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2020版花木兰电影观后感影评5篇

| 芷晴

花木兰在这电影版中的牺牲是巨大的,十二年的军旅生活,对最爱之人的离别,对累累功勋战绩的放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花木兰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版花木兰电影观后感影评5篇

花木兰电影观后感1

2020年9月11日,众人期待已久的《花木兰》电影终于在国内上映,受到疫情的影响,连周末的影院里,前来观影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在这里,也不得不提到几天前,9月8日,人民大会堂为抗疫英雄们进行的表彰大会,虽说医者仁心,但是国家最高级别的礼遇,对于每一位医护人员,是无上荣耀,对于每一个国民,是真正的国家英雄,人民楷模。而之于木兰,皇帝御赐,高台拜封,是国家能够给予救人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的最高礼遇,于国,赤诚忠心,于家,光宗耀祖,于人,流芳百世。

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木兰的壮举,无不为上至高堂,下至市井的人们所称颂,人们似乎并不在乎历史上真实的木兰是谁,又有着怎样的身世浮沉。那我也就跟着《花木兰》这部电影的主线,去寻找花木兰身上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与家国情怀。

电影开始,木兰从小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父亲曾经上过战场,但是因为负伤从而离开军营,回归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从小花木兰在父亲的培养下练剑习武,在从院落里追鸡,到翻身上屋顶,从不慎失足到平安落地,一招一式确实看得出编剧导演做足了功课。而在落地后花父投来的眼神中,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虽然围观的街坊四邻说长道短,但是这似乎并不影响木兰的习武天赋在父亲心中的骄傲。虽然不知道为何迪士尼在引入家族图腾的时候从动画中的龙(苜蓿),变成了凤凰,不过电影中巫女的角色(巩俐饰)却很好的填补了这一部分迷失自我,寻找救赎的人的精神层面的空缺。

转眼,木兰长大了,在马背上驰骋草原,插入了双兔傍地而跑的场景,无疑也为了呼应《木兰辞》“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佳句。后来花母托媒婆说亲的情节,也很好的还原了动画中的场景,媒婆的作威作福,木兰的不自在,通过表情与肢体语言也很好的传达出来,给老戏骨的演技点赞。千里之外的边塞蛮夷意图重整人马,卷土重来,不断骚扰进犯,也由此引出皇帝出诏征兵的剧情,所谓“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虽力不从心,但花父还是接下军令,木兰不忍父亲战死沙场,毅然决然在父亲出征前一晚,佩剑被甲,走上代父从军的不归之路。是的,她不知道前路凶险,他不知道生离死别,只凭一个孝字,还不足以道出她的心境,她想证明自己人生的道路不是安分守己,而是遵从本心,改变自己的命运。

军营里,每天与一帮光背赤膊的男人在一起,她忍下了,为了不暴露身份,早上第一个起,晚上最后一个睡,抢着站岗,忍受日晒雨淋,一个月都不洗一次澡,安安分分地在士兵的角色上,将花木兰隐藏起来,变成了粗声说话,段子满口的花君。练武时,也曾因争强好胜,无意崭露锋芒,让她有些懊恼;也曾为证明自己心中的勇气,而咬牙坚持,苦练武艺。导演为了让电影主题突出,让“忠,勇,真”三个字反复出现在观众的耳中,而观众唯独不易理解的“真”,在影片中给出了编剧和导演的解读,木兰曾经三番五次想为了“真”,向将军坦白自己的秘密,但是终究忍住了,为了不让家族蒙羞,她选择把小我放在身后。而传达给观众的,“真”的意义是恪守本心,展现最真实的自己,虽然也会在呼外界的闲言碎语,但是依旧有勇气直面自己的内心。

无情的战争来临,因为人手不足,与木兰一起的新兵们临危受命,上阵杀敌,看着尸横遍野,断壁残垣,众人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当得知大敌当前,怀着生死未卜,舍命为国的觉悟,即使手已经不由地颤抖。此刻的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早已没有了什么保家卫国的誓言,守卫同伴,努力活着才是唯一心愿。无比真实的人物刻画,这里我给电影加分。见同伴深陷险境,也顾不上身份暴露、身败名裂、身处险境,设计制造雪崩,覆灭敌军,挽救战友。是的,她成功了,做回自己,让她身心舒畅,才华尽显。她也失败了,被逐出军营,饱受质疑。

