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观后感 > 观后感大全 >

大学生看同桌的你观后感

| 志全

《同桌的你》直接戳破了“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底线,以一种近乎强扭的方式生产了一只表面上看起来光鲜水嫩的瓜,但很显然,这只瓜并不甜。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看同桌的你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看同桌的你观后感1

主要还是故事。如果你经历过初恋或者任何真正的感情,你在观看《同桌的你》时,就会感觉到一股深深的扯淡感在四周飘荡。这部由高晓松监制并参与编剧的电影,即便影片不那么三番两次的使用《同桌的你》作为配乐,也还是会带有浓重的高晓松风格。这种风格和他的网络脱口秀《晓说》一样——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但实际上又并非那么回事。

《同桌的你》讲述的所谓感情故事,不接地气也就算了,反正国内很多感情片都不怎样接地气,不缺它一个。但不接地气却还硬生生地要制造一些“戏剧化效果”以博取观众的一丝“情感共鸣”或“观影享受”,表现得又如同初级商业微电影一样的水平,就未免太敷衍了事了。影片的叙事方式本身就有些过于追求风格,时空交叉的叙事并没制造个性令人惊叹的效果,反而给人一种“没本事偏要耍得很花”的轻佻感。而故事的过于追求“戏剧化”,以及试图表现“现实对感情、青春的打磨”,都让电影显得异常别扭。好比强扭的瓜一样,影片男女主角的感情缺乏真实与自然,故事的发展缺乏逻辑与说服力,结尾不仅仅没有给人一种感情或三观上的振奋,反而用一个狗血剧情带来一个不知悲喜的结局。

一对有着近十年感情的情侣在应对所谓现实的时候,分开十年,最终没能在一齐——这对情侣特么到底有没有感情?没有感情为什么愿意放下优质大学,为什么愿意忍痛打胎,为什么愿意非典中奔跑,为什么愿意轻易放下奔赴美国,为什么愿意为到达女孩要求而拼命努力,为什么愿意吃醋而大打出手,为什么愿意在美国忍辱负重,为什么就不愿意回到国内,为什么两个人就那么轻易地被“即将上市”的所谓现实所打败?难道这就是创作者所理解的感情或者现实?

你有时间幻想抢婚,有时间想象美国街区,怎样就没有时间争取在一齐?

能被现实击垮的感情本身就不是感情,能够轻易击垮感情的现实也不是现实。《同桌的你》试图传递某种看似正确的观念或情感,但又并不具备一个完整且具有说服力的故事,值得勉强地制造一些故事佐料,加在影片当中。于是,我们看到的这部试图勾起某些青春、校园、感情等共鸣的电影,被生硬的扭成了一个带着做作带着夸张带着莫名其妙的奇葩。

并非鸡蛋挑骨头,也并非对高老师不敬,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真的很期望能在影院里重温一些旧梦,收获一些共鸣,引起某些思考。但《同桌的你》并没有像老狼演绎的歌曲那般具备触人心弦的魔力,尽管影片在表现校园生活方面的确充满了趣味和怀旧感,但最基本的故事没有讲好,再华丽的回忆,也难免不够给力。电影不能当MV看,不能当段子看,更不能当歌曲听,真诚而实在地把故事讲好,说不定真会比歌曲还经典。

电影更多的是给观众看的,所以,不要太投机,不要太勉强,不要太自恋。如此,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某个时间里,会有人想起,会有人惦记,那个同桌的你。

看同桌的你观后感2

多年以后,我们在回忆往事时会不会莫名的想起一个人,想起她的一颦一笑,想起她与你共同拥有过的时光,想起那段在你心里从来不曾老去的日子,就这样想着想着忽然间泪流满面,只期望此时的她一切安好

——前言

《同桌的你》这是一个能够勾起全民回忆的主题,看到这四个字,一股清纯的爱恋流淌在我的指尖,内心微微亮。远方飘来一个安恬的眼神,在回忆的河流里盛放,青春的墙,倒映的景,温馨的光,蜿蜒成一片如诗的浪漫。

我们都以前有过同桌,她在我们睡觉时给我们提醒,在我们被老师责骂后给我们以关心,在我们缺少文具时给我们以关怀,在每次发卷子时我们总是互相攀比,然后对视一笑,我们是永远的对手,也是永远的朋友。他们就像清晨所享用的早操,是我们每一天生活的务必,并给我们以充足的营养。

