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校长只有自始至终地参与,才能把握培训的脉搏,才能解决培训中的新问题。你有写过培训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校长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带着渴望,怀着激情,也带着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困惑与迷茫,20__年11月12日,兴义市一行50名校长在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钱舒书记的带领下,开始了山东之行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回顾10天的学习,聆听了10余场各位教育大咖级教授的报告,观摩了山东济南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学校的办学经验及教育管理操作方法,与齐鲁名校长面对面进行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感受到了不同校长的教育智慧。在此我非常感谢兴义市教育局为我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体会到了山东省师训干训中心无微不至的关心。
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我仍然收获颇丰。在学校诊断、学校文化建设、特色教育、齐鲁文化、教育课题研究、校长领导艺术、德育管理、和谐教育、幸福教育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真可谓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也大大的提升了我的自信。使我萌动了“行动”的渴望。下面我就这次培训谈谈自己肤浅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校长要树立几个意识,终生学习的意识,服务的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和创新的改革意识。校长是学校的引导者,要正确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并团结所有领导班子和老师朝着发展的方向努力奋斗。并让家长和社会满意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给教师一个自主的专业化发展平台。让孩子的学习有个性、有张力,正如曹瑞敏教授所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自然生长”。
其次,校长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打造自己的品牌、有自身的文化,发挥自身的特色。当然,创建学校的特色并不是盲目的跟风,校园文化也不是在学校张贴几张名人名言、做点表面文章。所谓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以及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学校的文化要在国家的标准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发挥学校、学生、老师的特长,构建。确定办学特色的基本思路要明确是什么(核心价值及其内涵解读)?为什么(学校历史与现实的依据和理论依据)?怎么做(具体落实的措施)?怎么评(如何评价学校形成了特色)?所以学校要在达到标准化后要重点发展学校的特色,以适应社会多种人才的需求。
第三,校长要抓好制度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无法管理好一所好学校。制度化建设要在现有的制度上逐步完善,使之更加人性化,公平化。使学校在制度的管理下良性健康发展。
第四,校长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通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辩证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第五,校长要有紧跟时代步伐的眼光,社会的良知和独到的见解。并制定好科学的评价标准并尽力实行人文关怀。
当然,十天的学习感悟远不止这些。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培训,作为一校之长,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我们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要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并具备独特的思考精神,更重要的是唤醒生命意识,点燃生命之火。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做一名合格的校长而衣带渐宽终不悔,带领全体教师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
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郑州教育局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副校长培训班。培训期间,我们聆听10多位专家报告,参观现代化装备的师大信息楼,晚上散步在古都西安的街道上,感受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同时,培训也给了我们学员们深入学习、交流、思考的平台,正如毛杰局长所说,学习是成长、是享受。虽然只有6天的时间,我们的笔记却记得满满的,心灵享受着成长的幸福。
一、理念定位专业引领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定位,给自己定位,给学校定位。
角色定位。校长是什么?是学校管理者?教育者?引领者?是也不全是。学校有时候需要管理,但不能仅仅强调管理。我觉得校长更应该是引领者,教育先行者。教学校长更应该清楚自己的角色,做一个“以德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主、引领发展、终身学习”的思想的引领者,然后是实践的先行者,最后才是管理者。
