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读后感500字 >

初三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

| 小龙

《呼兰河传》主要讲了作者童年和祖父在后院里玩耍的情景和跟家人逛庙会,看团圆媳妇等温暖人心的事情。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三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初三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篇1

最近,我读了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它的作者是伟大的作家萧红。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一共分为四辑,令我印像最深,最让我感受颇多的是第二辑——《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非常可亲,他的笑声朗朗,走路也轻快敏捷。他在家里来客人时,总把所有价钱贵的东西给别人用,自己却用便宜的;鲁迅先生每次陪客人都从下等三点到夜里十二点。而鲁迅先生在客人走后,已经是在下半夜了,他却要工作到公鸡呼叫了,人家都醒了,他才能睡几个小时,真是一位工作敬业、令人尊敬的人。

有一天鲁迅先生生病了,但是他依然平静,没有慌张的神态,医生来了吃过药,但气喘没有停止。他病了后不但没有停止工作反而做的更多了,直到他实在受不了了才躺在床上休息养病。一个月以后,气喘停了,但还在发热,不吃东西,不大多睡,没有呻吟。须藤老医生每天来了,为鲁迅把肋膜积水用打针的方法抽尽,共抽过两三次来治疗肋膜炎。鲁迅吃药好了,不过三个月之后又复发了气喘,这次没那么幸运,在1936年10月19日下半夜去世了。

鲁迅先生哪怕生病了也要做工作,说明他坚持不懈、顽强,也在为人民服务,一位他知道自己所活时间不长了,一刻不停地在翻译。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坚持、顽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留在我们心中。

初三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篇2

《呼兰河传》,用悲愤控诉故乡麻木卑琐的回忆录。浓墨之处,又见故乡。

呼兰河城里,是欢愉与凄凉的交响,回忆了萧红的童年。这座城,是人性愚昧的一面,也是萧红在离开后最思念的地方。

生母早逝,父亲不疼,后母不亲,祖母不爱。唯有祖父,为萧红撑起了一片蓝天,成了萧红童年中最温暖的阳光。

在院子里,在后园中,在阳光所到之处奔跑。萧红跟在祖父身后,装模作样地不知从何处找来一顶帽子,戴在头上,紧紧跟着祖父。两个一大一小的身影在后园里边栽花拔草,小的学大的,大的笑小的,祖孙俩其乐融融,半天泡在后园中出不来。

拔了草,下了种,说好割狗尾巴草,却割了一大片谷穗。祖父也不恼,乐呵地给萧红讲讲植物学。可萧红这个淘气包偏是不听呀!采了个花心,捉了个蚂昨,非把它的脚绑了起来,学着街上的人遛狗。不一会儿,不见了蚂蚱,索性丢下花心跑去祖父那乱闹一通。“下雨喽!”扬起水飘过,飘中水花四溢,园中一阵好大的雨!对萧红来说,还有哪件事能比在园中快乐呢?

玫瑰打五日开放,香气浓了十里。祖父拔草,萧红摘花,把祖父头上的帽子插了二三十来朵红艳艳的玫瑰。那年春天雨水大,红了玫瑰,亮了萧红快乐童年里那一丛盛开的花朵。

红花耀眼,香气袭人,慈祥的祖父陪着萧红度过了一个春天,一个秋天。萧红知道,就算全世界都与她为敌,祖父依然会是她最温暖的阳光。

祖父的爱让萧红有了一段快乐的童年,可当童年逝去,祖父抛下萧红离开人世,萧红的世遍布乌云,逃出那没有阳光的家,独自漂泊于世,尝尽人间冷暖。

“我将与蓝天碧天水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思乡,含泪挥手告别人世,只留下那《呼兰河传》传世于今。

那年阳光正好,园子里飞虫植物年年依旧,可故人却已长辞于世,忘不了,也难以忘怀。

初三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篇3

“啊,看完了!”宁静的家中响起了我的一声呼喊。三天之内,我迫不及待地把老师范本的一本名叫《呼兰河传》的书给看完了。

这是一本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看书的时候,我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一动不动,那可是真入神啊!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萧红本人小时候在祖父老家呼兰河小镇上的种种故事。看完以后,我觉得虽然呼兰河小镇的生活有一点沉闷,又有一点特别。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还是北方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火烧云,作者萧红都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出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了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书中有一群小人物,遭人讪笑的王大姐,寄食的有二伯……但是萧红并不只是要渲染底层的苦楚,在书的后半部分,她浓墨重彩地描写父代母职、自食其力的磨倌冯歪嘴子,凸显了卑者人性可敬的一面。这本书还能告诉我们城市中见不到的东西。

这是1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初三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篇4

大文学家——矛盾曾评价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大家能猜到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吗?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不朽巨著——《呼兰河传》。