1993年,从周小栀坐到林一身边的那一刻开始,一颗青葱的种子就在我记忆的土地上发了芽,看着林一为周小栀做的一切。为她打架,为她吹奏,不自觉的也开始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虽然幼稚,懵懂却在记忆的扉页中熠熠生辉。学生时代有过好多同桌,但是总有那么几个,永留心间。:

我初中时代的同桌是我们班的班花,我们坐在阳光充足的角落,在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里,一个美丽的女孩,一个单纯的我,怀着一个不懂感情为何物的年纪,上演了一些看似平常却又十分不平常的故事。她比朋友多一些感觉,比感情少一些心跳,与她相伴的那段羽翼丰满的时光,是我青春岁月里最美的点缀。

那时班级里追求她的人很多,而我也只是默默的看在心里,在那个以学习为主的年代,我被迫生活在老师与家长的压力下庚是不敢多想,直到最后我的离去。如果说生命是一列迅捷而过的列车,我们则是在青春的站台上对望了一眼就擦肩而过,或是想不起,或是道不出一声再见,那段温暖的时光却以渐行渐远。

林一和周小栀从初中一路走来,林一为了周小栀走进文科的课堂,两个人一齐度过高中那段无暇的时光。林一因为周小栀的脚伤而将她举起,周小栀看见林一生出醋意,两个人共同跑去大使馆门前抗议。这一次又一次仿佛被安排好的碰撞,让一份甜蜜的感情在两个人的心中应运而生。

之后周小栀为了林一放下北大来到厦大,从初中,高中,到大学这十年他们快乐的生活在一齐。即使中间,周小栀怀孕后,林一对她的态度给了她不小的打击,他们也以前因为非典的流行而被隔离,两个人都曾因为去不去美国而闹过矛盾。但是说到底,这十年他们始终在一齐,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十年。

一个十年他们相濡以沫,一个十年他们遥遥相望,时间能够改变一切,也能够摧毁一切,包括世界上最坚实的壁垒,但是它的来临却始终让我们措手不及。

“我叫林一,一无是处的一,一败涂地的一”当林一站在美国的土地上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想必心中沉积了很多对现实的痛还有很对周小栀的思念吧!他后悔自己当初来到美国,他不明白周小栀为什么亲自摧毁了与自己的诺言,他想明白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同学会上,周小栀的一句“我们最终还是都败给了现实,谁也不欠谁”这句话让林一洒出了一片眼泪,同时也道出了一片心声,更同时也回答了他在美国思前想后的问题。试问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发誓要一生一世的情侣最后还是败给了现实,多少人被这两个字无情的拆散。最美的感情是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但是我们无法在一齐,如果说这是一个命题,那么书写这个命题的人就应叫做现实吧!

婚礼上,周小栀应对教父的回答有些许的犹豫,这份犹豫源于一份对林一的情感,可最后这份情感还是迁徙了。在青春的时光中,它化为一个遥不可及的乡土,暗藏在周小栀记忆的最深处。周小栀必须是很深刻的爱过了,否则在她与林一喝酒回味十年岁月中,不可能泪如雨下。每个人眼泪的底色都是蓝色,当一个人流出眼泪洒向天空,蓝色便成为了天空忧伤的颜色。

“回忆总是喜欢添油加醋,它会朝着你喜欢的方向修改,当你欣喜若狂的时候,真相,会将你惊醒!”这是贯穿全片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时候回忆是最美的,它包含了很多虚拟,却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就像坐在飞机中林一的回忆一样。结尾的最后他们分开了,但我始终相信那段的无暇的回忆是无可替代的。

以前的我以为感情的世界里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你苦苦的爱着她,但是她却不爱你。其实感情最让人痛苦的事情不在于没有得到,而在于得到后的失去。你付出了最真挚的爱,收获了最完美的爱,但是最后却错过了这份爱。

林一与周小栀,一段年少时刻骨的爱恋,无关风月,无关爱恨,无关世俗,如生命深处那朵温暖的云,轻轻托起翩然逝去的岁月。那缕云淡风轻,简单纯真的年少情怀,即使在分手后那段的十年里也未曾褪色。如果能够,我真期望林一脑海中构想的那一系列场景是真实的,他真的在婚礼上抢走了周小栀,并牵着她的手一齐,奔向了他们所向往的远方,去了一个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地方。

