他们身上除了具有高义薄云、除暴安良的共性外,每个人身上还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甚至两个人物之间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这种对比式的人物描写是《水浒传》中人物塑造的一大亮点,比如书中先后出场的鲁智深和林冲。
“花和尚”鲁智深为人坦荡,武艺高强。他爱打抱不平却又性格鲁莽,仗着一身好武艺,总是由着性子做事。华州城外,只因一言不合便勃然大怒,单枪匹马闯入城内,结果吃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牢饭。
但鲁莽也有“好处”,若不是他一时兴起,三拳打死镇关西,恐怕连“鲁智深”也没了,只剩一个“鲁达”。要不是他在野猪林里飞杖隔过水火棍,林冲怕已被害死。当然,鲁智深的鲁莽急躁或许是一个绿林好汉必备的特点。确实,《水浒传》中的许多人物都和他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但也有一些人物却恰恰相反,他们行事谨慎,能忍则忍,只到无路可走时才最终被“逼”上梁山。其中的代表当属“豹子头”林冲。他紧随鲁智深出场,是鲁智深的好兄弟,却与鲁智深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来生活安定,家庭美满。只因高衙内看中了他的妻子,被三番五次设计陷害,妻子岳父全都自杀,他也最终被逼上梁山。从白虎节堂,东京牢内,沧州路上,直至柴进庄上,无不体现一个“忍”字。直到风雪山神庙,他终于不再隐忍,这才上了梁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逆来顺受、生性软弱的人。
鲁智深和林冲似乎是两个极端,剩下的都是“中间派”,不过是有的偏“莽”多一些,有的偏“忍”多一些,比如“行者”武松。
在书的十五到十八章,他表现出来的形象是顺从的。但宽容不代表软弱,经历了孟州城事件后,他对朝廷失望,从飞云浦到蜈蚣岭,一夜之间连杀十九人。可以看出他既不像鲁智深那样鲁莽急躁,也不像林冲那样一味隐忍,做事比较有分寸。
还有许多对比的地方。比如李逵和燕青,一个黑大壮,一个“小白脸”。再如王英夫妇,一个下流好色,一个漂亮高傲……无数的人和事在一百二十回中交织融合,真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水浒传500字初二读后感(篇2)
上学期,班级共读《西游记》,算是开启了我读四大名著的大门。暑期阅读,边老师推荐我们继续突破一部专著,我在书单里一眼相中了《水浒传》,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这部名著仔细阅读了一遍。最开心的是,爸爸主动提出和我一起阅读《水浒传》,我开心得不得了。
从此,每天晚饭后,我和爸爸各自捧起书,细细地读,有时候一边读一边讨论。妈妈笑称“读书成为我们家最靓丽的风景。”我很佩服爸爸,他怎么什么都知道。爸爸给我讲述当时民不聊生、外敌入侵、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社会背景,给我讲他眼中性格鲜明的好汉形象——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智多星吴用文武双全、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我听得如痴如醉,每次听完爸爸叙述,我都迫不及待地去书中验证。
在慢慢阅读的过程中,好汉们豪情壮义、忠义两全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了我。一个“忠”字就包含了对自己国家、亲人、朋友的竭尽全力。宋江对梁山事业很衷心,对国家也是衷心耿耿,这就是“忠”;一个“义”字也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好汉们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人民、国家锄暴安良、出生入死。“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为不素不相识的人打抱不平更是让人敬佩,这就是当时的“义”。
在著作中,我最喜欢宋江,但却也最不理解宋江。宋江曾为小镇官员,因勿杀阎婆惜而投奔梁山落草为寇。看到这里,我心升疑惑,一个文官出身,去梁山,还落草为寇?太不符合常理了!带着这些疑惑,我继续阅读。当我看到后面文字的描述,我惊讶地发现宋江攻破大名府、生擒两名将、大胜高太尉……我不禁为宋江鼓掌。宋江仅凭一己之力带着梁山泊的千军万马踏遍千山万水、踏破宋朝江山!梁山泊从此赢取了最高的称赞。当我以为宋江会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推翻大宋腐败朝廷,真正“替天行道”时,宋江偏偏在这时想招安!还主动提出去攻打方腊!这次战争伤亡损失惨重。传奇一落千丈,而那一百零七将也留下千古恨。看到这,我不敢相信,更多的是不理解。爸爸说,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长大后慢慢体会。
嗯,是的,在爸爸陪伴读书的日子里,我更加热爱读书了。希望我慢慢长大,慢慢读书,争取早一天解破心中这个未解之谜。
水浒传500字初二读后感(篇3)
