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哲学名著读后感800字

| 小龙

哲学故事是对生活的抽象。那么读完哲学故事,我们受益了多少呢?看看写的读后感就知道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哲哲学名著读后感800字,希望你=大家喜欢。

哲学名著读后感800字【篇1】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广博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素有一句名言:“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该建立在一个宽大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这个知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的。”罗素本人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者。他的哲学著作涉及学科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评论家认为:“罗素的学识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渊博……”怀特海形容罗素“是柏拉图的一个对话的化身”。我想,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西方哲学史》中,作者从人类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读者描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轮廓;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在书中,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者作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者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者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政府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因。认真阅读此书,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还有对罗素慎密的逻辑和极强的推理能力的学习。我觉得读一本好书,我们的目的不要只局限于了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和情节,而是要吸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及要学习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要懂得学习,精于学习,在阅读中至少能在思想上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它教人理性,激励人们无所无忌的去学习哲学,研究哲学。

哲学名著读后感800字【篇2】

暑假拜读了台湾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是傅先生的讲义,被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实至名归。书中从古至今,兼顾中西方的主要哲学家的主要观点,侧重于人生与文化,以哲学的思辨方法贯穿其间,引经据典,可读性很强,语言通俗。整日奔波于家庭、学校之间的我们,在假期里,借这本书静静地审视一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直以来,觉得人生就是一场现场直播,自己描绘的是自己的生活。殊不知,在不经意的生活中包含着如此多的哲学。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学哲学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傅佩荣先生认为幸福、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

首先,现在就业压力很大,相对于那些奔波于求职而不得的人,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爱自己的人,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有志同道合的同事,我内心感觉很幸福。

工作能激发活力,养老院将老人分为两组,一组每人负责照顾一盆花,另一组的老人什么事都不做,纯粹是休息养老。在身体状况相似的前提下,第一组老人比第二组老人,平均多活两年。由此可知,有工作可以做,哪怕是照顾一盆花,也会激发更强的生命力,活得更久。这个调查研究结果,让我深深体味“工作”的重要。

由此想到自己年迈的母亲,今年77岁,四年前,父亲因为身体多方面的疾病,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我很担心,年迈的母亲也会因为照顾父亲而病倒,但是,我发现,每次回家,母亲像以前一样,不断地告诉父亲家里的变化,给他一日三餐,体检显示:母亲的身体很健康。在父亲过完百日后,我把母亲接到了济南,我不忍心让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再为我做什么,我在心里说,让母亲好好休养。一日,小哥来电话称,小妹你的想法太奇怪了,千万别让母亲什么事都不做,母亲身体力行可以做的,都让母亲去做。如果她一旦发现自己什么也不能做,会加快母亲的衰老。果然,母亲第一次独自在院里遛弯回来,开不了门,站在门外怎么也打不开。虽然之前,我们已经演练过很多次,但还是过了很久才打开。母亲自言自语,说,哎,老了,连门也打不开。我听到了,母亲内心的失望。相对于父亲在世时,母亲在家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犹能自理。开学后,七点半,我和老公上班,孩子上学,家里几乎全天只有母亲一人,我得想办法让母亲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让她有点成就感。我就让母亲负责照顾家里的小鱼和花花草草,每天给他们喂食和浇水,自己操作按摩垫,不几天,母亲欣喜地告诉我,小鱼长大了,因为坚持按摩,自己的身体很舒服,在花园里遛弯时,看到了藤上挂着几个南瓜,哪里的石榴长得很好……

我想,母亲在这几年里,保持很好的食欲,身体依然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和自己相濡以沫了一辈子的人需要自己,不管年轻时有多少次争吵,现在,他需要自己,这是支撑母亲的强大支柱。

其次,有痛苦可以受,一个人在受苦受难的时候,难免会怨天尤人,如果一时想不开,甚至可能自暴自弃,走上自杀的绝路。关键在于人生是不断改变的过程,人只要活着就会逐渐老去,在遇到苦难时,激发潜能面对考验,结果增加了自己的专长,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让我想起,上海信息技术学院的邬宪伟校长,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不到30岁破格评为教授,最终成为上海名师、全国名师、校长。“凡是能够成为专家或名师的都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他是因为自己的学生将自己逼到能力极限的边缘。所以,要把握受苦的机会,主动而积极地改变自我,让自己变得不一样,任何一种或大或小的痛苦,都提供了一次让自己提升转化的机会,提升转化的可以是身,可以是心,也可以是灵,生命会变得不一样。

