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书心得 > 读书心得范文 >

茶馆的优秀读书心得7篇

| 星宇

《茶馆》是老舍先生通过在茶馆里的人物来描述那个时代的小人物的悲哀状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茶馆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茶馆的优秀读书心得篇1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茶馆》非常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充分体现了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个性特点都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不必像上语文课那样细细品读,也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茶馆的老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么也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便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别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茶馆》里的道理可真多呀!

茶馆的优秀读书心得篇2

茶馆是老北京随处可见,在那里彼此唠唠家常,谈天说地,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地方了。但谁能想到就是茶馆竟能折射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老舍让一个平庸无奇的地方有了更深的意义。

老舍的写作手法与写作角度都是对一无二的。我认为《茶馆》虽一共只有三幕,但令人难忘,一幕一段,小而精,干练、简洁。剧情从清末一直到民国初年,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期。在《茶馆》中我们所能感到的不仅仅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一种历史的变迁。《茶馆》中巧妙地表现出了年代变迁与人物的突出性格。尽管书中的“茶馆人”呆,三教九流不少,但正是这些小人物在文章中起到核心作用。《茶馆》中那些小人物如:茶馆老板王利发,心不坏但胆小的松二爷,爱国情怀高的常四爷。在茶馆中没有几个人是掏心掏肺的人,听听!说得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我不懂,不懂老舍为何塑造这些人物,但不能不说从那些小人物的那些有“人情味”有“良心”的话中能让人感到世态炎凉呀!

在这本剧中“子承父业”,这是一句颇有讽刺意味的安排。剧中一幕幕向前走,那人们的装束也前卫起来了。西装革履,看那些黄皮肤黑眼睛的“西装同胞”们更让我看到中国的境况不容乐观。

从老舍那略带讽刺意味的话语中让人们了解到他的真情实感。读了《茶馆》这个剧本便了解了老舍处于那个年代的真实感觉,总体而论,《茶馆》无论从场景布置,人物性格塑造,语言的精炼程度,都可称之为一部不可不读的作品。《茶馆》可以作为现在许多剧本的榜样,老舍可以成为现在剧作家的楷模。

茶馆的优秀读书心得篇3

老舍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茶馆》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让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有力的讽刺度,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在旧社会时的生活、背景,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三个时代对人们的欺压,及三个时代统治的黑暗,真实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正本相。《茶馆》也成为了老舍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十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家中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

以老舍先生独一无二的创作手法,使全剧显得干净、简洁。它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用人物来表现年代,同时又把年代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二者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成为中国旧时代的一个缩影,让人以看“历史剧”的眼光来评审。三教九流市场汇集地的茶馆,仍有几位核心人物始终贯穿其中,例如茶馆掌柜王利发,胆小的松二爷,十分爱国并胸怀正义常四爷等等。茶客间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他们之间的谈话使人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

《茶馆》中语言的精妙运用,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第一幕里茶客的东一句西一句,左一下右一下。那都是北京语言的精华,都是近百年京都生活的沉淀。它们多彩而不杂乱,节奏明快又一气呵成。这使得第一幕成为全剧的高峰,后边两幕也是由第一幕而来,托着衬着第一幕构成整部戏。

希望多年以后,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一句“我们吃下午茶去!”

茶馆的优秀读书心得篇4

几乎所有人都说《茶馆》是一位成熟的剧作家的成功之作。

《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由一个茶馆,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越,许多人物都被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分别展示了清末、民初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年代的旧中国生活。

曹禺先生曾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因这剧本构思纵横开阔,既是大气魄大手笔,又有细部的白描,是老舍先生的独创。《茶馆》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变动,可是剧中只通过一个茶馆的小人物来反映,并没有正面叙述那些大事。这就是说,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茶馆》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成功和他戏剧结构的巧妙,严密。语言:话剧全凭台词塑造人物,台词到为了,人物就活了;人物活了,全剧也就成功了。被誉为“语言大师”的老舍的的确确将语言功力发挥到及至。《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都设计的非常生动传神、赋予个性,同时有简洁凝练,意味深长。戏剧结构:全剧人物多,时间跨越大,没有中心故事,老舍采用了四种手法结构该剧:

1、是主要人物,从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主要人物有了连贯与交代,故事虽松散却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

