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进入倒计时了,因为高考需要考很多个科目,每一个科目我们都要复习到位,所以同学们应该制定一些具体的高考第二轮复习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第二轮复习工作计划5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二轮复习指导思想:
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而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
二、二轮复习形式内容:
以专题的形式,分类进行。具体而言有以下几大专题。
(1)集合、函数与导数。此专题函数和导数、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每年高考中导数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一般情况在客观题中考查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的计算属于容易题;二在解答题中的考查却有很高的综合性,并且与思想方法紧密结合,主要考查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等。(预计5课时)
(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此专题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近几年高考中三角函数内容的难度和比重有所降低,但仍保留一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和一个解答题的题量,难度都不大,但是解三角形的内容应用性较强,将解三角形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是今后命题的一个热点,我们可以关注。平面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形式的“双重性”,是一个重要的只是交汇点,它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都可以整合。(预计2课时)
(3)数列。此专题中数列是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列与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例如,主要是数列与方程、函数、不等式的结合,概率、向量、解析几何为点缀。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问题,而数列与不等式相关的大多是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预计2课时)
(4)立体几何。此专题注重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点线面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理科)。(预计3课时)
(5)解析几何。此专题中解析几何是重点,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方程的探求以及最值范围、定点定值、对称问题是命题的主旋律。近几年高考中圆锥曲线问题具有两大特色:一是融“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为一体;二是向量关系的引入、三角变换的渗透和导数工具的使用。我们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要兼顾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强化训练,尤其是推理、运算变形能力的训练。(预计3课时)
(6)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此专题中不等式是重点,注重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其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恒成立问题应用较为广泛,在函数与导数、数列、解析几何的解答题中都会有所体现。(预计2课时)
(7)概率与统计、算法初步、复数。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计3课时)
(8)高考数学思想方法专题。此专题中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重点。(预计8课时)
三、保障措施与实施建议:
以《考试说明》、《考纲》为指导,制定详实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并在4月底完成二轮复习,期间要进行六大专题训练、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进行一定数量的模拟检测。
具体措施:
(一)明确“主体”,突出重点。教师要对《考试说明》、《考纲》理解透彻,研究深入,把握到位,明确大方向。我们在继续作好知识结构调整的同时,抓好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方法的提炼和升华,努力做好从单一到综合;从分割到整体;从记忆到应用;从慢速模仿到快速灵活;从纵向知识到横向方法的“五个转化”。总体上,形成良好知识网络。同时总结解题规律,灵活应用通性通法,模拟高考情境,提高应试技巧。
(二)把好教学质量关。从集体备课到课堂教学,到作业的批改和辅导,环环相扣,丝毫不能松懈。
集体备课的内容:备计划、课时的划分、备教学的起点、重点、难点、交汇点、疑点,备习题、高考题的选用、备学情和学生的阶段性心理表现等。集备时,一人主讲、全组听评、反复修改、二次定稿。
高考题启示:选题以常规题型为主,严格控制难度,要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升。从各种材料中选出具有“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的题目,控制题目的难度,在“稳”、“实”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战斗力。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全力促进集体备课与个人研究相结合,只为实现:让我们的课堂了无遗憾。每位老师充分考虑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优化课堂结构,合理安排课堂容量,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突出变式练习与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定期检测、细心批改,有效讲评。众所周知,取得成绩的关键是落实,每日有训练、每周有检测,限时完成,及时批阅反馈。只要布置就有检查,通过对学生学案试卷的细心批改,科学统计分析,找准病因(知识、方法技能、书写规范性等),认真讲评,并且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做到四个转变和做好五个“重在”。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
2、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热点”问题。
3、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
4、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并举,突出因材施教。
五个“重在”是指:
1、重在解题思想的分析,即在复习中要及时将几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渗透到解题中去;
2、重在知识要点的梳理,即第二轮复习不像第一轮复习,没有必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到,但是要将重要的知识点用较多的时间重点讲评,及时梳理;
3、重在解题方法的总结,即在讲评试题中关联的解题方法要给学生归类、总结,以达触类旁通的效果;
4、重在学科特点的提炼,数学以概念性强,充满思辨性,量化突出,解法多样,应用广泛为特点,在复习中要展现提炼这些特点;
5、重在规范解法的示范,有些学生在平时的解题那怕是考试中很少注意书写规范,而高考是分步给分,书写不规范,逻辑不连贯会让学生把本应该得的分丢了,因此教师在复习中有必要作一些示范性的解答。
(五)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虽然我们不能做考试的奴隶,但适当的考试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的复习考试中应做好如下几点:
(1)容易题争取不丢分——规范表述少跳步。
加强接替表述的规范性,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尽量做到容易提不丢分,解题中出现不恰当的“跳步”,使很多人容易失分。
(2)中等题争取少丢分——得分点处写清楚。
容易题和中档题是试卷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是进一步解高考题的基础,要确保基础分、拿下力争分、不丢零碎分。
(3)较难题争取多拿分——知道一点写一点。
