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乡村振兴是很重要的任务,它其实是可以去解决地区、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振兴乡村优秀的学生心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丰富而又有意义的三下乡之旅,让我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实践中。进入到农村,体会到和大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在下乡的日子里面,我的收获不仅仅是调查到的资料,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
本次下乡持续有四天时间,地点选在被誉为商贸大镇、客家古镇、文化名镇的赣州市上犹县营前镇,开展的主要活动包括了探访乡村、游览红色景点、徒步拉练、送法下乡、送艺术下乡、开设见面会等,通过这一个个的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当地的文化,也给予我们机会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教给他们。通过走访乡村,派发相关资料,我们真正的走进了农村,也了解了农村。
每个活动都让我有所感悟,其中,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与村官面对面交流了。没交流前,我很盲目,天真的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盖几幢楼房;在农忙时,农民只要勤勤恳恳下地收割水稻、小麦就算致富了。经过交流才了解,建设新农村就是发展农村经济,说具体点,就是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基层的民主政治要向前推进。刚刚走出校门的我们有着特有的朝气、热情和活力,同时还具有一些新鲜的理念,踏实肯干、热情公正,有进取心和创新意识,在思维、理解、实践能力上,都具备一定的优势。农村的建设需要像我们一样的青年人,我们的发展也需要到农村去历练。
通过这次的交流,我对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有了初步了解,对于新农村的建设也有了新的认识,黄书记等领导的一番话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做为一名大学生的我们还需要重点培养自己哪些方面的素质,具体来说:
一、准确定位意识
当前农村最缺乏技术和人才,只有定位准确,不摆大学生的架子,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和文化优势重点向农民传授技术,帮助农民致富;宣讲政策、法律知识,帮助调解民间纠纷;多做一些进家入户为村民服务的工作,用自己扎实的作风和能力,力所能及的为村里办实事。从大学校园一步踏入环境复杂、矛盾重重的农村,大家心理咨询上的落差在所难免,俗话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选不出时代的伟人”,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找到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平台。
二、村情调研意识
农村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特别是在矛盾比较突出、工作比较复杂的农村,更应该尊重事实。所以大家要少一点“指点江山”,多一点“望、闻、问、切”,坚持多看、多听、多问、多思、多干,要深入村组,走进农户家中,掌握本村支村两委班子构成、村集体经济、产业特色、群众生活等实际情况,做到村情户情“一口清”,才能有的放矢,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
三、沟通交流意识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开展工作,直接面对的问题很多,要学会说当地的方言,同时一定要主动与人沟通,和村组干部、能人大户、地方群众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用真情实感,讲实情,说真话,学会换位思考,让他们感知到自己的真心和热情,善于沟通、入乡随俗,懂得农村的“人情世故”,多一点“农民意识”和“草根情结”,学会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法来解决农村问题。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带着对老百姓的感情多登群众门、多谈农家事,人民群众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设身处地的为农民着想,只有这样才能夯实群众基础。
四、目标责任意识
在农村,农民不管你说的多好,只看你做的多好,出了那些成绩,让他们得到了那些实惠。每一位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有责任感,作为理工学子更是要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把能带领农民群众致富作为“村官”工作的第一要务,要有工作目标,找到努力方向。机遇催人奋进、创业正逢其时,要贴船下篙、脚踏实地,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根据任职村的具体情况,针对当前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寻找创业项目,创新思路,捕捉商机。要不怕失败,百折不挠,锲而不舍,把全部的激情和智慧投入到创业富民中去,才能在农村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通过交流后,我们深知农村的工作是艰苦的,村官的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在他们的身上肩负的不仅是一种工作的职责,更多的是农民的信任和期待。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有远离繁华、喧嚣的都市,来到宁静、偏远的农村的愿望,那么应要有扎根农村,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民的深厚感情;要有推动发展,致富百姓的真是能力;要有长期奋斗,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牢记史书记的期望,能背起老百姓的信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在农村这片热土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只要你愿意去尝试和经历,并坦然的去接收过程中的辛酸苦辣和结果的成败得失,人生就会精彩。三下乡虽然结束了,但是收获却是如此的丰硕,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更加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还需暴风雨的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绝对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我们需要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去书写一份令自己满意的青春答卷。
我们要出发。当第一道曙光划破漆黑的苍穹,当第一缕微风唤醒朦胧的睡眼,许多的梦,依然在等待中进行,而脚步,却早已载着希冀和憧憬,开始新的征程——三下乡。
20__年7月19日,在系部的组织和两位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去了隆德县菜川村,哈学林队长扶贫的地方。
本次活动我们主要以普法支农为服务内容,正好发挥我院专业之所长,让村民了解我们,并懂得更多的法律知识。
路途遥远,中午我们才到达菜川村,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觉得辛苦,因为我们乐在其中。接待我们的是哈队长和几位村领导,这让我备受感动,也十分感激。我们在农家院里吃了羊肉臊子面,那种开心的笑容或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是最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笑。伴随着午后炙热的阳光,我们去了苜蓿地里,帮助一位农民伯伯家割苜蓿,大家也是十分勤劳,相互配合,很快就割完了。期间,我跟伯伯家的小妹妹聊天,了解了他们家乡的种植,是那么的不容易。因为处于山区,有的地里车进不去,还要转,非常麻烦。从中我体会了人间风情,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发现了不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认。活动结束了,个人感触颇深,从中让我认识到: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实践能力,基层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到基层中去。基层的锻炼,可以不断地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肯定自身的价值,在实践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持之以恒,永远向前。
这个七月,灿烂的阳光流淌成一条静默的河,洗涤几分稚气,沉淀厚重的执着。这个夏日,炽热的激情谱写成一首热烈的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开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
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