“兄弟相逢,三碗酒,兄弟论道,两杯茶,兄弟投缘四海情,兄弟怀旧半天霞……”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我便会想起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来。
从十岁那年,我有幸在村里的旧电视上看到了《水浒传》的电视剧,我被深深吸引,一到点我就准时打开电视,一边吃饭一边看,当时正在播放第六集,我看到鲁智深与史进结识,又偶遇矮脚虎王英,我不禁感慨这么大的世界他们都能遇到,这就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彼此心连心吗?当我看到金翠莲父女被迫酒楼卖艺,鲁智深等人大怒时,我不禁感慨他们的侠义情怀;当鲁智深在郑屠肉铺上要完肥肉,要精肉,要完精肉要臊子,最后还把郑屠三拳打死时,我不禁拍手叫好……
但是因为开学我并没有看完,之后我就买了一本《水浒传》,里面虽然和电视情节稍微有些不一样,但我还是看的津津有味。我在书中结识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心系天下的及时雨宋公明宋江,粗中有细的花和尚鲁智深,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年少轻狂的九纹龙史进,仙风道骨的入云龙公孙胜,一跳几米远的插翅虎雷横,鬼精鬼精的白日鼠白胜,还有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小李广花荣,豹子头林冲,赤发鬼刘唐……
短短几天,我便看完了全书,看了一遍又一遍。
每次看完,我都不禁叹息:一是叹息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最终死的死,走的走;二是叹息当时的社会腐败与黑暗,林冲只想保住妻子,却被高俅的人处处针对,连好友陆谦也反目成仇。鲁智深只不过是惩恶扬善,却因郑屠之死而被通缉。
《水浒传》的起义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他们那颗不甘被封建社会所统治,不甘为腐朽险恶之人的奴隶的心,把我深深的震撼了。
《水浒传》,就像金圣叹说的那样: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我不禁对施耐庵暗暗点赞,一百八人,各有其性情,谈何容易。文中还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只有精读,细读,才能体会出其中意蕴。水浒是一篇白话小说,它的叙事描写语言多是白描式的,简洁干练,极富表现力,每次读都能在从中发现新的东西。
《水浒传》这本书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水浒传500字初二读后感(篇4)
说起水浒传,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它,读完也是让人回味无穷。
《水浒传》主要讲述了一群好汉在当时朝廷黑暗、腐败、压迫下,被逼无奈,投奔梁山与朝廷抗争的故事。在这个恶人横行霸道的时代,梁山好汉们与他们斗争,只是没想到,最后梁山毁在了梁山老大——宋江的手里。
在风雨飘摇的北宋末期,梁山好汉们忠君报国,为民除害,令人钦佩。而《水浒传》中一个极大的恶人——高俅,纵容乱臣贼子、冤枉好人,还将林冲加害于死地,真是一个卑鄙小人!
《水浒传》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鲁智深——好一个粗中有细的汉子!在他三拳打死郑关西后,说是假死,以方便自己脱身;在营救金家父女时,他在门口坐了好久,确保二人已走远,这才动身……所有事情都看出他有勇有谋。做人也要像他这样,不能一味鲁莽,要学会思考与分析。
说完鲁智深,再来说说宋江。宋江原是朝廷上的一个官,在得知晁盖偷生辰纲要被抓的消息后,立马前去告诉晁盖,与几人一并上了梁山。在梁山,宋江成功拉拢人脉。晁盖一看,怎么行?明明自己是老大,怎么宋江的人缘比自己还好?在一次战争前,晁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要亲自率兵打仗,叫宋江好好休养,结果这一去却是条不归路,战死沙场。宋江明知晁盖是有去无回,却不说,实在是有些阴毒。于是,晁盖一死,宋江借着大伙的推举,顺理成章地坐上了梁山老大这把交椅。宋江的义气与忠诚是极端的,而他的迂腐更是极端的。他的骨子里仍然有报效国家的情怀,于是在最后他又带领梁山一众人被朝廷招安。可是朝廷只是缓兵之计,终有一天,宋江喝下一杯被人下了毒的酒,曾经的辉煌到此终了。
首领一死,梁山好汉们成了一盘散沙,彻底解散,《水浒传》也到此结束了。《水浒传》向我们揭露了朝廷的腐败,民众的穷苦,各个好汉的事迹,使它成为了一本流传千古的好书。
水浒传500字初二读后感(篇5)
话说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许多英雄好汉都被逼上了梁山,竖起了“替天行道”的锦旗,扶困济贫,从此走上了反抗道路。可后来因为宋江的一个“光宗耀祖,大好前程”的封建思想,使得梁山好汉们成为官府的傀儡,在黑暗的官场中,一个个中奸计而枉死。梁山就这么悲剧性的覆灭了。
世人无不唏嘘。但,其中可歌可泣之事又是那么令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分。古往今来,行走江湖不外乎一个“义”字。这短短的三笔,却承载了多少儿女情长,肝脑涂地的故事!