我们都以前拥有过初恋,都以前为了自己喜欢的人追求一些不想追求的事物,之后我们成功了,做到了,但是自己心爱的人却不见了。

现实就是如此,当唯美的感情从青春的舞台上谢幕,遗憾便成了青春的代名词。很多人都为了遗憾而伤怀,殊不知青春的完美恰恰在于此,你怀念的,你回不去的,又千方百计的被你铭记在心底,成为人生旅途中最完美的以前。

看同桌的你观后感3

身处巨大的山寨王国,《同桌的妳》一身的山寨气息并不令人意外。前半段复制《那些年,我们一齐追的女孩》的嬉闹,中途嫁接了点《社交网络》的桥段,结尾接的是《毕业生》的逃婚戏。用创造力基本为零的技艺,粗暴地将使馆被炸、9.11、非典等时代事件拼贴起来,只因刹不住热衷宏大叙事的惯性,回望青春小鸟时,按捺不住与时代出双入对的欲望。熊抱煽情时,猛撒一通残酷现实的底料,电影被熬成一锅浓浓的青春感伤汤。

青春有太多维度,疯狂、迷惘、冲动、情爱、梦想、颓废、压抑、忧伤,哪个维度都能够光芒四射。《同桌的妳》沿着每个维度的边口打转,哪个维度都没实质性进入,它的青春不纯粹,掺杂着太多中年人的世故、不甘、失落。它不是监制、编剧高晓松自己的青春,但它打量青春的眼光、姿态,都带着高晓松的印记。他的影子覆盖了电影里的青春,电影中的青春成为他的青春影子。

所谓荷尔蒙喷溅的青春,听起来挺诱人,实际上只是一个冷笑话,一个提炼过度的骗人伎俩。简单点说,这是在逗比。如果片中林一(林更新饰)和周小栀的21分钟感情、一点旅馆戏,以及一帮宅男窃听女生宿舍聊天的桥段,也称得上荷尔蒙喷溅银幕,那必须喷的是兑水的牛奶。

在密集时代符号里诞生的纯真初恋,被时代窃走了纯真,林一与周小栀的感情像个样板故事,没有一点属于他们的独特光彩。学渣爱学霸,同上一学校,45岁的高晓松,还在搬弄16岁时的韩寒故事。故事老套不要紧,而流水账式的叙述,让老套子散发着刺鼻的馊味。

正如山寨别人的产品容易,核心技术却难以模仿,《同桌的妳》山寨了一通电影,但山寨不来它们对青春、对人物某个维度的通透呈现。密密麻麻的时代符号构成的中国特色,没锻造为故事的坚实零件,只像为赋新词强说愁一样,为赋时代质感强添时代事件。林一参加抗议被批评,周小栀、林一等人的“非典大逃亡”,传递的意味多半是幼稚,仅勉强地推进、强化了一点感情。好点的青春片,一般都比较深情,它们只爱青春,爱青春的美,爱青春的痛。青春之外的元素,它们根本没有精力关注,即便是时代大事件,它们也是匆匆穿过洪流,不会驻留太久。《同桌的妳》像个吸了时代毒粉的瘾君子,注意力宽阔而涣散,集中不到青春的焦点。

执导过《李献计历险记》的郭帆,技术没有什么改善,以比高晓松靠谱一点的活,履行了导演任务。片中的搞笑,大概是综艺节目水准,一些和国情暗通款曲的桥段,比如中国式的开房初体验,很容易让人会心一笑。生于80年的他,炮制的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校园生活,还算没有走样。高潮时刻的煽情,硬生生靠配乐提升气氛,时间上也不节制。

年少时爱幻想,成年时仍爱意淫,残酷现实赋予逃婚戏的正当性并不充足,这只是怀旧中的怀恨在作祟——世界上自己之外的事物都是丑陋的。20来岁时写歌,到40多岁拍同名电影,纯真与才华在其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对成功与财富的渴望一向未变。鲍勃·迪伦早年写出《答案在风中飘扬》,25岁后却不怎样唱了;高晓松的“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飘了半辈子,仍想飘出个商业炸弹。青春在空洞、在意淫中飘扬,不空洞的似乎只有物质,“踏踏实实地赞助下奥运”,踏踏实实地搞部卖座电影。有时,走多少路,都没用,一个男孩可能永远也变不成一个男人;有些人,在创作上一辈子都停留在青春期。