这本书是萧红写的,记叙了她的童年生活,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非常馋嘴的小女孩。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活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在这本书中,小萧红有了祖父就有了快乐,祖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一家子人都不喜欢这个疯丫头,每天不闯一点祸就不乐意的小女孩。她和祖父在院子里一起玩,她和祖父最亲,在院子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她帮祖父“干活”干的“特别好”玩累了就不用枕头,把草帽盖在脸上就睡着了。睡醒了谁也不知道她接下来会怎么做,去吃黄瓜,去追蚂蚱,还是去刨土?她明天都那么自由,太阳也管不了她。我感觉到每个人和物都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这本书里,有点神经的买豆芽菜的寡妇给我的印象最深,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那哭自己的儿女。可哭完了一样要回家卖豆芽菜。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天人都要活着,与其说是伤伤心心的过一天,不如快快乐乐的过一天,主要是心态要好。

在这本书中,街上的大泥坑使得人们敬畏,只因为在这里淹死过几个人和几头牲口,我就在好奇人们怎么不把它埋上,这样人和牲口就不会死,行走就方便一点。好多年过去了,这个大泥坑还在这,这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的愚笨。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埋了。应该是那个时候闹瘟疫,有人怕猪染上,就不吃猪肉,那时在泥坑里淹死了一只猪,这些愚钝的人们在欺骗自己,淹死的疫猪的肉可以吃,淹死了就变成了水猪肉。这些人自欺欺人,万分愚钝。老张家的团圆媳妇儿,就是因人们迷愚钝和迷信而被害死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自欺欺人,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骗自己。

初三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篇5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作《呼兰河传》。这本书讲了呼兰河城的一些有趣的习俗和那里人的生活。

在呼兰河城,人们会说到“龙王爷”。这个“龙王爷”应该是那里人的迷信,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老天爷。有一位父亲说没有龙王爷,我觉得他是对的。有个小孩给龙王爷戴了个草帽,别人都在议论这个小孩。我觉得没什么,而且还挺好玩的。

呼兰河城经常下雨,下雨后,就会有泥坑。这可不是一般的泥坑,这是“杀手泥坑”。许多动物都死在里面,因为上面有一层硬壳,动物们不知道下面就是陷阱。我觉得如果死的多了的话,硬壳上应该有很多很多洞,这样的话动物们和主人们应该会注意的。

城里有一些卖麻花的,这些人都是挨家挨户地问。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们买了一些麻花,但大小不一,就开始互相抢了。母亲追过去,他们也开始跑,结果母亲摔到了泥坑里。我认为这些孩子太调皮,也有一点自私了。大姐先挑,老小最后,这是常理。而且自己就吃自己挑的,有什么不好?孔融让梨的道理多好啊!可能还有点笨,因为追着追着自己的就容易坏。大的没拿到,小的也没了。

还有一个就是呼兰河的冬天。一个特点就是冷。作者也很夸张,再冷不可能冻掉耳朵呀!除非是高原。平常冬天可能鼻子、耳朵都红了,再厉害点也就僵了、裂了。大自然太威风了。

还有一个迷信,就是“跳大神”。有一个大神,也要有一个二神。不好的二神可能会惹怒大神,但大神却会骂病人。这太不合道理了!谁欺负你,你就骂谁,拿无辜的人当出气筒,这可不行。病人被大神骂是不吉利的,看来病人的安危都在二神的手上啊!

初三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篇6

平淡得如秋水的文字,却描绘出一片多彩的风土画,吟诵出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

寒假里,这本使我深有感触,回味无穷。

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的童年。一个个故事独立而又浑然一体。其中,我最记忆深刻的是小团圆媳妇的故事。

小团圆媳妇有个婆婆,这婆婆待她一直很不好,经常打她,掐她,骂她……。后来,小团圆媳妇生了场大病,脸色苍白,奄奄一息。她婆婆不是去请大夫,而是帮小团圆媳妇举行了驱鬼活动。跳大神,热水洗澡驱鬼,扎彩人……最后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被他们折磨死了。

看完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我的心情像大海一般波涛凶涌,久久不能平息。也许,小团圆媳妇的病,只要多吃点药,就能解决。也许,那些所谓的跳大神,热水洗澡驱鬼,扎彩人……,不做反而会好。可是再多的“也许”也换不回小团圆媳妇的命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时封建迷信制度惹的祸。我陷入了沉思,再看看当今的社会,虽然比那时好多了,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有一次,我好朋友小芳说:“大年初一,她自己不小心摔碎了一个玻璃杯,正想扫掉,她奶奶连忙挡住她的手,然后说岁岁(碎碎)平安。扫了就不好了,不许扫!”后来那些碎玻璃还扎伤了一个客人的脚。我听后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尽我的力量驱逐这种现象!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使我很同情她,同时又很愤怒!然而再读读作者与她的祖父的故事,我不禁又哈哈大笑。祖父最关心作者萧红,祖父就像是萧红的知心小伙伴,和她嬉戏玩耍。萧红与祖父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成了她童年的快乐音符。想想萧红无忧无虑的童年,再想想身处童年的自己突然很高兴。是呀,时光如水,逝去如飞,让我们珍惜童年时光吧!

相关推荐

3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