我们不必奢望无灾无难的人生,却要在面临痛苦的挑战时,主动而积极地以改变自我,来展现生命的不同面貌。

哲学名著读后感800字【篇3】

人的一生,从出生时懵懂无知的婴孩,到慢慢被灌输各种能力和思想最终长成适应社会的人.在这之间,我们困惑过、探索过、想过解决一些疑问---关于自我,关于人生,关于世界。我们为何出生而死后又是否会去向另一个世界?我们每天接受的快乐和痛苦到底有何深意?人生在世,于自己于世界的意义何在?读过傅佩荣教授的《哲学与人生》之后,我感觉受益匪浅。终于,我对这么多年来藏在内心深处的困惑有些许的领悟,这本好书就像一扇门,推开门另一边就是光明。

在还没有接触到“哲学”这个概念的时候,“哲学”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以为“哲学”之深奥非常人能理解,只有思想之大者才能谈及“哲学”。看过此书以后,终于发现原来哲学存在于大千世界的每个角落,生活中处处是哲学。关于哲学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探索自己眼中的哲学。书中从个二十四种不同的学说理论来帮助读者认识“哲学”。

如同书中提到:“真理能带给我们自由,科学给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才会赋予我们智慧。”哲学中所谈论的爱,重点是友爱。

友爱温和而理性,是我们对于智慧比较正确的态度。智慧的两个特点是“完整”和“根本”,一如我们探索知识和真理的目的。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而回归根本的过程,如四季交替,几世轮回,落叶归根。

在对哲学的认知中,不乏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我最赞同的是《中庸》的尚中的人生哲学。

书中写道:“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者,天地之大本也。“我反复的思考,觉得生活中很多时候是需要“中庸“的态度的。从最根本的人体养生学中的”阴阳结合“到生活处世的态度,我们知道只有平衡才能更好的发展。我是一个在生活中不紧不慢的人,没有急功近利的心,有句话叫”欲速则不达“,对我而言慢即是快,有时候过火反而没有预想的效果。

而我们之所以探讨哲学,是为了更好的诠释人生,提高人生境界。因此,书中又给出了许多关于人和人生的理解:诗人会觉得人生像一首诗;革命家会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战斗;消极的人会觉得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而乐观的人会觉得人生更像是赞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真是如此,因为个人阅历和领悟不同,见解就因人而异。

“人是向死而生的。”

这是海德格尔的观点。人的一生从出生一刻就是要通向死亡的,没有人可以逃过死亡这一最终判决。既然已经知道最终的命运,那么这之间的生命,更是像生活。

就像大家在等待世界末日来临时的反应,我们拼命的做自己之前所渴望做的事,看完某本书,找喜欢的人告白,吃所有之前想吃的食物,去一个梦里见过的地方旅行。若不能求仁得仁,那就向死而生。每个人都在精心准备着,在用一生的时间寻找属于自己的死亡之前的梦想,并努力的实现。就算知道最终会死亡,也要好好的留下曾经活过的证据,这样才不枉此行。我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态度,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抱着每天都更接近死亡的心而活。

书中提到:“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抱着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这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它讲的是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过程,哲学就是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练的人生态度之学。”

我走过那时,十五六岁的迷惘和虚妄,回想那些光阴,就像刚下海的水手身处茫茫的大海中,不知道漫漫旅途飘飘荡荡的意义。

接触到的这本书让我懂得,有时候“哲学“也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你能看到那个灵魂深处的自己。如此更能坚定自己的内心,做到坚强而淡定的面对人生重重考验,懂得人生在世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

经得起痛苦和磨练的人生最终会发出迷人的光芒,而这一定是伴随着伤痛和结痂,最后凝结成对人生的领悟。有时生活带给你的感悟如柳底飞花,细碎而轻巧,只有在某一刻恍然大悟,才懂彼时那不经意间的一瞥有何深意,这就是属于自己的哲学。

