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傅雷家书名著读后感600字

| 小龙

该书是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体现了父亲对儿子苦心孤诣,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傅雷家书名著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傅雷家书名著读后感600字(篇1)

提起傅雷,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傅雷家书》,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对于《傅雷家书》人们也给了它一个很特殊的诠释:苦心孤诣之教子篇。由此可知,傅雷在教导孩子时的良苦用心。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

傅雷作为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而在教育儿子时,他则是一个严厉而又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真可谓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父亲,而在我小时候,父亲也对我很严格,无论是言谈举止或是学习上都要求我做到很好,对待事物要认真,专一,全心全意去做好它,而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到头来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我渐渐地成长为一个懂礼貌明事理的少年,在学习上也一丝不苟。但随着我的长大,父亲对我的管教则是少之又少。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对待事物也有自己的理解,所以父亲对我的约束就没有小时侯那么多了。但是父亲的教诲已经在我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始终让我刻骨铭心,谨记他的教诲。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对于儿子傅聪的教导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败不馁,胜不骄。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我小时候体制很差,常常生病,而我又不爱运动,想要把体制锻炼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此我小时侯体育运动也很差,几乎每次体育考试我都是不合格,尤其是跑步。如果是短跑的话我或许还能坚持下来,但要是长跑那可真是要了我的命,每次跑到一半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呕吐等现象。而就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父亲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教导我不要灰心丧气,万事只要努力,坚持到底就一定能闯过去,父亲还陪着我一起练习,在父亲的耐心教导下,我的体育成绩渐渐地好了起来,体育考试都能合格过关。

同时,父亲对我学习上的教育也很注重,在父亲的教育下,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虽不能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但也算是班里的优秀学生,小孩子,不免有些心高气傲,随着我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我渐渐地开始洋洋得意起来,就在这时父亲看出了我的端倪,但他并没有打我骂我,而是找我谈了很长时间,当时我只记得父亲的话像针一般扎进我的内心,很痛,也深刻地使我体会到自己的无知和不懂事。从那时起,我便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件事。我的个人宗旨便是:永远不灰心丧气,永远不骄傲自满。

父亲之于傅雷,他没有那么广博的学识,但对子女同样呕心沥血、言传身教;而我之于傅聪,当然达不到那么高远的艺术造诣,但同样得益于父亲的教导,同样对父亲热爱和敬仰。

《傅雷家书》让我想起很多,收获很多,也让我感慨很多,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其实,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有必要看看,因为它可以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傅雷家书名著读后感600字(篇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但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方的语句,字里行间能够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期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期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悲哀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就应体会、明白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激励员工的话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十分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期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必须能攀蹬峰顶。”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那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期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发奋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看过全文,犹如跟傅雷老师对话一样,一个生动形像的傅雷展此刻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亲,在对我进行谆谆教导。对傅雷老师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老师的爱子情深,管教有方。以前我以前看过刘庸老师写的《肯定自己》,也是对儿子的告戒,从字里行间里面体现出了刘庸老师对儿子的疼爱。两本书表现的都是对儿子的疼爱以及管教的方法。而他们本质上却有不一样的地方。《傅雷家书》告诉我们的是怎样把握自己的心态,怎样把自己的学业、事业发展完善,而《肯定自己》告诉我们的更多的是开放的思想,以及独立的观念。

接触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就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我很欣赏傅雷老师告诉儿子的学习方法,但我不是很喜爱傅老师对儿子情感的宣泄,与刘庸相比,傅雷明显得比较含蓄、保守。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发奋,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强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于不顾,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骂人的话越难听越好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个性是乐力方面,我一向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期望。父母走的弯路,不期望孩子重蹈覆辙,期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就应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明白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简单、快乐。

四、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好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理解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就应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就应做什么不就应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五、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发奋,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残虐”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残虐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就应抱有明白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正因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六、总结傅雷形象

看过全文,犹如跟傅雷老师对话一样,一个生动形像的傅雷展此刻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亲,在对我进行谆谆教导。对傅雷老师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老师的爱子情深,管教有方。以前我以前看过刘庸老师写的《肯定自己》,也是对儿子的告戒,从字里行间里面体现出了刘庸老师对儿子的疼爱。两本书表现的都是对儿子的疼爱以及管教的方法。而他们本质上却有不一样的地方。《傅雷家书》告诉我们的是怎样把握自己的心态,怎样把自己的学业、事业发展完善,而《肯定自己》告诉我们的更多的是开放的思想,以及独立的观念。

接触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就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我很欣赏傅雷老师告诉儿子的学习方法,但我不是很喜爱傅老师对儿子情感的宣泄,与刘庸相比,傅雷明显得比较含蓄、保守。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发奋,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强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于不顾,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我想,我们就应明白父母的苦心,发奋学习,回报他们!

