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

| 宏淼

《绿皮书》是由彼得·法雷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于2018年9月11日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 ;2019年3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绿皮书》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精选篇1

总有一些感动,在不经意间进入你的生活,可能是一个简单地微笑,一次紧紧地握手,或者是一部普通的电影。

电影《绿皮书》一直保存在电脑的硬盘里,夜深人静的周末,家人孩子已入睡,这时是我自由的时间,打算通过电影放松身心的疲劳,忘记工作上的烦恼。

这部电影,是近两年来,最让我感到心情愉悦的一部电影,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主要讲的是:美国黑人和白人的一次旅行。

在电影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个是著名的黑人钢琴音乐家,一个是歌舞厅里游手好闲的白人混混,在这次旅行中,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性格迥异的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信任、快乐还有成长。

音乐家教小混混写情信给爱人,教会混混人生选择,混混帮助音乐家走出孤独,并且帮助解决生活上的麻烦,相互影响互相成长。

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

对于朋友来说,真正有用的,不是那种肤浅含混的“够意思”、“讲义气”,而是帮助对方成长——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朋友在一起应该是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成长,这样的友谊才有意义,才能更持久。

黑色的皮肤衬托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在弹奏完毕后获得大家的认可,这“洁白”的笑容显得更具魅力。重要的还不是这个笑容,而是黑人音乐家在黑人小酒吧里弹奏时感受到的放松与快乐,远比在富丽堂皇的别墅为高贵的白人弹奏开心得多。

因为他知道在这里没有歧视,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台下,他都能获得尊敬,所以他后来在台上与其他人合奏的时候,他开心的站起来半蹲着弹奏,脸上堆积着的笑容,让作为观众的我也为他开心欢乐,并且跟着电影里的音乐舞动着我的双肩。

快乐其实就这么简单,一部电影,都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

黑人音乐家在去别墅弹奏之前,问过小混混:“你要进去吗?”,小混混没有选择进去,而是站在外面聆听和其它司机赌博玩色子。

音乐家给予小混混选择的机会,这个机会能够近距离的欣赏音乐,与更有学识、更有涵养的人接触,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但他没有意识到这点。

人生当中,时时刻刻都是在选择,你选择与什么样的人为伍,选择整天打牌打游戏还是阅读运动,最终的结果是不同的,时间会惩罚那些自己选择错误的人。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选择决定命运,是在书籍《财富自由之路》里,印象很深刻。

一部电影,能够让观众感到快乐与成长,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所以强烈推荐。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精选篇2

《绿皮书》讲述的是一位黑色演奏家和白人司机一次南方巡演,两人从排斥到最好成长一生挚友的故事。

刚开始清晰的记得白人托尼对黑人的态度,影片设置了一个小段子,一家人在热闹的团聚,两位黑人维修工帮忙修理家中的家电管道,修理之后托尼妻子给黑人修理工打了两杯水,之后黑人使用过的杯子托尼就直接丢进垃圾桶,反忖到后来托尼对黑人重新认识并且邀请黑人唐。雪莉去家里过圣诞节的情景,故事我最回味的是最终唐。雪梨突然孤独主动带着红酒去托尼家,并且他们相拥一起整个托尼家人那吃惊的表情有个特显。

前后的差别让人感动,又值得深思,种族歧视在1962年,美国这个国度是多么痛的领悟。这部电影却玲离尽致的表现出来。

还记得一个画面,托尼和雪莉的车开到半路车熄火了,托尼下车修理,雪莉也下车感受下旅途美丽的阳光,这时镜头切换到对面的农场,一片黑人在农田不辞辛苦的劳作,一位农夫看到雪莉,然后大家相继放下手头农活,齐刷刷的眺望着雪莉。大家可以随意猜测当时黑人心中的感受,是羡慕还是嫉妒还是什么…总之导演的设置让我无不称赞,奥斯卡奖实至名归。

电影除了在场景设置上用心,在整个故事间的交流和台词的设置上也非常有启发和思考。雪莉作为当时为总统演奏的音乐家其实已经非常不错的成就,原本可以在自己的城市很好的谋生,但是为了改变人们的观念,他选择了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南方去巡演。绿皮书也是为黑人定制的特别行程安排。

