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物理教育名著读后感600字

| 小龙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理教育名著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物理教育名著读后感600字篇1

通过对《物理学的本质》这篇文献的阅读,我了解了在物理学发展这条路上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而从作者对这些历史事件的介绍中,也反映出了作者对物理学本质的看法。

首先他提出依靠直接的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的一个本质特征,这一点我觉得不难理解,因为不光光在物理发展史中,物理学家探求物理原理的过程与实验观察是如影随形,从我最初开始学习物理,老师总是带着实验器械在课堂上给我们进行演示、讲解或者导入,也总是在强调要注意观察,我们也经常需要去实验室自己亲自做一些实验。尤其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抽象的物理名词和物理理论,每每这个时候,老师的首选总是用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便容易的接受了那些抽象的东西。所以从始至今,在我的潜意识里,实验与物理是不可分割的,那物理学本质特征的宝座之一必然非它莫属。

接着,作者通过碰撞与第一个守恒定律引出了物理本质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一些经过实验检验的假设还会经受随后的修正。我认为这是在说物理学的理论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已有的理论是具有相对性的,即在一定条件下成立,通过不断的修正,我们又可以将此理论的修正和发展拓展到了其他条件中进行说明和应用中。例如,牛顿三定律,起初人们认为它是适用于一切事物的,这个经过大量实验检验,但是随着物理的发展,人们发现了不可以被牛顿定律所揭示的运动,从而引入了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概念,并在非惯性系中寻找了可以应用牛顿三定律的转换方法。所以物理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发展并不是将原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全盘的否定,而是将原有的理论进行修正,从而完善该理论。

作者还提出随着新的发现,物理现象的多样性在无限扩张,在这不同的领域件它们是有本质的联系的,这也是物理本质的一个特征。光学、热学、力学、电学、磁学等,经典物理、量子物理,这些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被人做彼此独立的研究领域,课本上也有所划分,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物理学巨大的统一。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应该算是电学和磁学之间的关系了,不用多说,只要上过高中物理的都能体会到他们的联系有多么的紧密。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总结说:物理就是要在最基本的层次上来理解一个由基本粒子和其相互作用构成的宇宙。看到这里,我才真正对物理学的本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虽然在全文中贯彻了很多关于本质的细节特征,但是总是对物理学本质没有什么精确的理解,作者最后这一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物理的本质只需要这么简单的话就可以概括,虽然这只是作者的看法,但是它确实给我对物理学本质的认识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思路。

因为这门课程是研究物理教学的,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献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为什么我们到了研究生才学习物理本质,而且对物理的本质很模糊,甚至就没有这个概念,一个人在学习一件事物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首先就要了解这件事酒精是什么事物等等。我认为是我们从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就没有给我们进行引导认识的意识,只是让我们先观察一些物理现象进而走入题目的解答,那么在那时,我们学习物理的大方向就只是狭隘的被规定在应试这个范围之内,顿时觉得学了这么多年的物理竟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样的一门特别的科学,真是费解。那么既然我们在这个时候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会对我的课堂进行设计,将这一个一度被忽视的板块带回,让我的学生认识物理的本质特征和物理的发展,这样会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到物理的精髓。

物理教育名著读后感600字篇2

1、红外技术的物理基础及其军事应用

红外线是由于物质内部分子振动和转动能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电磁波,处于可见光谱红光之外,特点是热作用显著。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之间,从0.76~1000?m,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个波段,具有红外光电效应、红外辐射、红外反射、大气传输特性四大特性。红外光电效应是红外技术得到应用的关键,通过光电效应转换可使人眼看见红外线照射的物体。红外辐射差异体现了目标与景物的温度分布,通过光—电—可见光转换,称谓可见光图像即可从复杂的背景里识别目标。能透过或能较多透过大气的红外波段称“大气窗口”。三个大气窗口有着不同的应用。军事上,红外夜视、红外制导、红外侦查、红外火控、红外雷达、红外通信、红外隐形等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红外夜视即借助于光电转换器,把红外线转变成可见光以实现夜间观察。主动式红外夜视利用人眼对红外线不起视觉效应的物理特征,让红外线在敌我空间传递信息。被动式红外视仪也可叫热像仪,本身不带红外光源,依靠姐艘目标发射的红外线而成像,是目前最先进的夜间视器材。它有三个突出的优点:不易被对方干扰、作用距离远、穿透性较强。 红外成像制导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红外制导前部装有红外引头,导引头接收目标的红外辐射,经处理产生能控制导弹飞行的电信号,把导弹引向目标,提高命中率。

