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背景是讲美国民权运动,黑人刚刚获得胜利后,在南方地区种族歧视严重地区,黑人钢琴家巡回演出践行法律实施的艰难。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绿皮书》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来常听人说起电影《绿皮书》,叫好的人很多。所以我也找了个时间去看了一次。看了以后有一些感想,其实看的时候就很受感动,所以来写一写观后感。是否高大上不必管,能够直抒胸意足已。
没看电影之前,我见过几次宣传海报,我以为画面上的两个人是父子关系呢。真是的,我怎么没注意到一黑一白呢?我以为影片讲的是父亲如何开导孩子的故事。结果,看了才知道那两个人之前是陌生人,两个人是老板与打工仔的关系,并且是黑人雇用了白人,而故事发生在种族歧视还很严重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发生在种族歧视相对严重的美国南方。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国内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就是南北战争(南方与北方的战争)。
19世纪工业革命传到美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美国获得了西部的大片领土,在西部接连成立新的州。每当新州成立之际,就在该州内发生容许或禁止奴隶制存在的斗争。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要求在西部地区发展资本主义,限制甚至禁止奴隶制度的扩大,要求解放黑奴;南方实行的是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度,力图在西部甚至全国扩展奴隶制度。这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
影片从男主角做保镖的夜总会开始,那热闹、随意的气氛令我向往。后来男主角打工的夜总会要停业两个月,男主角就需要另找工作,因为家里下个星期要交的房租还没着落。急迫的时候,男主角甚至要把手表当掉。这也许就是真实的美国人的生活,他们没有多少储蓄。但是从影片上看,他们并不焦虑,他们不过是聊一聊、想一想再去哪里挣钱而已。男主角后来经朋友介绍找到一份做司机的工作,帮一个三人组合的室内乐团开车,但要走很远、要走很久,因为这个小乐团要从美国的北方到南方去做巡回演出。
在他们出发之前,组织巡回演出的唱片公司给了男主角一本“绿皮书”(Green Book)——美国黑人出行指南,上面列有黑人出行时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因为那时的美国南方有很多旅馆和餐厅是只限白人使用的。影片的名字由此而来。而他们使用的是两辆绿色的凯迪拉克轿车,那绿色很鲜艳、很醒目,似乎是在述说着什么,或是在抱怨着,或是在抗议着。这也是本片的高明处之一。它并不高声的吼叫,它只是用艺术的手法述说。绿书(Green Book),是源头,是罪恶,是该被指责和攻击的,但它只是书那么大的一个东西,从视觉上没有绿车(Green Car)更有表现力。我很怀疑这部电影的原型故事中使用到的汽车不是绿色的,而影片中的绿车完全是编剧设计的。他们开着两辆绿色的小车出发了,而影片的情节随之一路展开。
那个雇男主角开车的黑人是个钢琴家,他还有三个博士头衔;而受雇开车的男主角是个粗鲁率性的白人。黑人钢琴家,虽然皮肤黑,但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修养、守规矩;白人司机,尽管穷,但很随性、很快乐。两个人要呆在一辆车里,要一起长途旅行,由此就有了很多文化上的冲突,产生了很好的故事。
