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读后感

| 舒洪

《论语》这本名著不但讲了治国的大道理,还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二语文选修论语读后感,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读后感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读后感精选篇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这本书是孔子的学生及再传弟子所编纂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著名的《四书》之一。

我第一次接触到《论语》时,刚满10岁,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中等。为此,我的父母很为我的前途担忧,但我那时却满不在乎。

一次暑假,我来到阿姨家“度假”,本想在阿姨家痛痛快快的玩一下,可没想到阿姨听了爸爸的诉说后,竟把我給“禁足”了,每天不是让我写作业就是看书,可我一门心思想着玩,哪里是在看书。所以只要阿姨不在,我就不写作业,在那里玩。当阿姨发现了我的计划后,并没有处罚我,而是把她刚买的《论语》递给了我,并且还有一本“翻译书”,就这样,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论语》。因为我不懂文言词语的意思,所以带着孩子特有的好奇心,认真的看了下去。就这样越学越觉得有意思。渐渐地我爱上了《论语》。我发现了其中许多的奥妙。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懂这则论语后,我明白了学习的正确方法,也知道了我学习成绩不高的原因。又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则论语_也是谈学习方法的。它告诉了我学与思的关系: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儿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去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这则《论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智慧,明白了某些道理就是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不要不懂装懂。不懂要敢于请教别人。这才是智慧的选择。

现在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参加这一活动后,我能更好的理解《论语》精神。是《论语》教会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了我的学习态度。把我从学习成绩的“低谷”拉了上来,也是它让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是它让我知道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诲人不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其实世上并没有聪明与愚笨之分,我们感觉的聪明与愚笨仅仅是我们的心理感觉而已。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或许是你走向成功的关键,也许你没有发现,没有察觉。那你现在从头开始,好好地读读《论语》吧,里面有很多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经典名言或许会对你大有裨益。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读后感精选篇2

在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娃娃的时候,爷爷就拿着一本《论语》教我读。每每打开这本书,我竟然能异常的安静,懵懂的眼神似乎透着些许的光芒。

长大后,我更渴望能够知道书的渊源,于是找遍各种资料,查遍“度娘谷哥”,了解到《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中有几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学习中更是让我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记住内容,不思_考问题是不行的,是不会有收获的;然而只一味的空想而不去读书学习,不去实践,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学习和思考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将学习的效率提高,才能快乐的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都会有不懂得地方,所以我们要更努力的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运用到生活中来,用书中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见到知识渊博的人,要向他们学习,看齐,见到不够优秀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类似的错误。我看到别人的缺点,对他嗤之以鼻,可你有没有想到,你身上可能有些跟他很相像的错误和缺点,所以我们在看别人错误的同事,也要反省自己。

《论语》中的金句还有好多,从古至今沿用都是极好的,这些“至理名言”将会伴随我一生。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读后感精选篇3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_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__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_,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_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读后感精选篇4

中华文化,千年积淀,深深的凝聚在《论语》一书中。

——题记

本人才疏学浅,未能参透《论语》一书中深刻的道理,也未能根据书中内容而引经据典地讲出一连串的引人深思的感想。但在此,我只求简略的谈一下我在看完《论语》一书后的感受。

“仁”

孔子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礼治德政,其学说核心为“仁”,因此,“仁”也是《论语》中的主要内容。“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仁”在孔子心中的地位之高。但到底,什么是“仁”,如何才能做到“仁”呢?于是,孔子便说“刚,毅,木,讷,近仁。”孔子认为:“刚强不屈,果敢坚毅,质朴老实,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具有这四种品德的人仅仅是接近于“仁”,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仁”呢?或许,连孔子心中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也或许,“仁”在孔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地位之高甚至于没有一人可以达到。因此,只要做到接近于“仁”便已不错了。

“学”

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也非常大,他主张“有教无类”兴办太学,弟子达三千之多。那么,孔子又是怎样理解和对待“学”呢?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告诉我们“学”的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与“习”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

这些语句从古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伟大的学者为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学”字而不断努力,奋斗,倾尽自己的一生。

“君子”与“小人”

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可谓是高频率词,而孔子也曾发表过很多关于这两个词的言语。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太多太多的语句告诉我们“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太多太多的语句警戒激励着我们。可是,如何才可做到“君子”呢?孔子说:“君子不器。”于是,我们便开始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在争做德智体美劳全优的现代学生;孔子又说:“君子成人之美。”于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帮助着他人,以此来方便他人,快乐自己;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起行。”于是,“少说多干”成为了我们的口号。

“君子”于“小人”绝非几句话就可以辨别清楚的,但若无这几句话,则可真是分不清了。

《论语》——

薄书一本,一万余字,细读一遍,一生无害。

高二语文选修论语读后感精选篇5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

《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

《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相关推荐

3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