学校定位。首先清楚自己学校的基本情况及优势、不足。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深入思考、充分调研并逐步明确的。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必须的。怎样提高?怎样让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更高?面对现实,首先师生要有清晰的、共同的学校发展愿景,让每一个教职员工,每一个学生有希望有奔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如何实现学校的愿景?校长既是引领者,也是行动的先行者。教育局工作作风有“严深细实快”,其中“深”,我理解是首先要深入一线,看问题深刻,才能工作有深度。“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突破”。作为学校副校长,更应该深入学科教学,深入学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借鉴经验积极实践
这次培训,我特别喜欢来自西安高新中学王淑芳的报告。她的报告来自学校生活,来自教学一线,和我的日常工作,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少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首先,王校长说到做校长就要用脑谋划学校发展,用心做好每件事。她还也能用了陶行知的话“国家把整个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个整个的校长”,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永远像新兵一样工作。
正如王校长所言,学校就是学园、花园、乐园、家园。我也特别赞同把学校办成学生的学园,不仅学文化,更要学做人。在学校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耐挫能力和生存能力。德育是盐,不可能专门让学生吃盐,但几乎每道菜都有盐。同样,组织学生活动,应让活动有更深的内涵,更精心的过程。作为学校主管校长,需要把德育的系列化、深入化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王校长给我们讲的学生活动,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比如高二年级的成人仪式,先搜集到老师、家长年轻时和现在的照片,让人感慨青春的热情和岁月的流失,让学生有成人意识和担当,效果一定不错。比如高三毕业生迎接新生,毕业学生校友会,体现的是让学生热爱母校、感恩母校、回报母校的理念。什么是成功的教育?学生从学校毕业,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回到学校,我已就在做相关的工作,比如开学典礼时邀请上届的优秀毕业生参加,给大家讲自己的高中生活和感悟,让同学们给自己的学弟学妹写信。同时,我们也要逐步找回我们的校友,让他们愿意、乐意回到学校来,看看学校的发展变化,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母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悦纳自己快乐工作
心理方面的报告是大家比较欢迎的,这次王淑兰老师的《党政干部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也不例外。王老师年已过八十,看起来却只有六十岁的样子,思路清晰,语速较快,幽默风趣。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怕心态老,这样与学生、与老师们就很难沟通,或者很难给大家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因此,作为教师、作为校长,首先要悦纳自己,承认自己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然后改变自己。也许我们工作中有不顺利,或许我们处理事情中还有欠缺,首先要做到的真是感受自己的情绪,先处理情绪,然后再处理问题。这也与梁冬、吴伯凡的《欢喜》观点一致。
要想拥有健康的心理,那就是不断调适自己的认知方式,防止非理性的认知。学会在工作中进行目标管理,即尽可能多的做“重要而不紧要”的事情,这些才是大事情,或者是有思路的事情,慢慢的,“重要而紧要”的事情就会减少,突发事情才会减少。平时减少拖延,不积累“未完成事件”,比如培训心得,如果在西安培训期间完成,如果觉得不完美,再进行修改。
王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了几本书,其中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我在培训后看了。感觉人的不少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拥有“钝感力”,就是一种力量。像许三多一样,执着着自己的“有意义的活”,外界讥讽也几乎都能转化为正能量。我们的社会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维系的。不管你的头脑多么聪明,学习多么优秀,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话,就无法享受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钝感力。一个人谨小慎微,凡事看得过重的自寻烦恼的时代,必然做不成大事。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甚至“傻傻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墨子》中有言“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次培训收获虽丰,还是要学以致用,在自己的工作中践行好的理念和做法,让学校有更大的发展,让师生有更持续的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次有幸参加全县小学校长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们81名村级小学校长代表全县352个村级小学,通过这次培训可以说有不少的收获与启发。
一、领导重视,社会关注
