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中国当代学者、作家,出生于中国北京市,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
1952年,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家庭。他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小时候王小波,并不是什么天降奇才,只有一次,在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篇作文被当成范文广播。
1968年,王小波去了云南兵团劳动,也正是这个时候,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王小波是自带优秀作家气质的人,敏感中夹杂幽默,孤独中蕴含忧郁,他总想和世界谈谈。插队时,王小波已经长到了一米八四。大个子撅在水田里,像冲天炮。姿势已经够奇怪了,还得插一整天的秧,腰都累断了却说是“后腰像是给猪八戒筑了两耙”。有一阵子,他每天要用独轮车,推几百斤重的猪粪上山。他以为这活难不倒他,哪知道干了才三天,胆汁都差点吐出来。他仍不忘调侃道,“好在那些猪没有思想,不然它们看到人类不遗余力地要把它们的粪便推上山,肯定要笑死。”自少年起,王小波便看到这是一个无趣的世界,而有趣却暗含其中,而他能做的就是把有趣讲出来。愚蠢的人于世界暧昧,而聪明人于世界冷眼。在他的记忆中,这一段别人心中无法抹去的灰黑色时期,却被他称为自己的黄金时代。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3年,他回到北京,成了一名半导体厂的工人。插队、上山下乡、民办教师、工人……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王小波最后成了作家。但就是这样一个初中没毕业的他却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32岁时,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留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
1988年学成归国后,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可他最终选择了辞职,当了一名自由撰稿人。在此及其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他的“时代三部曲”相继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