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精选5篇《海子的诗》读后感优秀范文推荐

| 杨菁

   读海子的诗,但是大多数都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快感,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述,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把这种快感用文字表达出来。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海子的诗》读后感,来欣赏一下吧。

  《海子的诗》读后感篇一

  读海子的诗歌,我能莫名的感动,不知不觉被海子诗里透漏出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所深深折服。记得刚刚读《活在珍贵的人间》时,我莫名的哭了。确实是这样啊,我们活在人间,活在自然中。享受着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里面的这样几句话,我觉得所述道理尤为深刻。他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读完这首诗,我觉得生命是如此温暖、纯洁而亲切。活着是幸福的,能感受自然是幸福的。

  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是他的大爱,博爱的思想。我觉得当今世界正是缺乏这种思想,人人都为了自己的有一点蝇头小利,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培养,忽视了热爱这个世界。所以当我读到《五月的麦地》时,我彻底理解了海子,感受到了他的个性。《五月的麦地》是海子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寄托着海子的乌托邦的理想,他希望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大家相亲相爱,互尊互敬,并且过着甜美的生活。他说: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海子的内心世界是十分复杂而矛盾的。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对抗状态。“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理解为海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单纯而美丽,浩淼而开阔。这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美好境界。

  海子的诗歌还有好多,好诗也还有好多,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读后会很有感触的,建议大家去读。也许我还读不懂海子,但从他身上我确实明白了许多,改变了许多。关于海子的卧轨,历年来总是众说纷纭,我不知道该信服哪一种说法。我只知道,我喜欢的海子,就是那个喜爱自然,心中有着大爱的诗人……

  《海子的诗》读后感篇二

  初识海子,还是高中时学习他的那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想大多数人知道海子这个人,也都是源于这首诗,就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传世一样,海子也凭着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无数人认识到自己。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每一个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被感动,海子是一个灵魂圣洁而且善良的人,他渴望幸福,他的幸福很简单,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也在默默的为所有人祈祷祝福,希望所有人都获得幸福。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心灵,却从未获得过真正的幸福,在年仅25岁时就猝然陨落。在他刚过生日的3月26日,他选择了卧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留着一纸“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的遗言。

  海子的死,引起了社会的轰动,关于海子的死因,外界有很多种猜测和传闻。我们姑且不去谈别人的说法,我只想谈谈自己对他自杀的一点看法。

  很显然,海子的死,是我们的一个损失。但是,他的死,并不是个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有很多诗人自杀的现象,每个诗人自杀的原因不同,比如顾城,和海子的死应该不一样。但我们是不是可以统一起来来看呢?为什么那个时代会有这么多诗人自杀呢?这值得我们深思。除去他们各自的原因,是否诗人的信仰和时代有冲突,才会导致悲剧呢?众所周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进入后毛泽东时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市场经济开始被引进,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可以说大相径庭,也造成了社会上的很多新的矛盾。而那些出生在前,经历过的人,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的剧烈变革,也是情有可原。关于海子的死,我想,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自身原因。社会在巨变,他与这个社会似乎总是格格不入,他可以在一个远离尘嚣的小屋里,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只有他的诗陪着他——他的心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失恋,海子谈过四次恋爱,但每次都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我们看看他的一首诗:

  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空气中的一棵麦子

  高举到我的头顶

  我身在这荒凉的山冈

  怀念我空空的房间,落满灰尘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光芒四射的四姐妹

  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州

  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

  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

  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

  赶着美丽苍白的奶牛走向月亮形的山峰

  到了二月,你是从哪里来的

  天上滚过春天的雷,你是从哪里来的

  不和陌生人一起来

  不和运货马车一起来

  不和鸟群一起来

  四姐妹抱着这一棵

  一棵空气中的麦子

  抱着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

  明日的粮食与灰烬

  这是绝望的麦子

  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

  永远是这样

  风后面是风

  天空上面是天空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这首诗写于他死前不足两个月,可想而之,失恋对他的影响有多大。我们自然不能排除这一可能性。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虽然众说纷纭,但亦只是猜测而已。纪伯伦说的对,诗人的死是生。的确是呀。我们说诗人自杀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中国有,外国也有,比如叶赛宁。但这容易产生误解,似乎大家都觉得诗人很脆弱。其实,诗人的确比常人更敏感,更容易被周围的事情触动,他们的观察极为敏锐,洞悉这社会的一切,但这也是他们的悲剧——不是因为他们更脆弱,而是他们知道得更多。他们得不到世人理解。他们不过是把从天使那听到的告诉人们,但却被人们视为异类。不一定是身体上的,但心灵绝对被误解了。这是诗人,一个真正的诗人的悲剧所在也许死对他们而言,是真正的解脱。