本次培训从县政府、教育局及各中心校领导都高度重视,县师训中心精心组织,妥善安排,既有领导的重要讲话,又有专家的专题讲座,既有对县内名校的考察,又有对京城名校的拜访,可以说本次培训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全,收获大。
二、认真参与,成效显著
与会的81个人组成了一个大班级,中心配备了两名班主任,组建了一个班委会,按时上课、下课,按时完成中心交付的任务,集中学习的7天,是紧张的7天,是集体智慧碰撞的7天,霍飞局长的重要讲话既是培训工作的重要指示,也是对我们从事乡村教育工作者的鼓舞,吴沐森局长的《学校安全管理专题》让我们再次认识到校园安全工作,长期抓,反复抓,抓长期的重要性,程刚主任的《新课程与教育改革专题》也让我们感觉到作为村小校长在素质教育中应担当的责任。王全林教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让我们意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方临宝股长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学校后勤管理专题》让我们更明晰教育经费使用中的注意事项,陈绍国主任的《学校德育管理专题》,凸显了德育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先导作用,我们还集中观看了袁贵仁部长的《教育发展钢要》和《校园文化及特色学校建设》,这些让我们知道了国家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集体交流并探讨了在教学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在北京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附属实验小学,听取了北京名校史家小学校长卓立的专题讲座《和谐育人》,所有这些都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找到了工作中的依托,在学习中得到了升华,应该说一次培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不能释解所有的困惑,但它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补的平台,让我们在艰辛的工作之余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让我们懂得了在基层工作中快乐的源泉,作为农村教师,课堂下的我们是艰辛的、动荡的,甚至是狼狈不堪的,但它并不影响我们走上三尺讲台的从容与淡定。
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是从20__年3月开始的,最初接到培训通知时我感到很有负担。在座各位都是校长,我想这种体会你们比我更深。因为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时间上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真正说把一个两三个小时的视频坐在那看完再去做作业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和大家一样,我也深爱着教育工作,在工作中也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所以培训学习常常就在忙碌的工作中暂时搁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则故事,故事题目是《做时间的主人》。讲的是一个大学教授回忆钢琴教师教导他的话,“你只要在空闲的时候练上几分钟的钢琴,这样弹钢琴就成了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受到启发后的教授尽管每天工作很忙,但仍抓住零星时间进行创作,运用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出了长篇巨著。这个故事当时给了我一个启发,我认识到要想很好的完成培训必须也只能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让学习变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变成一种习惯,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去网上冲浪一样。我想这也是这次远程干训的优点所在,它不限制你学习的时间、场所,一项内容的学习你可以分为多次,你喜欢的内容你还可以反复学习,而且考核时间是累计的。
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之后我惊喜的发现,很短的时间自己不但学了很多,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当初做完作业就完事大吉的想法没有了。我想,凡是走进这个培训的领导都会和我有同感。为什么呢?首先从培训讲座的主讲人看,有教育部部长周济、青少年德育教育方面的专家陆士桢教授、当代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孙云晓、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劳凯声……他们都是中国教育的领军人物,教育界的权威人士,著名的学者专家。能够聆听到他们的声音,可以说是自己精神领域里的一次刷新,是固有的观念和先进理念的一次碰撞,是思想方法、理论水平的一次拔高。观看之后真有一种“坎井之蛙艳羡江海之大”的感觉。
下面跟大家交流几个精彩片段:在必修课《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陆士桢教授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她说,传统教育是把土豆塑造成苹果,而现代教育则要求我们推动土豆去适应社会,使之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土豆。我从中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有潜能,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自身的优点,而不能像企业生产产品似的一个模子、一个规格。也就是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陆教授还讲了青少年道德评价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他讲了有些学校的好做法,把三好拆分,比如学习好、思想好、劳动好、见义勇为好、社会服务好、文艺好、体育好……然后拼三好,只要具有任意“三好”都可当选“三好学生”。