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是一部有关藏民朝圣的影片,说它是故事片,但其实更像是纪录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冈仁波齐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冈仁波齐观后感1
这是一部“零明星”的文艺片,这是千万藏民生活、朝拜的真实写照。我是一个热爱藏地文化、喜欢去西藏旅行的旅行者,一直以来我无法准确的言明西藏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看了冈仁波齐,我哭了,虽然感觉很“臭屁”但是我还是要承认,这部片子展现出来的种种,就是我一如既往往西藏跑的理由!
触动一:积水路段,朝拜也不能断!
大家都知道,在318国道上,从然乌到波密段有大概10米的道路是流淌着山上的积雪化作的水流淌在道路左边的河流中,虽然在左手边有一段绕行路段,可以暂时避过淌水路,但是这一行朝拜人沿着主道依旧决定拜过去!即使水深可以掩埋身体,依旧阻挡不了一个朝拜的虔诚之心,和坚决毅力!
触动二:被旅行车撞倒,因为对方有人高反,因此毫不阻拦,他们的善良让我折服!
在翻越米拉山之前,一辆“川A”牌的越野车超车时为避让对方车辆,将朝拜者的补给拖拉机撞翻在地,车子也因此无法继续前行了,由于旅行车中有两位乘客严重高反,必须要尽快赶往拉萨治疗,因此朝拜者直接让他们先走了,根本就没有提“赔偿”之类的字眼和话语。自己的车没法走,只得卸下后箱改由人力拉车。
翻越米拉山,这座318川藏线上最高的一座海拔5013米的高山,给予了朝拜者极大的考验,男人在前面拉车,女人在后面推车,大家一起唱着民谣为自己加油打气,一行人齐心协力将车子推上了垭口,每次拖车一段距离就要停下来,返回推车起点,然后在一步一步朝圣过来,这朝圣路,绝对不是用脚一步步走完的,而是磕头磕完的!
触动三:路过然乌湖,遇到热心老藏民相邀、帮忙!
经过然乌湖的时候,车子的机油箱螺丝掉了,只有然乌镇才有,这时候遇到一位藏族老人(他是该村原来的村长),他邀请他们去自己家住宿,维修车辆,朝拜者为了感谢老人的帮助决定帮老人耕地种青稞,这里也展现了藏族耕地的习俗和文化典礼,到了耕种时节,需要烧香、祭拜等隆重的仪式,随着现代化的逐渐渗透,现在的藏地年轻人们逐渐摒弃老一辈的传统,依靠了现代机械化农作,这里有一点淡淡的忧伤。
最后与老人告辞继续朝拜,由于小女孩的朝拜布破了,老村长也送给她一件新的。
触动四:在怒江峡谷中,山体落石也阻挡不了朝拜者的决心
在怒江峡谷中行进,突遇山顶积雪垮塌,伴随巨大落石砸下,大家依旧继续朝拜,小女孩差点被落石砸中,这时候屠夫立即上前将小女孩护在身下,自己的腿又被砸伤了。
晚上,屠夫与尼玛扎堆诉苦着自己的悲剧人生,尼玛扎堆宽慰他,每个人的命运不同,好运的做了喇嘛,不好运的遭遇磨难,我们去朝圣,要怀着纯净祈福的心,不仅为自己祝愿平安,还要为众生祈福,不能有杂念。
触动五:朝圣路上降下新生婴儿,取名丁孜登达,意味一生幸福、长命百岁!
睡到半夜,次仁曲珍肚子疼,临盆在即,尼玛扎堆赶紧送她到镇上的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顺利降下男婴,取名丁孜登达。藏族的女人是没有坐月子的,生完孩子没多久又继续她的朝圣之路。怀孕时不便磕头只能走路,生完之后又开始磕长头。曲珍还说:小娃娃从小生活在佛的环绕之中,这是多大的功德,我们想还没有机会呢。这让我很叹服!
触动六:翻过米拉山,终于来到了拉萨
抵达拉萨时,他们并没有欢心跳跃,静静地对着布达拉宫双手合十,心中默念着那句吟诵过无数遍,已经化为血液的“嗡嘛呢呗咪吽”。
触动七:去冈仁波齐朝圣的路费没有了,用十万个头赚钱
在旅馆住宿,大家正在商讨如何赚钱,因为去冈仁波齐朝圣的路费没有了,老人家去了洗车场帮人家洗车,年轻小伙子去了拉萨的修路工地搬建材。旅店老板娘请他们去帮她完成10万个朝圣磕头,就免去了他们的住宿费用。因此晚上他们所有人就绕着大昭寺一步一叩首的朝拜。
酒店的老板娘很善良,在旅馆住了2个月,房间费用全部都免了。朝拜者也非常虔诚,帮助老板娘磕了10万个头!