虽然巫女同情木兰告知她可汗的图谋,招募她加入,但是木兰保家卫国的决心,让木兰选择坚守,义无反顾回到军中报告了敌人偷袭皇城的诡计。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可以置自身利益于不顾,看轻生死,这舍生忘死的气概让人折服,众人选择了信任,也选择了宽容。回看皇城,可汗利用巫女控制了国师,引皇上深陷危机,而这部电影的颠覆在于,一改传统中国帝王羸弱的形象,让皇帝会武功,能打仗,这一幕竟然让我第一时间想起了李连杰主演的《木乃伊》中的形象,虽然这套皇帝的装容很多槽点(比如胡子和鼻毛连在了一起),但是这样一位帝王确实是人民心目中最为渴望和向往的,选贤举能,文武双全。在木兰赶来皇城后,皇上已经被控制,当巫女见到木兰引兵救驾,内心的黑暗和绝望破裂了,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解脱,用死证明了自己的追求,把木兰引至皇帝面前,挡下了那支必中木兰的利箭。可汗倒下了,皇帝得救了,可是让她寄托花家精神的佩剑融了。

金阶之下,木兰婉拒封赏,辞京回乡;故土之上,木兰纵情驰骋,只为归情。木兰带回了花家彻夜的思念,带回了抗争命运的勇气,带回了无与伦比的荣耀。木兰打破了传统的安分守己、固守妇道,成就了历史,成为传承千年的佳话。剧终。

说句实话,电影拍的个人真的觉得一般,各种细节还是有待考究,但是一幕幕的场景依旧在脑海反复放映。木兰身上折射出的优秀品质和家国情怀,正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根本品质。国家的统治者期望这个传奇被传承,因为忠,国人对守卫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忠诚是统治者的期望,有国才有家,国破而家亡,如有犯者,团结一致,共对外敌,国必安。每个家族会用这个传奇教诲后人,因为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传承下来的家风,就是百善孝为先,重孝道,家必和。每个普通人中也流传着这段传奇,谓之勇,谓之真,这是每一个人深埋心中的期待,期待能够拥有这份勇气,为了心中的“真”无惧无畏,得以建功立业,成就荣耀。于是木兰,还是木兰,木兰,也不再只是木兰。

平凡的我们重新看自己,无需抛头颅洒热血的舍生忘死,那深埋在每个人心中的真,我们是否还愿意奋不顾身。

花木兰电影观后感2

花木兰是个女孩子,她生来就是勇士的特性,但因性别原因而一直隐藏自己,每次她隐藏自己,电影响起自己这首歌的时候,我的眼泪直往下流。什么是自己?

花木兰做了自己,她在挣扎后选择真实,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仅有先天的优势,再加上后天勤奋的加成,她很成功。看完电影后的我,问了自己很多遍,究竟什么是自己?我忘了自己?我为什么会哭?

自从实习,越来越接近成年人的世界,有勾心斗角,少了份真实,少了自己。我仿佛就是一个机器人----看书考试实习吃饭坐车,少了很多灵魂。

我不敢多说话,生怕他人误解;我不敢多吃东西,怕自己长胖;我不敢不学习,生怕自己不及格......我一直都在害怕,害怕自己不好。但是如果真正的自己就是不好的呢,我为什么要否定自己?我否定自己否定的好累啊,仿佛一直在自我否定和肯定之间来回摩擦,摩擦的要精神分裂了。我很羡慕花木兰的敢闯敢拼,她是与生俱来的勇士。那我呢?我始终相信每个人生来的天性会帮助在未来的选择,当然后天还是少不了勤劳刻苦。但又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一直活在除了自己之外的世界里,那个世界里有所有的规定,关于样貌、品格、学习等等。我累了,我有我自己的追求,他们也很好,为什么要自我否定呢?

花木兰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精神很鼓励我,这部电影看的很合时宜。最近的我很混沌,生活和自己安排的完全颠倒错乱,而且没有好转的征兆。看完电影,我茅塞顿开----大胆去做就好!你就是对的!