当他们到了肯德鸡的故乡,男主角非常开心,因为可以吃上最新鲜、最正宗的炸鸡。他买了一个全家桶带上车,然后一边开车一边美美地吃起来。他不光自己吃,也劝钢琴家吃,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嘛,他就是这样的大大咧咧、这样的讲义气。而钢琴家一脸严肃,他很拘谨,他要讲究斯文,他又有些无助,因为他不知道在没有餐桌、没有盘子、没有刀叉、没有餐巾的情况下如何吃东西。在男主角的坚持下,钢琴家不得不用手指接住一块炸鸡翼,小心翼翼地吃起来。他小口小口地吃,吃着吃着似乎也感受到了炸鸡的美味。他吃完了,又不知怎样处理剩下的鸡骨头。男主角就摇下车窗,把自已吃剩的鸡骨头扔出窗外,示范给他看。钢琴家学着做了,让自然的东西回归自然。他没想到生活还可以这样随意、这样放肆、这样开心。这时,电影院里发出了很多会心的笑声(观看这部影片,这种情况常有。这是一部喜剧,一部可爱的轻喜剧)。当然,向车窗外仍可乐杯还是不可以的,所以钢琴家坚持让男主角把车倒回去,把仍出去的可乐杯捡起来。
钢琴家克制、努力、事业成功,他有成就、有钱、待人彬彬有礼,但并不快乐,也不幸福。他说:过着演奏家的生活,到处走,难以安定,难以成为好的丈夫。他没有家人,没有亲人。他高傲、刻板,看上去也没什么朋友。而男主角虽然穷,虽然没有大出息,但生活在他长大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孩子,有他的长辈和亲戚,有一起长大的伙伴,还有很多熟人和朋友。当圣诞节来到的时候,男主角的家里(House)人头涌涌、热热闹闹,充满人间的温馨的烟火气。生活过得是否幸福,不是有钱没钱所能决定的。人除了需要钱,也需要爱情、亲情、友情……,需要人之间的关爱,需要温暖。
影片以音乐家巡回演出为线索,所以影片中有许多音乐表演的场景,其中的音乐都很棒,有的是低语,有的是倾述;有的是愤懑,有的是狂欢;有精湛的技巧,也有真挚的情感……;代入感极强,让人感悟生活、感悟人生,让人痛快。
影片的画面也很美。美国有很美的自然风光,驾车长途旅行可以很自然地把它们摄入画面。那秋天的树林,色彩斑斓,让我想起在吉林长白山脚下从南坡向北坡穿行时驶过的公路。当男主角去钢琴家的住处应聘的时候,他误入了钢琴家楼下的音乐厅。画面上没有观众的音乐厅,在明亮、柔和的灯光的照映下,是那么的宽敞、整洁、温暖、宁静、美好,那就是艺术的殿堂,是心灵的居所。
这部电影好,不在于高科技、大场面,它是一部简单的2D片(在当前科技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它只是一部传统的有声彩色片),它只是在细腻地用情节、用语言、用动作和表情在讲故事。它讲得是那样自然,讲得入情入理。影片也不靠俊男靓女作招牌,男主角是个中年大叔,大腹便便;其他角色也像是生活中应有的样子,绝不刻意夸张。所以让人看着感觉亲切和真实,就像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影片中的钢琴家在面对白人的歧视时说:不要以貌取人。这个也是很重要的观点。黑人与白人,肤色不同,很容易区分。但是否有教养,是善良还是邪恶,是正直还是诡诈,是温和还是暴躁,是达观还是乖戾,是乐天还是心胸狭小……,就很难一眼看得出来了。影片所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美国的种族歧视状况应该改善了很多了吧。黑人已经可以当选美国总统,可以领导一大帮白人,就是明证。但以貌取人的问题,应该依然是普遍存在的,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国人对白人总是高看一眼,其实白人也未必就高贵、就有教养、就优秀。我第一次出国去澳洲,飞机一落地,我跟着大家向外走。在过道边,我看到十几个白人等在那里,手里拿着什么东西,眼睛望着我们,似乎在等着我们走完。我当时很纳闷,她们在等什么呢?后来想明白了,她们是清洁工,准备为客舱做清洁。澳洲当然也需要清洁工,像中国一样;白人也可以做清洁工,像黄种人一样。肤色并不能决定一切,外貌也是。
一个人的相貌当然也重要,赏心悦目总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东西。一个美女,可能空有其表;而长相怪异的马云,却能干得不得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此言不逮。
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要的。
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一些道理--要工资高,受点苦也愿意。既然做了工作,我只做工作职责内的事,并尽力做好。