看同桌的你观后感4

又到一年毕业季,缅怀过去伤感青春的电影,开始狂轰滥炸起来。但是,像2013年青春派那样纯粹的校园电影,已经屈指可数,更多的,都将视线拉的更远,影片重心更多的是情感和毕业以后的际遇。即使是全篇99%时间都讲校园生活的追爱大布局,最后,还是要提到主角们毕业多年后的境况。这似乎成了同类影片的一种固有模式,似乎你不这么干,就不能叫做青春缅怀片。毕竟,这种影片,不是给在校学生或者毕业未久的人看的。期望缅怀青春的,更多的是岁月流去多年,却妄图重头来过的人。

这种影片,笔者认为是不应存在的。回忆校园生活是好的,十几年的校园生涯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完美的年华。即使发生了很多苦事儿,回忆起来总是甜的。所以影片的前半部分,真的是相当精彩。

尤其是将主人公的个人经历同时代大环境下的重大事件交织在一齐,更是趣味横生。比如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高三的男主角就公然跑到大使馆去参与抗议活动。又比如,非典的时候,主角和哥们儿女友一齐逃离隔离医院最后被处分。这些行为,也许你在看电影时会觉得荒诞夸张,但实际上,这都是你在学校中很可能会干的事情,青春就是这样荒诞,不是吗。当然,好玩的事情还不只这些,坑爹的舍友,窃听女生宿舍,考试作弊,为争女人在澡堂喝牛奶比拼最后大打出手,这些都让笔者捧腹。最逗的,还是要数那个和主角争女主的一口地道北京腔的混血儿。但是,经历非典一事,他竟然与主角一帮人化干戈为玉帛,成了最后不离不弃的哥们儿挚友。笔者还是想感慨一句,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真的只适用于校园啊。但是当主角儿们离开校园,剧情便开始逐渐落入俗套之中,电影也从校园喜剧,渐渐发展成为感情杯具。

原本一心想去美国的女主被拒之门外,而只是去美国帮女主打前哨的男主却留在了美国,一呆就是十年,直到接到女主结婚的请柬,才回到祖国。女主的婚宴变成了同学聚会,但早已物是人非。同学们的境遇其实都比较惨淡。

这一段剧情夹杂着超多男主的记忆。正如他所说,人的记忆是会添油加醋的,你所记得的,不必须就是真实的。所以我们看到了男女主一齐去了美国并在一齐快乐的生活。之后还有男主想象中,哥们儿一齐帮他抢婚的经历。这一幕与十年前逃离非典医院时的场景惊人的相似。笔者不禁感慨,什么是哥们儿?哥们儿就是即使过去很多个十年,你一句哥们儿帮我,他们依旧会为了你挺身而出!青春是荒诞的,现实是冷酷的。回到现实,女主一句我愿意,为男主和她的感情彻底画上句号,也为影片拉下终幕。

女主问男主,如果当初她告诉他她不去美国,他还会去吗。男主回答,会。结果已然大白。他们都不是以前稚嫩的自己,他们都已经输给了现实。不好说,女主用台词将这一点点出来,是落俗还是剩余。

但是,这样倒也清楚明晰。这似乎是在警醒各位观众,变化已经发生了,一味缅怀过去只会徒留伤感。还不如就单纯的追忆一下校园,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天真无邪,那时的生活是那样荒诞搞笑,那时的感情还未应对现实,那时的青春是如此热情洋溢。

同桌的你啊,你此刻在哪里。无论TA给你带来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情还是惊心动魄的友情,在此献上一杯酒,致我们以前荒诞的青春和那些再也回不来的人。

看同桌的你观后感5

在朋友的推荐下,选取了《同桌的你》。一个人看完它,这样的选取是明智的。如果你的另一半不是你以前的“小伙伴”,为避免空间的“同床异梦”之感,还是一个人的好。电影时长98分钟,这份承载着80后的记忆影片,也许有着不能共享的完美。

整部影片下来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开场与结尾运用的错觉蒙太奇,满满当当的高密度画面转场,以及幽默中略带伤感的青春小细节。