透过阅读《傅雷家书》之后,我们就应明白父母的苦心,多和父母沟通,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将来汇报社会。

傅雷家书名著读后感600字(篇3)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重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理解良好的家庭教育,最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够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个性是学钢琴的能够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____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正因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因此,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就应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能够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名著读后感600字(篇4)

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傅雷经过写家书来回忆往事,表达自我对儿子的思念,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傅雷还在信中常用很多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所以楼适夷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是位伟大的父亲,他对儿子傅聪进行苦心孤诣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位世界级的钢琴大师,更留下了一本呕心沥血的家教范本——《傅雷家书》。

“人格教育”贯穿着全书始末,傅雷反复强调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告诫儿子待人要谦逊有礼,做事要严谨,遇事不逃避,戒骄戒躁,时刻心怀祖国与人民。在他看来,“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终才是做钢琴家。”

《傅雷家书》纵使写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话,却是字中有真情,章中有真理,不仅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方面帮助孩子答疑解惑,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可谓良心用苦。

世上有千千万万的处于困惑迷茫的孩子,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开明豁朗的父亲,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在摸爬滚打中自己领悟。幸运的是,每个人都有选择阅读的权利,也给一些比较困苦的孩子提示警醒。

童年不幸,青年游走异国他乡,壮年壮志踌躇奔赴新中国的梦想,最终却愤然弃世,悲壮的离开自己的梦想。“我们也知道……国家不会因之而判重罪,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罗曼。罗兰的英雄,扼住命运的咽喉,狂野的暴力,意志坚强。

而命运反复敲门挑衅,如此长久,一次次的挣扎,耗尽最后一丝精气。他有没有扼住命运的咽喉,还是在挣扎中放弃了?“挣扎了一辈子以后再放弃挣扎,当然比一开始就奴颜卑膝的屈服高明得多,可以美其名曰皈依,曰觉悟,曰解脱……”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使得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我们也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我的道德与艺术修养。

人们都说,一本好书能够影响读者的一生,使其获得丰富的人生启迪,而《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傅雷家书名著读后感600字(篇5)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即使是因为读书而离家,也不会离得很远,所以根本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

这本厚厚的家书中承载的是多么深沉的父爱啊!“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如今的子女教育问题。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盛饭、穿衣、削铅笔、戴红领巾、洗手绢袜子等等,都由家长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名著读后感600字(篇6)

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理,不能因为工作忙为借口,就忽略了与曾经的老师的交流。

他还用自己的感情经历来告诉儿子,如何选择自己的配偶,并用名人的经历来对儿子进行指导,他更主张夫妻的共同进步,主张一种平和的婚姻方式。

他在信中多次自省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吝于赞美之词,其实是为了培养儿子面对鲜花掌声时仍保持一种警醒的态度,他也在信中坦诚地承认自己教育方式的缺点。并希望儿子引以为戒。

他们都是怀有对祖国的深深的热爱之情的,可以从傅雷从不让傅雷放弃用中文写信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来。从傅聪演奏后,所体现出来的民族自豪感可以看出来。从傅聪迫于生活压力,加入了英国国籍,傅雷夫妇一个多月的长吁短叹可以看出来,从与儿子之间进行的艺术交流,是为了给中国的有志青年以指导可以看出来,更是可以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可以看出来。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见的是孜孜以求的艺术家,是将生活作为艺术的一部分的生活者,是怀有爱国情怀的父子。

一个人自出生至青年,学习生活的目的只是为了融入前人早已打造好了的世界中去,运用着前人智慧的百万分之一,如同一台机器,简单而重复的工作着,尽着自己的本分,生存而已。构建历史——人类最伟大的工程,雄壮而宏大,无数的生命耗尽毕生维持着它。是谁在引领、改变着进程?是这些英雄,一等一的人才,这些岁寒逆风中出来的人。

成为一个大众,一生只用掌握足以生存的智慧,感叹着所学无用,实乃所用太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一生理解这句话的,是这些伟大的心灵,独立于一般人,他们在创造着智慧,更甚而创造着美!