很多人的孤独,其实是他们选择孤独,选择放弃勇气,放弃迈出的第一步。在故事结尾,也是圣诞节,托尼和家人一起欢聚一堂,雪莉却一个人空守一座大房间,原以为这样就结束了,雪莉最后却拿着红酒去了托尼家,这时他们的友谊才开始继续升华。

很多人有梦想过改变很多,对于婚姻,其实父母和子女的观念就不一样,所以就会有冲突和争吵甚至是暴力,流血,电影中的小人物雪莉希望通过这个钢琴曲去化解矛盾,用自己的专长去改变人们心目的观念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勇气的。钢琴不是白人专享,音乐也是白人专享的,他是世界的,这个过程他背负着很大的责任,因为肤色他的巡演变得特别崎岖,这也是电影选材的用心。

最后推荐大家一看,相信也会给你不一样启发和体会。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精选篇3

这也是一部关于萍水相逢,一起合作而产生了深厚友谊的电影,也是由真人故事改编。

一个白人被一个黑人博士钢琴家雇佣开车,他们去美国南方各地演出,在19世纪六十年代,黑人在南方还受到特别大的歧视,找一个白人一起同行是为了得到保护。但是白人是粗人一个,酒吧里的工作人员,黑人是钢琴家,优雅讲究。开始,相处起来磕磕绊绊,为了把绿皮书合同完成,只能互相忍气吞声。后来,白人与黑人都开始惹是生非,互相帮忙,他们渐渐理解了对方,开始友好起来。

白人与黑人分属不同的阶层,白人贫穷,黑人富有,白人没有文化,黑人是个钢琴家,自然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是截然不同的。

白人开着车吃炸鸡,黑人很不喜欢,但白人非要黑人尝一块,没想到,黑人爱上了吃炸鸡,在演出地,黑人在餐单上特意让人准备了炸鸡和玉米,黑人为此很开心,从与白人的交往中得到了未曾有的小享受。白人对黑人没有歧视,当黑人在南方受到歧视挨打时,白人竭力保护,不是出于工作而是出于对黑人的尊重。黑人是同性恋,对此,白人因以前在酒吧工作很是能理解。最后白人很热情的欢迎黑人在自己家里过热闹的圣诞节。黑人在白人这里得到了理解、快乐、与温暖。

黑人教育白人要诚实,但白人很倔强,坚持地上的玉石自己可以随便带走。黑人帮白人给其妻子写情书,黑人口述,白人书写,白人与妻子之间的感情更深厚了。黑人与白人被警察抓起来,为了不耽误演出,黑人给一个高官打了电话,他们被释放,白人把这看作是可喜的事,而黑人则觉得,为此去求人是一种耻辱。黑人在最后一场演出前去一个餐厅吃饭被拒绝,于是黑人罢演,白人坚决拒绝了餐厅老板的贿赂,与黑人一起离开,去了一家黑人餐厅,在那里黑人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让下层的黑人都享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为了能让白人在圣诞节赶回家,黑人冒雪代替白人开车。把白人送到家之后,黑人回到自己的豪宅,一片孤独在等待着自己,于是,黑人带了酒去参加白人的家庭聚会去了。

事情一件接一件在电影中蜿蜒起伏着,给人带来了温暖。人一向愿意各自为政,这一件一件的事就像穿针引线,让人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中又燃起了希望。这一路上虽然只是一段时间的相处,但他们的友谊一有了开始,却一直绵长了下去,友谊发生的条件是两个人都从彼此之处得到了温暖与快乐,理解与尊重。

一部情意绵绵的电影,陌生男人之间不止较量,也有更绵长深厚的友谊存在。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精选篇4

《绿皮书》,作为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的获奖作品,我满怀期待的观看了这部电影,它讲述的是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黑人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唐将从纽约到黑人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举办巡回演奏,俩人根据绿皮书指南进行的友谊之旅。

我原本以为它会是特别高深难懂且富含哲理的影片,看了后才发现并不是。全片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黑人歧视为背景,但没有过于冲突激烈的矛盾表现,而是平白直叙的,还有点轻松幽默,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影片中托尼最初在一家酒吧当保安,一个富商将对他最重要的帽子放在服务员那里,托尼将帽子藏了起来,当富商找不到帽子而着急时,托尼又将帽子还给了富商,因此和他结为了朋友,托尼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或许唐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后来托尼在酒吧打了有背景的人而被开除,之后才给唐开车。唐十分高雅,非常有修养,两人在旅途中相互学习,彼此都需要对方。