红外侦察优点:能24小时工作;能适应不良天气;能提供定时信息;能把捕捉目标和攻击结合起来;有远距离探测和透过能力;能识别伪装;排除电子干扰等。是实现红外侦察的一种重要方式。

红外技术在火控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目标搜索和跟踪。与激光测距仪结合可以获得目标距离,在近距离内正好填补了雷达的空白,其未来的应用将非常广泛。

利用红外技术研制的新型红外雷达具有搜索、跟踪、测距等多种功能,精度很高,可达几分的角精度。可用来警戒空中、地面或海上侦察及导航,配合武器系统投射,测量并记录洲际导弹的运动轨迹等。

红外通信保密性高、通信距离远。军事后勤方面,利用红外技术可诊断治疗多种疾病、加工食品、烘干喷漆;利用红外测温仪或热像仪可实行不接触检查输电线路的鼓掌;利用红外报警装置可警戒、监视敌情等。另外,红外技术还可用于气象测量、测距的、红外引信等。 红外隐形技术采用热抑制技术降低乙方的红外辐射能力;施放红外诱饵,设置假目标。

可以保护己方的军事目标,同时还能消弱敌方的力量。

2、降落伞与跳伞塔

截面积为A,流体中以速度v,р是流体密度,c称为阻力系数,一般来说,阻力的大小与圆柱体表面积的形状及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通常把阻力公式写成

FR=cpAv2=bv2(b=cpA)

阻力系数可由风洞实验确定。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伞匀速下落,此时的速度即终极速度为v∞=mgmg ?bcpA跳伞塔建造高度要根据跳伞员下落的距离y与下降速度v的关系来确定。

mdv22=v??v bdt2mv?m1n2?1n此式通过变量分离与代换、积分可得y?2bv??v22cpA1?v?1???v???2

即跳伞员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路程与速度的关系。将实际数据代入可得跳伞塔建造高度。我国现有伞塔高度为25~85m。

3、洲际导弹的射程

普通物理学中抛射体运动的方程式为x?(vocos?)t,y?(vosin?)t?12gt 2

vo是初速度,θ为初速度的仰角,y的方向铅直向上,而x是与它垂直是一个固定方向的坐标。把洲际导弹的运动近似地看成是绕地球中心的匀速圆周运动与垂直于地球表面的上抛运动的叠加,把前者看成是“水平”方向(“x方向”)的匀速运动,后者看成铅直方向(“y方向”)的匀变速运动。洲际导弹绕地心O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可近似认为是地球半径R,故这一运动的向2v0cos2?心加速度为。两种运动叠加后,导弹在y方向的加速度为。

4、GPS的原理与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部分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使用24颗高度约2.02×10km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卫星的运行轨道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卫星上装备有相当高精确度的铯或铷原子钟,藉此精确的时间方可得到从卫星到接收机精确的距离。当收到四颗卫星的信号时,可做三维空间的定位。全球定位系统的地面监控部分包括五个监控站、三个主控站和一个注入站。全球定位系统的用户部分可以是一个手持型或是安装于载具上的GPS接收机。