一道高考题做不出来,不等于一点想法都没有,不等于所涉及的知识一片空白,尚未成功不等于彻底失败,应尽量将自己知道的写出来。例如,涉及到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一般只要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如y),然后写出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假如二次项系数不为零,否则要讨论),写出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哪怕后面一点都不会解,也已拿到本题三分之一的分数。
(4)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例如在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以图代证”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题才能“得分”。
(5)正确处理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在答题时要按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难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造成“隐性失分”。解答题一般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难,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陷阱”,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尽量做到中等题少丢分,难题多得分。
(六)科学研究教育策略,做好学生的心理导航工作。随着高考日日临近,学生的紧张、焦躁心理逐渐加重,使休息效率和学习效率下降。我们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具体情况要时刻注意学生心理方面的引导调节,为我们的学生保驾护航。
总之,第二轮复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分类要求的原则,内容的选取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密切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防止过分拔高,加重负担。二轮复习是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水平的大检阅。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
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
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
(1)力与直线运动;
(2)力与曲线运动;
(3)功和能;
(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
(5)电路与电磁感应;
(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结构分析;
(2)主要命题点分析;
(3)方法探索;
(4)典型例题分析;
(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实验部分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的理论部分一般在第一轮中进行,我们把“走进实验室”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尽管在实验部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掌握的情况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中高分、低分悬殊较大,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思想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的能力。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加强反思,提高学习效率。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如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设计的巧妙处何在?此题的关键何在?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此题为什么这样做?做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点?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另外,可以对一道典型习题反思,可以对一套试卷反思,也可以对学习环节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反思,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清楚,从而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也是一种积
关注重点和热点知识,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分析近两年化学学科的试题,可以发现: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与电化学等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这类重点、热点知识,必须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将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应用熟练。
一、指导思想
注重策略,狠抓落实,重点突出,全面提高。
二、具体要求
巩固语基,加强阅读,全面提高审题写作能力。
三、时间安排
20__年2月18号――20__年4月30号
四、学情分析
1、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底子薄,通过一轮复习,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但学生的错点比较分散,且每个学生的错点也不集中,特别是理科班的优生,语文薄弱的较多,所以,卷一的复习不能放松。
2、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依靠老师较多,现代文阅读普遍得分较低,通过考试分析,发现主要表现是:(1)审题不清。(2)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差。(3)概括能力不行。因而,二轮复习的重点便是现代文阅读。
3、作文方面,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在结构和语言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导致作文审题不准,偏离题意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二轮复习,审题立意仍是重点。
五. 备课备考
一、搞好团队合作,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1、全体教师共同商讨制定出严密的工作计划,确立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从收集资料、命题、研讨到主要发言人等各项工作都详细分工,互相合作。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是集中交流时间。备课组基本上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讲课步调,统一授课内容,统一分析重点,统一练习选题。认真抓好高三后期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学、教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交流,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精心筛选复习资料,既抓好知识检测,又抓好数据分析。根据对高考规律的认识和对高考趋势的把握,在备考中认真把好复习资料的辨别、筛选关。高三后期阶段是练习大量使用的时期,在习题的编写上,一方面由备课组长组织材料,其他协助,另外还把材料划分成块让各位老师去组织试题,备课组成员团结协作。
二、注重策略,着眼于提高效益
高三后期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通过专题突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正确处理一轮与二轮的衔接,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掌握规律与克服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一步到位与反复巩固相结合。
巩固基础、专题训练、限时训练、综合训练四者有机结合。巩固基础是首要任务,专题训练是基本形式,限时训练、综合训练是基本手段。即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分析、审题等能力,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1、强化研究,明确方向。