所谓学识与智慧,对先生而言,如此宽广而深厚。克里斯朵夫啊,我不小心所窥见的,如此让人惊叹!时间太瘦,指缝太宽,短短人生,看清一粒美丽的石头多不容易,为何先生能看的如此清晰,饱含深情。

每位父亲、母亲都有对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并非所有子女都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与期盼。读《傅雷家书》,我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另一番教诲。品读一封封家书,正如聆听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温馨的对话。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并且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等艺术均有涉猎。然而,他对爱子傅聪的教育却没有要求其博学多才,仅仅让其在音乐上深造。因为傅雷先生深刻懂得,要在一个到达一片领域的巅峰,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兼之学海无涯,凭借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不断开拓出新的天地。

同时,傅雷先生更注重塑造爱子的人格。他在一封家书中教育儿子道:“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每个孩子都是一百,有一百的天真,一百的热情,一百的探索,却经常被偷走了九十九,对中国父母坚守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情况,傅雷先生没有一置可否,而是希望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

傅雷家书名著读后感600字(篇7)

花了一周的时间看完《傅雷家书》,虽然网上褒贬不一,尤其是说到傅雷早期的个人生活,但我想不能因他早期的过错来降低对此书的看法。此书作为父母对儿女的教导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比如婚恋观、家庭储蓄观、生活个人篇章都是非常好的,谆谆善诱,不厌其烦,非常系统和细化,有极大的耐心,虽然很多人认为傅雷对儿女管的过多,但我认为作为父母这是情不自禁的,无法抑制的,而他的这种管绝非简单的说教,是让人可以接受的,能做到这样的父母中国恐怕不多,而哪一个孩子的成功的背后不是父母日复一日操心出力不厌其烦的结果呢。不要相信天才,不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也不要相信父母不管不问孩子自有出息的。也都是父母懒散的自我安慰,这种概率轮不到你。

回想起自己很多年前跌跌撞撞进入社会,进入婚姻,而一切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也可以说是“无知则无畏”,现在回想起来是走了很多弯路,甚至错路。个人总有局限性,但若能把自己以身实践得出来的经验、智慧给孩子们事先做好心理建设或是指导,相信对孩子的人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急于读完,这次读的很是匆忙,算是第一遍的大致过滤,很多篇章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回味转化吸收。摘抄一些自认为的好片段如下: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做艺术家的妻子比做任何人的妻子都难;你要不预先明白这一点,即使你知道“责人太严,责己太宽”,也不容易学会明哲、体贴、容忍。只要能代你解决生活琐事,同时对你的事业感到兴趣就行,对学问的钻研等等暂时不必期望过奢,还得看你们婚后的生活如何。眼前双方先学习相互的尊重、谅解、宽容。

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你既已发觉,一定会慢慢点醒她;最好旁敲侧击而勿正面提出,还要使她感到那是为了维护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倘若你已经想到奥里维的故事,不妨就把那部书叫她细读一二遍,特别要她注意那一段插曲。像雅葛丽纳[插图]那样只知道love,love,love![爱,爱,爱!]的人只是童话中人物,在现实世界中非但得不到love,连日子都会过不下去,因为她除了love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爱。这样狭窄的天地哪像一个天地!这样片面的人生观哪会得到幸福!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的有意义。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未婚之前双方能深切领会到这一点,就为将来打定了最可靠的基础,免除了多少不必要的误会与痛苦。

我以为订婚期间还有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要充分准备去了解现实,面对现实。现实与年轻人纯洁的心灵所想象的情况截然不同。生活不仅充满难以逆料的艰苦奋斗,而且还包含许许多多日常琐事,也许叫人更难以忍受。因为这种烦恼看起来这么渺小,这么琐碎,并且常常无缘无故,所以使人防不胜防。夫妇之间只有彻底谅解,全心包容,经常忍让,并且感情真挚不渝,对生活有一致的看法,有共同的崇高理想与信念,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平安渡过大大小小的风波,成为琴瑟和谐的终身伴侣。

相关推荐

37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