唐教会了托尼很多事情,例如托尼给妻子写情书方面,不再记流水账了,懂得如何浪漫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类似的例子还有,托尼发现地上有一块绿色的漂亮石头,随手捡起来揣在兜里,并没有付钱,这被唐的朋友看到了,唐认为托尼的行为是偷窃,要求他去付钱,这让托尼不能理解,在他看来,捡的并不算偷。最后托尼还是妥协了,付了钱。不过唐给托尼印象最深的是,不是所有麻烦都可以用拳头解决,只有尊严才能让你获得别人的尊重。唐就像托尼的老师一样,帮他慢慢改变自己的坏毛病。

托尼也帮助了唐很多,每当唐受到种族歧视时,他都愿意站在唐这一方,帮助唐。在托尼的眼中唐是孤独的,时常夜里一个人喝着闷酒,他举止得体,身着西装,而他的同胞却言语粗暴,衣衫褴褛,优秀的他使得自己格格不入,他有个哥哥,却没有主动联系,托尼希望他给他哥哥写信,但他好像在等待他哥哥联系自己,托尼说“人之所以孤独,是不敢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我很喜欢这句话,感觉自己没什么朋友,可能就是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不过影片最后结尾唐本来拒绝托尼和自己去他家过圣诞夜,但他回到家中,却发现只有自己孤独一人,他勇敢迈出第一步,去了托尼的家。这也是托尼教会唐的一件事。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学会了很多,这个世界始终都存在着歧视和偏见,当我们遇到时,不要用暴力去解决,只有尊严是必胜的,维护自己的尊严才是解决办法。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要勇敢迈出那一步,你会收获很多。我们也要多学习身边人的优点,成为更好的自己。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精选篇5

前几天,我看完了这部电影。

和名字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充满术语条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独属于上世纪,野性的,畅快的美国,在黑人摇滚乐和爵士乐明快的节奏中逐渐的成型。

一个社会底层的白人,托尼,得到一个工作的机会,为一位黑人钢琴家,唐,当巡演司机。一个连黑人喝过水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会与他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开着车一路南下,从城市到乡村,从文明到落后。歧视黑人的氛围越来越浓重,这时《绿皮书》作用,便慢慢提现出来,与其说是绿皮书,不如说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标注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进食的餐馆,密密麻麻,俨然一部严肃的法律条文。无奈的是,更过分的事情不断发生,钢琴上被堆满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没的日落镇,为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样”的破落杂乱的旅馆,贵为钢琴家却只不过是白人消遣的工具,从琴凳起来的那瞬间,所受的尊敬和掌声烟消云散,与他们而言,他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老黑”。

看到这里,或许你们会觉得这是个注定悲伤的故事,其实不然。

南下的路途中,托尼与唐在朝夕相处后,渐渐被他的才华所征服。更了解到唐与常人不同的,喜欢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灵魂,它不会因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这个过程里,与其说是抛去世俗成见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赎。处于社会底层的托尼,在唐的指导下开始写充满诗意的信件,开始学会平和的对待别人,开始平等的对待以前所不屑的群体。影片中温暖的内核也逐渐揭开。

除了相互的救赎,影片更体现出的是一种对平等与自尊的向往。当唐的车经停南部一个农场时,被雇佣的黑人劳动力起身注视这位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同胞时,他们眼神的空洞和一些看不出情绪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后来想想,两个人,一个为黑人开车的白人,一辆车,不正给了那些深色人种以新的希望吗?

还有一幕,影片快结尾时,唐因为被邀请他举行圣诞音乐会的地方禁止与白人一同进餐,而勇敢的拒绝演出,我想,这也是追求平等的缩影吧,虽然不能改变根深蒂固的成见,但正是一个不断向好发展的微光…

一个温暖,诙谐的内核,救赎的不仅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着美丽外壳却黑暗的灵魂。

《绿皮书》在当下的社会中,不应该是黑人逃避伤害的港湾,更应变成他们争取权利的通行证。

希望你们,也看看《绿皮书》。

相关推荐

40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