常用的叙事蒙太奇手法,透过男主角林一一段现实生活的展示,让大家浮想联翩,当他收到那封快递,请帖上清秀的女孩,击中他的痛点。随着林一的回忆,他们的故事展开了。画面随着语言蒙太奇切换到那个纯真时代。看到发条青蛙、大白兔奶糖物象的出现,内心是温暖的,它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怀念,依稀能忆起我的那些小伙伴。那时常和格格公主一齐扮家家,喜欢吃她家的白巧克力;同时,享受着做孩子王的乐趣,找来比我小的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模样教他们背着熟悉的唐诗。小学的同桌我记得是一个叫MC的男孩,他的红领巾总是飘在身后的,每次老师要我检查小组同学背书,他看似那么顽皮,但都能第一个背完。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好友潘欣,在我5年级的时候,她教会了我骑自行车。还有婷婷,在她十岁生日的时候,邀请我做主持人,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似乎很享受在那舞台上的骄傲……其实,我想说的是回忆里不仅仅有让人刻骨铭心的感情元素,这些属于80后的小玩意儿,虽然在这个画面中略显生硬,但仍是能牵动我们回忆的脚步。

如果给女主角定位的话,我觉得就应是学霸+女神吧。女主角出场的瞬间,感觉少了点女神的气场,但那略有胆小又毅然坚强的周小栀还是讨人喜欢的,个性是小清新邻家女孩的形象,就应是打动了不少观众的心。林一,从睡梦中醒来被这个女孩吸引,心里顿时有了色彩。也许这就是青春懵懂时的好感。而在这些画面的拼接中,似乎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就这一瞬间我被拉进了自己的电影里。初中三年,有些同桌的记忆似乎都消隐了,但清晰动人的是一个叫LZ的男生。那时候,刚转班,老师把我安排在第二组,第四排,但近视眼的我仍然很难看清黑板上的板书,悄悄的,一个眼镜盒被移到我的课桌,我转头看看这个我还没来得急关注的同桌,清秀而腼腆,那种悸动也许就是所谓的好感吧。此刻想想,初中留下印记的大部分还是闺蜜多点。我的小英子,这个能给我带来安全感,无话不谈的女孩,直到此刻这种感觉依然强烈;爱看言情小说的小娟,像极了大姐姐的薇,她的男生缘总是让女生嫉妒的。那时候能明白朋友的秘密,是件很欢喜的事情,因为你能理解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姐妹”。在那个时代最震惊的秘密莫过于那个谁暗恋上了我觉得很猥琐的数学老师。此刻想想,嘴角是扬起微笑的。

步入高中的画面,看到小栀把椅子搬到桌上的那幕,又穿插了我们高中的清洁大扫除的画面来,也是相同的步调,只是女生会边擦窗户边议论着有的没的。使馆被炸后,林一参加游行,小栀的前往阻挠,坚定两人在彼此心中的位置。当画面定格在“牵手”那一瞬间,让人触动。内心感觉遗憾,因为直至高中仍然没有恋爱的经历,没有在那样略有叛逆的年龄所体验到为爱的冲动与坚持。但身边飘过的伙伴,仍然记忆犹新。高一,坐在我后排的LM同学,你能不拧我的头发吗?呵呵,晚自习,你总是向我借橡皮。自恋的LT同学,我想告诉你,在你嘴里,似乎班里所有的女生都把你喜欢了一遍,但我们真的没有。FZ同学,你就应是第一个向我表白的男生,似乎还能回忆起那个不懂拒绝却依然手足无措SAYNO的青涩可笑样貌的女孩。我很感谢刘伦,让我认识了YX,始终相信男女生有纯粹的友谊存在,《轻舞飞扬》盛行的时候,你是我的笔友,默默的明白了我很多心思,帮我解决了很多困惑,你是第一个带我骑摩托的男生,坐在你的后面,距离很远,但心很近。你送我的拼图,我拼好后,妈妈用玻璃框镶在了我的书桌上,不会忘记。还有HW,我们三个人一齐,在那个雪天,吃着西瓜,在西门堤那拍的照片我有保存,“少年毛泽东”的字样还印在照片背后,HW

,你的英文感情诗我觉得写得不错,刘伦已经收到,我们俩一齐诵读,都赞不绝口。我始终不明白,那天碰到我,为什么你会突然在店里买个女高音的VCD送我?LYM,我也会记得,你总有严重的洁癖,每次晚自习,你总会悄悄说起你的故事,在每次扫地的时候,你总让我站在旁边,默默扫完两组,然后我们一齐步行回家,每次和你聊天,总觉得你就应是个哲学家,最后你做了律师。闺蜜的欢笑声似乎还荡在耳边。能和身边的女神刘伦成为朋友总觉得是骄傲的,我和小杜,总会在你和某男生散步的时候,偷偷跟在后面,大声说一句,这天的月亮好圆啊。坐在我后排的小杜,我们一齐奥斯卡,一齐抓住两只螳螂后,给他们起上挤占我们空间的男生的名字,比如ZK,LYM。我们一齐在晚自习偷看漫画,但我真没想到技艺高超的你怎会被老师逮住,而菜鸟的我却安然无事。还有珊珊,你总给我们的感觉是穿越了。亭亭玉立的一个古典美女,弱不禁风,就连女生都有想保护你的欲望了。