今天张馨予的“不要对女生的身材太苛刻”,我才发现我一直在拒绝自己的洗好,我喜欢吃甜食我喜欢面包,我为什么一直要拒绝自己的爱好,我也有自己的爱好呀!我有自己喜欢的!

自己的舒服状态不是一直懒散不做事----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喜欢吃东西,我喜欢记录生活......我喜欢自己。

花木兰电影观后感3

2020年的花木兰,既不是中国的公主,也不是女性英雄和民族英雄,而是反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女性独立而行之的小丑狗熊,不论这是文化输入还是输出,都太藐视观众的智商和民众的情感。

刘亦菲可能还在事业上升阶段,需要一些通俗的大众文化充实根基,但真的很难以置信巩俐、甄子丹、李连杰三位超一线电影巨擘,都在全球电影界或摸爬滚打或乘风破浪数十年,还是没有明白“中国演员的好莱坞道路行不通”这个唾手可得的常识,仍然被“好莱坞”“迪士尼”这几个title迷得晕头转向,不惜玷污自己的羽毛,戴上丑角面具、化身鸡鸭鸟人,像公园付费喂食的饿鬼鸽子一样,哄观众、逗资本,贻笑大方、四方、四海八荒。

一、性别认知障碍:女性作为策略的滥用

时至2020年,少数族群的银幕显影在好莱坞的文化语境中,具有几乎矫枉过正的政治正确民主需求,黑人、女性、LGBTQ、少数族裔……一定程度上确实强效达成了电影文化的多元要求,特别是女性群体的银幕呈现,漫威、DC的超级英雄电影,不再甘于女性人物作为被凝视对象、附属地位的存在。

性感美艳的黑寡妇、猫女已然不符合当下受众对女性独立的期待,惊奇队长、神奇女侠被冠以“属于女生自己的超级英雄”的盛名,擢升超级英雄IP顶流的存在,尽管看过这两部电影的观众就知道,这两位女超英的力量获取纯属天降或意外。

迪士尼自然是不甘落后,众多公主之中,近年《冰雪奇缘》和《美女与野兽》分别塑造了霸道女王艾莎和知性学霸贝儿。

(孤岛电影皇后陈云裳饰演花木兰)

而到了今年的《花木兰》,不仅早在1998年就有原版动画的广大观众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花木兰这个原型人物,在中国历史中也是女性主义的最重要代表人物,并且也有相关电影、电视剧多年以来的保温。

加上从前期准备选角就密集宣传造势,任谁试想,都会觉得是一个集天时(社会思潮)地利(中国市场)人和(刘亦菲、巩俐、甄子丹、李连杰)想不成功也难的厚望之作。

然而,刘亦菲主演的这一版《花木兰》,一无是处的发端,就是有意为之却粗制滥造的女性主义话语表达,影片对于女性和性别的呈现,分外低幼甚至可以说是近乎认知障碍的错乱。

花木兰的女性身份,集中展示了影片企图呈现的性别政治权力图谱,作为女性她主要受到三重压迫,第一重是活泼好动的性格—不符合传统观念对女性贤良淑德的要求,第二重是婚嫁无果的苦扰—不符合家庭亲人对女儿早日婚配的要求,这两重针对女性的道德压迫,指向的是包括花木兰在内的绝大多数封建社会女性。

本来这是比较合理且具有普遍性的前现代文明呈现,可是在影片中,花木兰的活泼好动和婚嫁无果,并不是偶然且具有普遍性的,而是因为她个人天赋神力——气,类似于查卡拉、原力、内功般的存在,这也是她作为女性所承受的第三重压迫。

影片对于“气”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性别政治设定:如果男性拥有强大的气,那是值得称颂的,但如果女性拥有强大的气,将会不由分说被认做不祥的巫女,巩俐饰演的仙娘就是拥有气的女性,她比花木兰更早受到人们的歧视和放逐。

因此,花木兰需要隐瞒的不仅是自己的女性身份,更重要的是作为女性还拥有不应该属于她的强大力量,这里的“气”可以看作是属于个人的力量/权力,男权社会的压迫凌驾中,不允许女性具备与男性同等的力量,因而被异化为社会常规中不健全的女性。