  读海子的诗,一定要用心去读,因为海子是个用心写诗的人。他的每首诗,都是他的孩子。

  我读海子的诗,最初的冲动是自己那时很忧郁,对生活失去希望,觉得很绝望无助。但读了海子的诗,我发现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悲观。海子在很多诗里面都赞美生命,他觉得活着很珍贵,赞美这珍贵的人间,如他所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从这首诗里,我们看不到任何一点对生活的抱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的人,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肯用心去体会。植物是幸福的,爱情是幸福的,雨水是幸福的,我们人类,有什么理由不幸福呢?

  很多人都误解,觉得海子自杀了,读他的诗,人也容易走向极端。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解。我读海子的诗,从来没感觉到什么悲观,我感觉到的是他的真挚和热情。他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写在了诗里面。他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就像他不吝惜自己的祝福一样。他祝福所有人,哪怕你是陌生人,他赞美一切美好,他热爱自然,从他的笔名就可以看出来。海子,并不是什么海洋之子的意思,而是西藏的湖,当地人称为海子,海子热爱自然,由此可见。他赞美大自然,在他眼中,大自然是一个美丽结实的女孩,我们看不见她,她仍在远处爱着我们(《大自然》)。在他眼中,大自然是美丽的,她从不吝惜自己的爱,她的爱无处不在。这有点像道家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自然对每个人都一样爱,不论贫贱富贵。 海子出生在农村,在农村生活了十五年,他说他要写农村写十五年,可惜他没写完就陨殁了。我也生在农村,在农村生活了近二十年,读着海子的诗,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他所写的村庄,总给人一种寒冷而凄凉的感觉,或许,中国的农村就是如此吧——落后、安静。人们天天劳作,只为了自己的胃,以及繁衍后代。这是中国农村的真实写照,几千年来,中国的农村都是这么样过来的,即使到现在,也还是这样。海子是农民之子,他的诗写的是最真实的农民农村,自古以来,中国的诗词歌赋,从来都很少涉及农民和农村。而海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他农民的淳朴,他是中国的农民诗人。由此,我想到了叶赛宁,他是俄罗斯的农民诗人海子是中国的农民诗人,他们两人真的很像,就连结局也是一样。海子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从他写的《诗人叶赛宁》里我们可以明白。

  《海子的诗》读后感篇三

  读海子的诗歌,我能莫名的感动,不知不觉被海子诗里透漏出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所深深折服。记得刚刚读《活在珍贵的人间》时,我莫名的哭了。确实是这样啊,我们活在人间,活在自然中。享受着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里面的这样几句话,我觉得所述道理尤为深刻。他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层层白云覆盖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读完这首诗,我觉得生命是如此温暖、纯洁而亲切。活着是幸福的,能感受自然是幸福的。

  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是他的大爱,博爱的思想。我觉得当今世界正是缺乏这种思想,人人都为了自己的有一点蝇头小利,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培养,忽视了热爱这个世界。所以当我读到《五月的麦地》时,我彻底理解了海子,感受到了他的个性。《五月的麦地》是海子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寄托着海子的乌托邦的理想,他希望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大家相亲相爱,互尊互敬,并且过着甜美的生活。他说: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海子的内心世界是十分复杂而矛盾的。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呈现出一种不和谐的对抗状态。“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理解为海子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单纯而美丽,浩淼而开阔。这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美好境界。

  海子的诗歌还有好多,好诗也还有好多,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读后会很有感触的,建议大家去读。也许我还读不懂海子,但从他身上我确实明白了许多,改变了许多。关于海子的卧轨,历年来总是众说纷纭,我不知道该信服哪一种说法。我只知道,我喜欢的海子,就是那个喜爱自然,心中有着大爱的诗人……

  《海子的诗》读后感篇四

  喜欢诗歌,不同心情喜欢读不同的诗。《海子的诗》放在书架外沿,最常读的时刻,是黄昏,翻开海子的诗,仿佛一座安宁的灯塔,带你静静向过去回望。

  有趣的是,不同时期读同一首诗,理解和感受又不相同。这时便能清楚地感到时光在流逝。海子,这个年轻的诗人死在春天,如今整个中国都在面向大海,渴望春暖花开,也有越来越多心灵在他的诗中相聚,仿佛在默默作证,这个蔑视死亡的天才交出的是生命,收获的是永恒。