2、是次要人物父子相承;

3、是每个人物都扮演他们自己的故事,同时又与各自所处时代密切关联;

4、是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绝无赘笔。

从考察老舍个体生命的历史的角度看,《茶馆》是一个生活阅历与个体经验丰富的作家在新的历史情景中回望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旧中国而写下的一部沉思之作,他沉淀着历史的教训,揭示了历史前行的趋势。

《茶馆》用的是一种典型的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他揭示了社会一角,展览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茶馆》从题材到文化内涵又回到了老舍所轻车熟路的老北京故事,是一部有往昔岁月和市井生活画面组合起来的社会风情大戏,这是老舍先生最擅长的。

话剧《茶馆》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雷雨》就是一个典型的遵守“三一律的作品,而老舍先生的《茶馆》却打破了这规范。但这两个剧作同样取得了成功。有人评论说《茶馆》是一曲旧时代的葬歌,也是一曲挽歌,不过现在我还不知其缘,待我细读。

茶馆的优秀读书心得篇5

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友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光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

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

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同样,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

其二,尽管茶馆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

但是几位人物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

一、王利发(茶馆掌柜)。

二、松二爷(胆儿小,人却不怀)。

三、常四爷(正义之士、十分爱国、体格健康)。

松二爷、常四爷两位茶客与王掌柜交情还不错而在这所谓“热闹”的茶观众,要找出几个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还真不容易。听听!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我虽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过这有点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使人更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啊!发人深思。

其三,子承父业。

这是几句疮痍有待讽刺意味的安排。剧中一幕幕地时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卫起来,客人的思想呢?简直是幻包装不换内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铁嘴养一儿子,现竟“升级”为大师。刘麻子那说媒拉线行当竟让他儿子“发扬光大”变为“花花联合公司”(专给洋人、官员提供女招待与吉普女郎)。而吴祥子这老式特务到了儿子这辈儿竟改个名儿叫世袭特务。人哪!为何总在这方面“遵规守矩”呢?

老舍,无论您想传达于后人什么,至少《茶馆》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不能评说它的优劣,在如此剧你面前,我只有说声:“谢谢!谢谢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宝贵的财富。”

茶馆的优秀读书心得篇6

我觉得书是回忆的另一种表达方,它或许有些虚构,却是基于生活的。所表达的必然也是人们的内心世界,所以才会随着历史颠簸影响着一代一代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共鸣。

看如今的世界,城市里车水马龙,灯火阑珊。纵横交错的交通设施,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和骨架,生活也更丰富多彩。农村里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舒适的日子在那片土地上就可以自给自足……可现在城市里的人用冷漠伪装自己,农村里的人拼命想要逃离。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也并不觉得感激,反倒是认为日子平淡,比上白开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总想着思甜,却忘了忆苦,谁曾想过那从前的时光呢?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五十年间,社会的风貌和不同阶级人物的不同命运。在一个明媚的午后捧着这本书,思绪也随窗外翩跹的杨柳飘回那个年代。

满清末年,茶馆里依然是一派和谐的景象,茶馆掌柜王利发左右逢源,一切似乎都如此美好。然而在这背后却充斥着令人窒息的衰亡。富裕的人在茶馆里喝茶,聊天,只是莫谈国事,贫穷的人却在茶馆里卖孩子。农村破产,人们生活更加贫困,今天想着明天,明天却又想着后天。他们只能将自己的孩子卖了以获得微薄的费用养活家里更多的人。我想起《捕蛇者说》中的那个捕蛇人,冒着生命危险讨生活,原来古今贫困竟也是相同的。想起老舍笔下另一个人物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即便尊严被践踏也不反抗,终究是被那吃人的社会吞没了。那样的社会给人的失望大于希望,结局似乎注定了悲惨。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生活更加痛苦悲伤愈演愈烈。生活就像重砣压在人们生上,那时连呼吸的空气都是浑浊且阴暗的。京城里的好多茶馆店铺都关门了,唯有王利发掌柜改良经营。然而社会动乱是全方位的,迂腐的大兵前来敲诈,逃难的人堵在茶馆门口……莫谈国事的标语在墙上显得愈加刺眼。人们不敢乱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人们就像活在枪弹雨林里,稍不留神就会被击中。困难的环境也激发了人们的本心。善于伪装的人一下就露出了丑陋的面孔,站到了正义的对立面上。说来也是可悲,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迂腐黑暗,毕竟太平盛世谁会愿意去干那样的事呢?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的王掌柜仍在苦撑着茶馆,可那股黑暗势力仍没放过他。流氓特务靠着阿谀奉承的嘴脸获得了权势,想要霸占王掌柜的茶馆。虚弱的老人终究被现实击垮了,自己安然了这一生。