哲学名著读后感800字【篇4】

《西方哲学智慧》共分为12章,主要是从哲学的起源以及概念说起,由探索哲学智慧的痛苦历程一直到人们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并有所总结。这种哲学的源头一直发展到后现代主义。与此相对,中国哲学是主要研究仁、道、法、自然无为等,其研究的主题是天人关系,人我关系以及身心关系。它的流派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以及名家等。与中国哲学不同的是,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形而上学产生、形成、演变和衰落的历史。所以,不了解形而上学,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西方哲学。

形而上学曾经在哲学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达200多年之久,虽然在黑格尔哲学那里得到了“完成”,也因此而迅速衰落,但是它的深刻影响却至今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它对思维方式、文化要素甚至存在方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古代和中世纪,形而上学是以宣扬宇宙不变、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为其根本特征,具有反科学的性质;文艺复兴后,与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紧密相联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用自然界本身的因果联系说明自然现象,但却把必然性与因果性等同起来,具有机械决定论的特点;从十八世纪下半世开始的产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根本变化,开启了旧形而上学的大门,康德、黑格尔是这种有局限性的批判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对形而上学进行了全面、科学和彻底的批判,赋予了形而上学以“反辩证法的”新的涵义;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中,形而上学仍然在各种哲学流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西方哲学史中,柏拉图的不朽论与宇宙生成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与物理学,卢梭,康德,黑格尔,拜伦……一个又一个哲学家,开启了一个又一个文化历史阶段,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与坚持,没有他们的执着探索,姑且不论他们的成果对世界的哲学史造成如何影响,就西方国家而言,这无疑是历史,人文的巨大推动力。从混沌到一步一步的启发,总结以及感悟。这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财富。

西方哲学智慧不单单是理论上的模糊智慧,相反,它恰恰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型智慧。它不仅仅有利于人们解决对实际生活问题的疑惑,而且它又超越生活。它是一种生命的追求,一种人生的感悟。西方哲学智慧是一种生命智慧,它以它特有的睿智与活力赋予人类一个富有意义的生命世界,令人生更加充实圆满幸福。

哲学名著读后感800字【篇5】

人生的道路很长,有些道理年轻时想不明白,直年老时才想通,但生命却快走到了尽头,所以人生的哲理还是早一点知道,才能少一点麻木,少一些弯路。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一本《人生哲理枕边书》吧!

这本书呢!是由外国著名的编辑与北京出版社共同努力编制的。里面有很多充满人生智慧令人深思的故事。故事虽短,但每一个都藏着无穷的知识和力量。

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有三个故事,分别是:“人生,乐观的心”,“人生,学会拒绝”,“人生,不可没有诚信”。

其中“人生,乐观的心”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海边小镇,镇上的人们个个都很有善,突然,有一天,一场超大的海啸袭卷了这座小镇,到处都是海水和妇女儿童的哭声,罗利也是这座小镇的一员,看,他正穿着靴子坐在院子里看书呢!邻居看见了,喊了喊罗利问道:“罗利,你怎么还是在看书啊?你不伤心吗?你不担心你的菜地被淹了吗?你不担心你的狗被水冲走吗?”“我不伤心啊?我有几天没有洗澡,我的菜也有几天没有浇水,正好海水帮忙。我也不担心我的狗,因为我的狗它自己会游泳”。罗利不慌不忙的一一回答。就是这样的心态使他成功的获得了小镇上的最佳心理奖。

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感悟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人生虽然短暂,但路还是很长的,每个人都应该为了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而努力奋斗,不能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停止自己的脚步。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很小,不懂里面的意思,但是又好奇里面的内容,总是瞪着无知的眼神眨巴眨巴的听着爸爸给我讲。

现在,我长大了,也慢慢的明白了这些道理。知道了一侧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

“人生,短暂也好,慢长也好,这天上是云,扑面的风,路边的树。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不必匆忙赶路,慢下来吧!看看周边的风景,单调的过程需要用心的感捂来润色,去慢慢的品味。”

让我们一起一起感捂道理,开启自己的成功之旅吧!

相关推荐

374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