  也许,海子诗歌真正可贵的,是他深遂的哲学思维,比干剖心的赤子情怀,以及将诸多西方现代诗歌手法与汉语言创造性的结合。在他笔下,语言和诗歌庄重神圣,肩负着历史的使命,被生命的火烧过。

  对我而言,海子是一个民族文化觉醒的先行者,一个身体力行拥抱太阳与光明的预言家和殉道者。他是诗歌本身的祭品,而他的诗歌,则是种子的衣裳。他信心十足地期待着一粒种子死后的春暖花开,不是个人的声望,而是时代精神的预言(圣经有言,一粒种子死了,会结出许多子粒来。)

  作为一个时代诗人,海子意识到自己身上背负的使命,他从来不为自己而活。他渴望成为太阳,我的理解是,不仅是文化中的意象,诗歌上的追求,而是一种基督精神的自我实现。海子是善良的,温和的,顾城可以为追求谢烨睡在她的家门口,而海子在女友父母反对后,走到她的家门口,还是悄悄离开。同样,他不会伤害任何人,能够伤害的,只是他自己。自我牺牲的博爱精神令他渴望燃烧,献出自己。

  最难得的一点是,他虽然年轻,但熟读各大文明经典,其学识与雄心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他站在巨人肩膀上俯瞰世界,不仅敏锐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和性格的不足,(他认为中国人缺少阳性气质和献身精神,没有与万物共荣辱的情怀,即光照万物,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太阳精神)且对西方理念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主动的汲取,因此,胸怀天下的他潜意识里有着浓郁的悲情和使命意识,这种具有悲情和使命的抗争几乎浸透所有的作品,他渴望火,渴望燃烧,渴望民族性情与生命意识的自我更新,渴望重建人类家园的屋顶,而他宁肯为此而死,成为太阳,为了光照万物,燃烧自己而献出生命。

  也许就是他的理想:“抛弃文人趣味,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生命;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他的雄心不在于诗歌本身,而在于诗歌背后人类生命的本质。他的诗学,在某种意义上,提升了诗歌在中国人精神中的地位,中国盛产诗歌,但没有人会将它提升为生命本质的高度,作为精神理想,甚至献出生命。如果说有同类。应当是曹雪芹吧,《红楼梦》本质是一首大诗。

  苇岸是最欣赏和了解海子的散文家,他曾这样回忆,海子涉世简单,阅读渊博,象海水一样,单纯而深厚。他吃惊于海子的阅读量和速度,认为他对诗歌的过去了如指掌。事实上,海子的阅读不仅限于人文,还涉及化学、数学、生物学等诸多知识领域。甚至写过专业论文。

  苇岸是海子的知音,就我个人观感而言,苇岸所写的散文,无论思想的境界、文字的凝炼还是温暖与诗意,在当代作家中少人能及。他崇尚博爱的人性,注重心灵生活,提倡节制与素食,并身体力行。前几年,他默默地死去了,他请求人在撒骨灰时为他朗诵雅姆的诗歌《为他人的幸福而祈祷》。

  遗憾的是,如此伟大的人格,在世时少有人关注,如今所有的书店都买不到他的书(十几年前在海口新华书店的打折区有看到),他发出的声音有着神性的光芒,微弱而永不止息。仿佛在提醒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原本有着自己的英雄,他们在把我们精神的火种高高擎起,用生命燃烧。

  不止海子,不止苇岸,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默默中坚持。不同以往的英雄,今天我们这个社会真正可敬的品质,也许是灵魂深处的一种坚持,对自我,对良知,对信念。如果从大的角度讲,意识与文化的觉醒与更新是一个时代的任务,每个人至少可以对自己负责。这样的人多了,如海子所愿,整个民族和国家,甚至人类,会逐渐从形式到内容完成一次浴火重生的历程。

  在写作特色与技巧方面,海子自己认为,他的短诗是绝对抒情的,有一种刀劈斧砍的力量。《海子的诗》后记里认为,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是其三种基本的方式。新浪读书网上《海子传》则这样总结,他破坏固有的语言体系结构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方法,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结构模式。他的语言如同一个魔术师在表演,令人眼花缭乱又美不胜收。