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人纳入到主流评价当中。这种做法对于目前很多学校还在以学习成绩前几名就是三好生的做法无疑具有启迪意义。在选修课《有效的沟通技巧》中我学到沟通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沟通要谈行为不谈个性,也就是要就事论事。我曾经在网上收看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的讲座并做过记录。他提到的沟通最有效的方法和这个类似。就是:“你只要听他说什么,不要计较他怎么说”。确实是这样,我们领导常常犯这样的毛病,哪个老师气呼呼的跟我们讲话,我们不去考虑他说了什么,而首先想到他怎么这么没礼貌?态度怎么这么恶劣?有这样的想法之后我们就很难把事情处理好。其实每个人说话都或多或少有些道理,我们要学会听他说什么,而不要计较他怎么说。从这些片段中所折射出的理念我觉得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还有很多精彩片段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与大家分享。但总的来说,这些讲座无不闪动着智慧的灵光:教育理念高屋建瓴,学术观点异彩纷呈,思想方法独辟蹊径,语言表达幽默风趣,确实让人耳目一新,百听不倦。有几个讲座,像陆士桢的《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钱志亮的《解读教育对象“人”》、《有效课堂哪来》我是爱不释“耳”,180分钟的讲座一气听到完,真的感觉像是在品尝精神大餐,有大快朵颐之感,有时我也会情不自禁跟着会场听众捧腹大笑。我想除了远程干训这个平台,我们是很难有这样的学习体验的。
“用丰富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理论,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我想这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最终目的。在工作中,我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在实践中切实体验到了培训的好处。在选修课《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中,孙云晓指出“只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儿童教育”这给了我启发,我不知道其他学校学生在见到老师时敬礼是个什么状态,反正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学生向老师问好特积极,也敬礼,就是不管在什么状态下他都敬,比如说正跑着呢,他就边跑边敬礼,正跳绳呢边跳边敬礼,有时手里拿着东西,笤帚撮子之类的,他也举起笤帚撮子敬礼,这常常让教师们哭笑不得,人家学生敬得可起劲了,但咱看起来感觉就像抡家伙打人一样。看到这种现象,我和大队辅导员研究决定,实施“好习惯月养成计划”,首先就来教学生如何向老师敬礼问好。我们规定了敬礼的姿势:敬礼时,要先立正站好,面带微笑。五指并拢,右臂从体前举过头顶。右手高于额头一拳,右手心朝向左下方。右手和右小臂成一条直线。敬礼时,右手臂抬起、放下一次完成,动作要迅速。这样具体要求一出来,再经过班主任指导,学生就会敬礼了,而且显得特别有礼貌。运用这种做法我们又相继培养了学生的坐姿、站姿、写姿、走姿……正如孙云晓所说,好习惯真是来自于细节教育。
这是我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例子。还有在学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时,为了处理得当,我就去干训网上讨教,学习《当前学校依法执教中的若干问题》和《校园安全与突发事件处理》,从中掌握方法规则,处理这类事件变得得心应手,家长非常满意。
除了我自己学习,我还把好的视频、好的文章推荐给其他中层领导和老师。比如《如何做好科研项目》,我把它推荐给科研主任李晶,因为我校有一个葫芦岛市的科研课题就要结题,她又是新提上来的领导,在这方面没有经验,所以推荐给她供她学习进步。还有我们的教导主任跟我反映教师的教学反思写得不好,我把自己学到的有关反思方面的理论和她进行交流,并且,把《追求教学反思有效性》这篇文章推荐给她,将其定为业务学习内容。在上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校的教研重点,钱志亮的“有效课堂哪来”又成了我和教师们一道学习的载体,教师们观后感到受益匪浅。
以上我谈了参加远程干训的心得体会以及实践收获,很多认识还很肤浅。如果我把自己比作一个寻宝者,那么我仅仅只是发现了宝藏,而并没有真正拥有它。所以我的学习将不会因为学业的完成而终止,这个培训平台将陪伴我从事教育管理的每一天。
各位领导,当信息时代以他不可阻挡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必须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迎接他的挑战。有人曾预言“在未来,你所拥有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其他人学得更快的能力。”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最后我希望在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的平台上,大家都能“闻道不拘先后,术业各有专攻”。谢谢大家!
一、我的思考: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反思自己的学生观把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点点滴滴的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最引起我思考的问题:
1、 融合教育的环境下,特殊教育应如何定位?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变?
2、现行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都偏向于普校化,特殊教育应如何体现“特”?
3、如何运用行为矫正的策略去发展学生的良好行为?