在这种莫名其妙的人物设定中,花木兰这个历史人物原本的女性英雄/民族英雄身份,完全不承担表现女性个人成长、捍卫民族国家和平的时代重任,而是作为一个世俗成见定义的怪物,如何证明拥有强大力量的女性也是正常人,而当这种或可称为自我意识/反叛意识。

因为挽救了皇帝的姓名与国家的危亡,终于有了一丝觉醒的苗头时,花木兰又化身封建传统家天下的拥趸,义无反顾地重返女性普遍压迫来源的家庭,以“孝”(devotion to family)打个哈哈大而化之。

整部影片的女性话语,从始自终都是花木兰对自己性别和力量的认知障碍,以及在自我纠结中解除一时的疑惑情绪。女性的成长没有任何反抗压迫的尝试,而是不断说服自己、进行自我驯化,以祈求能够更好地融入皇权/男权的统治视野。

封建集权统治下女性的压抑宿命,从性别政治的对立设定伊始,中途经过花木兰完全服从姿态的左右互搏,再次以温情躯壳回到了原封不动的权威压制。

二、价值赋予错乱:童真和弱智一线之隔

不少为《花木兰》的失败找借口开脱的说辞,都说这是一部迪士尼公主电影,不能用面向成人的剧情片标准去要求它。

不知道迪士尼公司自己是否也这么认为,所以将影片的剧情逻辑扭曲得“狗彘不食”,按常理来说应该不是,这一份蔑视孩童心智成长、漠视成人观赏需求的傲慢与蛮横,真的很难和《寻梦环游记》《疯狂动物城》等经典的寓教于乐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联系起来。

影片整体的叙事进行,不外乎四个字的价值赋予过程:忠、勇、真和孝,每一种品德的建立都有各自的矛盾冲突,本来可以按照正常的主角励志成长的童真路线继续,却都莫名其妙地草草了事。

花木兰电影观后感4

在18年的某次热搜里知道刘亦菲即将出演花木兰,算是期待了两年了吧。期间,导演Niki Caro公布了花木兰的选角录像,足以看出围绕角色的激烈竞争。

最早知道花木兰的形象应该是在初中课本的《木兰辞》里,故事大概是是柔然族入侵北魏,可汗大点兵,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北魏本是鲜卑族建立的,而柔然是鲜卑别部的一族,两者都是游牧民族。柔然可汗趁魏帝去世,大举进犯北魏。

而导演Niki Caro本身,主要拍女性题材的电影,对于花木兰这一角色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可以把控得当的......

2

一些槽点

电影一开始就是客家土楼,太福建了,难道花木兰是福建人?从地图上看也不是很合理,北魏政权控制的大都是北方的区域,北方客家人?打个问号。

苹果福建应该也没人种吧,确定是北方的了!

这个不打算槽点了,只是碰巧跟学校的体育馆(宏晖)同音,感觉莫名好笑。

这个是太极的姿势?不是明朝才有的吗?即使是张三丰创造的也得是南宋了。

凤凰传奇吗?凤凰在影片了一共引领了花木兰几次,最重要的应该是被敌方女巫击倒后凤凰唤醒她做真正的自己和最后跟敌方可汗决战的时候凤凰出现吧。但是怎么看凤凰都感觉都点突兀。

3

整体观感

很多人吐槽妆容,我觉得刘亦菲还是驾驭的蛮好的。

女巫之死也有很多人吐槽,点大多是女巫法力高深,怎么会死于弓箭,完全可以不用这种方式救下木兰,然后全身而退。

私以为女巫已经知道自己努力了这么久,最后仍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法力强大到可以自己面对千军万马,也可以悠然地坐上皇位,可是这样只是得到人民的畏惧,而不是对她实力的尊重。所以最开始才会帮助柔然,因为柔然可汗答应帮她建立一个能让别人尊重她的国家;也是由此她才会帮助木兰,因为她在木兰身上看到了自己没做到的东西-木兰得到了别人对她能力的认可;也是因为这样,她对自己追求认可的失败而失望,所以才甘心让箭穿过自己的身体。