记得宋江被宣判死刑送往刑场时,埋伏在人群中的梁山将士们众志成城、倾巢出击,与官府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厮杀,殊死搏斗之后,最终救出了宋江。他们的豪气冲天,桀骜不驯,为了兄弟甘愿赴汤蹈火,深深地颠覆了我们心中对“义”的认知。何谓真正的“义”?此时此刻,梁山好汉们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向后人诠释着﹕为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即“义”;民心所向,即“义”;善与正,即“义”!在朝廷眼中,身为“强盗”的梁山好汉们,路见不平,帮助陌生的老汉救她的女儿于水火之中;面对贫困百姓的求助,他们仗义疏财;为了解救兄弟,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们勇往直前;即使是要在牢笼中度过一生,又或是在断头台上结束生命,他们也敢作敢当……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义”字,用自己的生命来演绎了“义”字。此时此刻,“舍生取义”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代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正义,代表了那至高无上的精神!
即使在最后,他们悲惨地死去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成与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那至死不渝的忠,他们那比山高比海深的情……那份高尚忘我的义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将永远回荡在人间,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那些长眠于地底之下的梁山英魂们啊,你们虽然死了,但你们的魂却深深地活在了我们的心中。就算你们再沉睡一万年,也仍会被后人永世传颂。因为,你们是永垂不朽——“义”的化身!
水浒传500字初二读后感(篇6)
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她既没有《红楼梦》的精致繁华、没有《西游记》的神奇有趣、也没有《三国演义》的细腻豪迈,却有着她自己的传奇多彩。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章回小说,是明清小说的典范。由施耐庵于元末明初创作,描写了北宋年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在真正开始阅读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本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但读过才知道,《水浒》竟是本“反面教材”!
它竭力以唯心论的天命论解释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歪曲农民革命。《毛主席语录》曾指出:“《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让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鲁迅也评论道:“一部《水浒》,说的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一番言语,批判的都是以及时雨宋江为首的地主阶级投降派。
宋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孝子,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投降派的典型代表。他与高俅之间的斗争只是地主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他把晁盖的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聚义”是团结英雄好汉们造封建地主阶级的反;而“忠义”则重点在“忠”,是按照孔孟之道为巩固封建统治效劳。这样把梁山中的阶级路线脱胎换骨,不仅扩大了梁山,也毁灭了梁山。
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的。话虽这般,但比起《水浒》浓重的政治色彩,我更倾向于她的文学艺术性。这也正是这本书成功的地方——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还有成熟的写作艺术。就比如说书中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中关于青面兽杨志与急先锋索超比武时的精彩描写。
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对杨志的外貌描写:“头戴一顶铺霜耀日镔铁盔,上撒着一把青缨;身穿一副钩嵌梅花榆叶甲,系一条红绒打就勒甲绦,前后兽面掩心;上笼着一领白罗生色花袍,垂着条紫绒飞带;脚蹬一双黄皮衬底靴。一张皮靶弓,数根凿子箭,手中挺着浑铁点钢枪。骑的是梁中书那匹火块赤千里嘶风马。”
以及对索超坐骑的描述:“两耳如同玉箸,双睛凸似金铃。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冲得阵,跳得溪,负得重,走得远,惯嘶风必是龙媒。胜如伍相梨花马,赛过秦王白玉驹。”频用比喻,细腻形象,将宝马的炯炯有神凸显得淋漓尽致。
对杨志所骑之马的描写也毫不逊色:“鬃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侵晨临紫塞,马蹄迸四点寒星;日暮转沙堤,就地滚一团火块。休言火德神驹,真乃寿亭赤兔。疑是南宫来猛兽,浑如北海出骊龙。”
工整的对偶,形象的譬喻,用六个事物把那灿烂的红描绘的跃然纸上,将良骏的神采奕奕彰显得栩栩如生。绚烂的文笔让人仿佛觉得一场精彩绝伦的比武就在眼前。正如书中所写:“虽不知武艺如何,先见威风出众。”
而作者成熟的写作艺术还体现在对人物的形象刻画上,水浒梁山一百单八将及其他各路英杰也好,小人也罢,无不个性鲜明,活灵活现,加之跌岩起伏的故事情节,全书一百二十回,内容繁多却丝毫不乱井井有条,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不愧为“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而这些也正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