4、今后,我们该如何一步一步去实现家庭、社会、社区、特校所共同合作构成的支持性环境呢?作为一名普通的特校老师,我能做些什么?
5、回顾教学中,自己是否有根据学生的特殊性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有想过:九年的学习,有多少知识能真正是对学生走上社会是有用的?
6、如何突破听障生读不懂、写不通的老大难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我的理解
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发人深省。
(一)目前,在我国特殊学校仍是特殊儿童主要安置形式,特殊学校教师要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适合的教育,教书育人,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提升特殊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随着融合教育的开展,特殊学校也必须从传统隔离式的学校教学转变为与社区、家庭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特殊儿童的教育将不仅仅是在校园的狭隘的教育,从学校融入社区、进入社会。特教教师要帮助特殊儿童突破学校围墙,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社会,为其创造融合的环境,帮助其从实践中学习,从真实生活中学习,成为特殊儿童发展的引导者。作为“教育者”的特殊学校教师:首先是一名特殊教育者,应当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承担起协调者
的作用,促进特殊学校资源中心功能的发挥。协调家长和普通学校教师之间的矛盾;促进普通学校教师与其他特殊教育相关人员的沟通与交流。
(二)课程方向的把握很重要。该如何去把握?“度”在哪里?
这是听了肖非教授的《特殊教育学校综合课程的几个问题》的讲座后,在脑中不断浮现的,引起我思考的问题。近年来,特殊学校在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盲目搬用普校语文教改的做法,严重脱离大多数聋学生实际,不适应聋学生的承受力程度,课堂教学的功利色彩,结果收效甚微。在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无论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同程度地忽视残障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长期以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训练的地位,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已被异化为应付考试的训练,缺乏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三) 运用行为矫正的有效策略,开启特殊儿童的心锁。在我们的眼里总是看到孩子这样不对,那样不行,总是观察孩子的不足与缺陷。如果长期地忙于应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会日渐消磨我们的教学激情,丧失教学的潜在乐趣。更重要的是,教师如果忙于处理不良行为,他还能有多少时间用于教学呢?胡晓毅教授《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的讲座中让我找到了开启特殊儿童心锁的这把钥匙。在胡教授为我们呈现的一幅冰山的画,让我明白了:我们看到孩子的行为只是冰上的一角,而冰山下的根基我们是无法看到的。一个行为发生问题,必须找出原因。只要他的行为不影响别人,就不要过于干预。我们应换一个思维,站在冰山脚下去考虑孩子需要什么,良好的人格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是非常渴望得到我们肯定的,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时,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角度去看(摸、闻、看、听、说)应强调的如何建立良好行为,应该更注重良好行为的发展而不是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任何行为都有功能,发生任何行为都是有前因的,不及时干预不良行为就容易泛化。一个良好的行为建立起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化物,找到关键点,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立刻”纠正。把行为细化成若干个细小的动作,让其容易达到一个个目标,帮助其爬楼梯。
(四)在《团队破冰与团队建设》的体验活动中。非常有幸被组员推荐当了队长。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同心协力、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活动后,我们认真总结、积极发言。我们为取得的成绩而欢呼,对于失败的原因我们共同反思,对今后改进的意见积极显言。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这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很难得见到的表现。活动后,让我明白了:
1、在工作中,领导的领导力、决策和判断力决定着一件事情的成败的关键。
2、团队成员的服从意识、协作精神非常重要。团队的成败取决于每个团队成员的努力!传统观念: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通过这个游戏让我明白了流水线上只要有一道工序出问题,最终的产品质量就无法保证;“动车”之所以跑得快,就在于每节车辆都有动力,而不再依赖车头的带动。
3、要做好一件事情,方法很重要。领导管理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将好的思想或好的办法固化为团队的制度并加以坚决执行!
4、要想顺利完成一项任务,必须先领会领导的意图,即明确目标的要求否则方向错了,接下来的工作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其次,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工作流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随时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