这部电影是大儿子,年初三回杭州时,强烈推荐我看的其中一部。第一次打开投影时,看见是老外都是用英文对话,影片一开始就是打打杀杀的场面,令我起了反感心,我就有了强烈的对抗心里,把这部电影拒之门外。
儿子到杭州时,就问我这部电影看了没有,知道我没有看,嫌看英文太累了。忍不住的又劝我:“绿皮书是去年奥斯卡最佳电影,马云去年最喜欢的电影,你们要学会欣赏这种电影啊!多看看字幕电影。”
让他这么一说,又和森宝打开看,这小不点嫌我不喜欢看英文,他还想了办法看中文版的。这下可把我的兴趣爱好给提高了不少分贝。和森宝一起看的那晚,太累没看多少我就睡觉了,孩子是把整部电影都看完了。
昨晚上,第三次打开此电影,下定决心晚上必须一口气看完。森宝在边上给我解释电影里面的故事情节。一看才发现,这个故事还是挺有意义的。也是我第一次,才能了解种族与种族之间的岐视,黑人在白人眼里,哪怕黑人是很优秀的,只要下了舞台,黑人还是那么的没有地位。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粗俗暴力,在夜总会里打打杀杀做保镖的意裔美国人托尼。因为托尼工作的夜总会关门装修,家里需要一份工作赚钱养家,马上要交房租都还没有着落。某一天,托尼带着孩子去吃汉堡比赛,一口气吃了26个比别人多了2个,赚回来了50块钱时。正好有个朋友建议他去应聘一位音乐博士的司机面试,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应聘,总比去吃汉堡比赛强吧!
来到面试才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是黑人古典乐钢琴家唐,原以为是医生。他需要一个司机兼保镖,托尼也是好几位唐的朋友介绍过来的,说这份工作托尼可以胜任。司机负责唐在南方巡演过程中的接送及人身安全的工作,因为南方种族歧视严重。家人一听说为黑人工作,都忍不住的岐视声。托尼虽然不想带来没有必要的麻烦,但还是接受了工作,毕竟他很需要钱。所以报酬比平时报得高了些,夫人也同意托尼去,条件就是要记得给她写信,圣诞节前要回来。
出发时,唱片公司给了托尼一半的工资,另一半工资是必须要安全的完成所有区域的巡回演出,如一个地方耽搁了,剩下的工资就没有。还给了一份绿皮书指南,上面写着在南方当地黑人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不在内的餐厅餐馆是只限白人。接过任务后,托尼特别有信心能够完成。告别亲爱的家人们,启程出发到达南方。
这一路上,托尼和钢琴家唐原本是一个白人一个黑人,两人从事的工作也不一样,基本没有什么交集。托尼简单粗暴满口脏话,不行就大打出手,可以边开车边抽烟边吃肯德基,还时不时的把垃圾往外面扔。这对唐来说,有许多的不习惯,但也有许多的无奈。
唐的每一次演奏,在台上都能换来无数的掌声。可是一旦走下舞台时,连上卫生间的资格都没有,甚至是买西服,因为是黑人宁愿不卖,去酒吧喝酒时,被别人暴打。开到一段路迷路时,警察见到里面做着黑人,下着大雨就要唐下车,种种的黑人不公平的待遇,托尼一次次的化险为夷挺身而出,要求唐下次要出去一定要带上他。
托尼经常要给爱人写信,每一封情书经过唐的指点后,写得都特别的动情。艺术家和保镖的文化水平,那是截然不同的。写着写多了以后,托尼自己也会写了,两人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深入。
最后一站巡演时,钢琴家唐换演出服的地方都是杂物间。当唐换好衣服时,因为肚子很饿了,想去用餐结果被白人拒绝。后来没有办法接受,哪怕要付赔偿金宁愿取消演出。而唐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人,他学会了捍卫自己的权益。当他们俩人走出来时,走进了黑人的酒吧,得到了很多黑人的认可,知道唐是钢琴家时,就请唐表演大肆享受了音乐的乐趣和喜悦。还吸引了许多的黑人来奏乐,一起分享着这份美好的快乐。
圣诞节当天回家的途中,遭遇了狂风暴雪,这次轮胎没气压,碰到了没有歧视的警察的提醒。托尼在途中实在吃不消,选择放弃回家,想到旅馆休息了。唐就让托尼休息,他自己冒着大雪把车开到托尼的楼下,把托尼叫醒后,自己在开回家,任托尼挽留唐到他家过节。