  对我个人而言,最初读海子,是原创文字带来的奇妙感受,温厚纯净,却耳目一新,同样简单的字句,在他笔下仿佛施了魔法,寥寥几行,便深入骨髓,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仿佛就是身边的寻常事物,却又静静地放着光。文字极其精炼,如同锻打后的纯金,毫无许多现代诗歌的铺排、夸张与晦涩。他仿佛一个行吟诗人在流浪,有抗争,有悲情,有怀恋,但举目四望,处处是河流大地和青草土块,

  读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海子的写作特色可以用他的一句诗来概括:泥土高溅,扑打面颊!凝炼简单的文字,神秘的象征与比喻,童话般的想象,朴素温厚的乡土气息,哀而不伤的压抑情感,抒情与画面相结合,字句打破常规组合,通感广泛运用,融合口语的亲切、歌谣的梦幻、俳句的哲思,形成虚实结合的节奏感……

  而将这一切技巧点石成金的,是他的赤诚。他的诗,是他所有吃进去的东西,被血与火淬炼后捧出的丹。因此,海子所有的文字,都是他自己,也几乎都有土块的气息,温和、忧伤而芬芳,积淀着深深的记忆。麦地之子,实在是很形象的比喻。

  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大诗据说少有人能够进入,但在结构上颇有建树。没有读过他的大诗,只在选集中见到一些片断,诗艺令人折服,随便掰一块下来就是金子,但总体感觉,在他将雄心和哲思落到实处时,除了自己,找不到有力的依托。在短诗中,海子大都做到了虚实结合,如果寓意较玄奥,意象与表述会较实,如果寓意较显,意象和表述会较虚。但他的大诗,构筑的是双虚的世界,玄而又玄,无论人物、意象还是情节,缺乏真实感,没有路牌和导游,读者找不到扶手可以抓住,踩不到地面可以行走,因此,只能远远感受到力与火,还有燃烧的激情,但无法靠近。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诗中的寓意与象征几乎无处不在,海子凭借一腔激情,以童话中的人物打造史诗的气魄,惊世骇俗地挑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子要少一点,相信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他骨子里的血脉,即使没有强调,也无所不在,而且,他成功地以现代手法和现代语言营造出了古诗的意境。但客观上讲,这一块的相对薄弱,虽然有助于保留少年的纯净与激情,却在诗歌厚度广度方面,失去了很重要也很广袤的大片沃野和天空,也失去了一些桥梁和读者。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所谓特色与风格,总是有得有失。

  也许,海子完成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首诗,是他自己,以他生命的献祭,完成了理想中弥赛亚的大诗,将太阳的光芒射入亿万人的心灵。

  《海子的诗》读后感篇五

  利用每天晚上睡觉前的时间已经把海子的诗歌读完,从诗集中可以感悟,海子是个个性突出、陶醉于自身的歌唱与梦想的诗人,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彷徨、忧郁,海子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内心小世界以及人类生命的大世界,并进行了天才性地抒写。海子的诗歌是缺乏时代的气息的,而且海子用很多具体的事物隐喻另外一种东西,一般很难让人理解的,比如将祖国北方广袤贫瘠的土地比喻成亚洲铜、把村庄想象成人类的精神家园、把早晨比喻成一只花鹿、把雨夜偷牛的人暗喻成死神,把大自然比喻成一位美丽结实的女子等等,但是这些晦涩、缺乏时代气息的词语并不妨碍海子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精神世界的感悟的表达。

  凡是诗人大体都这样:年轻、冲动、叛逆、偏执、愤世、嫉俗、风流、多情,大多英年早逝,且多死于非命,海子也不例外,王勃溺水而死,海子卧轨而亡,普希金饮弹而绝,徐志摩在空中化为一团火光,顾城于他乡化作孤魂野鬼……,我们其实也大可不必为他们叹息,或许这就应该是他们的归宿。

  让我们记住海子吧,以及他那内心的博爱、欢畅、忧郁。

  房屋

  海子

  你在早上

  碰落的第一滴露水

  肯定和你的爱人有关

  你在中午饮马

  在一枝青桠下稍立片刻

  也和她有关

  你在暮色中

  坐在屋子里不动

  也是与她有关

  你不要不承认

  那泥沙相会 那狂风奔走

  如巨蚁

  那雨天雨地哭得有情有义

  而爱情房屋温情地坐着

  遮蔽母亲也遮蔽孩子

  遮蔽你也遮蔽我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