物理教育名著读后感600字篇3

伽利略世界著名科学家,他既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又是发明家。他发明了温度计和天文望远镜,更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 “近代科学之父”。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科学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伽利略对物理规律的论证非常严格。他创立了对物理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并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他把研究的事物理想化,更加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化繁为简,容易于认识其规律。伽利略的这一自然科学新 方法,有力地促进物理学的发展,他因此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 伽利略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宝贵的。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

2.《同步卫星的发射》读后感:人造卫星绕地球的周期和地球 的自转同步称为同步卫星,它的优 点是使用者只要对准人造卫星就可 进行沟通而不必再追踪卫星的轨道。本文主要是简述同步卫星的发 射过程及有关的物理原理。发射同步卫星需要高超的技 术,一般总是先使它经过若干中间 轨道,然后才进入同步轨道。发射的同步卫星一般用一个中间轨 道,也有用两个或三个中间轨道其中用一个中间轨道的同步卫星的发 射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一、一般先用多级火箭,将卫星送 入近地圆形轨道,此轨道称为初始 轨道;

二、当卫星飞临赤道上空时,控制火箭再 次点火,短时间加速,卫星就会按椭圆轨 道(也称转移轨道)运动;

三、卫星飞临远地点时,再次点火 加速,卫星就最后进入相对地球静 止的轨道。 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讯、气象、广 播电视、导弹预警、数据中继等方面,以 实现对同一地区的连续工作。在遥感应用 中,除了气象卫星外,一个突出的应用就 是通过地球同步轨道上的4颗跟踪和数据中 继卫星系统高速率地传送中低轨道地球观 测卫星或航天飞机所获取的地球资源与环 境遥感数据。同步卫星在我们的生活中起 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3.《激光干涉仪》读后感:干涉仪是根据光的干涉原理制成的精密仪器之一。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基础和上作各种改进,便可设计成各 种干涉仪。其中,激光干涉仪在当前应用很广泛。 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光干涉仪的基本构造和激光干涉 仪测微小长度的方法。通过对其原理的了解,我对激光干涉仪有了相对深 入的认识,而且更利于对其使用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物理教育名著读后感600字篇4

马克思说:“任何事物都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因此,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实践的积累;历史的透视;逻辑的分析。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辩证过程。它是一座知识财富的宝库,不仅展示了物理学理论形成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且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它也是一块精神财富的宝地,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升华了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认识。与此同时,物理学家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高尚品格,也给后人增添了无穷的榜样力量。物理学不仅以其知识、方法和思想极大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在更广阔的领域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教益,从而感悟科学方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必然选择。物理学史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广泛的重要意义。

1、引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讲“库仑定律”时,让学生了解在电学发展史中不只库仑,还有卡文迪什、富兰克林及普里斯特利等科学家都为此项工作进行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直接进行了证明,后人为了纪念他,把电量单位规定为“库仑”,这样的史实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同时还会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了解物理学史,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物理学史描述了许多科学家善于从不被人注意的一些平常现象中细心地观察与思考的事例。比如伦琴一生在物理学领域中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包有黑纸的底片被曝光,但他从没放过这一个细小的现象。正是他这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发现X射线从而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1800年哥尔茨坦曾发现过这种现象;1887年克鲁克斯曾发现过未知射线使他的底片变黑,他却以为是底片质量问题??。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史知识的过程中便可以认识到注意观察和认真进行实验是学好物理学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有目的地观察,亲自动手实

验,逐步培养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受益无穷。

3、学物理学史,培养质疑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科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囿于传统理论和观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众所周知,在爱因斯坦之前,洛仑兹和彭加勒已经走到相对论的大门口,只是由于未能摆脱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才没有最终迈入相对论的门坎。正是由于爱因斯坦抛开了“绝对运动”和“静止以太”的观念,并深刻地审察了“同时性”概念的物理学根据,才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同样,1956年,当精确的实验结果把“ τ-θ疑难”尖锐地摆到物理学家们面前时,正是杨振宁和李政道敏锐地审察了从未被人怀疑的宇称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大胆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说,从而导致了物理学理论的一个突破性进展。物理学中几乎每一个重大发现都表明,创造性思维活动起始于对困难或问题的认识,是围绕着解决问题展开的;批判的头脑,质疑的精神,是打开未知科学大门的钥匙。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仅仅像通常所做的那样从内容的衔接上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真实的物理学认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展示物理学探索过程中问题背景的演化,阐明重大物理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所导致的深远后果。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完全必要用物理学史上的精彩事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善于提出科学问题的灵性和聪慧,使他们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永远不闭塞怀疑的目光。