托尼的家境虽然很穷很暴力,但是他的家里总有一屋子的家人,在家庆祝过圣诞节。爱人一次次看着窗外,已经过节了,怎么托尼还没有回来。有爱人的等待是温暖的。托尼一进家门时,爱的气息扑面而来。没过多久,唐手棒着香槟出现在托尼全家人的面前时,大家喜出望外。
洞见:岐视种族,给对方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伤害。影片比较真实打动人心,一个人时代的显现,让我们对过去岐视加深了了解。钢琴家唐和托尼,两人不在同一个层次,又是不同的种族,在巡演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坎坷崎岖。这些经历促成了两人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友谊的故事。结局是很温暖人心的,彼此之间的相互成就是最重的纽带。
我还是特别欣赏唐,在被白人的岐视下的勇气,还要参加巡回演出。唐曾经说过:“因为光靠天赋是不够的,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想用音乐来改变人们对黑人种族的看法。一个人的梦想是支撑着你走向成功的方向。托尼的一句话:“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点亮了唐同时也点亮了我,也点亮了看《绿皮书》的观众。
我们愿意做自己心中的英雄,用爱撑起一片蓝天白云,改变可以改变的。
《绿皮书》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喜剧电影,通过巡演过程的经历来直面种族主义与道德伦理,结局引人深思乏味。 本片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于18年9月11日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3项大奖,成为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是一部实至名归的优秀影片。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黑人爵士钢琴家唐和他的白人司机兼助理托尼两人一路南下,开车赶往美国各地巡演,经过一系列波折以后,重新认识彼此、尊重、改变彼此,建立起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纯真友谊。
唐站在舞台上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艺术大师,但是在台下确实一个尴尬的存在,既不被白人所认同,又不被黑人群体所接纳,孤独地让人心疼。 司机托尼虽家境窘迫、暴力、痞气,却拥有一屋子温暖的家人。并在旅途中将家庭的温暖传递给孤独的唐,两人最终建立起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
在周六,妈妈带我看了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名叫《绿皮书》。看完它让我感受很深。
故事发生在一个“端着”的雇主:黑人爵士钢琴家唐·雪利和一个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能及时处理麻烦的员工:托尼·利普之间。他们要去美国的南方著地演出,和唐·雪利一起演出的还有两位提琴家。他们一行四人在这个演出之旅里面发生了不少的插曲和感人的故事。我最喜欢就是唐·雪利和两位提琴家的演奏,他们的三重奏是我听过最好听的音乐了,简直可以形容是我听过的最顶级的音乐了。大家可以去网上查查看噢!在这部电影里让我感到非常惊讶的事情就是当时社会严重的种族歧视,钢琴家唐·雪利面对事情的体面和周到,细心,隐忍,无论当时白人怎么拒绝和歧视他,他都会隐忍下来,不会用粗暴的方法对待人。后来,他们的演出顺利完成了,因为托尼·利普要赶回家里与家人共度圣诞节,由于长途驾驶,他非常疲劳但他又着急。钢琴家为了这位好朋友,亲自驾车让托尼在车里好好休息。钢琴家雪利是独自居住的,在大家都欢度圣诞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托尼。唐·雪利拿着一瓶香槟来到托尼的家,这时我忍不住激动的泪水流了下来,人与人之 间是平等的,他能和好朋友的家人一起欢度圣诞节!太棒了!