莎士比亚说过:“黑暗无论怎样漫长,白昼总会来到。”现在是灵验了,可谁又知道这漫漫探索路上祖辈们付出的艰辛呢?不能忘也不可忘。

读完了《茶馆》,心情格外压抑。放眼看向窗外,杨柳依依,岁月静好。温水般的生活也总有它的滋味所在,想来也满足了。

茶馆的优秀读书心得篇7

老舍先生创作《茶馆》时,是政治清明的好时候,他写出了了如此有力度的作品,读来令人回味。

《茶馆》叙述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以及抗战结束的三个时期一家大茶馆的变迁,以此来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老舍除此之外还经历了新中国这一时期,他的这部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对时代的总结从他的这种宏大叙事中能感受到老舍先生的将自身生活经历与所处的环境紧密联合起来,用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诠释这个年代的复杂悲凉,他的才思涌动,笔力雄厚可以被我们深深地所感知。

老舍先生对这篇文章的叙述动机,是来自于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社会的憎恶。刘麻子之死就是一个印证。刘麻子是一个坏人,他却不是因为他做过的错事而得到应有的惩罚,而是被人冤枉了,说他是逃兵,顶着这样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罪名,读到这儿,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同情他吗,他是坏人,不值得同情;不同情他吗,可他确实是被冤枉的可怜人。仅这一幕就能让我们知道军阀一贯草菅人命的作风,即使是像刘麻子一样的坏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生命权,他被冤死,只能说明军阀更坏,这个社会充斥着巨大的不公。而庞太监之死,则又是另外一种基调,充满了悲凉哀悯的色调。曾经是大权在握的宫廷大太监,改了朝换了代,大权旁落,没了势力就面临着被狠心的侄子们活活饿死的局面。他有权势时,是做过些见不得人的事,却被亲近的人如此对待,可能在今天的我们心里感受并没有那么强烈,但如果把他放在现在,想象一下,一位老人,他心力憔悴了一生,却不能拥有活下去的权利,他是多么的可怜悲哀啊。在这个时代我们想着这是如何如何的绝情,但在当时,似乎并没有什么,乱世之中,黑暗的社会里,好像只有麻木的人心。所以,这样的社会里满是不公正,亦满是老舍先生对此深深地憎恶,他也渴望真正的现代新民族国家得以建立,从这人吃人的社会中逃离出来,把它击碎,让每个人真正得到幸福。

有人说,老舍这篇《茶馆》的结构方法是新旧社会对比,这也是他的历史观。有人认为,这种新旧社会的对比是是旧时代的中国与新中国的社会对比,有人说,老舍这篇《茶馆》的结构方法是新旧社会对比,这也是他的历史观。有人认为,这种新旧社会的对比是是旧时代的中国与新中国的社会对比,老舍写这篇文章是主要是想让年轻人珍惜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但我对这个说法却不苟同。我认为这里的新与旧是民国于清朝为新,而于新中国为旧,是一种从不间断的新旧社会的交替,没有人说这是真正新社会的完整呈现,没有人说这是人民最满意的时代,我们以后继续发展繁荣的社会于那时的心中来说才是真正的新。再者,这种新旧之比是反向的,社会制度一幕比一幕进步发展,但民生状况却一幕比一幕沉沦。常四爷的一句“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深深地戳痛了无数为国奋斗抗争在第一线的爱国人士,他们对新社会新国家的理想抱负,在一次次被打击消灭,知道自己也绝望了,在他们心里,再“新”的社会也只是一个空架子,充斥的只是更多的虚幻与沉沦。不过也正是如此,才构成了这部剧如此的张力。

《茶馆》这部剧早已超越了对新中国的歌颂,而是用人的生存际遇与命运沉浮去写社会变革,历史变迁。读来总是令人深思,想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4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