触动八:杨培爷爷在冈仁波齐神山脚下去世
终于来到了神山——冈仁波齐,这里的天气非常寒冷,绕着神山朝拜,几乎没有路,只有一代代朝拜者留下的朝拜痕迹,在冰天雪地里,所有人都一如既往的虔诚朝拜,杨培爷爷过世应该就是感冒引起的肺水肿,因为头一天前晚上,他就在一直不停的咳嗽,第二天依旧在朝拜的行列,一步一叩首。
第二天早上起床,才发现他永远的睡着了,大家都没有太大的波动,情绪收敛的很好,虔诚的为他诵经、请喇嘛,送他上了冈仁波齐神山,大家不是不悲伤,他们相信命,不强求、易满足!
冈仁波齐观后感2
看这部电影真的需要一颗平静的心灵……惭愧地说,我中间有一次睡着了一小会。
我旁边的两个人从头到尾一直在讲话……说实话看这种安静的电影的时候还是很毁气氛的……
关于电影,没有剧本,一切都发生得很平静,包括生与死。
导演不断让意外和障碍降临,朝圣者只是平静,甚至笨拙地闷头排除万难,有惊无险之后以为他们会歇一歇,然而次次出乎意料,各种灾难和麻烦之后是不变的长头,不变的上路。这些人总是突然就开始投入地磕头。刚生完孩子的次仁曲珍没怎么休息,把襁褓中的丁孜登达放在物料车里,自己则继续磕头朝拜;车子被撞坏了,几个男人在前面拉车,其他人继续进行朝圣,拉过一段距离,这些拉车者又返回原点补齐那段没有磕头的路。
面对至高无上的神,自认渺小的教徒们往往通过苦行来表达虔诚。对于他们,朝圣不仅是仪式,更是肉体和灵魂的升华。藏民身上神圣的气质得天独厚,与生俱来。远离尘嚣、祖传的教义、艰难的生存环境淬炼出信仰坚定,不怕吃苦,与自然和宗教融为一体的民族性格。
我在结尾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是结尾......全片都弥漫着平淡的感动,特别是在看到老爷爷说朝圣是为了祈求众生幸福的时候。
但更多的感觉还是,以前对于藏族的朝圣觉得非常崇高到无法触及,现在发现其实一切都是出人意料的朴实和平静,这反而更加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冈仁波齐观后感3
这一条朝圣路,他们走了一年。
遇上许多状况。
有时,要顶风冒雪在雾茫茫中向前;有时,会途径一大片烂漫的油菜花田;有时,会在鲜花盛开的河畔跳起锅庄;有时,头顶上山体滑坡滚落的石块,会分分钟要命;有时,车会坏在路旁;有时,人会受伤生病;有时,肚子里的孩子突然要出生;有时,会被追尾撞得稀巴烂;有时,路旁有人会招呼你们喝茶;有时,要送给其他朝圣者糌粑;有时旅费用尽,要暂时打零工赚钱;有时,老人时辰到了就去世……
他们走走停停。
因为知道自己终将要去向哪里,所以,心安理得面对发生的一切。
接受。面对。理解。放下。
然后,歇息片刻,继续上路。
这一路,像极了人的一生。
它是一个隐喻。电影的英文名字,paths of the soul,意为灵魂的千条万条道路。
这一路,你要把喜怒哀乐遍尝,要把生老病死流转。
跳舞有时,悲恸有时。
什么都会来,什么都会过去,什么都会回来。
电影最打动我的,是他们的“平常心”。好像,生活里发生什么,都是正常的。
孕妇想跟着一起去朝圣,好啊好啊。残疾的少年想去,好啊好啊。醉醺醺的屠夫想去,好啊好啊。
接受下来就是了。
他们不抗拒“麻烦”,不拒绝“波折”,不害怕“无常”。
发生什么,就面对就好了。
他们,没在怕的。
春天,山上的雪水融化,漫过了路面。
站在水汪汪的路上,他们彼此询问——怎么办,要不要磕过去?
答案是,要。
于是,众人欢快地脱掉身上的皮革围裙,脱掉厚重的外套,笑嘻嘻地在扑向水里。
水花四溅,每一个人都像孩子玩水一样欢畅。他们都在笑。
那个画面,真好看。
来什么,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