高度重视考试信息,做到“四研究、四明确”:一要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点的命题范围(如语病、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修辞格),要抓住“纲”,仔细分析考点、试卷结构、分值等的变化,细心揣摩一些措辞的变化,以使自己少走弯路,抢得先机;二要研究高考题型的发展变化,明确新题型的发展趋势;(18套语文试题怎么样?有什么异同?对20__年高考有何影响?对我们的复习备考有何指示?)三要研究高考试题与学科能力的关系,明确高考题的能力测试要求;四是研究学生实际能力,明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高考测试能力的差距。平时的测试不一定非要按高考试卷规定的形式,要注意弱项与强项的关系。语言表述是弱项,平时试卷上要有体现,同时要处理好新题与旧题的关系,处理好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处理好可迁移与不可迁移知识的关系。
2、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我校生源素质不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都不高,尤其是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低下。针对学生的素质水平,我们把备考的重点首先定位在“狠抓双基不放松”的原则上。过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关,抓好基本能力的培养关。复习中恰当地结合课本,利用课本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选择课内的名句名篇让学生熟记,选择一些典范的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掌握一些文学体裁的写作技法,以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3、科学管理,力求效益。
语文高考的备考庞杂,头绪万千,一旦欠缺科学性,就无法产出较高的效益。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有意识的构建科学备考的思路。
(1)找准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2)及时反馈,才能有效调控。
(3)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兴趣。
4、重点突出,形成特色。
做好“三三四”,提高课堂效益。“三三”是抓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抓规律,优化思维品质;抓重点,讲求训练效率。培养学生的三种习惯,即小组讨论的习惯、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的习惯、善于归纳总结正确表述的习惯。“四”是抓好指导课、讲评课、训练课和写作课四种课型。
指导课。要求每位教师做明白人,上明白课。每个考点都要讲清考点的定位、考查的方式、解决的'方法、注意的问题等。把握三点,即注意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重要环节。
训练课。关键是把好选题关,练习和试卷要有诊断性。解决好四个难点:一是高考年年考,但得分率始终不高的题目;二是文言文阅读,特别是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现代文阅读;四是变化的内容,特别是实用文体的阅读。
讲评课。讲评是二、三轮复习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讲评前的集体研究和会诊又是确保讲评质量和整体优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评讲要做到有针对性,精讲典例,并作适度延伸,力求能举一反三。
写作课。作文是半壁江山,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作文训练分三线进行,即以文体为线,以题型为线,以能力为线。复习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建立材料库,加强储备,以有备无患;注重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5、抓好落实,争取突破。
(1)加强集体研究,分工合作。(2)计划要细,尽量争取时间。(3)重视二卷,科学切块。(4)坚持阅读。高考不止,阅读不止。(5)重视写作,加强审题指导(6)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个别辅导。(7)处理好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8)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精心作答,认真检查的习惯。(9)不放松作文训练。(10)适应网上阅卷的新形势,加强试卷规范化练习。
6、勤批阅、快批阅,摸透学情。要求教师先做后讲,不做不讲;先批后讲,不批不讲。细批、精批、勤批、快批,提高讲评针对性。克服就题论题,不发散,不拓展,不补救的现象。
三、要用思想去教学和管理
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是管理,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心理的动态,实施监控,诱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主体欲望的催化和学习激情的激活。
六、实施措施
要有综合,要做套题;要抓重点,提高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要针对难点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扩大得分点。
(一)查漏补缺,强化提高,培养考试能力
1、要在平日的练习或模拟测试中及时发现知识、能力点上的弱点和缺失,并把它作为复习和训练的重点加以突破。
2 本轮复习以做适量练习为重点,在练习中复习第一轮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练习分两种,一是围绕〈〈考试说明〉〉作些专题练习,二是综合模拟题。
3 本轮复习要注意锻炼应试心理,提高应试能力,以便能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注重策略,多种方式,训练答题能力
1、用二轮复习考卷来巩固卷一的12个单选题,限时半小时完成。
2、多方搜集资料结合二轮复习材料进行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3、用科组下发的“二轮复习资料”进行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巩固提高。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训练。
5、每周一套“综合模拟题”,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答题能力,二是查缺补漏。
6、利用课下作业,完成以下内容:(1)改错。(2)默写。(3)语用练习。
一、二轮复习指导思想:
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而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
二、二轮复习形式内容:
以专题的形式,分类进行。具体而言有以下几大专题。
(1)集合、函数与导数。
此专题函数和导数、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每年高考中导数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一般情况在客观题中考查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的计算属于容易题;二在解答题中的考查却有很高的综合性,并且与思想方法紧密结合,主要考查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等。(预计5课时)
(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
此专题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近几年高考中三角函数内容的难度和比重有所降低,但仍保留一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和一个解答题的题量,难度都不大,但是解三角形的内容应用性较强,将解三角形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是今后命题的一个热点,我们可以关注。平面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形式的“双重性”,是一个重要的只是交汇点,它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都可以整合。(预计2课时)
(3)数列。
此专题中数列是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列与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例如,主要是数列与方程、函数、不等式的结合,概率、向量、解析几何为点缀。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问题,而数列与不等式相关的大多是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预计2课时)
