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朝花夕拾第七章读后感

| 小龙

《朝花夕拾》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朝花夕拾》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朝花夕拾第七章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朝花夕拾第七章读后感篇1

倘若此刻让我想想小时侯的事情,恐怕不论是有好处的,还是没好处的我都会忘得精光。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那里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

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之后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鲁迅的长辈,考了一辈子,结果连秀才都没考上,最后变疯了)、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期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先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之后看,但之后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但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能够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但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能够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在“风雨故园”里,我真的看到了《父亲的病》中所说的那样“要原配的蟋蟀一对”,还有更离谱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陈仓米……唉,那些“名医”真是想得出什么说什么阿!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也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

朝花夕拾第七章读后感篇2

今日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本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儿时到老了的事。本文写出了写出了一个以笔代枪,同恶势力不屈抗争的伟大斗士,此刻成了一个远游归来的慈爱温和的长者,在自我魂牵梦萦的故乡和心灵的家园中轻轻拂去岁月的积尘,而后,气定神闲地娓娓道出一个个生动清晰的故事,一个个鲜活形象的人物——长妈妈、衍四太太、五猖会上的无常、百草园中的美女蛇……

本文中还多次写出了鲁迅先生在国外的教师,如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比较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构成了鲜明的比较,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用自我那有没的笔法,写出了自我儿时的见解与感悟。

朝花夕拾第七章读后感篇3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我不由自主的赞叹,赞叹鲁迅的文采,那如诗如画的情景,使人们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

朝花夕拾第七章读后感篇4

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轻轻地弥漫在身边。手捧着那本淡绿色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的独特的童真,我的思绪重新回到了那亲切而难忘的童年时光。

晨曦中的鲜花固然绽放着娇嫩的花瓣,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但终会凋落,一如童年终将逝去。夕阳下,拾起那凋零的花儿,心中别是一种况味……

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儿,但同时也是不幸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可以与何首乌为伴,可以静静地听油蛉的低唱,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捉鸟……但同时,他却承受着超越年龄的负担。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会放弃,压抑自己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纪的他,就要接受失去父亲的痛苦;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会承担一个家的重任……

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图卷,揭露了封建制度对人的精神的禁锢。读《阿长与山海经》与《范爱农》,阿长与范爱农这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长是一个下层的劳动者,她善良、真诚,关心孩子。她思想性格上有许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范爱农,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不满,追求革命,不幸失败,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对范爱农这个人物的刻画,体现了作者追求进步,同情革命的思想。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先生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的文章写得好不好,主要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蕴含思想或感情。老师也曾说过,思想或情感是文章的灵魂。鲁迅的文章,给我的启发和感悟,太多太多。

小时候,我喜欢坐在田埂上望着一片金黄的稻田。看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心中绽放着一丝丝的甜蜜。那是收获的甜蜜。

小时候,我还喜欢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奶奶的怀里,望着满天的星星,数啊数。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浓浓的亲情带给我的温馨。

如今的我,已告别了童年时光。这或许是一种遗憾,但却是成长应该付出的代价。现在我的拥有着许许多多的书。每天,我都在书中遨游着,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明天。或许这很累很累,但我却在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成熟。

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品味童趣童真,也让我走向成熟。

合上《朝花夕拾》,品尝着那杯尚留余温、飘着淡香的茉莉花茶,时光又将我带回了只争朝夕的现实。

朝花夕拾第七章读后感篇5

耳熟能详的书名《朝花夕拾》,诗意的如画一般,清晨飘落的花瓣在傍晚的小径上缓缓拾起,思绪仿佛在这一刻打开了,童年时代的记忆一波一波地袭来,让你措手不及。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著作呈现在面前,轻轻翻开书页,随他一块去童年找寻美好,也许那一去不返的童年将会是一生最值得纪念的时光。

首先是《狗?猫?鼠》,光看名字一头雾水的我接着往下看吧,狗是仇猫的,而猫自然是仇鼠的,原来是这样的逻辑。浏览文章,主旨清晰明了,文中表述了猫对弱者“尽情折磨”“ 到处嚎叫”,时而“一副媚态“,这些特性使作者厌恶,给人以虚伪,做作的样子,令人憎恶而不免不寒而栗,是否身边处处都满藏着这些所谓的“正人君子”呢?只会肆意的散步谣言而又刻意显得清高而终日无所事事。突然 ,角落里冒出一只可怜的小隐鼠,急忙抱着受伤的它来回的走,伤情渐渐好转,竟和“我”做了好朋友,意外总在不言中,活蹦乱跳的它竟一下子消失在“我”的世界,经过查证,竟是遭到非人的摧残,心中不免伤感,但也只能作罢,旨在表达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地憎恶。

其次,阿长闪亮登场,描绘了“我”与保姆阿长相处的情景,感人而不失风趣,让我们去瞧瞧。遍读全文,不难发现我对于这个长妈妈可谓是又爱又恨,又喜又忧,当然,这也揭示了一大真理,人,总是有两面性。看看下面这份简历,相信你就会知晓缘由了。

姓名:长妈妈 性别:女 性格:迷信、粗鲁、切切嚓嚓,唠叨、朴实、善良事迹:1、背地里说长道短,切切嚓嚓,睡觉总摆“大”字,让“我”万般无奈 2、按礼节办事,教会“我”许多繁文缛节,还给“我”讲长王的故事3、历经千辛万苦帮“我”买《山海经》。

长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你了解吗?据猜测,本文意在表达对长妈妈的感激,敬佩和真诚地怀念之情。对于自己渴望已久的宝书,别人都买不到,一个不识字的阿长竟买到了,还把它当礼物赠送给“我”,让“我”感动不已,以前一切不快在那一瞬间瓦解,她的种.种缺点仿佛也在顷刻消失的无影无踪。愿仁厚的大地默默保佑你,“我”的长妈妈。

精选NO.1 《琐记》内容:记叙作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概况: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辛,批判了洋务派办学的不可靠,使得整个社会“乌烟瘴气”。

自 白:“最初接触到《天衍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不顾前辈的反对,不停地吮吸着书中的精辟的理论。

表现:对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心得: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晓得应该做些救国的措施了,于是,便有了洋务运动,然而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只仅仅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而本质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带来的灾难,如若不推翻它,根本无济于事,而蕴涵真理的《天衍论》却无人问津。事实证明:探求真理是需要过程的,而过程却是漫长的,所以,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精选NO.2 《藤野先生》

以名为题的“他”是作者在日本求学遇到的一位名师,他正直、严谨且没有民族偏见,不因作者是中国人而歧视他,反而更加重视,友好,说“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一点没错,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

精选NO.3《范爱农》

大意:记叙作者在日本留学后与其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主旨: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后又失败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以及对这位倔强正直的爱国人士的同情和深切悼念。

后三篇精选散文体现了作者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而留下的足迹,让我同你在一起勇敢追求心中的真理,向着美好的未来迈进,真理踏出的未来将会是光辉灿烂的。相信我,我们并肩前进。

谢谢你带给我的启发。我的最爱——《朝花夕拾》.

相关推荐

37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