影片中,男屌丝林一为了感情变学霸的情节,虽然有些俗套,甚至想到了有抄袭《那些年》情节的嫌疑。但屌丝变学霸的这幕,让我想起YK,临近高考时候,他成了我的同桌,艺术生的他给我第一印象就是,铅笔削得那是到位,我总会把一大把2B铅笔交给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透过了飞行员的面试,因此,轰动了,我旁边坐了个飞行员,为了这个梦想,屌丝变学霸,高考的成绩瞬间提升近100分啊。让我们着实目瞪口呆……

当小栀改了志愿和林一同进厦大,这样的情节让我费解,至少是略显牵强的。但步入大学后,浪漫、轻狂、热血多元素糅合,让人惊喜。确实,宿舍的扑克牌、喝酒、暗恋、表白、四级、为女神或兄弟出手。青春本该如此真实。当在绚烂的烟花下,两人单纯的笑脸定格,是瞬间的永恒。还有在那非典时期,小栀杂碎玻璃,碎片破裂、飞溅的慢镜头,让我的心紧了一把,伸出手的小栀,“你说过爱我一生一世,你说的话还算不算数”,那一瞬间,我才透过这个人物看到了小栀主角的某种坚定。里面的转场镜头由很多运动场景的画面连接,突出了诙谐幽默的因素,比如,递矿泉水,摆头的那幕,还有后期处理的警察奔跑发出喘气声,夸张的配了《熊出没》中熊的吼叫,都是较有创意的。那个写满青春的年代,有勇气一齐奔跑,为了爱、为了兄弟情,一切随着门板被挡住后的微笑而释然。运动全景镜头的缓慢给出,似乎更像是勾起了你某个回忆的神经。另有感触的是林一的那帮兄弟,性格迥异,但却都能同甘共苦,这就是所谓的好基友,好闺蜜。

看到那里的时候,伴着笑声,想着我的大学,一幕幕也是这般让人激动。那似阳光般迷人的微笑,第一次的拥抱,第一次的亲吻,爱得单纯;还有那之后才明白的数字530,交换的运动服,永远干净的运动鞋,那个去过的男生寝室;那把雨伞我不会忘记,那一颗纽扣我不会忘记,帮我搬自行车的背影不会忘记,这些画面多完美。女生寝室讲不完的悄悄话,摩羯和金牛的默契总是妙不可言的,和洁洁的种种经历让此刻的我们想起都是啼笑皆非的,回忆的种种只属于彼此的秘密与纯粹。

影片到此尚觉自然、清新,而到最后,结局却呈现出了伪装的现实,生硬而无内涵,败笔也在于此。小栀在十年后,给我的感觉仅仅是换了件衣服和发型。酒后的倾诉,更是无看点,仅仅是因为两次申请失败,就败给了现实。但不得不承认,三次运用错觉蒙太奇,都给我们带来了些许新意。随着林一的讲述,我们明白了,他并非我们起初认可的高富帅,而是大背景下的小人物。随着教堂神父的提问,我们被带到逃婚的错觉空间里,而回到现实的是,小栀对一陌生男子SAY,我愿意,转而镜头里出现林一紧握的口琴。

那些刻骨铭心的爱就应是在你的心灵的某个位置留意翼翼的保存。也许,爱的最好归宿是记忆而非现实。突然想到了张爱玲的《半生缘》,也许我们再也回不去,但青春和你们一齐走过,一路的欢笑、伤感,单纯、青涩,都是值得纪念的完美。


看同桌的你观后感相关文章:

同桌的你电影观后感中学生5篇

同桌的你高中生电影观后感5篇

初中生最新同桌的你观后感600字范文

同桌的你电影中学生观后感2021年5篇

同桌的你大学生的观后感2021年5篇

2021同桌的你观后感600字六年级范文

电影集结号观后感7篇

隐形的翅膀五年级后感

少年的你七年级学生观后感作文5篇

匆匆那年中学生观后感2021年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8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