(4)立体几何。
此专题注重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点线面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理科)。(预计3课时)
(5)解析几何。
此专题中解析几何是重点,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方程的探求以及最值范围、定点定值、对称问题是命题的主旋律。
近几年高考中圆锥曲线问题具有两大特色:一是融“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为一体;二是向量关系的引入、三角变换的渗透和导数工具的使用。我们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要兼顾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强化训练,尤其是推理、运算变形能力的训练。(预计3课时)
(6)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此专题中不等式是重点,注重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其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恒成立问题应用较为广泛,在函数与导数、数列、解析几何的解答题中都会有所体现。(预计2课时)
(7)概率与统计、算法初步、复数。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计3课时)
(8)高考数学思想方法专题。此专题中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重点。(预计8课时)
三、保障措施与实施建议:
以《考试说明》、《考纲》为指导,制定详实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并在4月底完成二轮复习,期间要进行六大专题训练、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进行一定数量的模拟检测。
具体措施:
(一)明确“主体”,突出重点。
教师要对《考试说明》、《考纲》理解透彻,研究深入,把握到位,明确大方向。我们在继续作好知识结构调整的同时,抓好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方法的提炼和升华,努力做好从单一到综合;从分割到整体;从记忆到应用;从慢速模仿到快速灵活;从纵向知识到横向方法的“五个转化”。总体上,形成良好知识网络。同时总结解题规律,灵活应用通性通法,模拟高考情境,提高应试技巧。
(二)把好教学质量关。
从集体备课到课堂教学,到作业的批改和辅导,环环相扣,丝毫不能松懈。集体备课的内容:备计划、课时的划分、备教学的起点、重点、难点、交汇点、疑点,备习题、高考题的选用、备学情和学生的阶段性心理表现等。集备时,一人主讲、全组听评、反复修改、二次定稿。
201某年高考题启示:选题以常规题型为主,严格控制难度,要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升。从各种材料中选出具有“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的题目,控制题目的难度,在“稳”、“实”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战斗力。相互学习,资源共享。
全力促进集体备课与个人研究相结合,只为实现:让我们的课堂了无遗憾。每位老师充分考虑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优化课堂结构,合理安排课堂容量,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突出变式练习与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定期检测、细心批改,有效讲评。
众所周知,取得成绩的关键是落实,每日有训练、每周有检测,限时完成,及时批阅反馈。只要布置就有检查,通过对学生学案试卷的细心批改,科学统计分析,找准病因(知识、方法技能、书写规范性等),认真讲评,并且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做到四个转变和做好五个“重在”。
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
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热点”问题。
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
4、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并举,突出因材施教。
五个“重在”是指:
1、重在解题思想的分析,即在复习中要及时将几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渗透到解题中去;
2、重在知识要点的梳理,即第二轮复习不像第一轮复习,没有必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到,但是要将重要的知识点用较多的时间重点讲评,及时梳理;
3、重在解题方法的总结,即在讲评试题中关联的解题方法要给学生归类、总结,以达触类旁通的效果;
4、重在学科特点的提炼,数学以概念性强,充满思辨性,量化突出,解法多样,应用广泛为特点,在复习中要展现提炼这些特点;
5、重在规范解法的示范,有些学生在平时的解题那怕是考试中很少注意书写规范,而高考是分步给分,书写不规范,逻辑不连贯会让学生把本应该得的分丢了,因此教师在复习中有必要作一些示范性的解答。
(五)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虽然我们不能做考试的奴隶,但适当的考试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的复习考试中应做好如下几点:
(1)容易题争取不丢分——规范表述少跳步
加强接替表述的规范性,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尽量做到容易提不丢分,解题中出现不恰当的“跳步”,使很多人容易失分。
(2)中等题争取少丢分——得分点处写清楚
容易题和中档题是试卷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是进一步解高考题的基础,要确保基础分、拿下力争分、不丢零碎分。
(3)较难题争取多拿分——知道一点写一点
一道高考题做不出来,不等于一点想法都没有,不等于所涉及的知识一片空白,尚未成功不等于彻底失败,应尽量将自己知道的写出来。例如,涉及到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一般只要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如y),然后写出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假如二次项系数不为零,否则要讨论),写出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哪怕后面一点都不会解,也已拿到本题三分之一的分数。
(4)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例如在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以图代证”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题才能“得分”。
(5)正确处理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在答题时要按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难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造成“隐性失分”。解答题一般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难,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陷阱”,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尽量做到中等题少丢分,难题多得分。
(六)科学研究教育策略,做好学生的心理导航工作。
随着高考日日临近,学生的紧张、焦躁心理逐渐加重,使休息效率和学习效率下降。我们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具体情况要时刻注意学生心理方面的引导调节,为我们的学生保驾护航。
总之,第二轮复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分类要求的原则,内容的选取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密切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防止过分拔高,加重负担。二轮复习是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水平的大检阅。
我们的工作任务是辛苦而艰巨的,但它也是充满希望、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帮助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