下面我来讲一下片中的趣事吧!托尼在陪伴钢琴家出门前,托尼的妻子交代托尼要经常给她写信,于是,在途中每次早上出发前,托尼都会边吃早餐边写信,饼干碎和饮料常掉到信纸上,人物特点与性格生动地呈现了出来。直到一个早晨唐·雪利看不下去了,便问他:“What are you writing?” “Letter”托尼答道。然后唐·雪利拿起他写的信看了一下,一读就说:“你写的是流水账啊!Dear写成鹿的意思啦,来!让我教你写一些有诗情画意的信吧!”当托尼妻子收到了这些信的时候,她开心得与家人分享她的快乐。最后在唐·雪利和托尼工作快结束的时候,一天托尼和往常一样写信,唐·雪利拿过托尼的信看了一下,什么都没说,笑了。
在生活中,互相帮助也是我的习惯,有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碰到住在我家小区住的小东,他买了好多东西,看他提着重重的东西,我马上跟他说:“我帮你一起拿吧。”他开心地笑了。
这真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它让我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要平等,这样大家都会有和谐的生活。
听朋友推荐新上映的美国电影《绿皮书》,就拖家带口的去影院看了一场,回来大人小孩都众口一词的说好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演员表现自然真实,感情表达细腻温暖,连路上的风景都秀美迷人,确实值得一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彼时的美国还处在白人至上、黑人备受歧视的时代,当时专门出版了一种小册子“绿皮书”,指明哪些旅店和餐厅可以让黑人入住和就餐,电影名《绿皮书》就来源于此。男主一唐雪利是一位著名的黑人钢琴家,为了到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回演出,要雇佣一名白人当司机兼保镖。男主二托尼是一位来自底层社会的白人,脾气暴躁,举止粗鲁,为了挣50美元生活费,一口气吃掉了26个汉堡。一个是工作所需,一个被生活所迫,两人搭档开始了一段为期数月的南下之旅。
唐雪利很有修养,待人做事优雅有礼,希望通过音乐改变人们对黑人的不公正看法。托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习惯于靠拳头解决问题,并且对黑人也存在歧视心理。两个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同乘一辆车旅行,闹出了许多时而让人心酸、时而让人捧腹的桥段。
两人经过路边小店,托尼去买东西,顺手牵羊拿走了一块摆在门外、供游客自行付钱购买的精美石头。唐非常生气,严词要求托尼返回归还。托尼虽然理亏,却嫌唐小题大做,一边答应一边悄悄地把石头藏了起来。
两人经过炸鸡店,托尼兴奋地买了很多炸鸡,边开车边大快朵颐,还热情地邀请唐一起享用。习惯于在餐桌前规规矩矩就餐的唐,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直接用手抓着油乎乎的炸鸡吃。但托尼执意相劝,一只手握着方向盘,一只手举着炸鸡递到唐的面前。唐扭扭捏捏翘着手指吃起了炸鸡,惊喜的发现味道还不错。
两人南下到达一所豪华的庄园。庄园主人热情地接待了唐的乐队,宾客们也都很有礼貌地欣赏了音乐家们的精彩表演。表演结束后,唐想用洗手间,庄园主人却拒绝他使用客用洗手间,只让他用院子里一个简易棚子搭建的茅坑。为了维护尊严,唐宁愿长途折返回宾馆如厕。
巡演的最后一站是伯明翰。演出规格很高,宾馆富丽堂皇。然而,作为演出主角的唐,却被安排在一间狭小的储藏室休息,并且因为是黑人不能进入餐厅用餐。读后感·唐忍不住想中断演出拂袖而去。但是,完不成巡演任务,按照合同,他们将拿不到尾款,托尼也会遭受损失。唐对托尼说,“我听你的,你让我留下我就留下。”几个月的朝夕相处,托尼已经被唐的高尚品格和勇气所折服,此时的托尼,不再计较拿不拿得到钱,他带唐愤然离去。
圣诞夜,两人风雪兼程赶回纽约。唐遣散了管家,独自呆在家里,看着托尼“捡”回的石头若有所思。托尼和家人欢聚一堂,想起孤单一人的唐,怅然若失。影片的最后,唐鼓起勇气来到了托尼家,受到了托尼一家的热烈欢迎,托尼的妻子悄悄地在唐的耳边感谢他替托尼润色代笔家书。这一刻,白人、黑人,穷人、富人,精英、草根,彼此达成了和解,同时,他们每个人也和自己达成了和解,和这个世界达成了和解。