4、引物理学史,学习物理大师的科学方法和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物理学研究中建立了许多理想模型、理想过程、理想实验,运用了观察和实验、类比和联想、猜测和试探、分析和综合、佯谬和反证方法、科学假设方法等等。物理学史中有大量生动事例说明科学大师们熟练而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取得重要成果的过程。利用这些事例,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科学方法的教育。比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驳斥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伽利略想象的一个理想实验。学习物理学史,正是一种思维的训练,通过人类揭开自然界之谜和艰难的探索历

程,可以使学生受到物理大师们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掀开遮蔽真理的帷幕的那种科学创造的震撼与激动,从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中,获得科学方法论思想的某种升华。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让学生领悟科学方法比单纯学到科学知识收效更大、时效更长。为什么有些学生往往“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呢,这足以说明他们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方法,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物理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物理学方法论的发展史,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宝贵的理论成果,更留给后人值得深思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发展的历史证明,每一次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而新的科学方法又反过来促进物理学的发展。

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机械运动是力学中最直观、最简单、也是最便于观察因而也最早得到研究的一种运动形式。然而,和物理学的其他部门相比,力学的研究却经历了更为漫长的过程。从古希腊时代算起,这个过程几达二千年之久。只所以会如此漫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缺乏经验,缺乏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也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人类历史上少数百科全书式的大哲学家,而且是通过观察自然,运用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方法试图解释自然,奠定物理学思想萌芽的人。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观察”和“思辩”的层面上,致使像“力是维持物体物运动的原因,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等错误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

但是,伽利略没有仅仅停留在逻辑思辩上,而是继续做了斜面实验。他发现,落体的速度越来越快,是一种匀加速运动,而且加速度与重量无关;他还发现,斜面越陡,加速度越大,斜面越平,则加速度越小,在极限情况下,斜面垂直,相当于自由下落,不同物体的加速度是一样的。当斜面完全水平时,加速度为零,这时,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就应该是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斜面实验表明,物体运动的保持并不需要外力,需要外力的是物体运动的改变。伽俐略最终用“理想实验”由斜面的情形推到自由落体和水平运动的情形。

物理教育名著读后感600字篇5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完了《物理的妙趣》这本书。书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和物理知识,这本书中也有一些很有趣的问题,让我爱不释手。

就如这个问题:“早上八点,自远东的海参崴起飞,能在同一天早上八点到达莫斯科吗?” 看到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别开玩笑!”因为毕竟要在同一天早上八点到达啊!但其实这是有可能的,因为海参崴和莫斯科有九个小时的时差,而两地又相差约9000千米,所以这只要利用喷气式飞机达到每小时1000千米就可以了。

怎么样,是不是很奇妙?还是让你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其实,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游戏实例”了。这些游戏有很多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就能操作的起来。就如其中的“无底的杯子”。

这个实验只需要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和一些硬币就可以了,实验时只需要将硬币轻轻地放在杯子里,随着你放在杯子中的硬币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这个杯子简直就像是一个无底洞!同样如果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水面越来越鼓了,其实如果你用的杯子的底面直径是硬币的四倍的话,一枚硬币的体积其实只有鼓起的水面的十六分之一!

读了《物理的妙趣》这本书,丰富了我的知识面,让我了解很多物理知识,也让我懂得,物理其实很奇妙,而我如果想学好物理,就必须认真学习物理,多读课外书。

相关推荐

37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