但是女巫还是不太符合中国背景的设定的,中国的神婆一般是会受人尊敬的,而不是影片里的女巫遭到流放,除非触及了皇族的利益。

花木兰电影观后感5

小时候订阅了一年的米老鼠杂志,赠送了一本漫画,名字是《花木兰》。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花木兰,蟋蟀和木须的组合。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了迪士尼拍摄的动画片,觉得主题曲特别好听,成龙和陈佩斯的配音也令我印象深刻。

听说《花木兰》要翻拍真人版的时候,就特别激动。等待了一段时间,终于看到了影片。因为在看片子之前,已经在豆瓣上看到了这部电影的评分,所以期待没有那么高。

也许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期望不高反而觉得电影其实还不错,没有豆瓣上评论的那么不堪,也有不少亮点。

首先是演职员表,观看之前就知道有李连杰,甄子丹,巩俐和刘亦菲。李连杰和甄子丹是功夫片的常客,不过很久没看到巩俐的电影了。之前有印象的还是Memoirs of a Geisha(顺便推荐一部旅游节目,亚马逊流媒体的James Daniel May游日本,有到访京都观看艺伎表演)。刘亦菲的电影看得比较少,就记得她之前演过《仙剑奇侠传》里的赵灵儿。

有很多关于电影剧情的吐槽,比如花木兰居住的福建土楼,盔甲的样式等等。虽说影片有一些不按照历史事实来拍摄的地方,但是经过这么多古装剧的“穿越”,比如自称孝庄皇太后的,我倒是不觉得这些影响了观看效果。看过动画里的小龙和蟋蟀之后,已经当是一部奇幻片来看的,所以也没有很追究是否完全还原了当时的情景。

开头有一幕让我印象很深,是花木兰骑马,看到兔子在旁边草地上跑,她说没办法分辨性别,对应着原文“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看得出导演还是有对原著的一些还原。

巩俐饰演的女巫出场,对应的是动画里匈奴的那只鹰。动画里并没有女巫这个角色,而且女巫放在当时的背景下显得也比较突兀。我估计是跟西方的历史有关。《丹麦一年》里记载,直到现在,丹麦还有过节的时候焚烧女巫纸人的传统,可能是女巫在西方的文化中被人们所熟知,所以加入了这个角色。

后来是花木兰化妆的情节,在预告片里出现了,也被吐槽无数。我不知道化妆是不是太浓,用力过猛,只是觉得化妆用的工具怎么跟我画丙烯画的画笔很像...

接下来是耳熟能详的替父从军,训练,跟匈奴战斗。一个场景是平原之上,两军对垒,一边是投石车,一边是弓箭手,特别像兽族部队和人族暗夜的混合军队的对战。暗夜的AC来了一轮齐射,马上被兽族的投石车反杀,人族的顶盾footman冲出来保护,就差一个大法师召唤水元素了...很多吐槽打斗不够给力的,剧情莫名其妙的,我个人觉得还行,反正是比《无极》之类的古装剧好多了。

动画片里,印象最深的木须,也是片子的搞笑担当,电影版里没有了。动画有个情节保留了,是一群士兵讨论喜欢什么样子的对象,花木兰说了个幽默。电影里,花木兰也有一些搞笑的片段,但是为了让步于武戏,幽默这个特点不是很突出。我感觉既然花木兰不适合有太多搞笑的剧情,不如多给那些士兵安排一些这样的情节,来增加片子的幽默感。

最后,想说居然还有吐槽这部片子过于追求political correct的。好莱坞大片基本都是白人包揽角色的,就连辛普森一家里少数族裔的配音以前都是白人担纲。这部片子用的全华人演员阵容,已经很不错了。Jimmy O. Yang在脱口秀上说,很多亚裔在路上看到他,会主动跟他打招呼,而且感谢他在影视剧里代表了亚裔。之前的亚裔很多都是白人演员。

我感觉要是吐槽,应该吐槽这片子的海报。之前的还算及格,最新的豆瓣配图用的这张,感觉像是射雕英雄传画风,而且是上世纪80年代黄日华版本的,还不是新射雕。


2020版花木兰电影观后感影评5篇相关文章:

花木兰观后感

相关推荐

3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